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黄石的民居有什么习俗
黄石民风民俗
舞 狮 子
阳新舞狮之风由来已久,县志载:“每年春节至元宵期间,城乡玩龙灯、舞狮子颇盛。”它的种类依道具制作材料分麻狮子、草狮子、亮狮子三种,依外观色彩分为红狮子、绿狮子、黄狮子、白狮子、杂色狮子五种;依表演风格分文狮子、武狮子两种。 由二人同舞,其主要舞蹈有“滚绣球”、“倒立走”、“翻跟斗”、“望天台”等。狮舞时有鼓、钹、大锣、马锣、三节号等伴奏。武狮子出场,前有方形虎头牌彩灯开路。狮舞结束后,接着演拳、刀、棍、耙、叉、锏、流星、九连环等武术节目。 我小时候所看到的舞狮应是武狮子系列,狮衣为一整体,前面一人双手执狮头,双脚套着狮子的前肢。后面一人一手抓着前者的腰带,...全部
黄石民风民俗
舞 狮 子
阳新舞狮之风由来已久,县志载:“每年春节至元宵期间,城乡玩龙灯、舞狮子颇盛。”它的种类依道具制作材料分麻狮子、草狮子、亮狮子三种,依外观色彩分为红狮子、绿狮子、黄狮子、白狮子、杂色狮子五种;依表演风格分文狮子、武狮子两种。
由二人同舞,其主要舞蹈有“滚绣球”、“倒立走”、“翻跟斗”、“望天台”等。狮舞时有鼓、钹、大锣、马锣、三节号等伴奏。武狮子出场,前有方形虎头牌彩灯开路。狮舞结束后,接着演拳、刀、棍、耙、叉、锏、流星、九连环等武术节目。
我小时候所看到的舞狮应是武狮子系列,狮衣为一整体,前面一人双手执狮头,双脚套着狮子的前肢。后面一人一手抓着前者的腰带,躬身构成狮子的身躯,双脚套在狮子的后肢,另一手持着狮子的尾巴,一动一动的;另一人扮成武士,手持绣球在狮子前面逗引,狮子要随逗引者的手势和舞姿表演,踏着锣鼓咚锵的节拍下斗动。
耍狮子的人是年轻力壮者,身手矫健,三人配合极为默契。“狮子”的眼睛要看着武士的指引,耳朵要听锣鼓声,两人以“跺脚”为号,各种动作协调统一,它的跳跃、滚球、奔腾、伸缩,显得非常矫健壮美。其高难动作是用几十张桌子架成九层之台,站梅花桩。
舞到顶端后,为了讨喜钱,还在上面佯睡。这时就要喝彩,队伍中一人唱词、众人和腔,锣鼓配合,极为热闹,如是串村之前出窠的喝彩,只听得:“金狮金狮兽中王,两眼圆睁放霞光,狮身上下闪金光,威风凛凛铜铃响……。
开眼光,两眼睁睁看四方;开耳光,两耳闪闪听八方;开口光,口吐仙气除邪气;开脚光,脚踩八卦保安康,保佑老者多长寿,……”如是路过土地庙时耍狮喝彩,则有“……求土地公土地婆多保佑,保佑一方得太平。
一保风调和雨顺,二保国泰家又兴,三保三元多吉利,四保四季好收成,五保五子登金榜,六保六畜满山林,七保家门多清泰,八保人人得安宁,九保大地绿如茵,十保土地出金银。”如是到农户贺年,则有“金狮玩得笑盈盈,特来庆贺种田人,安邦定国农为本,耕读传家福满门。
”如到商家贺年,则又是“爆竹声声狮上门,庆贺东家生意人,你家财源通四海,百做百发富贵人。”彩词是一种明白如话的民间大众口头文字,它主要是反映人们乞福求平安的愿望,同时又增添了农家过年过节的喜庆气氛。
板 凳 龙
阳新农村每年正月从初一到十五都有舞龙的习俗,其中有一种板凳龙非常独特。它是以一条板凳,板凳两端装有龙头和龙尾,三人共舞,前二后一。前者一左一右,分别出左、右手,执一板凳脚,后者双手执板凳后两腿,板凳龙舞蹈随着锣鼓节拍呈起伏状,如龙游大海;其翻滚动作,又似腾云驾雾。
有诗写道:“板凳龙,三人舞。左右旋,前后顾。或腾云,或驾雾。或探海,或嬉怒。或抬头,或回首。或蹬腿,或碎步。或伸腰,或收腹。三圈左,三圈右。声声锣,步步鼓。一招一势自成趣。”
划 旱 船
划旱船也是阳新地区逢年过节的乡村娱乐节目,由三人组成舞蹈队,其一妙龄少女穿红着绿,手提龙船(用彩纸竹片扎成的龙形船),前有一老翁为撑船者兼歌唱者,后有一丑婆,手执蒲扇,浓妆打扮,滑稽可笑。
舞者如在水中漫游,随鼓锣节拍走动,一组舞蹈动作完成后,则由撑船人歌唱,唱词为喜庆吉祥语。划旱船可一船一舞,也可二船双舞,还可多船共舞,只是歌引者由一人扮演,其余为和者。阳新有人作采莲曲道:“大花脸,戴破帽,一步三摇乐陶陶。
摇浆先生祝词妙,舞蹈花脸别样妖。左手轻握芭蕉扇,右手轻挥绿丝绡,风吹柳摆腰裙动,勾人媚眼时时抛。可怜谁家采莲妹,羞羞答答将船摇。”
玩 龙 灯
玩龙灯也是每年正月的乡镇文化项目。又叫龙舞或舞龙。
舞龙按舞龙对象分可分为男性青壮年玩的长龙,儿童玩的九节龙,女性青年玩的花龙。按龙身布的颜色分可分为黄龙、红龙、苍龙(白龙)、青龙(黑龙)。龙一般是用竹篾扎,红、黄、灰、白的粉彩纸或彩布装饰制成。
龙头高大,制作讲究,须、角、舌、鳞均用彩纸(布)装饰,龙身十几节或几十节组成,个别大姓有百节以上的龙,龙的节数为单数。如果夜晚出龙,每节龙身可点燃蜡烛或装灯泡,节节闪亮,摇头摇尾,龙身每节由一青壮年举着,龙头、龙尾各一人。
玩龙和玩狮子一样,要玩必须连续玩三年,不玩就歇三年。玩龙灯分大玩和小玩,大玩阵容壮观,一青年武士手持红珠作前导,后面锣鼓队和长号、土铳等,响声震天,队伍多的有400人之多。舞龙的人要身体健壮,有相当的臂力。
舞龙的阵法有“龙门阵”、“水波浪”、“龙腾云”、“跳龙门”、“二龙戏珠”、“双龙出洞”、“蛟龙戏水”等。待到巨龙舞动、锣鼓声声、长号四起,顿教观者情绪高昂。
元宵看灯
正月十五闹元宵。
俗话说:“三十夜的火大,元宵夜的灯大”。民间每年正月十五夜家家要点灯,家家户户、村村落落灯火通明。不少人家大门顶上点上一盏花灯,异彩纷呈。有诗写道:“十五夜,看花灯,家家户户喜气盈。东家八仙闹过海,西家金猴正腾云,南家麒麟欲送子,北家喜有满园春。
流光溢彩看不足,火树银花乱纷纷。年年岁岁元宵夜,岁岁年年正月正。”
赛 龙 舟
赛龙舟也叫划龙船,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的纪念活动。据说古时候端午节为古代龙的节日,吴越民族祭祀图腾――龙的节日。
后因楚国大夫屈原端午日汩罗江投水,便发展为长江沿线吴楚风俗。
赛龙舟时,每个船上几十个青壮年穿红着绿,头上扎着与自己服饰般配的彩色头巾,持浆猫腰,待赛令一下,几十条龙船昂首翘尾,如箭一般,争先向前。
每条船上,前有一旗帜,中有一鼓手擂鼓,整个湖面鼓声雷动,沿湖四周观者如云。整个赛场,你追我赶,活象一条条蛟龙。明代诗人袁中道有诗赞曰:“旭日垂杨柳,倾城出岸边。黄头郎似马,青黛女如仙。龙甲铺江丽,神装照水鲜。
万人齐着眼,争看一舟先。”
送 水
送水是农历五月十八日上午举行,一般以自然村为单位,有时邀请邻村一起进行。送水之前,各家要邀请亲朋戚友前来观看送水。送水就是将一只经过能工巧匠制成象龙一样的篾扎纸糊的有龙头龙尾的船到港中或湖中或大江大河中。
龙船有一丈多长的,船上还扎有船老板、划船工、仙姑、金银元宝等。由十二个童子抬着,还有扮演水手的人,头扎黄头巾,腰间束着带子,脚打着绑腿,拿着划浆,边划船边唱划船歌,一人唱,大家和:“划船划船,划到九江边,顺水东流去,永远莫回头,满门乡亲好友来相送,祝福个个健康,家家平安,人丁发达,五谷丰登……”送水场面很壮观,一行数百人,锣鼓几套,骑马、举旗、打伞,有的是纸扎,有的是真马,好不热闹。
送水实际是送瘟神。因阳新地处江南,五月正是霉天,各种病菌滋生。在过去卫生条件差的乡村是极易染上疾病的。加之血吸虫的危害,人们用送瘟神的办法,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接 太 王
接“太王”是太子的一特有民俗。
据说是古时候,太子李、徐、费、黄 等八姓于秋后上交国课,受当地绅士指派,八个姓均派有代表押粮上交兴国州知府。船从大冶湖出发,出河口进长江,船到富池口时,遭遇百年不遇的大雪,大雪冰封了富河。船队受阻多日,冰封不解,眼看众人坐吃船空,将上交的“国课”粮给吃了。
那时候,谁要是侵吞了国课是要满门灭族的。那八姓子弟求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这时,长江上游漂来一根木桩,一老者将它捞起,对它跪拜祈祷:“您若是一根神木,将我们八姓子弟搭救,我们八姓将世代永远供奉您为太公。
”话音刚落,天便放晴,三日之内富河解冻。待到兴国州交粮之日,押船人吃空之粮亦如数填满,真是神奇至极。自此之后,太子八姓将那木头抬回家中,请人雕刻为神像,八姓轮流供奉。现在每年秋收之后便是约定俗成的接太王之日,原供姓族提前准备,盛装祭拜,极力挽留,而接奉姓族,则更是恭敬有加,请来无数车马,由合族年高德重长者安排座次,整理队伍,恭迎“太王”到家。
(亲,很高兴能为您提供见解,希望能帮助到您,如果感到满意,能否赐予我一个好评呢?如果可以,麻烦您在我回答的下面点击 “好评”,真是十分感谢你啦^_^,最后祝您天天开心!)。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