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优化上海城市空间环境形象?
(一)城市空间环境形象的概念、内涵和构成物质要素
1、城市空间环境形象的概念及内涵
城市是第二、三产业集中分布的地域。人们各种产业活动和生活活动的空间扩展范围,即形成形形色色的城市空间。 城市空间是城市公共活动的场所。
城市空间环境形象是人们对在城市中由一定物质要素围合形成的公共活动空间的视觉感受。
城市空间环境形象具有内容上的多义性、构成上的复杂性、界域上的连续性、空间上的流动性及时间上的变化性,其概念主要强调从知觉(主要是视觉)的角度来理解空间。 其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城市空间环境形象不是单纯的都市空间的扩展,也不仅是对建筑物的评价,而是在都市环境的扩展中,...全部
(一)城市空间环境形象的概念、内涵和构成物质要素
1、城市空间环境形象的概念及内涵
城市是第二、三产业集中分布的地域。人们各种产业活动和生活活动的空间扩展范围,即形成形形色色的城市空间。
城市空间是城市公共活动的场所。
城市空间环境形象是人们对在城市中由一定物质要素围合形成的公共活动空间的视觉感受。
城市空间环境形象具有内容上的多义性、构成上的复杂性、界域上的连续性、空间上的流动性及时间上的变化性,其概念主要强调从知觉(主要是视觉)的角度来理解空间。
其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城市空间环境形象不是单纯的都市空间的扩展,也不仅是对建筑物的评价,而是在都市环境的扩展中,构成要素之间以及和周边环境能否形成协调统一的视觉空间;第二,人是城市空间环境形象的主体,而创造优美的人居环境正是优化城市空间环境形象的本质。
因而人们不单是从外部客观地观望评价,而是将自己融入观察对象中,投入自己的情感从而有所感受;第三,城市空间环境形象是一个地域性的概念,不同城市、城市的不同地区由于其自然地理历史条件及功能发展的不同,其空间环境形象优化的目标也不同。
2、构成城市空间环境形象的物质要素
道路、绿化植被、水体、建筑物(包括人工构筑物)
(二)优化上海城市空间环境形象的必要性
1、城市健康有序发展的必要
上海在变得越来越美的同时,在城市空间的有机整合;郊区与市区形象的同步改善;防止传统特色的淡化、消失;高楼林立的有序组织;主要街面、公共活动中心的功能与形象的统一;滨水环境的符合“水都”水平;大规模住宅建设的住区景观体现相应效果;市政交通、道路建设的表达景观要求;绿化建设的凸现系统形象等方面,尚有不足之处。
(1)空间环境形象规划“先天不足”
(2)空间管理失于疏漏
(3)建筑空间尺度失控
(4)交通空间失诸偏颇
(5)空间文脉失之延续
(6)城市空间失于隔离
(7)环境空间生态失衡
2、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必要
二十一世纪,城市之间实力的比较主要表现为其综合竞争力的强弱。
它主要取决于五种不同因素的组合:城市的可居住性与吸引力、企业的活力与效率、政策与体制环境、管理与创新能力以及集散与配置资源力。其中,城市的可居住性与吸引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空间环境形象的质量。
3、创造宜人生活环境的必要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人们为了更美好的生活来到城市”。城市除了是产生巨大经济效益的综合体外,它更是人们生活和发展的场所。清新的环境、优美的形象、宜人的空间是良好的生活环境所不可或缺的。
4、构筑上海人才高地的必要
“孟母三迁”是我国古代的一个美丽的传说。它集中地反映了人们对良好生活环境的追求。在全球国际大城市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各大城市吸引人才的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优化本城市的空间环境形象。
如新加坡所创造的“花园城市”的形象就为它吸引了相当的人才,为其城市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5、形成富有吸引力的城市旅游资源的必要
城市公共空间环境所具有的形象广告效应和高额的附加价值已得到广泛的认同。
优化上海的空间环境形象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提升和整合上海所具有的各种景观资源,从而使上海展现出既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富含浓郁的现代气息的国际化大都市形象,这样会进一步提高上海的城市质量。
(三)、优化上海城市空间环境形象的目标和基本原则
1、优化上海城市空间环境形象的战略目标
优化上海城市空间环境形象的战略目标是:重点通过优化和整合对上海城市空间环境形象产生重要影响的水、路、绿、建筑的空间分布形态及其相互关系,充分发挥其所具备的景观资源优势,尽量减少高层、高架、高密度给城市空间环境形象带来的负面影响,将上海建设成为具有强烈整体感、秩序感和统一性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国际化水都名城。
2、优化上海城市空间环境形象的基本原则
(1)有机整合的原则
一是各要素彼此不牵连(ELEMENT FREE)
二是位置结构(POSITIONAL STRUCTURE)
三是弹性结构(FLEXIBLE STRUCTURE)
四是刚性结构(RIGID STRUCTURE)
(2)系统性、综合性、前瞻性的原则
优化城市空间环境形象倘若没有系统性、综合性、前瞻性的考虑,就难以做好一系列整合工作,难以避免具体建设与规划目标的分离;微观局部与宏观整体的冲突;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的失衡;环境形象建设与城市管理的脱节;新的空间秩序与传统文化的丧失。
优化上海城市空间环境形象在理性规划的基础上,整体而有序地开展。我们往往在市场经济当前利益驱动下,把地段好,马上就能看得见效果的地块先用掉,而忽视城市未来空间发展的合理性和环境形象的整体优化。
现在我国大连市提出:“不求最大,只求最好”;广州市提出将把珠江建成“东方塞纳河”等后来居上态势,值得反思与借鉴。
(3)城市空间综合规划开发的原则
城市空间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其中包括了大量人流、物流、车流以及各种各样的基础设施。
因此,要营造一个优美、安全、高效率的城市空间,就必须遵循综合规划开发的原则,即在规划和建设城市时,应将城市的地上、地面、地下空间作为一个整体,综合地进行人流、物流、车流及各项基础设施的空间组织。
(4)人工与自然平衡和谐的原则
遵循人工与自然平衡和谐的原则的一个思想基础,就是要全面地理解城市建设“以人为本”这个理念。“以人为本”不是“以人为中心”,将自然与人对立起来;恰恰相反,“以人为本”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以大地为源”,城市建设只有充分地尊重自然,才能为人们营造一个优美、舒适、可持续的生活生产环境。
(5)美学原则
城市空间环境形象是城市范围内各种视觉事物和视觉事件构成的视觉总体,因而创造美好的景致和容易到达的观景点,是优化城市空间环境形象工作的重要原则。正如景观建筑学的前驱奥姆斯特德所说,“景观技术”是一种“美术”,其最重要的功能是为人类的活动环境创造“美观”。
(6)以人的感知为设计依据的原则
城市空间环境形象是人们在城市中一定物质要素围合形成的公共活动空间活动中所感受的可视空间享受。建筑和园林不同于绘画、文字等其它艺术门类的美学特征就在于它的规模、尺度、形体和空间,特别是人的尺度与建筑尺度的相对关系。
城市片断或建筑物在人们心目中产生的印象不仅仅取决于它的形式,还与它所在的位置、功能,与人们生活和情感的联系有关。因此,城市空间环境形象的设计应以人的感知作为评判的标准,强调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双向过程,而不应只是从图纸和模型来推敲环境的形象设计。
基于以人的感知的原则,就是指城市景观和建筑形式的塑造,应从人的感知和情感的立场出发,研究人的尺度、人的视点、视角与建筑物的实际尺度的关系。例如纽约的区划法规就规定,每10平方米的广场必须配备一个座椅,每15平方米的广场需要种植一棵乔木,于细微处体现对人的关怀。
(7)反映地方文化特色的原则
东西方交融的历史,使上海形成了独特的海派文化。优化上海城市空间环境形象遵循反映地方文化特色的原则,就是要避免城市建设中的盲目跟风的现象,应在吸收东西方建筑文化精华的基础上,鼓励创新。
(8)建筑风格协调、追求整体美的原则
建筑空间的价值就在于它是城市空间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要考虑对城市空间的兼顾,要以城市的观点来组织和设计建筑单体,使建筑群体给人以和谐之美。
(9)历史空间环境的整体风貌保护原则
上海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草案)提出了11个保护区,它们都是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景观。具有城市空间环境和传统街市生活或者其它方面的特殊价值。优化城市空间环境形象,应将完整地保留这些保护区的整体风貌作为基本原则之一。
(10)凸现地域特色的原则
根据不同地域的自然地理历史条件和功能的定位,强化中心城代表性地域景观特征,进一步体现:黄浦江两岸“跨越时代感受”;老外滩“历史变迁的缩影”;陆家嘴“新时代的博大气势”;浦江两岸及其他滨江地区“人工与自然相交融的场景”;浦东轴线大道“建筑融合自然的宽广、鲜明形象”;苏州河两岸“朴实与浪漫的情趣”;虹桥机场至外滩东西发展轴“点、线、面集聚的商贸文化繁荣景象”;徐汇区为主体的花园住宅区“低密度宁静、优美的环境”;旧城厢“古城区风貌的保护与发展”;相对集中的新旧里弄“浓郁生活气息的邻里环境”。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