请问:高血压病患者服药有禁忌吗?
降血压用药有技巧
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教授 吴学思
在我国,存在着一个与高血压相关的危险现象,就是所谓的“三高”、“三低”。三高指的是: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与之对应的就是令人担忧的“三低”:即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
为什么高血压防治中存在这“三低”呢?一方面是由于高血压治疗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另一方面是不少病人还存在着明显的认识误区。表现在:1。不愿意服降压药,宁可用降压仪、穿降压鞋;2。对治疗的期望值过高,频繁换药、换医生;3。 按广告或患友的建议用药,道听途说,不按医嘱服药;4。不坚持用药,没有症状不服药,血压正常就停药,对药物副作用顾虑过多,吃吃停停,不坚持...全部
降血压用药有技巧
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教授 吴学思
在我国,存在着一个与高血压相关的危险现象,就是所谓的“三高”、“三低”。三高指的是: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与之对应的就是令人担忧的“三低”:即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
为什么高血压防治中存在这“三低”呢?一方面是由于高血压治疗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另一方面是不少病人还存在着明显的认识误区。表现在:1。不愿意服降压药,宁可用降压仪、穿降压鞋;2。对治疗的期望值过高,频繁换药、换医生;3。
按广告或患友的建议用药,道听途说,不按医嘱服药;4。不坚持用药,没有症状不服药,血压正常就停药,对药物副作用顾虑过多,吃吃停停,不坚持用药。您也许身边就有高血压患者,您也许就是刚被诊断为高血压的病人,您打算怎么治疗呢?
明确高血压的治疗目标
高血压的诊断是指未服降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患者过去诊断为高血压,在服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血压虽低于140/90mmHg,亦为高血压。长期血压增高会造成心、脑、肾(靶器官)的损害。脑卒中的发生与血压的数值呈正关,如果血压降低6mmHg,中风的发生则减少34%。
与没有高血压的人相比,高血压患者的心力衰竭危险性至少增加6倍。舒张压每降低5mmHg,终末期肾脏疾病的危险性至少降低25%。
高血压的治疗目标是长期、有效控制血压;降压的靶目标为<140/90mmHg,糖尿病或慢性肾病患者<130/80mmHg,最终目标为预防(逆转)心、肾等靶器官的损害;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和死亡。
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国内外开始进行了众多大规模临床治疗试验,结果表明:高血压病患者积极接受降压药物治疗,是能明显降低各种心脑血管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包括脑卒中或高血压脑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左室肥厚、充血性心力衰竭、主动脉夹层瘤及其破裂、肾功衰竭),证实了高血压应早期积极治疗及有效控制的重要意义。
了解高血压治疗方法
高血压的治疗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降压药物分为五大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断剂。
这五大类药物均可被选择为开始降压的即一线降压药物,由于各类降压药物作用特点不同,故选用时应根据每个高血压者的具体情况,如高血压的程度、心率、是否伴有糖尿病、尿蛋白、冠心病、心肌梗死和心衰等,因人而异地考虑。
利尿剂为最常用的一线降压药,如氢氯噻嗪,适用于老年人、肥胖者、有肾衰或心衰的高血压患者,使用时应注意补钾。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卡维地洛、氨酰心安等,特别适用于年轻人、发生过心肌梗死、伴心绞痛、心率偏快或有心力衰竭的患者。
钙拮抗剂适用于老年人和心绞痛的高血压患者,常见不良反应为头痛、面部潮红、踝部水肿。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普利类)适用于年轻人、心力衰竭或心肌梗死患者、有糖尿病蛋白尿的患者,它具有靶器官的保护作用,常见不良反应为干咳。
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断剂(沙坦类)为最新一类的降压药物,如芦沙坦(科素亚)、缬沙坦(代文)、伊贝沙坦(安博维)、替米沙坦(美卡素)等,对伴心力衰竭、糖尿病、肾损害患者也有靶器官保护的作用,其不良反应少,特别适用于使用其他降压药物有不良反应的患者,能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顺应性。
药物治疗时应掌握以下原则:1。平稳降压,长期、持续治疗。2。平稳降压就是从低剂量开始,轻中度血压增高者一般从单药单剂量开始,每2~4周复查,根据血压和有无不良反应调整药物或剂量。3。如单药单剂量不足以降血压时,提倡两种药物的联合使用,好于大剂量单一用药。
4。要尽量把血压降到上述的靶目标,达靶目标后则应维持此时的药物,需要长期、持续治疗,因为高血压本身就是中老年性疾病,随着年老会发生和加重,一般不会自愈,而是需要药物来控制且维持,切切不可突然停药或撤药,以免血压波动引发心脑血管急性事件。
5。药物服用应尽量简便,以利于患者坚持治疗。
非药物治疗也非常重要。如果只是用药,不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同样收不到好的疗效。非药物治疗包括:减轻体重;饮食调整——减少盐的摄入(6克/天),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脂肪;戒烟、控制饮酒;适量运动如慢跑、打太极拳等;保持积极、豁达、轻松的心境。
高血压是新世纪面临的一大挑战,让我们多多重视它,重视其存在才会有更好的健康和幸福。
用药搭配有技巧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高血压科主任 余振球
目前常用的抗高血压药物已有五大类几十种,如果合理选药,大多数病人的血压能控制在理想或正常范围内。
而少数高血压病人即使服用包括利尿剂在内的三种或以上抗高血压药物,且每种药物都用到了足量和足够的时间,其血压仍然在140/90mmHg或以上,我们将这种高血压称为顽固性高血压,即俗称血压难以控制。
众所周知,高血压患者容易发生心脏扩大、心功能衰竭、心律失常、冠心病、脑血管病、肾功能衰竭等一系列疾病。而且血压越高,这些疾病的发生率和严重性越大。随着血压控制,这些疾病的发生率会大大降低甚至可以避免发生。
显而易见,顽固性高血压患者,血压长期处于较高水平状态下,就会在短期内发生上述疾病。因此,面对血压难以控制的高血压患者,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分析、查找原因,进一步调整治疗方案。
血压难以控制有哪些因素
根据我们的临床经验分析,血压难以控制常有以下几种原因:
1。
高血压患者的伴随情况未及时消除如患者的体重增加、钠盐摄入过多、饮酒过量、患者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等,其血压是难以控制的。
2。继发性高血压疾患未得到病因治疗有些继发性高血压疾病由于症状不典型或检查选择不合理,结果判断不准确,而未能及时诊断。
由于不能针对病因治疗,当然高血压也难以控制。在这里也提醒血压难以控制的高血压患者及其家属,要给医师提供一份详细的病史资料,一定要找从事高血压临床研究的专科医师进行系统诊治。
3。高血压肾损害对高血压治疗的影响高血压患者易发生肾脏损害,而肾脏损害本身又是高血压的原因。
因此高血压患者如未及时有效地治疗,容易造成肾功能受损,此时再不合理使用利尿剂,体内过多的水和盐就不能排出体外,更加重高血压,这就造成血压难以控制。
4。“白大衣高血压”有些病人在医师诊所测量血压时总是高于正常,甚至用几种药物也难以控制,而他们在自己家里测量血压时又是正常的,同时检查心、脑、肾等重要脏器无严重的损害,医学上称“白大衣高血压”。
5。抗高血压治疗不当有的高血压患者,由于治疗不合理,也会出现血压控制不满意的情况。这些不合理的表现是:①患者未坚持服药。②药物剂量太小或间隔时间太长而达不到治疗效果。③选药不合理或不适当地联合用药。
事实上,对于因治疗不当而血压控制不满意者,不属于顽固性高血压的范畴。
血压难以控制的患者怎么办
只要患者及其家属认识到高血压对人类健康的危害,特别是当高血压难以控制时,这种危害性会大大地增加,从而采取积极措施,血压是一定会及时得到理想控制的。
针对上述几种原因,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就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1。发现并清除不利的伴随因素积极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平衡。对有不合理用药习惯的人,要避免应用某些不利血压控制的药物。
有相当部分的病人经过采取上述措施,在服用降压药物后血压就会得到理想控制。
2。排除“白大衣高血压”让病人或家属在家中自测血压或进行24小时血压监测,以排除“白大衣高血压”,如果是“白大衣高血压”患者,按“白大衣高血压”处理;如果排除“白大衣高血压”,再采取别的措施。
3。强调病因治疗对于继发性高血压疾病所引起的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去除病因是根本的治疗。例如,一位25岁的女性患者,在妊娠半年时出现头疼、双下肢浮肿,诊断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被迫终止妊娠,在外院服用几种抗高血压药物,血压仍然居高不下,影响到正常工作和再次妊娠,病人心理压力很大,经过我们系统检查后诊断为肾上腺腺瘤,在外科手术切除腺瘤后,血压自动正常,患者不仅以充沛的精力去工作,而且还喜得贵子。
做肾功能检查,证实高血压患者肾功能不好时,要调整改善肾功能,特别强调利尿药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合理应用。
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用药特殊
强调合理选用抗高血压药物,例如,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一定要用钙拮抗剂才能使血压降下来,而青年或舒张压增高的高血压患者,要强调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
同时尽可能做到,三四类药物适量联合应用,特别是进行药物的调整,即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搭配,会取得一定的效果。切忌当某类药物不好时换用另一类药物,这时应当加用另一类降压药物。
重视利尿药物的应用,对于病程短、肾功能无明显损害或未用过利尿剂的患者,先加用双氢氯噻嗪、螺内酯、吲哒帕胺等弱的利尿药。
对于病程长、有肾功能明显损害或已用过利尿药而效果不佳的患者,可选用中等强度的利尿药,如呋塞米(速尿)。应用利尿药物时,同时服用补钾药物,尽量避免或减少其不良反应。
对于经过上述处理后血压仍然不能得到满意的控制或血压水平很高、发病急的患者,应及时到医院,由医师决定调整用药剂量。
在调整剂量的同时,积极寻找引起高血压的病因,进行病因治疗,以便尽快减少或不用降压药物。
在调整剂量时,病人顾虑药物的不良反应会明显增加,而不敢用药。这里要强调指出,降压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对人类不利的一面;又有降低血压保护心、脑、肾,造福人类的有益的一面。
然而降压药物对人类有益的一面远远大于不利的一面。
总之,对于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的诊断、治疗比较复杂,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家委员会建议:应及时找高血压专科或高血压门诊医师认真检查、分析原因,进行有效处理,一定要把血压控制到满意为止。
为了提高血压控制效果,我们倡议:
希望大家学习高血压和心血管病的防治科普知识,提高防治高血压意识。
为每一个来就诊的病人测血压应成为各科医生的习惯。普通人即使不是高血压病人也最好定期测量血压,以便及时发现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一定要及时就医,接受治疗与健康指导。
有的病人以为血压高了只要吃点药就行,其实,吃药重要,注意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和治疗高血压也很重要。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包括适量运动、戒烟限酒、控制饮食。
在控制饮食时特别要限制高热量食物摄入,严格限制盐的摄入,并最大限度控制含盐高的食品。
病人在用药控制高血压时,应该按时服药并密切观察,直到将血压控制在一个正常而平衡的状态。千万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也不要怕麻烦,认为“差不离就行”。
用药不规律,血压控制不好,会引发包括中风等一系列的并发症,对健康是非常不利的。如果经过定期测量血压,发现血压未得到及时控制,就应该去大医院的专科诊治。
远离高血压八字箴言:低盐 减肥 减压 限酒
上海瑞金医院高血压科主任医师 郭冀珍
●在我国,35-74岁人群中27.2%的人患有高血压,即有1亿多人正受到高血压的威胁。
●高血压不仅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还是心脏病、脑卒中、肾功能衰竭等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高血压病患病率飞速上升:上世纪50年代高血压患病率是5.11%,70年代升至7.73%,90年代冲到13.6%。
近十年,成人高血压患病率,男性由20.2%上升到28.6%,女性由9.1%上升到25.8%。
●正当我国的高血压患病人数“节节上升”时,同是亚洲人种的日本,高血压病患病率却在近半个世纪内逐年下降——1956年到1997年,平均收缩压逐步下降15毫米汞柱。
2002年,日本超百岁老人已近18000人,女性平均寿命达87.6岁。
【认识误区】
误区一:高血压全是遗传来的,没办法
我看门诊的时候,发现不少高血压病人一问病情,第一句话就唉声叹气:“我父亲(母亲)有高血压呀,没办法。
”似乎得这个病就完全是遗传因素,不可避免了。其实,把自己的病因全都归到老祖宗头上,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
高血压有没有遗传因素?有的。双亲血压都正常的,子女患高血压的几率是3%,一方有高血压病,子女的发病率是25%,父母双方均有高血压的,子女的发病率是45%—55%。
不过,高血压不同于那些经典的遗传病,如血友病、多囊肾等。也就是说,高血压病人的后代中有部分人存在发病倾向,即所谓基因有变异。但是即使这部分人也未必100%的发生高血压。这是因为,高血压一方面受遗传因素影响,另一方面受环境因素影响,包括生活习惯、社会因素、气候等等,它们在高血压的发病中起着比遗传因素更重要的作用。
因此,高血压也称为生活方式相关疾病。
所以说,要摆脱高血压的阴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我建议大家记住这样一个图:世界卫生组织1991年向全世界宣布:个人的健康和寿命60%取决于自己,15%取决于遗传,10%取决于社会因素,8%取决于医疗条件,7%取决于气候的影响。
我们只要做到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这四大基石,完全能够不发生高血压,健康到老。
误区二:高血压是种顽固病,降不下来
我还常常碰到这样的病人,老是抱怨:“我高血压已经好几年了,一直看,可是老是降不下来。
真是顽固啊。”很多病人觉得,自己得的是顽固性高血压,没法控制,非常泄气,有的干脆听之任之了。这种想法到底对不对呢?
先要搞清楚什么叫“顽固性高血压”。我们说,服全剂量的三种或三种以上的不同作用机理(必须包括利尿剂)的降压药物,血压仍然≥140/90mmHg,这种叫做顽固性高血压。
欧洲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进行了一个国际性的高血压最佳治疗研究。它是对1.8万名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进行全程治疗、随访,一种药不行,用两种药,一直用到四种药,发现血压真正降不下来的大约是7%。可见,真的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只是极少数人。
那么为什么一些高血压会那么“顽固”?其实大约50%—70%的“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并没有听从医嘱,而是吃吃停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我说一天吃三次药,他偷工减料只吃一次,看看血压正常就不吃了,等到头晕了再吃药,“临时抱佛脚”。
“高血压药有副作用呀!”很多病人抱有这种心思。高血压药确实会造成心动过缓、低血钾、脚肿、咳嗽等副作用。但是我要说,高血压如果不控制、治疗,将发展成中风、心肌梗死、尿毒症。吃药的副作用和不吃药的后果相比,实在是小巫见大巫。
退一步说,病人如果有严重的不适应,医生可以通过换药来减轻。而高血压如果早期没有控制,发展到了晚期更难控制,这时候要降压用的剂量就大了,对肝、肾功能的损伤和不良反应就更大了。因此,我劝大家不要因小失大,得不偿失,而要及早长期服药,终生服药。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所以病人和医生之间更要有良好的沟通,密切配合。医生开出了药以后,要有一段观察时间,观察剂量是不是对头,疗效有没有到位,这需要几个礼拜甚至几个月的时间。如果病人不配合,没有长性,动不动就换一家医院,重新看病,这是非常不利于治疗的。
【生活准则】
低盐
标准:三口之家一个月,250克盐500毫升酱油。
分析一下日本人的饮食特点:从二战后到1998年,生活显著改善,原来是咸鱼、咸菜干,现在是淡而无味的寿司、白萝卜、姜……平均摄盐量由每人每天29克下降到10克。
发现了吗?盐摄入减少正是日本人高血压患病率下降的一个主要原因。
吃盐一多,血压就上去,我们称为盐敏感。正常人中约有四分之一是盐敏感人,在高血压病人中,大约有一半是盐敏感,老年人中,盐敏感的人更多了。
在我们国家,高血压高发地区东北地区,平均每天每人摄入12—18克盐,就明显高于南方7—8克。而WHO(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呢,是每人每天盐摄入量应该少于6克。
看看我们的饮食习惯,早餐常常吃稀饭,馒头,加酱菜或腐乳。
单单一块红腐乳就含5克盐,一小碟榨菜或酱菜(50克)就含4克盐,一顿早饭就已经达到一天的标准。我们还有在菜里放味精的习惯,一克味精就含0.5克盐。此外,许多蔬菜、豆类、虾米、紫菜等也含钠,一般食物中大约含盐量在每天3克左右。
一次,一位病人到我们这里来看病,用了各种药物,血压就是下不来。我一看,他是宁波人,咸菜、咸鱼吃得很起劲。我立刻安排低盐饮食,土豆,蔬菜,水果。病人吃得哇哇乱叫:“哎呀,要吐了,要吐了”,结果短短一个礼拜,血压就下来了。
所以,我们想要预防高血压,一定要改变饮食习惯,控制摄盐量。根据每天4—6克盐匡算,一家三口每月最多用盐250克,酱油500毫升(约含70克盐),平时不吃酱菜等咸食。
减肥
效果:体重减一公斤,血压下降一个毫米汞柱。
高血压和肥胖是“好兄弟”,形影不离——高血压病人中有一半左右是胖子,而肥胖人群中有一半是高血压。
胖有很多种,有的人集中在腹部上,腰围粗,大肚子,我们称之为“向心性肥胖”。这种胖最危险——常常有高血压又有血脂紊乱,又有血液胰岛素的增高,糖耐量的异常,被称为代谢综合征。
因此,及早发现超重,及时减肥,是预防肥胖及高血压的一个重要注意点。体重减一公斤,血压一般就下降一个毫米汞柱,如果体重减掉5公斤左右,血压就有显著变化了。
那么怎样自我监控体重呢?最简单的计算方法是身高—105=标准体重。
一名身高165厘米的人,标准体重就在60公斤左右。比较精确的计算方法则是,计算体重指数=体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得出的数字小于23表示正常,23—25超重,大于25肥胖,发现超重时应该减肥了。
有的胖子不肯运动,不节制饮食,每天喝减肥茶、吃减肥药。这可能会减轻体重,但一旦停药体重立即上升,而且有的人体重是下来了,血压却没下来甚至有上升。其实,减肥的要点是:能量摄入和支出必须负平衡,即要加强运动消耗能量并减少能量吃进去,运动,减肥,节食一起配合,既经济,副作用也小。
在办公室里来回走动,或家务劳动不能算运动。运动一定要出汗,有一定的疲劳感,保持一定的运动时间如每次30—45分钟。要估计运动量是否适合,可以粗略估计运动时心率。60岁的人心率应在100—110次/分,每增加(减少)10岁,就减少(增加)10次/分。
另外一个比较精确的计算方法是运动时最大心率应达到220—年龄再乘以70%(正常体重)、或60%(肥胖人)。
我的一位病人能有效地减肥,主要就是运动加节食。他每天早上2杯牛奶,一个鸡蛋一个西红柿,中午原来半斤米饭,现在吃150克,晚上也以水果和清淡蔬菜为主,结果从85公斤降到了70公斤,血压控制得很好。
减肥,必须多吃低能量高纤维素食物,如绿色蔬菜,少吃甜食、高脂,高动物蛋白食物,运动后饥饿时也应多吃蔬菜,豆类等低热量食品,持之以恒,把自己的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减压
方法:调节心理,不让高压导致高血压。
前几天我在网上看到一条新闻,医生在给在押犯人治病时发现,许多贪污分子患有程度不等的高血压病,不少人已经并发冠心病、脑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他们为什么会得高血压?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受到强大的心理压力,食不甘味,寝不安席,精神高度紧张,最终导致高血压。
这是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其实就说明一个道理——心理因素是导致高血压的一个因素。现在社会竞争激烈,速度加快,不少人由于工作压力过大,心理状态容易不平衡,造成交感神经兴奋过度,表现为心动过速,易激动,休息或睡眠时心率明显减慢。
长期心跳过快,大于或等于75次/分以上,心血管疾病发生的比率随心率增加而直线上升。打个比方说,你去赶火车,马上还有一分钟就要开车了,你提着大箱子,心里那个急呀,满头大汗赶上去。一次两次,还可以,如果一个人成天地这样赶火车,受得了吗?受不了。
在我国最近一次调查中,就有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35—44岁患高血压的增长率高达62—74%,而65—74岁只有15—18%。这部分中年人,其中不少都是白领、干部,长期处于交感神经激活状态。
因此,我们体内就要形成一个防护机制,在压力来的时候能够保持良好心理状态和健康生活方式。
除了平时注意心理卫生,重视性格修养,有发现心理障碍时,到心理门诊进行咨询外,还有几个方便的小“招数”。一是深呼吸,全身放松,精力集中于慢呼慢吸气上,呼吸柔和平缓,连续几次就能马上使心情恢复平静。
二是静思,找一个光线暗淡、安静的地方,端坐放松,排除杂念,默默聆听自己的呼吸,数数,或者想象阳光明媚的海滨,就能使心情尽快平复。如果有时间的话,还不妨练练气功,每天做一定的运动,出大汗后洗个热水澡,听听委婉动人的轻音乐,能对大脑皮质功能活动起到有益的调整作用。
限酒
关键:不要天天喝酒。
大量饮酒也是健康的一大绊脚石。根据2002年WHO调查,世界范围内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在发达国家依次为吸烟、高血压、酗酒,在发展中国家依次是酗酒、高血压、吸烟。
酗酒是高血压、中风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喝白酒。俄罗斯人喜欢白酒,中风在世界上名列前茅,而欧洲人不饮白酒,多喝葡萄酒或啤酒,中风明显少。我国目前餐桌上应酬时常有不喝白酒不够朋友的风气,喝一杯白酒(100—200克),肯定会引起心率增快,血压上升,长期饮酒会成瘾,形成恶性循环,最后以中风告终。
关于高血压病患者长期少量饮酒是否有益,这一直是大家关心和争论的问题。有人说每日饮葡萄酒,可以降脂降压,有好处。研究表明,少量饮酒有扩张血管、活血通脉、消除疲劳的功用,因此,冬寒季节或者逢年过节,适量喝一些酒精含量低的啤酒、葡萄酒、黄酒对人体有一定益处。
虽然有研究报道,少量饮酒,能够增加血液中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但也有报道,在高密度脂蛋白升高的同时,甘油三酯也会升高。此外乙醇还会部分抵消某些降压药物的作用。
所以说,高血压病患者虽然不是绝对忌酒,但是应该因人而异。
不应该把长期少量喝酒作为预防冠心病的治疗选择,更不应该低估嗜酒对身心健康的危害。
【日常注意】
一,调饮食
●多吃鱼类。少吃牛羊肉和肥猪肉。
●许多水果含钾丰富,可缓冲钠的有害影响,减少血容量而使血压降低。
水果含钾最多的依次是香蕉、桃、山楂、鲜枣、柑橘、柿子、苹果。此外,水果中含有大量维生素C,尼克酸等,对血管有保护作用。含维生素C最多的依次为山楂、猕猴桃、红枣、薄荷、橘子。
●素食可降低血压。
有一些蔬菜还有轻度的降压作用,如芹菜、大蒜、西红柿、菠菜、洋葱、茭白、胡萝卜、茄子、冬瓜、黄瓜、南瓜、木耳、海带、马铃薯、甘薯。
●避免空腹或睡前饮用大量浓茶,提倡长期饮淡绿茶,并在饭后饮用为宜。
二,多锻炼
●太极拳。动作柔和、可使肌肉放松,血管松弛,促使血压下降。打一套太极拳或做气功(放松功、站桩功),收缩压可一次性地下降10毫米汞柱。
●体操。运动部位均匀,运动量适中。
●步行。快步行走每天1—2次,每次30—45分钟,行程约2000米,在每天下午、黄昏、睡前均可进行,可使收缩压下降4—6毫米汞柱。
●游泳是种极好的全身运动,坚持每周1—3次,必有好处。
【解释新闻】
高血压:在尽量排除各种干扰因素的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非同日3次测量),即可诊断为高血压。它不仅仅单指血压的升高,还指由其引起的人体心、脑、肾脏等重要器官的损害。
高血压分类:原发性高血压、续发性高血压。续发性高血压的患者较少,大约占总数的5%。人们通常讲的高血压病是指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虽然找不到特定原因,但仍有许多因素可能与其有关,例如:遗传、体重过重、高脂血症、摄食过多钠盐、饮酒过度、抽烟、压力、运动量不足等等。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