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通有什么功效与作用?
性味归经 【性味】:苦;性寒 ①《本经》:味辛,平。 ②《吴普本草》:雷公:苦。 ③《别录》:甘,无毒。 ④《药性论》:微寒。 ⑤《海药本草》:温平。 【归经】:入心经、小肠经、膀胱经。 木通的功效与作用 ①《纲目》:手厥阴心包络,手足太阳小肠、膀胱。 ②《木草汇言》:入手少阴、足太阳经。 ③《药品化义》:入睥、心、小肠、膀胱四经。 ④《本草经解》:入手太阴肺经。 ⑤《要药分剂》:入心、肾、膀胱、小肠四经。 功能主治 清热利尿;活血通脉。主小便赤赤;淋浊;水肿;胸中烦热;喉喉疼痛;口舌生疮;风湿痹痛;乳汁不通;经闭;...全部
性味归经 【性味】:苦;性寒 ①《本经》:味辛,平。 ②《吴普本草》:雷公:苦。 ③《别录》:甘,无毒。 ④《药性论》:微寒。 ⑤《海药本草》:温平。
【归经】:入心经、小肠经、膀胱经。 木通的功效与作用 ①《纲目》:手厥阴心包络,手足太阳小肠、膀胱。 ②《木草汇言》:入手少阴、足太阳经。 ③《药品化义》:入睥、心、小肠、膀胱四经。
④《本草经解》:入手太阴肺经。 ⑤《要药分剂》:入心、肾、膀胱、小肠四经。 功能主治 清热利尿;活血通脉。主小便赤赤;淋浊;水肿;胸中烦热;喉喉疼痛;口舌生疮;风湿痹痛;乳汁不通;经闭;痛经。
①《本经》:主去恶虫,除脾胃寒热,通利九窍血脉关节,令人不忘。 ②《吴普本草》:止自汗。 ③《别录》:疗脾疸常欲眠,心烦哕,出音声,疗耳聋,散痈肿诸结不消,及金疮、恶疮、鼠瘘、踒折、鼻息肉,堕胎,去三虫。
④《药性论》:主治五淋,利小便,开关格。治人多睡,主水肿浮大,除烦热。 ⑤《食疗本草》:煮饮之,通妇人血气,又除寒热不通之气,消鼠瘘、金疮、踒折,煮汁酿酒妙。 ⑥《本草拾遗》:利大小便,令人心宽下气。
⑦《海药本草》:主诸瘘疮;喉咙痛及喉痹,并宜煎服之,磨亦得,急即含之。 ⑧《食性本草》:主理风热淋疾,小便效急疼,小腹虚满,宜煎汤并葱食之有效。 ⑨《日华子本草》:安心除烦,止渴退热。
治健忘,明耳目,治鼻塞;通小肠,下水,破积聚血块,排脓,治疮疖,止痛,催生下胞,女人血闭,月候不匀,天行时疾,头痛目眩,羸劣乳结,及下乳。 ⑩《安徽药材》:治脚气浮肿。 传统应用 1、治小儿心热(小肠有火,便亦淋痛,面赤狂躁,口糜舌疮,咬牙口渴):生地黄、甘草的功效与作用(生)、木通各等分。
上同为末,每服15克,水一盏,入竹叶同煎至五分,食后温服。(《小儿药证直诀》导赤散) 2、治尿血:木通、牛膝、生地黄的功效与作用、天门冬、麦门冬、五味子的功效与作用、黄柏、甘草。同煎服。(《本草经疏》) 3.治水气,小便涩,身体虚肿:乌臼皮100克,木通50克,槟榔50克。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粥饮下10克。(《圣惠方》) 4.治涌水、肠鸣腹大:木通(锉)150克,桑根白皮(锉,炒)、石韦(去毛)、赤茯苓(去黑皮)、防己、泽泻各75克,大腹(炮)四枚。
上七味,粗捣筛,每服15克,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食前温服,如入行五里再服。(《圣济总录》通草饮) 5.治喉痹,心胸气闷,咽喉妨塞不通:木通100克(锉),赤茯苓的功效与作用100克,羚羊角屑75克,川升麻75克,马蔺根50克,川大黄75克(锉碎,微炒),川芒硝100克,前胡100克(去芦头),桑根白皮100克(锉)。
木通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15克,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圣惠方》木通散) 6.治妇人经闭及月事不调:木通、牛膝、生地黄、延胡索。同煎服。(《本草经疏》) 7.治产后乳汁不下:木通、石钟乳各50克,漏芦(去芦头)100克,栝楼根,甘草各50克。
上五味,捣锉如麻豆大,每服15克,水一盏半,黍米一撮同煎,候米熟去滓,温服,不拘时。(《圣济总录》木通汤)。 临床应用 1、热淋涩痛,水肿。该品能利水消肿,下利湿热,使湿热之邪下行从小便排出。
治疗膀胱湿热,小便短赤,淋沥涩痛,常与车前子、滑石等配用;用于水肿,则配以猪苓、桑白皮等同用。 2.口舌生疮,心烦尿赤。该品能上清心经之火,下泄小肠之热。常治心火上炎,口舌生疮,或心火下移下肠而致的心烦尿赤等症,多与生地黄、甘草、竹叶等配用。
3.经闭乳少。该品通经下乳。用治血瘀经闭,配红花、桃仁、丹参等同用;若用治乳汁短少或不通,可与王不留行、穿山甲等同用;该品还能利血脉,通关节,配桑枝、薏苡仁等同用,治疗湿热痹痛。 典籍记载 1、李杲:《本草》十剂,通可去滞,通草、防已之属是也。
夫防己大苦寒,能泻血中湿热之滞,又通大便、通草甘淡,利小便,专泻气滞也。肺受热邪,津液气化之原绝,则寒水断流,膀胱受湿热,癃闭约缩,小便不通,宜此治之。其症胸中烦热,口燥舌干,咽干大渴引饮,小便淋沥或闭塞不通,胫酸脚热,并宜通草主之。
凡气味与之同者,茯苓、泽泻的功效与作用、灯草、猪苓、琥珀、翟麦、车前子之类,皆可以渗湿利小便,泄其滞气也。木通下行,泄小肠火,利小便,与琥珀同功,无他药可比。 2.《纲目》:木通,上能通心清肺,治头痛,利九窍,下能泄湿热,利小便,通大肠,治遍身拘痛。
《本经》及《别录》皆不言及利小便治淋之功,甄权、日华子辈始发扬之,盖其能泄心与小肠之火,则肺不受邪,能通水道,水源既清,则津液自化,而诸经之湿与热,皆由小便泄去,故古方导赤散用之。杨仁斋《直指方》言人遍身胸腹隐热,疼痛拘急,足冷,皆是伏热伤血,血属于心,宜木通以通心窍,则经络流行也。
3.《雷公炮制药性解》:木通利便,专泻小肠,宜疗五淋等症。其惊悸等症,虽属心经,而心与小肠相为表里,故并治之。脾疸喜睡,此脾之病,皆湿所酿也,利小肠而湿不去乎?瘟疫之来,感天地不正之气,今受盛之官行而邪不能容,亦宜疗矣。
木通 4.《本草经疏》:木通,《本经》主除脾胃寒热者,以其通气利湿热也。其曰通利九窍 血脉关节,以其味淡渗而气芬芳也。令人不忘者,心主记,心家之热去,则心清而不忘矣。疗脾疸常欲眠,心烦哕者,脾家湿热壅盛则成疸,心脾之热不清,则昏昏欲眠而心烦哕,音声出于肺,肺家之湿热去,则肺金之气清而音声出矣。
治耳聋者,泄肾家之湿火也。 5.李中梓:木通,功用虽多,不出宣通气血四字。 6.《本草汇言》:木通,利九窍,除郁热,导小肠,治淋浊,定惊癎狂越,为心与小肠要剂。所以治惊之剂,多用木通,惊由心气郁故也,心郁既通,则小便自利,而惊癎狂越之病亦安矣。
7.《药品化义》:木通,导脾胃积热下行,主治火泻、热泻,盖为利小肠火郁,行膀胱水闭,使水火分,则脾气自实也。且心移热于小肠而脏病由腑结,腑通则脏安。凡为惊病,由心气郁及嗜卧心烦者,以此直彻下行。
古人立方,心火为邪,用木通导赤,肺火为邪,用桑皮泻白,良有深意也。 8.《本草述》:木通主治,类知为利水,而《本经》所云通利九窍血脉关节,殊未深究也。盖胃中水谷之清气上注于肺,而手太阴清中之浊者仍归于胃。
试取《本经》首言除脾胃寒热,次乃及于通利九窍血脉关节,则知木通于肺胃之交,真有为之承接脉络、使其气化通而血化利者。使胃上注而肺下降,如所谓和调五脏、洒陈六腑者,以能助其功,使清气之营,入肺而流贯于诸经,即上下九窍无不通焉,是则利水与通利九窍血脉关节,原非二义矣。
9、《本草新编》:木通、逐水气、利小便,亦佐使之药,不可不用,而又不可多用,多用则泄人元气。或疑木通利水去滞气,亦有益之品,而谓泄人元气何也?夫木通利水,功何异于猪苓,但嫌其苦寒损胃,非若淡泻之无害也,胃气既伤,元气必耗,故用之为佐使则有功无过,倘多用之为君,则过于祛逐,元气必随水而走,安得不耗哉? 10.《本草备要》:朱二允曰,火在上则口燥、眼赤、鼻干,在中则心烦、呕哕、浮肿,在下则淋、秘、足肿、必借(木通)甘平之性,泻诸经之火,火退则小便自利,便利则诸经火邪皆从小水而下降矣。
君火宜木通,相火宜泽泻,利水虽同,所用各别。 11.《本经》:主去恶虫,除脾胃寒热,通利九窍血脉关节,令人不忘。 12.《吴普本草》:止自汗。 13.《别录》:疗脾疸常欲眠,心烦哕,出音声,疗耳聋,散痈肿诸结不消,及金疮、恶疮、鼠痿、踒折、齆鼻息肉,堕胎,去三虫。
14.《药性论》:主治五淋,利小便,开关格,治人多睡,主水肿浮大,除烦热。 木通 15.《食疗本草》:煮饮之,通妇人血气,又除寒热不通之气,消鼠痿、金疮、踒折,煮汁酿酒妙。 16.《本草拾遗》:利大小便,令人心宽下气。
17.《海药本草》:主诸痿疮;喉咙痛及喉痹,并宜煎服之,磨亦得,急即含之。 18、《食性本草》:主理风热淋疾,小便数急疼,小腹虚满,宜煎汤并葱食之有效。 19.《日华子本草》:安心除烦,止渴退热,治健忘,明耳周,治鼻塞,通小肠,下水,破积聚血块,排脓,治疮疖,止痛,催生下胞,女人血闭,月候不匀,天行时疾,头痛目眩,赢劣乳结,及下乳。
20.《安徽药材》:治脚气浮肿。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