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人文学科 历史学

谁知道朱元璋当和尚时的经历

听说朱元璋还要过饭,是先讨饭后当的和尚还是先当和尚后讨饭?

全部回答

2019-02-18

0 0
    是的,朱元璋当和尚后由于"寺僧以岁饥罢僧饭食",只好做了游方僧人,四处乞讨化缘。 元顺帝至正四年,壕州一带百姓遭受了严重的灾难,旱灾、蝗灾、瘟疫纷纷而来,半年之间,朱元璋的父母兄长相继死去,他穷得办不了丧事,邻居给了一块地才把亲人埋葬了。
  为求生计,17岁的朱元璋进皇觉寺当了和尚。  谁知做和尚才50天,“寺僧以岁饥罢僧饭食”,朱元璋只好出门化缘乞讨,尝尽人间疾苦。这段经历,后来朱元璋自己曾在《皇陵碑》碑文中有所描述。
   朱元璋在寺庙里头每日做功课,念经书,最重要的是有饭吃,因为他就是为了吃饭才到寺庙里。但是,因为周围都闹灾荒,寺庙也不能够维持长久。  刚过50天,寺主就把和尚们叫到一起,告诉大家庙里没有吃的了,大家四处云游。
  从此朱元璋托着一个钵子四处云游,云游的生活也是非常艰苦。皇陵碑怎么写的呢?是这样两句话:  突朝烟而急进,暮投古寺以趋跄  说早晨起来走在路上,看见哪家烟囱里冒烟着火了,一定是这家做了早饭,或者做了饭了,要赶到人家吃饭的时候去要一口吃的,如果去晚了,要不着了。
    所以说“突朝烟而急进”,赶快走。“暮投古寺以趋跄”,晚上投奔寺庙好歇脚啊,不能在荒田野地里睡觉,但是一身疲惫,又没有歇脚之处,尽管很累但还是踉踉跄跄投奔寺庙。他在外面云游经常是月夜,寒风,霜雪。
  皇陵碑怎么写的呢?有这样两句话:  仰穹崖崔嵬而倚碧,听猿啼夜月而凄凉  靠在山石上看着高高的山峰,看着天空,月亮照在身上,想着父母,天人异路!猿猴叫着,凄凉、寒冷、无依无靠,如同漂蓬。
    朱元璋原原本本把他当和尚,当游方僧的艰苦生活写在了《御制皇陵碑》上,朱元璋就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一云游就是三年之久。三年之后,朱元璋又回到了寺庙做他的和尚,这三年的云游对于朱元璋来说很重要。
  长了见识,有了经历了,他知道如何在最艰苦的条件下开出一条生路,知道怎么样待人接物,知道怎么样和社会相处。  朱元璋可以说在他的智力身心上,有了一个很重要的飞跃。 后来,朱元璋收到了小时的穷伙伴汤和捎来的信,称已投奔在郭子兴手下,希望朱元璋“速从征,共成大业”。
  朱元璋犹豫不决。几天后,师兄告诉他,有人要告发他和红巾军勾通往来书信,让他逃走。恰在这时,元军把皇觉寺烧了个净光,朱元璋这才投奔义军,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和辉煌前途。   这年他25岁. 。
  

2019-02-18

506 0
     他从和尚变为乞丐,从乞丐一步步实现了他宏伟的梦想,成为了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洪武皇帝。想想当儿时的玩伴在食不果腹的境遇中选择了从军,而朱元璋却选择了当和尚,正是他当和尚的几年,掌握了学问,想想当初不想当和尚的汤和、徐达等。
  后来,皇觉寺垮了,朱元璋还是没有选择从军,而是选择了拿着一钵,一件破烂的袈裟,游历化缘——事实上就是当乞丐。  朱元璋真的就是为了度日吗?若果真这样,朱元璋就不是朱元璋了,果不其然,在他游历的过程中,他不断的去搜集新的知识,把所见所闻全部都用心的记在记事簿上。
  如果说朱元璋在当和尚时学会了知识的话,那么在当乞丐的这几年里,他则学会了知识的运用,锻炼了他的心志和意志。正所谓“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身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写到这里,我忽然想到一句话“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正是这些经历促成了朱元璋做了正确的选择。
  想想同为一个世代的人,张天佑、郭天爵等平庸之人只能望洋兴叹,争风吃蜡。朱元璋游历归来,就有一个机会到了自己的眼前,郭子兴之义女——马秀英到皇觉寺还愿,给了皇觉寺一些银两,正是这些银两,使朱元璋有了本钱,成立了以“保护乡民”为由的民团。
    正是有了这些坚实的基础,使朱元璋在机会到来时抓住了机会,大胆的拓展了自己的拳脚。迅速地得以扩展。但朱元璋很冷静,并没有为取得的成绩感到骄傲,因为他深深地知道,要想获得更大的成功,还任重道远,于是他求贤若渴,广召天下贤才辅佐自己,后来的无数事实证明,正是有了这些贤才,才使朱元璋的事业步步高升。
    但是这些因素背后,朱元璋也受到了平庸之人的排剂。这时他意识到是因为自己的锋芒太露了,功高震主!在这些威胁面前,朱元璋的“忍而不发”的处世学问发挥得淋漓尽致。包括朱元璋委身向小明王称臣、缓称王。
  都充分的体现了“能屈者能伸”深刻道理。再想想朱元璋听从老师的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时的建议。  陈友谅不识大局,刚愎自用,不过是天上的流星,一划而过了事。的的确确,朱元璋的处事的那份从容与练达的智慧折服了我。
  但我深深地知道这些智慧是在他历尽千辛万苦而厚积薄发得来的。我没有吃过那份苦,当然无从得知。犹如那只井底的青蛙一样,以为天就是那么的一小块。所以人只有勇敢的走出去,接受生活的历练,才会有明天。  才能过上自己想过的生活。
  要想有明天,要想主宰自己的生活,唯有如此。 朱元璋(1328—1398),即明太祖,明朝的开国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比较有作为的皇帝之一。字国瑞。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    朱元璋出身贫寒,朱家祖上几代赤贫,到了朱元璋的祖父、父亲辈,朱家仍然“居无定所”,过着漂泊流浪的生活,后来在濠州钟离县太平乡孤庄村做了租地的佃户。
    幼年的朱元璋因家境贫寒,生活无着,曾给财主家放过牛,帮过工。       元至正四年(1344),安徽凤阳一带水旱灾害瘟疫交加,半月之内,朱元璋的父母兄侄接连病死,寡嫂带着幼子出走他乡,几口之家,转眼之间只剩下朱元璋孤独一人。
         16岁的朱元璋生活无着,无路可走之时,在好心的邻居帮助下到皇觉寺出家当了和尚。  在这里,他只当了50天的小和尚,就因为饥饿又离开皇觉寺,靠托钵沿街乞讨度日。
  直到元至正八年(1348),他21岁时,才重返皇觉寺。       至正十二年(1352)春末,皇觉寺被乱兵焚毁,朱元璋被逼无奈,只好投奔濠州郭子兴领导的农民起义,参加到反元斗争之中去。
    由于他作战勇敢,深得郭子兴的赏识与信赖。至正十五年(1355),郭子兴病死于和州,从此朱元璋替代郭子兴统帅10万大军,指挥千军万马转战大江南北,终于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建立了明王朝,自封明太祖。
  由于朱元璋采取了一系列的治国措施,很快稳定了局势。洪武三十一年(1398),朱元璋病死,在位30年,时年71岁。         登上皇帝宝座的朱元璋,同样奉行着多妻制。
  除皇后外,其后宫嫔妃成群,其中除了汉人、蒙古人外,还有高丽人,这些皇后和嫔妃共为他生养了26个儿子,长子朱标立为太子,第9子朱杞和第26子朱楠早夭,其余23人均封为藩国之王。       朱元璋对子女的教育相当重视。
    为了把他的子女培养成他所期望的接班人,他在皇宫中专门为他们建造了皇子书房,用来收藏各类图书,同时为子女们征聘名师。除此之外,出生贫苦之家的朱元璋还亲自带着孩子们体察民情。
  虽然如此,朱元璋的子女们还是没有能让他打下的朱明王朝江山永固,结果只延续了270余年后,就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推翻了。         不过在朱元璋的后代子孙中,还出了不少在科学和艺术界有影响的人物,如朱棣、朱、朱载?帧⒅燹羌爸烨迨钡取? 。
  

2019-02-18

490 0
没人会清楚的,只知道他干过而已,因为朱元璋不允许民间有人议论或是记载他这段经历,所以即使有人想记载,也怕被凌迟,所以就无人知道这事了

2019-02-17

478 0
是先作和尚,再去讨的饭,因为庙被烧毁了,没有生计而去讨的饭,后来又回到庙中。

2019-02-17

504 0
    漂泊僧人朱元璋   埋葬了父母和大哥以后, 朱元璋就和二哥分别了,二哥年纪比较大,所以要离家到别的地方去谋生了。朱元璋孤苦伶仃一个人,几乎活不下去了。好心的邻居汪妈妈看他可怜,就给附近寺庙的住持送了点礼,劝他们收下朱元璋,她要让朱元璋去当和尚,图个温饱。
  对于朱元璋来说,当和尚是个走投无路的选择。  一开始,朱元璋也不是什么胸怀大志的人。关于朱元璋为什么去当和尚,也有一些传说或附会。   传说,朱元璋出生后,不知为什么,一直不会吃东西。
  一天,淳皇(指朱元璋的父亲)在求医回来的路上,看到一个相貌奇伟的和尚坐于门侧。不料,和尚忽然发话问他道:“施主您去哪儿呀?”淳皇说:“我新生了一个儿子,但是不会吃饭。  ”和尚说:“这不碍事!到今晚子时(夜晚23点至凌晨1点),他自然就能吃东西了。
  ”淳皇感谢了和尚后,说要是真如他所说,就把孩子许为他的徒弟。淳皇说罢进门要取茶招待和尚,出来却发现他不知到哪儿去了。到半夜的时候,和尚的话应验了,朱元璋会吃东西了。   还有一种传说,说在朱元璋还是婴儿时,经常闹病。
    家里人为了让孩子好养活,就依当地风俗将孩子舍入寺庙,等孩子长大了,就让他当和尚。等到朱元璋长大的时候,朱元璋的父亲允许让儿子当和尚去,但是孩子的娘却不干了,事情因此拖延了下来,朱元璋他因此没有早早进入佛门。
  天有不测风云,后来村子里闹起了瘟疫,无奈之下,朱元璋请求二哥同意在家乡的於皇寺拜僧人高彬为师,邻人汪文帮助他完成了出家的仪式。     这两条材料都出自《天潢玉牒》。
     朱元璋进的这家寺庙当年叫做於(wū)皇寺,后来改名皇觉寺。朱元璋当了皇帝后,于洪武十六年(1383年)在离原址东北十五里处重建皇觉寺,并改名为大龙兴寺。那年月,要想当个有饭吃的和尚,也不是容易的事。
  当灾荒同样威胁到寺庙时,和尚们也没饭吃了——“居未两月,寺主封仓。  各为生计,云水飘”。朱元璋在寺里不过待了五十天,做了不到两个月的“行童”,什么都还没弄明白,就为生计所迫而离开寺庙,四处云游了,其时是元至正四年(1344年),朱元璋才十七岁。
     风霜雨雪,夜月惊魂,莽莽天地,身如飘蓬。荒山古寺成了他的栖身之地,他只得靠别人的施舍勉强维持生命。  作为一个游方僧,朱元璋形同乞丐,可以说是历尽艰辛。朱元璋“南历金、斗,西抵光、息,北至颖州”,走遍了淮西、豫南的山山水水,就这样一下子过了三年多。
  这时,朱元璋已经二十岁出头了。这三年中,他拓宽了视野,增加了人生经验,磨砺了在逆境中生存的本领。但朱元璋毕竟怀念家乡,于是又回到了皇觉寺。     《皇朝本纪》上说:“(朱元璋)复入皇觉寺,始知立志勤学。
  ”在外面游历了三年的朱元璋回到皇觉寺后,开始发奋读书,伴随青灯黄卷,早功晚课,读书诵佛。在这期间,朱元璋“立志勤学”,除佛经外,也广泛接触了各类书籍。几年寺庙生活内学到的东西,成了他书本知识的主要来源。
       尽管那时候的朱元璋不过是个普通的和尚,但他在寺中的生活也还是被神化了:他住在寺庙里的时候,他的房间在晚上远远看去,常常会发出红光,等到人走近了,那红光又没有了,大伙儿对此都感到很惊讶。
  这说的是他第一次入寺头两个月的事。等他从外地云游归寺,情况就更玄了。  有一天,一个红衣道士出现在寺庙的西北方向,他说:“这寺中有好人。”就是说,这间寺庙将来要出大贵人。又传说,有一天,朱元璋在扫地,扫到佛像脚下的时候,他嫌伸出的佛脚碍事,就随口说了句:“缩回去!”不料,佛像的脚真的乖乖“缩”回去了。
  还有一次,老鼠把佛像前的香烛吃了,朱元璋很生气,心想你这个佛怎么什么事都不管啊?因此大笔一挥,在佛像背上批上五个大字:“发去三千里。  ”到了晚上,寺庙里的其他僧人都做了一个梦,梦见庙里的佛要走了,他们奇怪地问:“您为什么走啊?”佛说:“当世主遣发三千里矣。
  ”第二天早上,众僧人发现佛像背后有字,就追问是谁干的。朱元璋说:“哈哈,那是我开的玩笑,那我现在把他放了他。”果然,到晚上的时候,众僧人又梦见那个佛前来道谢。  佛早已知道朱元璋是“当世主”了。
     朱元璋在寺中,一转眼又过了三年,如果没有意外发生,朱元璋这个和尚也许会继续做下去。以他的聪明勤奋,他可能会成为一个精通佛经的高僧,传经布道,终老一生。但是,到了至正十一年(1351年),他的人生发生了巨大的转折,他眼前展现了一片新的天地。
    鬼使神差,一个隐藏在草莽中的英雄,从此踏上了他的创业之路。朱元璋投军的目的原是为了活命,但当他驰骋在沙场上时,发现自己并不是弱者,自己不仅可以统领千军万马,也可以掌握自己乃至许多人的命运。
  那么,他又是怎样走上这条成功之路的呢?   乱中投军   元朝末年,政治腐败,民族矛盾以及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激化,冲突斗争一触即发,再加上天灾频繁,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要活命,要改变现状,不能不拼死杀出一条生路。
    豪杰振臂一呼,应者四方云集。这年五月,韩山童、刘福通在颖州(今安徽颖上)揭竿而起,士兵们头裹红巾,号称“红巾军”。接着,徐寿辉起于蕲州(今湖北蕲春西南),芝麻李(李二)、彭大、赵均用起于徐州。
  几个月之间,各地纷纷响应,形成了滔天大势。第二年,即至正十二年(1352年)正月十一日,定远(今安徽定远)土豪郭子兴联合孙德崖等人起兵于定远,定远、钟离一带数万百姓起而响应。  郭子兴聚众烧香,成为当地白莲会的首领。
  二月二十七日,起义军攻下濠州后,郭子兴自称元帅。随后,郭子兴据濠州而坚守,号令彰明,元军一时间对他无可奈何。   这时元朝不仅统治者腐败,军队也毫无战斗力——“将家之子累世承袭,骄奢淫佚,自奉而已。
  ”“但以飞觞为飞炮,酒令为军令,肉阵为军阵,讴歌为凯歌。  ”元朝派来镇压濠州红巾军的军队,不敢攻城,就在城外乱抓百姓,把抓到的百姓头上系上块红布就说是乱民,以报功请赏,百姓惶惶不安。
     皇觉寺此时已不是安全之地,和尚们也可能随时被当做“乱民”抓走,朱元璋面临人生的一个重大选择。就在他徘徊无计的时候,他接到了友人的一封信。    友人来信了, 谁来的信呢?原来是小时候一同放过牛的伙伴汤和。
  这时,汤和已经投了红巾军,在濠州郭子兴麾下做了个千户。朱元璋小时候就是孩子们的首领,汤和深知朱元璋的能力,于是他劝朱元璋“速从军,共成大业”。朱元璋生动地记述了当时的心情,是“既忧且惧”,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但这时已有人发觉朱元璋接到了叛军的来信,并要张扬出去,这会给他带来灭顶之灾。在形势逼迫下,他必须赶快拿出主意。是束手待擒,还是奋起反抗呢?他找一个“知者”(即智者)相商,这个“知者”出主意,让他去算一卦。
  他如言而往,到庙中当着神的面用两个杯算一算吉凶。   朱元璋发愿说,如果神指示他可以活着离开此地,就请神显示二阳,如果在原地不动为好,就请神显示一阴、一阳。  他接连两次以二投地,得到的却都是双阴。
  神似乎没有回答他的请示,他感到迷惑不解。这样既不能出,又不能守,莫非是让我自己起义吗?要是的话,就请神再出示二阴,结果,他投下去,又得到二阴。朱元璋很害怕,起义造反将会面临巨大的危险。他希望得到二阳,这样可以踏踏实实地一走了之。
    于是他再投一次,结果仍然是双阴。朱元璋不死心,还是希望平安逃走,于是再投。不料,这次弄出个不阴不阳的结果,一不仰不扣,卓然而立,此时天意更加扑朔迷离。朱元璋希望上天进一步帮助他坚定决心,如果起义真的可以成功,就再给我两个阴。
  他咬咬牙,再投一次,希望出现“倡义而昌”的预测结果,果然,他又得到双阴。  朱元璋紧张而激动,他终于下定决心,去投奔红巾军。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历史学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人文学科
历史学
管理学
传播学
考古学
伦理学
语言学
哲学
历史学
历史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