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皇帝的失踪是他杀还是上五台山
【顺治帝在厦死于郑军炮火?】
《延平王起义实录》手抄本爆出惊人秘密
经过长达1年的研讨和校注,泉州和厦门两地专家从1年前现世的《延平王起义实录》手抄本中,爆出惊人消息:清顺治皇帝在厦门的一次战役中被郑成功军队炮击身亡,郑成功正是利用顺治皇帝举行国葬时机,攻打台湾并最终收复台湾。
顺治死因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悬案之一。民间一般采信五台山出家之说,而不少学者倾向死于天花说。最近,《延平王起义实录》手抄本又为顺治之死提供了另一种说法:顺治被郑成功军队毙于厦门。
有关史实记载,1660年5月,郑成功兵败南京,退守厦门。 清朝乘机派大将军达素集中广东、福建、浙江三省兵...全部
【顺治帝在厦死于郑军炮火?】
《延平王起义实录》手抄本爆出惊人秘密
经过长达1年的研讨和校注,泉州和厦门两地专家从1年前现世的《延平王起义实录》手抄本中,爆出惊人消息:清顺治皇帝在厦门的一次战役中被郑成功军队炮击身亡,郑成功正是利用顺治皇帝举行国葬时机,攻打台湾并最终收复台湾。
顺治死因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悬案之一。民间一般采信五台山出家之说,而不少学者倾向死于天花说。最近,《延平王起义实录》手抄本又为顺治之死提供了另一种说法:顺治被郑成功军队毙于厦门。
有关史实记载,1660年5月,郑成功兵败南京,退守厦门。
清朝乘机派大将军达素集中广东、福建、浙江三省兵力攻打厦门郑成功的军队。经过激烈战斗,1661年2月,海门、高崎、钟宅三路清军都被郑成功击退。尽管没有任何正史提及顺治参与了此次军事行动,但泉州、厦门两地的专家经过研究《延平王起义实录》手抄本后认为,顺治参加了这次战役,不幸被炮击身亡。
郑成功军队随后利用清廷为顺治举行国葬,无暇兼顾厦门形势的有利时机,于1661年4月21日发兵台湾。
据悉,《延平王起义实录》手抄本最早发现于厦门一郑成功后裔家中,由郑成功第九裔孙郑叔成抄于1912年。
手抄本有278页,共计近8万字。全书以日记的形式进行记载,时间跨度40余年,涉及郑成功祖孙四代。
去年4月,泉州郑成功学术研究会理事郑先生从厦门的郑氏后人手中得到《延平王起义实录》手抄本复印件。
随后,郑先生便与郑成功研究专家、厦门郑成功纪念馆原副馆长张宗洽共同进行研究。2003年6月,泉州郑成功学术研究会邀请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刘小萌博士,福建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徐晓望和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邓孔昭等专家学者进行鉴定。
专家一致认为《延平王起义实录》手抄本提供的资料真实可靠。
专家在研究过程中,意外发现了直指顺治死于郑军炮下及郑成功利用清廷为顺治举行国葬之机攻打台湾的惊世之言。
《延平王起义实录》手抄本的校注已基本结束,目前正进入补充、审核阶段。
预计今年年底该手抄本的校注稿将脱稿,并付梓出版。
相关资料
手抄本中与顺治之死、郑成功攻打台湾相关文字(校注者断句):
其一:“有人密启藩主以高崎之战伪帝顺治实在思明港被炮击没,达素秘密而不敢宣,及京中查无下落,召达素回京,达虏惧罪自杀。
至是太子即位,宣顺治于正月崩者,伪虏之伎俩也。藩曰:余亦计之,但当时恍惚未敢再信”。
其二:“初太师在京屡以书谕藩招抚。藩不肯,然虏顺治亦不之罪也。至是顺治崩,执政者与太师有隙,遂对虏太子谏以藩能击崩主父,我皇岂不能杀害其父乎。
虏太子纳之,至是新即位而太师遂遇害。”
此外,除了这两段指证顺治死因的文字,还有一段相关文字,也为以往郑成功研究资料中所未见。其文为:“报伪朝顺治崩,太子即位,是为康熙。藩喜曰,伪朝大丧,且达素新败,虏必无暇南顾矣,我当速取公夷为根本地,然后再图北征。
”这段文字清楚地解释了郑成功对攻台时机的明智选择。
【清宫最大悬案 雍正帝是继位还是篡位】
1722年12月20日,康熙皇帝去世。七天后,皇四子胤?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雍正。
不久,有关雍正篡位的传说就开始流传,并引发后来史学界篡位说与合法继位说两派的激烈争论。
民间传说
雍正改诏篡位
野史中关于雍正篡位的传说,竟有五种之多。
一是“雍正改诏说”:康熙本来是把皇位传给十四子允禵的,可雍正却暗地里把诏书中的“十”字改成“于”字,这样诏书就成了“传位于四子”。
雍正继位后,将允禵调回北京关押起来,太后想见允禵,雍正不准,太后一气之下撞柱而死。
二是“隆科多改诏说”:隆科多是当时的步军统领。康熙病重时发谕旨叫远在西宁的允禵紧急回京,要传位给他。可是隆科多把遗诏捏在手里,没有发出去。
等到康熙驾崩,隆科多假传圣旨立了四皇子胤?。
三是“隆科多改诏说”的另一版本:康熙刚咽气,隆科多赶紧从“正大光明”匾后取出密藏在那里的诏书,把“传位十四子”改成“传位于四子”。
四是“雍正投毒说”:康熙病重时,胤?进了一碗参汤,康熙喝了就归天了。
五是“年羹尧改诏说”:年羹尧是当年的川陕总督,传说雍正的母亲曾与他私通,雍正是年羹尧的私生子,改诏的事是年羹尧干的。
这些传说都把雍正描述成一个弑父逼母、改诏篡位、残害兄弟的暴君,而所有传说中,最关键的就是雍正是篡位还是继位。
学者否定传说
有关雍正继位的问题,清史学者和档案学者一直也在研究争论。随着研究的深入,专家们首先否定了上述民间传说的真实性。
“传位十四子”被改成“传位于四子”之说:康熙诏书中汉文的“于”字是繁体字,同时更有满文,想改诏书并非将“十”改成“于”那么简单。
我们从保存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康熙遗诏上可以看到,上面写着:“雍亲王皇四子胤?,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从遗诏看,所谓改成“传位于四皇子”之说是完全不可能的。
“雍正进参汤下毒”说:康熙对医道颇有研究,曾多次说人参宜于南方人,对北方人不合适,所以雍正要做手脚也不会用进参汤这一招。
“隆科多偷改诏书”说:同样不符合历史,将秘密谕旨放在正大光明匾后的制度,是从雍正才开始的。
雍正是年羹尧私生子之说:更是无稽之谈,雍正比年羹尧还大呢!
篡位论说
雍正阴谋夺权
民间传说虽然站不住脚,但学者们通过研究,还是把结论分成两种,一种认为雍正是篡位,另一种则认为雍正是正常继位。
非正常继位派学者认为,雍正在康熙病逝前后,精心策划了篡位阴谋。步军统领隆科多是雍正心腹,康熙病危昏迷时,雍正在隆科多帮助下伪造遗诏,变相软禁皇子,编造七位皇子和隆科多听到康熙口传遗诏的重要情节,乘机篡位。
这派学者认为,证明雍正合法继位的关键问题,是康熙临终前是否曾诏见皇子和隆科多,并口授传位遗旨。学者经过对史料对比研究后认为,雍正继位前后对这一关键问题一直没有明确表述,直到敌对势力被打压后才这样讲,所以很可能是编造的。
有学者称,在清宫秘档中发现了两份康熙遗诏,内容不一样,一份只有汉文,另一份则为满汉文,说明公布的遗诏很可能是假的。
这派学者认为,康熙晚年最喜欢允禵,有意把皇位传给他,让他去西北打仗是为让他树立威信。
在年龄上,学者认为胤?也处于劣势。雍正继位时已45岁,比同母弟允禵大十岁,学者认为康熙不可能选一位年龄过大的皇子接班。
对于康熙非常喜欢胤?的儿子弘历(即乾隆),增加了胤?继位砝码的说法,学者也认为是牵强的。
他们认为,从档案记载看,康熙对皇孙们都非常喜爱,特别是对废太子胤礽的儿子和允禵的儿子。
学者们还推论:正因雍正篡位心里有鬼,才没遵循“子随父葬”的习俗,他把自己的陵墓选在清西陵,而不是康熙陵所在的清东陵。
继位论说:康熙钦定雍正
临终传位
合法继位派学者认为,康熙临终前召见了六位年龄在30岁以上的皇子和隆科多等人,下达了传位给皇四子胤?的遗命,应该是真实的。康熙病危时派雍正代他祭天,而祭天一般都是皇帝亲自祭祀,这就有了特殊意味。
康熙在召见几个皇子时,下旨让雍正从天坛赶到康熙寝宫,显然是要把皇位交给他。
另外,在皇子们还在世时,雍正不可能编造康熙召见皇子们的事,否则他们一定会把真相揭露出来,可至今没有发现这方面的档案材料。
废立太子
康熙22岁时就立了太子:皇二子胤礽。后来皇太子骄横跋扈,挥霍无度,并在朝廷里结成太子党,对皇权构成威胁。所以康熙四十七年,康熙第一次废太子。
废太子后,皇子们争夺太子位的斗争愈演愈烈。
康熙为制止这种情况,第二年不得不重新立胤礽为皇太子。但三年后,由于太子党的威胁,康熙再废太子,并倾向于从皇三子、四子和十四子中选继承人。
从《起居注》等档案中可以看到,康熙曾对大臣们说:一定找一个“坚固可托之人”,说明康熙对谁继位已心中有数。
而众皇子中,雍正性格坚毅,治理国家的能力有目共睹。
康熙六十年,康熙谕令胤?清查京通各仓,并明确表示:若派其他人不一定能办成。随后,康熙又指定胤?代他去行祭天大典,这就不难看出康熙对胤?的器重和信赖了。
康熙曾多次说胤?“诚孝”,说明他对这位皇子的人品也十分嘉许。
皇十四子
为什么说康熙最后选中的不是皇十四子?如果康熙真想传位给他的话,是不会在自己年老生病时,把他派到那么远的地方去的。
如果说康熙五十七年让允禵到西北指挥对准噶尔的战斗,是为了让他建功立业,但康熙六十年将立战功的允禵召回北京述职后,第二年康熙又在自己体弱多病时让他重回前线,这显然表明皇位不是要传给允禵的。
雍正继位后,允禵被召回北京,雍正将他软禁,但这只是雍正认为允禵对皇权有威胁采取的措施,不能以此说雍正就是篡位。
皇孙弘历
学者还认为,康熙选中胤?,还因为他喜欢胤?第四子弘历,这话也有些来历。
康熙第一次见到弘历时,12岁的弘历天资聪颖、品貌端正,引起康熙的好感。康熙当时就令弘历搬到皇宫中,并亲自指导他读书。康熙到围场打猎或批阅奏章,都要弘历在一旁侍奉。
佐证这一说法的还有清东陵乾隆陵前的《裕陵神功圣德碑》,它记述了乾隆一生的丰功伟绩,也明确表述了康熙默定乾隆为继其皇位的第三代皇帝。
这是最早明确表述康熙默定乾隆继未来帝位的官方说法,这也间接说明雍正是正常继位。
雍正选陵
至于雍正没有遵循“子随父葬”的习俗,作为篡位旁证是没有说服力的。因为顺治父亲的昭陵是在沈阳,顺治死后并没葬在沈阳;雍正墓在清西陵,其子乾隆的墓却在清东陵。
而且,如果雍正因篡位死后无颜见康熙,那他也不敢进太庙才对,因为太庙供奉着清朝历代皇帝,按当时迷信说法,在那里雍正不是还能见到康熙和他的祖先吗?
相关资料:有关合法继位说著作
近代以来,特别是二十世纪后期,一批研究雍正的专著问世,有力支持了雍正合法继位说。
1985年,南开大学冯尔康教授的《雍正传》认为:康熙在临终前,选择了胤?。
1986年,中国人民大学韦庆远教授的《论封建皇权和皇位继承问题》认为:胤?以才能和手腕逐渐取得康熙信任,最终继承皇位。
1999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研究员李国荣、张书才合著的《实说雍正》,根据档案文献提出:雍正没有改诏篡位,而是合法登基。
2000年,海外学者杨启樵教授在《揭开雍正帝隐秘的面纱》一书中指出:雍正属于正常继位,至于后来骨肉相残是另一回事。
相关资料:有关篡位说著作
上世纪30年代,史学家孟森在《清世宗入承大统考实》中认为,康熙本拟传位允禵,雍正伪造遗诏夺得皇位。这是雍正继位问题由民间传说成为学术课题的重要标志。
1950年,历史学家王钟翰发表《清世宗夺嫡考实》等文,发展了孟森的说法。
1980年初,许曾重发表《清世宗胤?继承皇位问题新探》一文,指出雍正所说的康熙临终前召见七位皇子和隆科多,下达传位遗旨一事,是雍正编造的。
随后,清史学家杨珍在《关于康熙朝储位之争及雍正继位的几个问题》中认为,康熙猝死后,胤?在隆科多帮助下乘机取得皇位。
关于雍正继位问题,两派学者的争论虽然激烈,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的认识会越来越接近史实。
随着秘藏几百年的清宫档案全部对外开放,在这座历史宝库中不断有新的档案史料被发现,相信雍正继位之谜会有真正破解之时。
亲身经历了皇室中夺储斗争的雍正,深知皇权交替是关系到政局稳定的大计。经过深思熟虑,他创立了秘密立储制度,成了清朝皇室家法。从此,清朝历史上再没发生过公开争夺太子位的宫廷斗争。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