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理工学科 数学

数学家长怎么给孩子辅导比较好?

自己在家给孩子怎么样辅导数学比较好一点?

全部回答

2019-06-18

0 0
教他不懂得不就好了

2019-06-18

0 0
要有一定的耐心,说的明白一点,另外要站在孩子的思维逻辑上去思考怎么样可以给孩子一讲就透,另外还可以助用网络来帮助孩子

2019-06-18

0 0
    家长如何辅导孩子学数学 您现在的位置: 书生小学 >> 德育之窗 >> 家校教育 >> 文章正文 孩子到了二年级,数学是个关键点。从二年级开始,数学就已经开始要求思维能力了,而且扎实的数学功底也是从二年级开始做起的。
  那么家长该如何辅导,才能让孩子顺利度过这个转折期呢? 适当的专业辅导 二年级数学是打基础的时候,很多家长希望孩子的数学基础能打得扎实,那么怎样安排孩子的课后学习内容才合适呢? 我们了解到,二年级的孩子,如果家长没有足够的精力对孩子进行辅导的话,那就需要让孩子有适当的课外辅导。
    因为个体是有差异的。从第二学段也就是三四年级开始,如果孩子对数学感兴趣且学有余力,课外学学奥数,对数学思维的拓展是有帮助的。但如果孩子觉得非常吃力,学得不快乐,还是不要去强迫。
  有些家长一看到二年级数学的参考书就买下来,让孩子每天必须做10题,如果做得好奖一顿肯德基。  这种方法不可取。这10道题难度如何、是否重复,家长根本不清楚!老师的建议建议可以向数学老师请教,选一本合适的参考书。
  或者请专业的老师适当辅导。 有针对性的练习。

2019-06-18

0 0
    适当的专业辅导 我们了解到,三年级的孩子,如果家长没有足够的精力对孩子进行辅导的话,那就需要让孩子有适当的课外辅导。因为个体是有差异的。从第二学段也就是三四年级开始,如果孩子对数学感兴趣且学有余力,课外学学奥数,对数学思维的拓展是有帮助的。
  但如果孩子觉得非常吃力,学得不快乐,还是不要去强迫。  有些家长一看到三年级数学的参考书就买下来,让孩子每天必须做10题,如果做得好奖一顿肯德基。这种方法不可取。这10道题难度如何、是否重复,家长根本不清楚!老师的建议建议可以向数学老师请教,选一本合适的参考书。
  或者请专业的老师适当辅导。 有针对性的练习 对小学生来说,20以内的口算对提高计算能力还是挺重要的。  目前的国家标准是每分钟8道题,这个速度一般学生都能达到。有些家长为了提高孩子速度,就每天布置100题,这种题海战术往往效率不高,老师建议多关注孩子做错的题,比如有些人碰到数字7、8、9经常出错,那么就多练习带有这几个数字的题,每天对错题再做几遍,收获会更大。
  练习的时候要选择灵活的形式,例如网上经常会有一些FLASH小游戏等等,让孩子在玩中学,不但不觉得枯燥,倒是乐在其中。   作业出错不是大事 老师的建议是:告诉孩子有错误,至于错在哪,让他自己找到,并弄清楚为什么错了。
  错误也是一种经历。家长的职责应该是督促他及时完成作业并能自己检查。至于错在哪里、应该怎么改,不是家长的事情。如果让孩子养成“我只要完成,等下妈妈会检查”的不良习惯,那以后进了初中高中、到了考试时,他永远都不会自我检查了。
    一定要让孩子养成回顾和检验的习惯,让他们有“这道题我肯定做对了”的自信,这是一种十分可贵的学习品质。

2019-06-18

0 0
    怎样学好数学的是十三种好习惯 方法 1、认真“听”的习惯。 为了教和学的同步,教师应要求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思想,专心听老师讲课,认真听同学发言,抓住重点、难点、疑点听,边听边思考,对中、高年级学生提倡边听边做听课笔记。
    2、积极“想”的习惯。 积极思考老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使自己始终置身于教学活动之中,这是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保证。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一般要求达到:有根据、有条理、符合逻辑。
  随着年龄的升高,思考问题时应逐步渗透联想、假设、转化等数学思想,不断提高思考问题的质量和速度。  3、仔细“审”的习惯。 审题能力是学生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教师应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教材内容,学会抓住字眼,正确理解内容,对提示语、旁注、公式、法则、定律、图示等关键性内容更要认真推敲、反复琢磨,准确把握每个知识点的内涵与外延。
    建议教师们经常进行“一字之差义差万”的专项训练,不断增强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  4、独立“做”的习惯。 练习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自然延续,是学生最基本、最经常的独立学习实践活动,还是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
  教师应教育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盲从优生看法,不受他人影响轻易改变自己的见解;对知识的运用不抄袭他人现成答案;课后作业要按质、按量、按时、书写工整完成,并能作到方法最佳,有错就改。    5、善于“问”的习惯。
   俗话说:“好问的孩子必成大器”。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带着知识疑点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大力提倡学生自己设计数学问题,大胆、主动地与他人交流,这样既能融洽师生关系,增进同学友情,又可以使学生的交际、表达等方面的能力逐步提高。
    6、勇于“辩”的习惯。   讨论和争辩是思维最好的媒介,它可以形成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多渠道、广泛的信息交流。让学生在争辩中表现自我、互相启迪、交流所得、增长才干,最终统一对真知的认同。
    7、力求“断”的习惯。 民族的创新能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表现,因此新大纲强调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思考问题时不受常规思路局限,乐于和善于发现新问题,能够从不同角度诠释数学命题,能用不同方法解答问题,能创造性地操作或制作学具与模型。
    8、提早“学”的习惯。 从小学生认识规律看,要获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必须牢牢抓住预习、听课、作业、复习四个基本环节。  其中,课前预习教材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新知识的要点、重点、发现疑难,从而可以在课堂内重点解决,掌握听课的主动权,使听课具有针对性。
  随着年级的升高、预习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9、反复“查”的习惯。 培养学生检查的能力和习惯,是提高数学学习质量的重要措施,是培养学生自觉性和责任感的必要过程,这也是新大纲明确了的教学要求。  练习后,学生一般应从“是否符合题意,计算是否合理、灵活、正确,应用题、几何题的解答方法是否科学”等几个方面反复检查验算。
    10、客观“评”的习惯。 学生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本身就是一种高水平的学习。只有客观地评价自己、评价他人,才能评出自信,评出不足,从而达到正视自我、不断反思、追求进步的目的,逐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11、经常“动”的习惯。 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小学生的思维带有明显的具体性,所以新大纲强调应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学习理解数学,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应强调学生手脑并用,以动促思,对难以理解的概念通过举实例加以解决,对较复杂的应用题通过画图找到正确的解答方法,对模糊的几何知识通过剪剪拼拼或实验达到投石问路的目的。
      12、有心“集”的习惯。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同一问题多次犯错。为避免同一错误经常犯,有责任民的教师在教室里布置了错会诊专栏,有心计的学生建立错误的知识档案,将平时练习或考试中出现的错题收集在一起,反复警示自己,值得提倡。
    13、灵活“用”的习惯。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加以灵活运用,既能起到巩固和消化知识的作用,又有利于将知识转化成能力,还能达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目的。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数学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理工学科
数学
农业科学
生物学
建筑学
心理学
天文学
工程技术科学
化学
环境学
地球科学
生态学
物理学
数学
数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