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怎样做到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有两层意思,相当于认识的两个阶段:一层是掌握实际情况,大致相当于感性认识阶段;一层是探索普遍规律,大致相当于理性认识阶段。 认识实事求是,有赖于我们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反思达致规律性的认识。 这是实事求是的目的。 从中国的历史看,从经验教训看,应该说,如何做到实事求是,目前的关键还在感性认识,也就是要先解决如何掌握实际情况的问题。掌握实际情况,是规律性认识的基础。基础不牢靠,建不起高楼大厦。 一项决策,如果依据的事实是假象,就会南辕北辙,走向主观愿望的反面,产生严重的后果。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要做到实事求是,不必“好高骛远”。 “实事求是”,语出《汉书·景十三王传》:“...全部
“实事求是”有两层意思,相当于认识的两个阶段:一层是掌握实际情况,大致相当于感性认识阶段;一层是探索普遍规律,大致相当于理性认识阶段。 认识实事求是,有赖于我们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反思达致规律性的认识。
这是实事求是的目的。 从中国的历史看,从经验教训看,应该说,如何做到实事求是,目前的关键还在感性认识,也就是要先解决如何掌握实际情况的问题。掌握实际情况,是规律性认识的基础。基础不牢靠,建不起高楼大厦。
一项决策,如果依据的事实是假象,就会南辕北辙,走向主观愿望的反面,产生严重的后果。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要做到实事求是,不必“好高骛远”。 “实事求是”,语出《汉书·景十三王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意思是说,研究学问要掌握充分的事实根据,然后从中找出真实的结论。 根据汉语的特点,“实事求是”既有出典,又有理论化的解释,是一个“品位”很高的用语。但事实上,如同许多其他高品位的用语一样,它现在变成一句口头禅,“平庸”化了。
也许有人说,平庸化好啊,便于大家接受和使用。这是一种似是而非的看法。思想通过说服性语言为大众所接受当然好,但前提是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否则,思想不是被歪曲,就是趋于浅薄和庸俗。“实事求是”就有这个问题。
毛泽东说:“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实践论》)掌握实际情况,直接接触实际事物是极其重要的,但却是不够的。现实中有大量的情况是通过间接的方式了解的,比如媒体的报道、专门部门收集的信息情报、人们交往中的口耳相传,等等。
前者叫做第一手资料,后者叫做第二手资料。实践证明,通过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掌握可靠的两手资料,都不是容易的事情。 掌握第一手资料不容易。原因多种,显见的两条:第一,感官有时也骗人。一般人相信耳闻目睹,尤其相信“眼见为实”。
其实,耳听固然常常为虚,眼见也未必处处为实。“魔术”就是一种障眼法,使不可能的事情“发生”。这种“公然”的骗术,说明人类的直接观察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在自然科学的大多数领域,人类的直接观察是既“失聪”又“失明”的,不借助于科学仪器(如声纳、显微镜、天文望远镜等)就会一事无成。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