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理工学科

吸血蝙蝠间的“利他行为” 是怎么回事?

吸血蝙蝠间的“利他行为” 是怎么回事?

全部回答

2018-02-13

0 0
    在众多种类的蝙蝠中,没有比吸血蝙蝠更多受到人们误解的了,它们甚至让人感到恐惧。世界上总共有3种吸血蝙蝠,生活在中美洲和南美洲,都是以血液为生。小吸 血蝠和白翼吸血蝠偏好吸食鸟类的血液,因此适宜爬树,会到树杈上寻找待在窝里的雏鸟;普通吸血蝠则喜欢哺乳动物的血液,通常出现在牛、马和其他家畜身旁,如果那个地方没有家畜,普通吸血蝠就会转向吸食貘、鹿、刺豚鼠和海狮等哺乳动物的血液。
    人们恐惧吸血蝙蝠是有理由的,因为它们有时还会攻击人类。比如在一个地区没有了家畜后,它们常常就会攻击人类。其实吸血蝙蝠咬到人身上时,人并不会感觉到多么 疼痛,但一旦被其咬伤,就可能被传染上麻痹型狂犬病。
  由于吸血蝙蝠自身也容易感染 这种病毒,所以它们的种群数量会经历周期性的巨大波动。  尤其是吸血蝙蝠还有一种分 享血液的行为,也就是吸食了充足血液的个体会给饿着肚子的同伴“反刍”血液,因此 一旦有一个同伴感染了某种病毒,通过唾液传播的病毒必然会传染到其他同伴身上,其 中包括狂犬病毒。
  吸血蝙蝠的血液分享行为是在动物中极少出现的互惠行为,可以称之为“你帮我、我帮你的投桃报李原则”。  要想理解为何吸血蝙蝠要冒着被感染狂犬病的生命危险互相 分享食物,就必须要了解这些不同寻常的生灵的社会组织结构和生命历程。
  从这个方面来说,吸血蝙蝠会比其他蝙蝠花费更多的时间在照料幼崽上。雌性吸血蝙蝠一胎所生的幼崽总体重接近自身体重的20%,而它们的自身体重才只有30-35克。   尽管吸血蝙蝠幼崽在出生时就能活动,但是它们生长得比较慢,哺乳期超过6个月。
  母 吸血蝙蝠会给它们的幼崽补充其他食物,如会在幼崽出生后的不长时间内给它们“反刍”血液,幼崽在出生的头一年内会定期地得到母吸血蝙蝠“反刍”的血液食物。幼崽 出生6个月后可以开始飞行,但到1岁时才能达到成年者的体重。
    普通吸血蝙蝠通过气味和声音发现猎物。栖息在一个团体内的雌性会在邻近的地区活动,并且会保卫自己的领地,把其他的蝙蝠驱逐开。但即使在猎物非常丰富时,成 功地得到“血液大餐”也是较为艰难的。
  为了咬住猎物并获得血液,一只吸血蝠首先必 须选定猎物的较为温暖的部位,因为那里的血管接近皮肤易于咬开。  吸血蝠会用鼻尖处 的“热感受器”来锁定这一温暖部位,然后用其剃刀般尖锐的门齿咬开猎物的一小块皮 肤。
  吸血蝠的唾液中含有抗凝血剂,可以使血液顺畅地流出,从而用舌头舔食。吸血蝠 的“采血技术”需要学习才能掌握,那些1-2岁的年轻吸血蝠平均每3晚就会有1晚不能成功地采到血,而2岁以上的10晚才失败1晚。
    失败的原因是被攻击的动物非常警觉,有 时会极力地挣脱咬在它们身上的吸血蝠。有的时候年幼的吸血蝠会跟着母吸血蝠同时或 随后吸食猎物的同一处伤口,而且会在随后的晚上连续吸食同一猎物的同一伤口,这种 现象并不奇怪。
  如果一只吸血蝠采血行动失败,它就会返回栖息场所,向同住的伙伴请求支援,舔伙伴的嘴唇而获得血液。  采血成功的伙伴对失败者的“捐赠”取决于两者的亲缘关系和 联系。对于吸血蝠来说,没有采集到血液是非常危险的,如果连续3天内喝不到血就会饿 死。
  由于饥饿中的吸血蝠体重下降速度比最近喝到血液的吸血蝠慢,血液的受纳者所得 到的存活时间比捐献者所损失的时间更长一些,因此互相帮助的血液分享行为对于参与 者整体来说会获得净利。  如果没有了这种互惠行为,吸血蝠每年的死亡率会超过80%, 虽然人们知道有些雌性吸血蝠会在野外生存15年以上。
  对于捐献者来说有一个问题,就是如何确定受纳者是个诚实的“人”而不是“骗子”,即当捐献者遇到麻烦的时候它会不会以同样的方式回报而不是拒绝。吸血蝠为此 采取的一个方法就是互相梳理毛发,这个时候至少可以判定对方的饥饿程度,因为吸血 蝠成功地吸食血液之后,在30分钟内体重的一半以上都是血液,这会导致胃部的膨胀。
     在相互梳理毛发时一方就会发现另一方胃部的膨胀,而相互梳理毛发的工作会在分享血液之前来做。由于相互梳理毛发与血液分享的行为只发生于同居一处的可以信赖的成员 之间,同伴的忠诚度看起来就对维持这种令人吃惊的交换血液的互惠体系非常重要。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理工学科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理工学科
理工学科
农业科学
生物学
建筑学
心理学
数学
天文学
工程技术科学
化学
环境学
地球科学
生态学
物理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