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新课程实施状况调查报告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展开,在顺利实施中也遇到了一些困惑。通过组织点面结合的系统调查,反映出新课程实施的保障系统、教师的教学行为以及教学理念等方面正在发生着可喜的变化,但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去解决,以保证新课程实施健康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实施现状;问题与建议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酝酿到2005年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实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观、教学观、师生观、评价观等方面都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它对教师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课堂教学行为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冲击。 为了主动地适应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建立教师教育和基础教育有机衔...全部
新课程实施状况调查报告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展开,在顺利实施中也遇到了一些困惑。通过组织点面结合的系统调查,反映出新课程实施的保障系统、教师的教学行为以及教学理念等方面正在发生着可喜的变化,但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去解决,以保证新课程实施健康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实施现状;问题与建议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酝酿到2005年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实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观、教学观、师生观、评价观等方面都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它对教师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课堂教学行为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冲击。
为了主动地适应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建立教师教育和基础教育有机衔接的良性机制,以便更好地及时解决问题,推动引导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师教育改革的健康发展,我们以信息与教育科学系的教师为主体,并吸纳了教育学专业、心理学专业和教育技术学专业的40多位学生,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组,从2005年11月至2006年10月,对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状况进行了比较系统深入的调查研究。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本次调查采用点面结合的方式进行,点上的调查工作以陕西省渭南市率先进入新课程的四个县市为主,对象涉及到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校长、教师、学生、家长五个层次,重点考察了14所中小学;面上的调查工作以参与的学生原籍为主,主要以原就读学校的老师、在校中学生及学生家长为对象,涉及到13个省区的30余所中小学;还利用某高校函授面授对900余位教师学员进行了问卷调查。
共直接调查学校40余所(其中地市级城区学校6所,县乡以下学校38所),教育行政管理人员30余人,教师1200余人(涉及学校467所,其中县市区所在地学校119所、乡镇以下学校348所),学生800余人,家长37人。
调查内容主要涉及到新课程的理念、实施的保障系统、课程内容、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评价等的转变情况。调查工具包括:教育行政管理人员问卷、校长问卷、教师问卷、学生问卷各1份;不同人员的访谈提纲各1份。
共发放教育行政管理人员问卷30份,教师问卷1200份,各类学生问卷800份。收回有效问卷:管理人员30份,教师问卷663份,学生问卷691份。听取市(县、区)、乡、校汇报30余场,召开教师与学生参与式座谈会26场;听课48节;并按访谈提纲对44所学校(小学9所、初中28所、高中7所)的79位教师、116名学生、37位家长进行了个别深度访谈。
二、新课程实施状况(一)课程管理保障系统实施新课程以来,面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各教育机构按照“理念先行,制度保障,培训上岗,课题支撑,教研推动,点面结合,总结提高,滚动发展”的总体思路,开展了富有创造性、实效性的工作,使课改健康稳步地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1.建立健全课改管理制度《基础教育课程实施纲要(试行)》颁布伊始,各地普遍成立了以政府职能部门一把手为组长的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召开了课程改革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各乡、镇、办、校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层层负责,制定方案,压实担子,落实责任。
经过反复讨论,纷纷制定出台了操作性较强的管理制度,使基层的学校和教师对新课程的理念、实施以及管理评估,都有了明确的认识,保证了课改工作的顺利进行。2.落实课改的保障措施各地在教育经费普遍紧张的情况下,协调各乡镇办、学校积极筹措课改资金。
被调查的几个县(市)近两年都累计投入课改资金近千万元,用于新课程实施的设施设备、资料建设和教师培训。并积极引进远程网络教育,建成以“现代远程教育”的“广电网”为主,“校校通”为辅的交互网络,为中小学配置了卫星地面接收、光盘播放系统及投影仪、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等设备,先后添置各种教学录像资料、教育软件资料等,为课改提供了优质资源配备,基本满足了新课程实施的需求。
有些县教育局教研室还编辑出版课改专刊,为一线教师提供观点新颖、事例典型的课改交流、学习、展示、指导的平台,受到了广大教师的欢迎。3.落实课改教师培训计划实施课改,教师队伍建设是第一要务。为了切实抓好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各县(市、区)教育局大都采取了“分阶段推进,学研教融通,区乡校结合”的教师培训新模式,建立和完善了课程改革教师培训的长效机制。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