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文学 小说

史湘云

我很喜欢史湘云。有没有关于她的评论啊?

全部回答

2018-05-22

0 0
    史湘云,是曹雪芹怀着诗情画意,浓墨重彩地着力塑造的一个人物。读者一闭上眼睛,这个人物就活蹦乱跳地出现:身着男装,大说大笑;风流倜傥,不拘小节;诗思敏锐,才情超逸;说话“咬舌”,把“二哥哥”叫作“爱哥哥”…这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的、令人喜爱的人物。
   史湘云是金陵显贵史侯家的遗孤,贾府的老祖宗——贾母的孙侄女。  由于她“襁褓之间父母违”,颇受贾母爱怜,时常到贾府里住,与宝玉在天真烂烃漫的童年建立了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友情。
  随着年龄的增长,加之她身上佩带了一只金麒麟,且与宝玉后来得到的一只金麒麟又恰恰是一雌一雄,成双配对,——用脂砚斋的话说,这是作者用绘画的“间色法”,隐然又写一“金玉良缘”——这种像征意义使她若即若离地卷进了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的纠葛中。
    因而使这个悲剧更加曲折动人。由此可知,她在《红楼梦》中的重要地位,对表现全书主体题、深化爱情悲剧的社会意义所起的重要作用。 史湘云自幼父母双亡,命运多舛,依靠婶母过活。
  然而,她生性豪放,心胸开阔,是个“大乐天”。我们在《红楼梦》里,似乎没有见过她真正发过什么愁,总是嘻嘻哈哈,对生活兴味盎然,充满热情。  对于她这一性格特点,作者不仅在判调和红楼梦曲中作过点化,而且曾多次做过诗意的彩绘。
  她第一次出现,作者就表现了她“大说大笑”和“咬舌”的性格特点,并且说她陷入宝、黛、钗的爱情纠葛。她的到来,使黛玉两面吃醋,与宝玉发生争吵。第二天清晨宝玉前去看黛玉、湘云: 只有他姊妹两个尚卧在衾内。
    那黛玉严严密密裹着一幅杏子红绫被,安稳合目而。湘云却一把青丝,托于枕畔;一幅桃红绸被,只齐胸盖着,着那—弯雪白的膀子,撂在被外,上面明显着两个 金镯子。宝玉见了叹道:“睡觉还是不老实!。
  。。。。。 通过两人睡态的描写,表现不两个迥然不同的性格,并且将黛玉的处事精密与湘云的大而化之作了鲜明的对比。   曹雪芹在塑造美女形像时,从不把人物写得完美无缺,尽善尽美;而往往是写成美玉微疵。
  如黛玉的弱症、宝钗的热症、鸳鸯的雀斑等。这些“微疵”不仅未影响人物形像之美,反而增加了特色,使人物形像更加鲜明。在塑造史湘云这一形像时,也运用了这一美学上的辩证法。他不仅使这一美丽的少女有“咬舌”小疵,而且让她于抚媚中杂染了一些风流倜傥的男风。
    她在穿着上总是喜欢男装。一次下大雪,她的打扮就与众不同:身穿里外烧的大褂子,头上戴着大红猩猩昭君套,又围着大韶鼠风领。黛玉笑她道:“你瞧,孙行者来了。他一般的拿着雪褂子,故意妆出个小骚达子的样儿来。
  ”众人也笑道:“偏他只爱打扮成个小于的样儿,原比他打扮女儿更俏丽了些。  ”她与宝玉、平儿等烧鹿肉吃。黛玉讥笑他们,湘云回击道:“你知道什么:‘是真名士自风流’,。。。。。
  。我们这会子腥的胞的大吃大嚼,回来却是锦心绣口。”就是写诗,‘她也会吟出“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的诗句,俨然以隐女自居。俏丽抚媚杂染些风流偶傥,使史湘云这一形像更富有魅力了。   曹雪芹在塑造史湘云这一形像时,还表现了她的热情豪爽和心直口快。
  她是一个极爱说话的人,是“话口袋子”,对人对事都表现出热情。香菱要学诗;不敢罗唆宝钗,向湘云请教,她“越发高兴了,没昼没夜,高谈阔论起来。”为此,宝钗批评她“不守本分”;“不像个女孩儿家”。她表里如一,心直口快,说话不防头儿。
    一次看戏,凤姐儿指着戏台上的一个小且说:“这孩子打扮起来活像一个人。”众人都知道凤姐所指是何人,恐怕得罪人,只是不肯说出来,湘云却直言不讳地说:“我知道,像林姐姐v。为此得罪了期五,也与宝玉发生了矛盾。
  有一次,她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道”,让宝玉下了“逐客令”。有人说,这表现了湘云封建意识浓厚。  其实并非如此,而恰恰说明她的天真幼稚。后来她到贾府,总与宝钗同住,受其影响是有的,但劝宝玉的那些话,绝不是湘云自己的思想,只不过是鹦鹉学舌罢了。
   作者还表现了湘云超逸的才情和诗思的敏捷。芦雪庭联句、凹晶馆联句以及每次诗社赛诗,湘云的诗来得最快,也来得最多,并且表现出了她那潇洒迭宕的风格。  咏白海棠,她来迟了,在别人几乎已将意思说尽的情况下,她竞一连弄了两首,且新颖别致,另有意趣,赢得了众人的赞叹和激赏。
  芦雪庭联诗时,由于她吃了鹿肉,饮了酒,诗兴大作,争联既多且好,竟出现了宝琴、宝钗、黛玉共战犯云的局面。众人都笑道:“这都是那快鹿肉的功劳。”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圃”,那是一首青春的赞歌,生命的乐章,写得笔酣墨饱,热闹非常,而史湘云则是其中最活跃的分子。
    大家划拳猜枚,饮酒赋诗,呼三喝四,喊七叫八,满庭中红飞翠舞,玉动珠摇。玩了一回,散席时却忽然不见了湘云: 正说着,只见一个小丫头笑嘻嘻的走来,说: :姑娘快瞧,云姑娘吃醉了,图凉快,在山子石后头 一块青石板凳上睡着了。
  ”众人听说,都笑道:“快 别吵嚷。  ”说着,都来看时,果见湘云卧于山石僻处 一个石凳子上,业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 身,满头胎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 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蜜蜂蝴蝶闹嚷嚷的围着。
   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众人看了,又是 爱,又是笑,忙上来推唤掺扶。湘云口内犹作睡语 说酒令,嘟嘟嚷嚷说:“泉香洒冽,……醉扶归,—— 宜会亲友。  ”。。。。。 这是画,这是诗,是诗情画意化的史湘云。
  面对这样一个人物,谁不觉得可爱呢?谁不为之倾倒呢? 然而,遗憾的是,在最终完成史湘云这个人物塑造之前,曹雪芹过早地死去了。我们明显地感觉到,史湘云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人物,她的性格和形像有待进一步丰富和充实。
    书中有“因麒麟伏白首双星”的回目;脂批有“卫若兰射圃”的提示;特别是有关她的判词和曲子中,我们大致知道她的命运和归宿;她写的一些诗词里,也屡屡有所流露和暗示。红学家的一般看法是:史湘云后与卫若兰结婚,她对自己的“苏貌仙郎”和婚后的幸福生活十分满意。
  但好景不长,由喜转悲,最后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归入了太虚幻境的薄命司。   像史湘云这样一旺盛而美丽的生命,也毫无例外地遭到毁灭,这将引起人们的什么思考呢?对毁灭她的那个社会和势力产生一种什么感情呢?灰,贾蓉之成为“下流胚”,也就可以理解了。
   林黛玉、史湘云。

2018-05-22

37 0
问得有些太笼统了

2018-05-22

70 0
    史湘云:是真名士自风流   《红楼梦》里写了一大群聪明美丽、天真可爱的女孩子,可是她们也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小说第四十九回,大观园里又添了一位新的女孩子,她就是薛蝌的胞妹,宝钗的堂妹薛宝琴。
  这宝琴的才貌不在宝钗之下。虽然宝钗有点不服气:“我就不信我那些儿不如你。  ”但宝琴却是公认的才貌双全。难怪宝玉一见就赞叹:“老天,老天,你有多少精华灵秀,生出这些人上之人来!”贾母好眼力,一见就想把她许给宝玉。
  宝琴的见识才华,也完全可以和黛玉、宝钗媲美。可是,作者极力赞美的这个女孩子却没给我们太多的印象。   我们掩卷难忘的是那些并非十全十美的女孩子。  她们虽然各有不足,但她们真实,且各有其可爱之处。
  宝钗世故,但她体贴人情,豁达从时;黛玉小性儿,但她真诚;探春对生母未免过于绝情,但她高雅脱俗,柔中有刚,有理家之才。况且她们个个聪明美丽。很显然,作者对于大观园里的女孩子们,都各有其欣赏之处。
  譬如说,那个和黛玉、宝钗鼎足而三的史湘云,作者就很欣赏她的性格。     梦醒了却无路可走,这正是贾宝玉的悲哀。但贾宝玉的思想是,即便没有路,也不走仕途经济之路。在这一点上,只有林黛玉是贾宝玉的知音。
  林黛玉从未劝贾宝玉去立身扬名,所以贾宝玉深敬黛玉。贾宝玉既然也没有找到真正的出路,那么,我们也不必因为史湘云曾经规劝过贾宝玉“仕途经济”的话而过多地责备她。     《红楼梦》的作者虽然不欣赏史湘云的正统思想,却非常欣赏她的性格。
  史湘云的出身其实比林黛玉还要孤苦。林黛玉幼年时失去母爱,不久,父亲又去世。可是,史湘云竟是“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小说第七十六回,在凹晶馆联诗的时候,史湘云曾经开导林黛玉说:“你是个明白人,何必作此形象自苦。
    我也和你一样,我就不似你这样心窄。”既然如此,为什么读者都同情林黛玉而忘掉那个比黛玉更苦的史湘云呢?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林黛玉的招人同情,主要是因为她有一部哀艳浪漫的爱情故事。
  宝玉和黛玉是由青梅竹马自然地发展为知己之爱,生死之恋。而史湘云却是非常一般的,由父母包办的婚姻。   虽然《红楼梦》第五回暗示读者,史湘云的婚姻也很不幸:“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
  ”但这种朦胧的暗示很难激发起读者多大的感情共鸣,所以史湘云不幸的婚姻没有在读者那里博得更多的同情。   史湘云生下来就是一个孤儿,“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  ”作者写黛玉,将人物置身于身世之悲和相思之苦中;作者写宝钗,将其置身于复杂的人际关系之中;作者写宝玉,将其置身于“爱博而心劳”和他与家长的冲突之中。
  可是,作者写史湘云,却完全是另外一种笔墨。   我们在读到有关史湘云的文字时,没有什么紧张的感觉。史湘云的出现,总是给我们带来一种欢快热烈的青春气息,读起来很轻松。  史湘云不是没有个性,她也有和人生气的时候,但并不给人带来压抑的感觉。
  贾宝玉听了史湘云关于仕途经济的“学问”,当场就予以驳斥:“姑娘请别的妹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并说是林姑娘从来不曾说过这样的“混帐话”。难怪在屋外恰好听到此话的林黛玉说不出来的感动。
    宝玉的话说得很难听,他的原则性上来了,真是一点面子也不给。史湘云并没有因此而和宝玉“掰了”,她和袭人“都点头笑道:‘这原是混帐话”’。   史湘云和黛玉也常常有矛盾。
  有一次,史湘云失言,说演戏的小旦“倒象林妹妹的模样儿。”史湘云又常常夸薛宝钗,并嘲笑贾宝玉在黛玉面前的低声下气,因此也引起林黛玉的不满。  可是,史湘云是个胸无城府的人,所以话既出于无意,心也就不存芥蒂,别人也就并不记着。
     作者描写史湘云,主要不是通过她和别人的冲突,也不是通过她的内心痛苦,而是通过她个人“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的一个个特写“镜头”来完成的。作者两次写到史湘云的睡态。一次是和林黛玉对比着写的:“那林黛玉严严密密裹着一幅杏子红绫被,安稳合目而睡。
    那史湘云却一把青丝拖于枕畔,被只齐胸,一弯雪白的膀子撂于被外,又带着两个金镯子。”林黛玉的睡态是一个凤姐形容的“风吹吹就坏了”的“美人灯儿”的睡态。史湘云是一个大大咧咧的欢蹦乱跳的姑娘,所以她睡觉的时候也不老实。
  一次是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裀”,“果见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凳子上,业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蜂蝶闹穰穰的围着他,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
    ”嘴里还在“作睡语说酒令,唧唧嘟嘟”的作诗。在大观园的少女之中,能够这样坦然地在花园石凳上睡觉的,睡得这么香、这么甜、这么美的,又这么富有诗意的,除了史湘云,再没有第二个人。
  作者把史湘云的“憨眠芍药裥”设计得如此富有诗情画意,再好不过地说明了作者对史湘云这个人物是多么喜爱。     在大观园的几次诗社活动中,她的诗才和黛玉、宝钗也可以并驾齐驱。
  史湘云心直口快,快人快语。她见到宝玉和黛玉在一起,便说:“二哥哥,林姐姐,你们天天一处顽,我好容易来了,也不理我一理儿。”(第二十回)她又喜欢高谈阔论,滔滔不绝。她作事不拘小节,别人的衣服,她也穿着玩儿。
    她和宝玉在雪天里,割腥啖膻,烧烤鹿肉。黛玉嘲笑地:“那里找这一群花子去!罢了,罢了,今日芦雪庵遭劫,生生被云丫头作践了。我为芦雪庵一大哭!”可史湘云却反驳她说:“你知道什么!‘是真名士自风流’,你们都是假清高,最可厌的。
  我们这会子腥膻子大吃大嚼,回来却是锦心绣口。  ” 。

2018-05-22

51 0
她只存在在书中现实生活中没有! 所以她越是接近完美就越给我们留下遗憾!结果是---- 一声叹息!

2018-05-22

49 0
曹老先生笔下女性个个写得鲜活,各具形貌个性,而且每个人的命运不同,也反映了老先生许多心中慨叹与思考,叹服。

2018-05-22

36 0
我也很喜欢她。 评论都让楼上的2位说了,我发张图吧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小说
民俗传统
文学
历史话题
书画美术
地理
器乐/声乐
舞蹈
文学
小说
散文
诗歌
戏剧
小说
小说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