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管理及精神卫生工作迎检培训会议资料
慢性病定义:慢性病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简称。是对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缺乏明确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或病因尚未确认的疾病的慨括性总称。是一组发病率高、致残率和死亡率高,严重消耗社会资源,危险人类健康的疾病,也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疾病。 慢病危险因素控制 一、慢性病危险因素主要包括: 1、行为因素:吸烟、饮酒、膳食、身体活动 2、身体测量和生化指标:身高、体重、腰围、血压、血糖、血脂 等。 3、社会因素:社会、经济、文化等。 二、现阶段慢性病危险因素干预与管理重点包括: ...全部
慢性病定义:慢性病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简称。是对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缺乏明确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或病因尚未确认的疾病的慨括性总称。是一组发病率高、致残率和死亡率高,严重消耗社会资源,危险人类健康的疾病,也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疾病。
慢病危险因素控制 一、慢性病危险因素主要包括: 1、行为因素:吸烟、饮酒、膳食、身体活动 2、身体测量和生化指标:身高、体重、腰围、血压、血糖、血脂 等。 3、社会因素:社会、经济、文化等。
二、现阶段慢性病危险因素干预与管理重点包括: 1、行为因素:烟草使用、不合理膳食、身体活动不足 2、4种异常指标:超重/肥胖、血压升高、血糖升高、血脂异常 三、目标: 通过政策倡导、环境建设、技术支持、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活动的开展,营造健康生活方式环境,促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培养,降低人群慢性病危险因素水平,预防慢性病的发生与发展。
四、内容和方法: 1、健康生活方式行动 2、烟草控制 3、合理膳食 4、身体活动促进 高风险人群的早期发现与管理 一、目标: 积极发现慢性病高风险人群,通过健康管理和强化生活方式干预,降低个体慢性病危险水平,防止慢性病的发生。
二、内容和方法: 1、慢性病高风险个体发现 1)、创造方便发现高危人群的条件和政策环境,宣传高危人群早期发现的重要性和方法,鼓励在家庭、社区、单位、公共场所提供便利条件,发现高危人群。
2)、医疗卫生机构可通过日常诊疗、健康档案建立、单位职工和社区居民的定期体检、从业人员体检、大型人群研究项目等途径发现高危人群。 3)、慢性病高风险人群特征:慢性病高风险人群为具备以下特征之一者 3)1、血压水平为130-139 /85-89mmHg 3)2、现在吸烟者 3) 3、空腹血糖水平为6。
1≤FBG <7。0mml/L 3) 4、血清总胆固醇水平5。2≤TG<6。2mml/L 3) 5、男性腰围≥90,女性≥85 2、高风险人群的健康管理 为防止或延缓高危人群发展为慢性病患者, 高风险人群需要加强健康管理,通过: 定期监测危险因素水平 不断调整生活方式干预强度 必要时进行药物预防 针对具有任何1项风险人群特征者,可以通过公众群体的健康管理(危险因素控制),促进其对自身动态监测和生活方式调整,针对具有3项及以上高风险人群特征者,应纳入个人健康管理范围。
具体措施 1)、动态监测危险因素指标变化 A、血压正常高值者,每半年测量血压一次; B、男性腰围≥90,女性≥85者,每季度测量体重和腰围一次; C、空腹血糖水平为6。1≤FBG<7。
0mml/L者,每年测血糖一次; D、血清总胆固醇水平5。2≤TG<6。2mml/L者,每年 测量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一次; E、对于吸烟者,每半年询问一次吸烟情况。 F、具有3项及以上高风险人群特征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将其纳入管理,定期随访其指标变化情况; G、对多种危险因素和同时伴有其他慢性病的患者,监测频率还需加强。
2)生活方式自我调整和强化干预对具有任何1项风险人群特征者通过健康教育,促进其对自身的生活方式自我调整。 对具有3项及以上高风险人群特征者,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其强化干预。 干预的内容主要包括合理膳食、减少钠盐摄入、适当活动、缓解心理压力、避免过量饮酒、戒烟、控制体重等。
强化生活方式干预需要坚持以下原则 : ① 强度适中,循序渐进:需针对个体情况,医患共商,确定干预可能达到的阶段性目标。 ② 长期坚持,形成习惯:长期坚持良好的生活方式,逐步形成习惯,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③ 亲友互助,强化习惯:强化干预需要家人和朋友的配合。 一方面,亲友的配合为戒烟、合理膳食等行为改变提供了支持;另一方面,亲友的支持有助于增进感情,使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另外,高危个体的家人甚至是同事往往具有相似的行为习惯,共同培养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于亲友的健康。
④ 同伴共勉,提高信心和技能:强化干预要充分发挥同伴教育的作用,运用“自我管理”技能。高危个体参加“兴趣俱乐部”或“病友俱乐部”等,有助于同伴间交流经验,增强信心,长期坚持,降低成本。 3)几种重要健康生活方式干预指导: 减少钠盐摄入,增加钾盐摄入; 控制体重; 不吸烟; 不过量饮酒;体育运动; 减轻精神压力,保 持心理平衡 减少钠盐摄入,增加钾盐摄入 我国各地居民的钠盐摄入量均显著高于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每日应少于6 克的推荐,亦未达到我国要求每日应少于9克标准,而钾盐摄入则严重不足,因此,尽可能减少钠盐的摄入,并增加食物中钾盐的摄入量。
主要措施包括: 1、 尽可能减少烹调用盐,建议使用可定量的盐勺; 2、减少味精、酱油等含钠盐的调味品用量; 3、 少食或不食含钠盐量较高的各类加工食品,如咸菜、火腿、香肠以及各类炒货; 4、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 5、肾功能良好者,使用含钾的烹调用盐。
控制体重 超重和肥胖是慢性病危险因素重要原因之一,而以腹部脂肪堆积为典型特征的中心性肥胖还会进一步增加高血压等心血管与代谢性疾病的风险,适当降低升高的体重,减少体内脂肪含量,可显著降慢性病的发生和降低并发症。
衡量超重和肥胖最简便和常用的生理测量指标是体质指数[计算公式为: 体重(公斤)¸身高(米)²]和腰围。前者通常反映全身肥胖程度,后者主要反映中心型肥胖的程度。 成年人正常体质指数为18。
5-23。9kg/m²,在24-27。9 kg/m²为超重,提示需要控制体重;BMI³28 kg/m² 为肥胖,应减重。成年人正常腰围<90/85cm(男/女),如腰围>90/85cm(男/女),同样提示需控制体重,如腰围>95/90cm(男/女),也应减重。
最有效的减重措施是控制能量摄入和增加体力活动。在饮食方面要遵循平衡膳食的原则,控制高热量食物(高脂肪食物、含糖饮料及酒类等)的摄入,适当控制主食(碳水化合物)用量。 在运动方面,规律的、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是控制体重的有效方法。
减重的速度因人而异,通常以每周减重0。5~1 kg 为宜。 对于非药物措施减重效果不理想的重度肥胖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减肥药物控制体重。 不吸烟 吸烟是一种不健康行为,是心血管病和癌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被动吸烟也会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危险。 吸烟可导致血管内皮损害,显著增加高血压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风险。戒烟的益处十分肯定,而且任何年龄戒烟均能获益。 烟草依赖是一种慢性成瘾性疾病,不仅戒断困难,复发率也很高。
因此,医生应强烈建议并督促慢性病患者戒烟鼓励患者寻求药物辅助戒烟(使用尼古丁替代品、安非他酮缓释片和伐尼克兰等) 应对戒烟成功者进行随访和监督,避免复吸。 限制饮酒 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血压升高,限制饮酒量则可显著降低高血压的发病风险。
我国男性长期大量饮酒者较多,几个少数民族女性也有饮酒习惯。 所有研究表明均应控制饮酒量。每日酒精摄入量男性不应超过25 克;女性不应超过15 克。 不提倡高血压患者饮酒,如饮酒,则应少量:白酒、葡萄酒(或米酒)与啤酒的量分别少于50ml、100ml、300ml。
体育运动 一般的体力活动可增加能量消耗,对健康十分有益。而定期的体育锻炼则可产生重要的治疗作用,可降低血压、改善糖代谢等。因此,建议每天应进行适当的30 分钟左右的体力活动;而每周则应有1 次以上的有氧体育锻炼,如步行、慢跑、骑车、游泳、做健美操、跳舞和非比赛性划船等。
典型的体力活动计划包括三个阶段: ① 5~10 分钟的轻度热身活动; ② 20~30 分钟的耐力活动或有氧运动; ③ 放松阶段,约5 分钟,逐渐减少用力,使心脑血管系统的反应和身体产热功能逐渐稳定下来。
运动的形式和运动量均应根据个人的兴趣、身体状况而定。 —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心理或精神压力引起心理应激(反应),即人体对环境中心理和生理因素的刺激作出的反应。 长期、过量的心理反应,尤其是负性的心理反应会显著增加心血管风险。
精神压力增加的主要原因包括过度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以及病态心理,包括抑郁症、焦虑症、A 型性格(一种以敌意、好胜和妒忌心理及时间紧迫感为特征的性格)、社会孤立和缺乏社会支持等。应采取各种措施,帮助患者预防和缓解精神压力以及纠正和治疗病态心理,必要时建议患者寻求专业心理辅导或治疗。
合理膳食 根据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特定人群膳食指南和平衡膳食宝塔 指导相关人群合理膳食。 血压检测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目前,在临床和人群防治工作中,主要采用诊室血压、动态血压以及家庭血压三种方法。
诊室血压由医护人员在诊室按统一规范进行测量,目前仍是评估血压水平和临床诊断高血压并进行分级的常用方法常采用诊室血压: 诊室血压具体方法和要求 1、选择定期校准的水银柱血压计,或者经过验证的电子血压计, 2、 使用大小合适的气囊袖带,气囊至少应包裹80%上臂。
3、要求受试者坐位安静休息5 分钟后开始测量。 4、测量坐位时的上臂血压,上臂应置于心脏水平。 5、至少间隔1-2 分钟测量两次,若两次测量结果差别比较大(5mmHg 以上),应再次测量。
取3 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 6、首诊时要测量两上臂血压,以后通常测量较高读数一侧的上臂血压。 7、对疑似有体位性低血压,应测量直立位后血压。 8、在测量血压的同时,应测定脉率 9、将袖带紧贴缚在被测者的上臂,袖带的下缘应在肘弯上2。
5cm。将听诊器探头置于肱动脉搏动处。 10、 使用水银柱血压计测压时,快速充气,使气囊内压力达到桡动脉搏动消失后,再升高30mmHg,然后以恒定的速率(2-6mmHg/秒)缓慢放气。心率缓慢者,放气速率应更慢些。
获得舒张压读数后,快速放气至零。 11、使用水银柱血压计测压读取血压数值时,末位数值只能为0、2、4、6、8,不能出现1、3、5、7。9。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