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升学入学 中考

关于化学酸碱盐

酸碱盐的定义我了解但是一做题就挂了

全部回答

2019-03-02

0 0
    我把有关这部分内容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进行一下简单的总结: 一、 有关物质颜色的记忆 在这一章中出现了许多带有颜色的物质或溶液。按照规律,可归纳如下: Cu CuO Cu2(OH)2CO3 CuSO4 Cu(OH)2 CuSO4溶液 红色 黑色  绿色     蓝色   蓝色   蓝色 Fe Fe2O3 Fe3O4 Fe2+溶液  Fe3+溶液 Fe(OH)3 银白色 红色 黑色 浅绿色 黄色 红褐色 二、 有关沉淀的记忆 在初三阶段,接触最多的沉淀可以总结为“六白”“一蓝”“一红褐” “六白”CaCO3 Ag2 CO3 BaCO3 BaSO4 AgCl Mg(OH)2 可溶于稀硝酸,且产生气体 不溶于稀硝酸 可溶于稀硝酸,不产生气体 “一蓝” Cu(OH)2              “一红褐” Fe(OH)3 三、 有关一些特征离子的记忆 这些特征离子在做除杂题或鉴别题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地位。
     例:若除去NaCl中混有的Na2CO3,选择加入的试剂。 思路:在些题当中就涉及到特征离子CO32-,如想除去CO32-,应首先想到H+ CO32- 可以与H+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可以选用稀盐酸。
   方程式表示为:Na2CO3+2HCl=2 NaCl+H2O+CO2 另外,CO32-还可以与Ca2+反应生成CaCO3的沉淀,所以也可以选用CaCl2溶液 除去CO32-,方程式表示为:Na2CO3+ CaCl2= CaCO3 +2 NaCl 所以,在这里,把用到最多的特征离子总结如下: CO32- H+  Cl- Ag+ OH- Cu2+ Ba2+ 、Ca2+ SO42- Ba2+ Fe3+ Mg2+ 这些离子之间的互相应用,可以使很多题都得到简化。
     四、 有关物质反应规律的记忆 在酸、碱、盐的学习中,我们可以总结出物质之间相互反应的八条规律: 1. 金属+酸——盐+氢气 2. 金属+盐——新金属+新盐 置换反应 3. 酸+碱性氧化物——盐+水 4. 酸+碱——盐+水 5. 酸+盐——新酸+新盐 复分解反应 6. 碱+盐——新碱+新盐 7. 盐+盐——新盐+新盐’ 8. 碱+酸性氧化物——盐+水 以上规律,对于我们有关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因为只有知道了物质间的反应规律,我们才能对于解题有一个清楚完整的思路。
     例:用五种方法制取MgCl2。 思路:因为MgCl2在物质的分类中属于盐类,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以上八条规律看一下生成盐的途径有几条,这样就能一一求解了。 方法:1.Mg+2HCl= MgCl2+H2    2.MgO+2HCl= MgCl2+H2O     3.MgCO3+2HCl= MgCl2+H2O+ CO2    4.Mg(OH)2 +2HCl= MgCl2+2H2O    5.Mg SO4+Ba Cl2= BaSO4 +2HCl 五、 有关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条件的记忆 在第四点中总结出的规律中,并不是简单的就能进行,往往是需要一定的条件。
    这里,把需要掌握的条件进行说明。 1.置换反应: a。 金属+酸——盐+氢气 条件:1.金属必须为氢前金属 2.酸通常为稀盐酸或稀硫酸。硝酸和浓硫酸不能产生氢气。
   b。 金属+盐——新金属+新盐 条件:1.只有在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后面的金属。   2.盐必须是可溶于水的盐溶液。 3.K、Ca、Na通常不用在这样的置换反应中。
   c。 酸+盐——新酸+新盐 条件:生成物中必须有沉淀、气体、水三者之一生成。 d。 碱+盐——新碱+新盐  盐+盐——新盐+新盐’ 条件:1.反应物都溶于水 2.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水三者之一生成。
     以上总结出的条件可以明确的判断出各物质之间是否能发生反应,从而进一步成为牢固掌握酸、碱、盐中各物质之间联系的基础。 六.有关物质水溶性的记忆 物质是否溶于水,这在些部分学习中可以说是最基础的问题了,但有关酸、碱、盐知识中涉及到的物质很多,让学生一个个物质去背去记恐怕很难达到。
    所以在这里对于酸、碱、盐的水溶性有一个口诀可以让学生加强记忆。口诀内容为:    钾、钠、硝酸溶;铵盐也相同;    钾、钠、钙、钡、氨;溶碱有五种;    硫酸除铅、钡;氯除银、亚汞;    碳酸和磷酸;钾、钠、铵才溶。
   通过口诀,学生就能很快把这些物质的水溶性熟记于心了。   以上的内容是对于酸、碱、盐有关知识的一个简单总结,在这里与大家进行交流,希望会对初三有关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有所帮助。
   。

2019-03-02

52 0
    我把有关这部分内容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进行一下简单的总结: 一、 有关物质颜色的记忆 在这一章中出现了许多带有颜色的物质或溶液。按照规律,可归纳如下: Cu CuO Cu2(OH)2CO3 CuSO4 Cu(OH)2 CuSO4溶液 红色 黑色  绿色     蓝色   蓝色   蓝色 Fe Fe2O3 Fe3O4 Fe2+溶液  Fe3+溶液 Fe(OH)3 银白色 红色 黑色 浅绿色 黄色 红褐色 二、 有关沉淀的记忆 在初三阶段,接触最多的沉淀可以总结为“六白”“一蓝”“一红褐” “六白”CaCO3 Ag2 CO3 BaCO3 BaSO4 AgCl Mg(OH)2 可溶于稀硝酸,且产生气体 不溶于稀硝酸 可溶于稀硝酸,不产生气体 “一蓝” Cu(OH)2              “一红褐” Fe(OH)3 三、 有关一些特征离子的记忆 这些特征离子在做除杂题或鉴别题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地位。
     例:若除去NaCl中混有的Na2CO3,选择加入的试剂。 思路:在些题当中就涉及到特征离子CO32-,如想除去CO32-,应首先想到H+ CO32- 可以与H+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可以选用稀盐酸。
   方程式表示为:Na2CO3+2HCl=2 NaCl+H2O+CO2 另外,CO32-还可以与Ca2+反应生成CaCO3的沉淀,所以也可以选用CaCl2溶液 除去CO32-,方程式表示为:Na2CO3+ CaCl2= CaCO3 +2 NaCl 所以,在这里,把用到最多的特征离子总结如下: CO32- H+  Cl- Ag+ OH- Cu2+ Ba2+ 、Ca2+ SO42- Ba2+ Fe3+ Mg2+ 这些离子之间的互相应用,可以使很多题都得到简化。
     四、 有关物质反应规律的记忆 在酸、碱、盐的学习中,我们可以总结出物质之间相互反应的八条规律: 1. 金属+酸——盐+氢气 2. 金属+盐——新金属+新盐 置换反应 3. 酸+碱性氧化物——盐+水 4. 酸+碱——盐+水 5. 酸+盐——新酸+新盐 复分解反应 6. 碱+盐——新碱+新盐 7. 盐+盐——新盐+新盐’ 8. 碱+酸性氧化物——盐+水 以上规律,对于我们有关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因为只有知道了物质间的反应规律,我们才能对于解题有一个清楚完整的思路。
     例:用五种方法制取MgCl2。 思路:因为MgCl2在物质的分类中属于盐类,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以上八条规律看一下生成盐的途径有几条,这样就能一一求解了。 方法:1.Mg+2HCl= MgCl2+H2    2.MgO+2HCl= MgCl2+H2O     3.MgCO3+2HCl= MgCl2+H2O+ CO2    4.Mg(OH)2 +2HCl= MgCl2+2H2O    5.Mg SO4+Ba Cl2= BaSO4 +2HCl 五、 有关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条件的记忆 在第四点中总结出的规律中,并不是简单的就能进行,往往是需要一定的条件。
    这里,把需要掌握的条件进行说明。 1.置换反应: a。 金属+酸——盐+氢气 条件:1.金属必须为氢前金属 2.酸通常为稀盐酸或稀硫酸。硝酸和浓硫酸不能产生氢气。
   b。 金属+盐——新金属+新盐 条件:1.只有在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后面的金属。   2.盐必须是可溶于水的盐溶液。 3.K、Ca、Na通常不用在这样的置换反应中。
   c。 酸+盐——新酸+新盐 条件:生成物中必须有沉淀、气体、水三者之一生成。 d。 碱+盐——新碱+新盐  盐+盐——新盐+新盐’ 条件:1.反应物都溶于水 2.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水三者之一生成。
     以上总结出的条件可以明确的判断出各物质之间是否能发生反应,从而进一步成为牢固掌握酸、碱、盐中各物质之间联系的基础。 六.有关物质水溶性的记忆 物质是否溶于水,这在些部分学习中可以说是最基础的问题了,但有关酸、碱、盐知识中涉及到的物质很多,让学生一个个物质去背去记恐怕很难达到。
    所以在这里对于酸、碱、盐的水溶性有一个口诀可以让学生加强记忆。口诀内容为:    钾、钠、硝酸溶;铵盐也相同;    钾、钠、钙、钡、氨;溶碱有五种;    硫酸除铅、钡;氯除银、亚汞;    碳酸和磷酸;钾、钠、铵才溶。
   通过口诀,学生就能很快把这些物质的水溶性熟记于心了。   以上的内容是对于酸、碱、盐有关知识的一个简单总结,在这里与大家进行交流,希望会对初三有关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有所帮助。
   。

2019-03-02

54 0
    我把有关这部分内容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进行一下简单的总结: 一、 有关物质颜色的记忆 在这一章中出现了许多带有颜色的物质或溶液。按照规律,可归纳如下: Cu CuO Cu2(OH)2CO3 CuSO4 Cu(OH)2 CuSO4溶液 红色 黑色  绿色     蓝色   蓝色   蓝色 Fe Fe2O3 Fe3O4 Fe2+溶液  Fe3+溶液 Fe(OH)3 银白色 红色 黑色 浅绿色 黄色 红褐色 二、 有关沉淀的记忆 在初三阶段,接触最多的沉淀可以总结为“六白”“一蓝”“一红褐” “六白”CaCO3 Ag2 CO3 BaCO3 BaSO4 AgCl Mg(OH)2 可溶于稀硝酸,且产生气体 不溶于稀硝酸 可溶于稀硝酸,不产生气体 “一蓝” Cu(OH)2              “一红褐” Fe(OH)3 三、 有关一些特征离子的记忆 这些特征离子在做除杂题或鉴别题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地位。
     例:若除去NaCl中混有的Na2CO3,选择加入的试剂。 思路:在些题当中就涉及到特征离子CO32-,如想除去CO32-,应首先想到H+ CO32- 可以与H+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可以选用稀盐酸。
   方程式表示为:Na2CO3+2HCl=2 NaCl+H2O+CO2 另外,CO32-还可以与Ca2+反应生成CaCO3的沉淀,所以也可以选用CaCl2溶液 除去CO32-,方程式表示为:Na2CO3+ CaCl2= CaCO3 +2 NaCl 所以,在这里,把用到最多的特征离子总结如下: CO32- H+  Cl- Ag+ OH- Cu2+ Ba2+ 、Ca2+ SO42- Ba2+ Fe3+ Mg2+ 这些离子之间的互相应用,可以使很多题都得到简化。
     四、 有关物质反应规律的记忆 在酸、碱、盐的学习中,我们可以总结出物质之间相互反应的八条规律: 1. 金属+酸——盐+氢气 2. 金属+盐——新金属+新盐 置换反应 3. 酸+碱性氧化物——盐+水 4. 酸+碱——盐+水 5. 酸+盐——新酸+新盐 复分解反应 6. 碱+盐——新碱+新盐 7. 盐+盐——新盐+新盐’ 8. 碱+酸性氧化物——盐+水 以上规律,对于我们有关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因为只有知道了物质间的反应规律,我们才能对于解题有一个清楚完整的思路。
     例:用五种方法制取MgCl2。 思路:因为MgCl2在物质的分类中属于盐类,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以上八条规律看一下生成盐的途径有几条,这样就能一一求解了。 方法:1.Mg+2HCl= MgCl2+H2    2.MgO+2HCl= MgCl2+H2O     3.MgCO3+2HCl= MgCl2+H2O+ CO2    4.Mg(OH)2 +2HCl= MgCl2+2H2O    5.Mg SO4+Ba Cl2= BaSO4 +2HCl 五、 有关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条件的记忆 在第四点中总结出的规律中,并不是简单的就能进行,往往是需要一定的条件。
    这里,把需要掌握的条件进行说明。 1.置换反应: a。 金属+酸——盐+氢气 条件:1.金属必须为氢前金属 2.酸通常为稀盐酸或稀硫酸。硝酸和浓硫酸不能产生氢气。
   b。 金属+盐——新金属+新盐 条件:1.只有在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后面的金属。   2.盐必须是可溶于水的盐溶液。 3.K、Ca、Na通常不用在这样的置换反应中。
   c。 酸+盐——新酸+新盐 条件:生成物中必须有沉淀、气体、水三者之一生成。 d。 碱+盐——新碱+新盐  盐+盐——新盐+新盐’ 条件:1.反应物都溶于水 2.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水三者之一生成。
     以上总结出的条件可以明确的判断出各物质之间是否能发生反应,从而进一步成为牢固掌握酸、碱、盐中各物质之间联系的基础。 六.有关物质水溶性的记忆 物质是否溶于水,这在些部分学习中可以说是最基础的问题了,但有关酸、碱、盐知识中涉及到的物质很多,让学生一个个物质去背去记恐怕很难达到。
    所以在这里对于酸、碱、盐的水溶性有一个口诀可以让学生加强记忆。口诀内容为:    钾、钠、硝酸溶;铵盐也相同;    钾、钠、钙、钡、氨;溶碱有五种;    硫酸除铅、钡;氯除银、亚汞;    碳酸和磷酸;钾、钠、铵才溶。
   通过口诀,学生就能很快把这些物质的水溶性熟记于心了。   以上的内容是对于酸、碱、盐有关知识的一个简单总结,在这里与大家进行交流,希望会对初三有关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有所帮助。
  

2019-03-02

33 0
对于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大多数是复分解反应类型。所以你首先的掌握碱和盐的溶解性,以及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要做些有代表性的练习。就可以掌握了。要用心啊。

2019-03-02

49 0
    我把有关这部分内容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进行一下简单的总结: 一、 有关物质颜色的记忆 在这一章中出现了许多带有颜色的物质或溶液。按照规律,可归纳如下: Cu CuO Cu2(OH)2CO3 CuSO4 Cu(OH)2 CuSO4溶液 红色 黑色  绿色     蓝色   蓝色   蓝色 Fe Fe2O3 Fe3O4 Fe2+溶液  Fe3+溶液 Fe(OH)3 银白色 红色 黑色 浅绿色 黄色 红褐色 二、 有关沉淀的记忆 在初三阶段,接触最多的沉淀可以总结为“六白”“一蓝”“一红褐” “六白”CaCO3 Ag2 CO3 BaCO3 BaSO4 AgCl Mg(OH)2 可溶于稀硝酸,且产生气体 不溶于稀硝酸 可溶于稀硝酸,不产生气体 “一蓝” Cu(OH)2              “一红褐” Fe(OH)3 三、 有关一些特征离子的记忆 这些特征离子在做除杂题或鉴别题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地位。
     例:若除去NaCl中混有的Na2CO3,选择加入的试剂。 思路:在些题当中就涉及到特征离子CO32-,如想除去CO32-,应首先想到H+ CO32- 可以与H+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可以选用稀盐酸。
   方程式表示为:Na2CO3+2HCl=2 NaCl+H2O+CO2 另外,CO32-还可以与Ca2+反应生成CaCO3的沉淀,所以也可以选用CaCl2溶液 除去CO32-,方程式表示为:Na2CO3+ CaCl2= CaCO3 +2 NaCl 所以,在这里,把用到最多的特征离子总结如下: CO32- H+  Cl- Ag+ OH- Cu2+ Ba2+ 、Ca2+ SO42- Ba2+ Fe3+ Mg2+ 这些离子之间的互相应用,可以使很多题都得到简化。
     四、 有关物质反应规律的记忆 在酸、碱、盐的学习中,我们可以总结出物质之间相互反应的八条规律: 1. 金属+酸——盐+氢气 2. 金属+盐——新金属+新盐 置换反应 3. 酸+碱性氧化物——盐+水 4. 酸+碱——盐+水 5. 酸+盐——新酸+新盐 复分解反应 6. 碱+盐——新碱+新盐 7. 盐+盐——新盐+新盐’ 8. 碱+酸性氧化物——盐+水 以上规律,对于我们有关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因为只有知道了物质间的反应规律,我们才能对于解题有一个清楚完整的思路。
     例:用五种方法制取MgCl2。 思路:因为MgCl2在物质的分类中属于盐类,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以上八条规律看一下生成盐的途径有几条,这样就能一一求解了。 方法:1.Mg+2HCl= MgCl2+H2    2.MgO+2HCl= MgCl2+H2O     3.MgCO3+2HCl= MgCl2+H2O+ CO2    4.Mg(OH)2 +2HCl= MgCl2+2H2O    5.Mg SO4+Ba Cl2= BaSO4 +2HCl 五、 有关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条件的记忆 在第四点中总结出的规律中,并不是简单的就能进行,往往是需要一定的条件。
    这里,把需要掌握的条件进行说明。 1.置换反应: a。 金属+酸——盐+氢气 条件:1.金属必须为氢前金属 2.酸通常为稀盐酸或稀硫酸。硝酸和浓硫酸不能产生氢气。
   b。 金属+盐——新金属+新盐 条件:1.只有在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后面的金属。   2.盐必须是可溶于水的盐溶液。 3.K、Ca、Na通常不用在这样的置换反应中。
   c。 酸+盐——新酸+新盐 条件:生成物中必须有沉淀、气体、水三者之一生成。 d。 碱+盐——新碱+新盐  盐+盐——新盐+新盐’ 条件:1.反应物都溶于水 2.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水三者之一生成。
     以上总结出的条件可以明确的判断出各物质之间是否能发生反应,从而进一步成为牢固掌握酸、碱、盐中各物质之间联系的基础。 六.有关物质水溶性的记忆 物质是否溶于水,这在些部分学习中可以说是最基础的问题了,但有关酸、碱、盐知识中涉及到的物质很多,让学生一个个物质去背去记恐怕很难达到。
    所以在这里对于酸、碱、盐的水溶性有一个口诀可以让学生加强记忆。口诀内容为:    钾、钠、硝酸溶;铵盐也相同;    钾、钠、钙、钡、氨;溶碱有五种;    硫酸除铅、钡;氯除银、亚汞;    碳酸和磷酸;钾、钠、铵才溶。
   通过口诀,学生就能很快把这些物质的水溶性熟记于心了。   以上的内容是对于酸、碱、盐有关知识的一个简单总结,在这里与大家进行交流,希望会对初三有关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有所帮助。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中考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升学入学
中考
考研
小学教育
高考
中考
中考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