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四年级了,在学校里老偷偷拿
这样的行为,可能存在以下心理动因:
一、拿同学东西也是一种情感连接方式。比如有个小女孩非常优秀,家里也非常富有。但是她和爸爸一起生活,爸爸妈妈离异了。而她的爸爸又很忙,经常忽视她。她就通过每天早上偷偷拿爸爸衣服里的钱,来获得爸爸的关注,或者说,这个小女孩拿爸爸衣服里的钱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象征性的满足:爸爸你不给我足够的关心,我就直接在你的衣服里拿我应该得到的关心。 也就是说:小女孩拿的不是爸爸的“钱”,而是爸爸忽视了的“关心”。同样,如果这个学生不差钱,不缺钱的话,他拿同学的东西,也可能是想通过拿钱来获得老师和同学的关注,或者是获得一种象征性的满足:你们不能不理我!
这种学生很可能是因为...全部
这样的行为,可能存在以下心理动因:
一、拿同学东西也是一种情感连接方式。比如有个小女孩非常优秀,家里也非常富有。但是她和爸爸一起生活,爸爸妈妈离异了。而她的爸爸又很忙,经常忽视她。她就通过每天早上偷偷拿爸爸衣服里的钱,来获得爸爸的关注,或者说,这个小女孩拿爸爸衣服里的钱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象征性的满足:爸爸你不给我足够的关心,我就直接在你的衣服里拿我应该得到的关心。
也就是说:小女孩拿的不是爸爸的“钱”,而是爸爸忽视了的“关心”。同样,如果这个学生不差钱,不缺钱的话,他拿同学的东西,也可能是想通过拿钱来获得老师和同学的关注,或者是获得一种象征性的满足:你们不能不理我!
这种学生很可能是因为成绩比较好,而忽视了与同学们搞好关系,从而导致一种孤独感。
当然,这种情感连接也可能是一种报复性的情感连接:谁叫你们不理我!我就要让你们痛苦,就要让某某找不到学习用品!这往往是自我封闭,无法得到群体认同所造成的。
这种动因的对策是指导他和同学更好地交往,使他真正融入集体。
二、心理发育迟缓,还停留在幼儿期。幼儿期的孩子有一个心理特征就是分不清自己和他人的界限,以为自己的和别人的都是一样的。我的是你的,你的也是我的。如果是这种原因,则要帮助孩子建立一定的心理边界。
让孩子时刻注意到我们每个人——即使是父母和孩子之间,心理上也是有边界的。这个边界是不能突破的。一旦这个边界被突破了,人与人的相处就会产生痛苦。
三、通过偷偷拿别人的东西而获得一种精神上的紧张和刺激。
这往往和心理压力过大有关,和孩子没有正常的娱乐活动有关。
这个原因的对策是:家长可以降低对孩子学习成绩的期望值,并教给孩子一些减压的方法。比如听音乐、唱歌、甚至玩电脑游戏也可以。
四、在他的意识里面,因为学习成绩好,经常被夸奖,就可能有孤傲的一面,觉得自己成绩好就是一切都好,拿东西在他来说看只是很小的一件事,自己没有必要介意。
如果是这种原因,家长和老师不仅要对他进行思想道德的教育,还要帮助他正确地认识自我,引导他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五、还有可能是一种习惯问题,比如在幼儿园就拿小朋友的东西拿惯了,一时半会改不了。对于这种原因。
家长和老师可以给孩子一定的惩罚,但惩罚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伤孩子的自尊心,不要让其他的学生知道他受了惩罚。惩罚这个孩子的时候,家长和老师还要特别说明:我们惩罚的是你乱拿别人东西的行为,而不是你这个人!你永远都是一个好孩子!
当然,可能还有一些别的原因,比如,家长不能满足孩子最基本的物质需求,他怕别人超过自己而故意搞破坏等等。
但不管是什么原因,家长和老师都不要逼他承认偷东西,最多是说他不小心拿错了别人的东西。小孩子都有叛逆心理,你越是让他承认,他可能越不承认。再说小学生已经有了面子观念,这时,一定要给他一个台阶下。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