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中国各个时期有哪些特色文学?

中国各个时期有哪些特色文学

全部回答

2016-04-28

70 0
     (1) 先秦文学 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的萌芽阶段。 首先,从文学体裁上说,我国文学的 各种体裁几乎都孕育于这个时期。散文可 以追溯到甲骨卜辞;诗歌可以追溯到《诗 经》《楚辞》;小说可以追溯到神话传说, 《左传》等历史散文以及诸子散文中的寓 言故事,辞赋可以追溯到《楚辞》等。
     其次,中国文学的思想基础也在先 秦被奠定。譬如儒道两家的思想就影响 着此后几千年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 值观。 第三,在文学思潮方面,以“儒道” 为主导的文学观念也在这一时期形成。
  如 “诗言志”等注重社会功用的儒家文学思 想,“法自然”等注重审美价值的道家文 学态度,都在这一时期逐渐形成。   第四,从文学的创作、传播与接受人 群来看,士大夫作为创作的主体和接受对 象,文字作为传播的主要媒介,中国文学的这个基本格局也在这一时期基本成型。
   直到宋代出现了市民文学,这个文学格局 才发生改变。 先秦文学以“混沌”为特色,文史哲 不分,诗乐舞一体,既没有纯文学的诗 歌,也没有纯文学的散文。  这些文学体裁 的诞生与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而 正是这些与先秦政治密不可分的文学样 式,宕开了中国文学长河浩瀚而壮观的波 澜。这一时期的特色文学主要是:以《诗 经》为代表的诗歌,以《左传》《国语》 《战国策》《周易》《论语》《孟子》《庄 子》为代表的散文(包括历史散文和诸子 的哲理、政论散文)。
     (2) 秦汉文学 秦汉文学出现了不同于先秦文学的 一些特点。 首先,创作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变。先 秦时期的诸侯并立甚至交锋,导致了四 分五裂的社会环境,而正是这样的时代 背景,给予了每一个社会个体思考社会、 国家和个人生存与发展的机会,也成就了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大环境,在这 一环境下的文学,洋溢着生动活泼与多姿 多彩的青春。
    相对而言,秦汉大一统的政 治局面,则让铺张扬厉成为文学新风尚,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更是 让文学走入了板滞凝重的格式窠臼。 其次,创作主体的变化。先秦时期的 作者为“自由的言论者”,他们不隶属于 任何一个君主或团体,他们怀抱自己的 独到见解周游列国,从善而道。
    而秦汉时 期,创作主体的处境发生了变化,原本游说于各国的士,逐渐聚集到统一帝国的皇 帝或诸侯王之中,形成若千作家群体,还 有一些作家成为了以歌功颂德为己任的 御用文人。
   秦汉文学以“大气”为特色,形成了以 “铺采搞文”为主要特色的大赋以及唱出 了除太平盛世之外的黎民声音的汉乐府 民歌。   (3) 魏晋南北朝文学 魏晋南北朝文学是文学新时期的开 端。
  这一时期,文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最明显的是文学的自觉和文学创作的个 性化。 首先,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 来,成为一个独立的门类。在魏晋以前的 汉代,文学指的是学术,特别是儒学。  而到 南朝宋文帝时期,文学开始与儒学、玄学 和史学并立,同时还出现了“文笔之分①” (《文心雕龙•总术》)。
   其次,文体辨析是文学自觉的重要标 志。曹丕《典论•论文》中将文体分为四 科,并阐述它们的特点“奏议宜雅,书论 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陆机的《文 赋》更是将文体细分为十类。  《文选》便 是按文体编成的一部文学总集。
   第三,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追 求。如对诗、赋等文学作品以及一些应用 文文体特色的阐述,便是对审美的追求。 此外,“四声”的发现,用事、用典的讲究 等都体现了对语言形式美的追求。 第四,在文学创作上,服务于政治教 化的要求减弱了,文学变成个人的行为, 用来抒发个人的生活体验和情感。
     魏晋南北朝文学以“觉醒”和“个 性”为特色。文学创作方面,形成了以“三 曹②、七子③”为首,高扬政治理想、感叹 人生短暂,同时风骨慷慨悲凉的建安文 学;形成了以“竹林七贤④”为代表的正 始文学;形成了以“三张、二陆、两潘、一 左⑤”为代表的太康文学;形成了以陶渊 明、谢灵运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
    此 外,还有讲求“四声”的齐梁“永明体⑥ 和浮靡轻艳的梁陈宫体诗。这一时期还 产生了与散文相对而言,以四六句式为主 且句式两两相对、讲究对仗的骈体文。 [注释] ① 文笔之分,指刘勰所述“今之常 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 文也' ② 三曹,指曹操、曹丕和曹植三父子。
     ③ 七子,即建安七子,指孔融、王粲、 刘桢、陈琳、阮瑀、徐干和应场。 ④ 竹林七贤,指的是嵇康、阮籍、山 涛、向秀、王戎、阮咸和刘伶七人,他们 是魏止始时期最著名的隐士集团。
   ⑤ “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分别指 张载、张协和张亢三兄弟,陆机、陆云两 兄弟,潘岳、潘尼两叔侄以及左思。   ⑥ 永明体,是指南朝齐代永明年间 由沈约、谢跳、王融等诗人所创造的一 种讲究对偶、声律的诗体,永明体是近 体诗的滥觞,因此,后人又称永明体为新 体诗。
   (4) 隋唐五代文学 隋唐五代是我国封建社会上升到高 峰并由高峰开始下降的一个时期。  尤其在唐代,国力的强大,为文化的发展、文学 的繁荣创造了极为有利的环境。
   首先,国家的强盛,让唐代士人拥有 更为恢宏的胸怀、气度,这种积极向上的 精神反映到文学上,便是文学中的昂扬情 调。如:复归风雅,彰显大唐气象的高蹈 诗人陈子昂;笔到神来,喷薄盛世才情的 诗中谪仙李白。
     其次,开放的外交,促进了中外文化 的交流,同时也为文学视野的拓宽和文学 题材的多样化奠定了基石,并且这种“兼 容并包”的民族融合态度,也丰富了人们 的生活,给予了唐代人缤纷多姿的精神追 求与生活情趣。
  如:“葡萄美酒夜光杯,欲 饮琵琶马上催。”(王翰《凉州词》)中的 葡萄美酒、夜光杯、琵琶等美好意象正好 体现了民族元素对唐代的军旅生活和文学 创作的影响,因为有了其他民族文化的参 与,诗人笔下的军旅生活才更具特色。
     第三,唐代士人漫游、入幕、山林读 书之风以及迁谪的经历从不同层面上丰 富了唐文学的内涵,构成了唐文学多彩的 情思格调。“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 下”是唐人最普遍的处世之道。
   隋唐五代文学以诗歌为主要内容,骈 文、散文、乐府(拟古乐府)等文学形式亦 有大规模的发展。  诗,作为一代文学的标 志,占据着文坛的主要地位。隋唐古代的 文学视野从宫廷台阁走向关山塞漠,文学 作者也从宫廷官吏扩大到一般寒士,文学 格调则于开朗明丽中寄托风骨。
  而“盛唐 气象”作为一种优秀的传统,成为后代诗 人追慕的极致。 隋代文学融贯南北朝诗风,主要代 表有卢思道、杨素、薛道衡、隋炀帝杨广 等。  初唐文学的代表人物有主张诗风变 革的“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 和骆宾王),完成五律定型的沈检期和宋 之问,追慕“建安风骨”和“比兴美刺” 的陈子昂,讲求诗歌意境美的张若虚和 刘希夷等;盛唐文学的代表人物有山水 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边塞豪侠才士王 昌龄、李颀、崔颜、王翰、祖咏、高适、岑 参,以及“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 李白等;中唐文学的代表有“为人性僻耽 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杜甫,“不平 则鸣、笔补造化”的韩愈、孟郊和李贺, 咏史怀古的刘禹锡,淡叙迁谪的柳宗元以 及重写实、尚通俗且强调讽喻的白居易和 元稹等;晚唐文学的代表人物有杜牧、李 商隐、陆龟蒙、皮日休、司空图、郑谷、韦 庄、罗隐等。
    此外,韩柳所提倡的古文引 起了文学语言和文体的革新。由唐宋八大 家共同实现的革新,确定了此后的文学语 言和文体模式。唐传奇的出现则标志着 文言小说发展到成熟的阶段。晚唐五代词 的兴起可谓于成熟的诗歌文学肌理之外 另辟蹊径,出现了温庭筠、韦庄、冯延已、 李璟、李煜等词人。
     (5) 宋元文学 ①宋代文学:宋代文学基本上是沿 着中唐以来的方向发展起来的。诗歌方 面,更加注重反映社会现实,题材、风格 倾向于通俗化,形成了与唐诗大异其趣的 宋诗。
  另外,词这种新诗体,到宋代达到 了顶峰,宋词成为了唯一能与唐诗媲美的 一种诗歌样式。  散文领域,出现了许多散 文大家,诸如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 王安石、曾巩等。
  而由于通俗文艺的迅速 发展,逐渐形成了话本和诸宫调、杂剧和 南戏等通俗叙事文学,为后来的元明清文 学奠定了基础。 宋代文学的发展的原因可以从五个 方面进行阐发: 第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崇文抑武 国策的双向作用。
    虽然宋代在军事上屡屡 败退,但它的经济却是空前繁荣的,加之 宋代统治者对文人的尊重,使得文学发展 的氛围十分活跃。 第二,经济的繁荣带来城市的发展, 城市的发展让生活优裕的士大夫们追求 享乐,于是,初期作为“世俗文学”的词、 戏曲等在民间盛行,也带来了词戏作家的 大量产生,进而促使这些文学形式的不 断发展。
     第三,军事上的失利,让人们的国家 主人翁意识更加强烈。文人们心系国家, 心忧天下,渴望为国捐躯,渴望建功立 业,这种社会责任感体现在文学上•就是 大量爱国诗的涌现。
   第四,儒释道三家的融合学的兴 起,使宋人在文学创作上趋于严谨。 第五,印刷业的发展促成宋代浓厚 的读书风气。   ②元代文学:元代文学最大的特点 是叙事文学第一次居于文坛的主导地 位。
  元代文学发展呈两条主线:一条是叙 事文学是文学发展的主流,话本小说兴 盛、戏剧繁荣;另一条是抒情文;別具 ««<IEB»»> 语文 特色,散曲和诗词共同发展。
    元代的作家 更加接近平民百姓,并且受平民意识的 影响,变革自身审美观念且反馈到文学$ 作品上。 元代文学的发展受四个方面的影响: 第一,元代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 少数民族统治者建立的统一政权,民族 间有压迫、斗争,也有沟通、融合,民族的 杂居,促进了文化的交流。
     第二,元代的经济也很繁荣,通都大 邑内商贾云集、市廛繁华,城市文化带动 了文学的发展。 第三,思想的活跃,使人们逐渐从程 朱理学的礼教窠臼中走出,民风逐渐开 放,有利于文学的发展。
   第四,儒生不受重视,服务于通俗文 学的书会才人让展示世俗风情的叙事文 学更加繁荣。   (6) 明清文学 ①明代文学:可以分为明代初期、明 代中叶和明代末期三个阶段来学习。
   第一,明代初期人民生活安定、思想 受控,使得精神贫乏的知识分子在追求 仕进和自我平衡的心态中,能欣赏到一 种平稳和谐、雍容典雅的美,台阁体的诗 歌、八股文以及富贵神仙戏剧大量出产。   第二,明代中叶商业繁荣,市民阶层 扩大,思想统治松动,文学逐渐走出沉寂 而代表下层民众思想的叙事文学小说、传 奇和杂剧走向兴盛。
   第三,明代末期国事多艰,经世实学 思潮再度兴起,出现了许多思想激进的思 想家、文学家,文学样式以诗文为主,散 曲、民歌也有所发展。   ②清代文学:可以说是集前代文学之 大成,各种文学样式在清代都有发展,文 学古典形态再度辉煌,“没有一种比较特 殊的足以称为清代的文学,却也没有一种 不成为清代的文学”。
   首先,清初诗文的繁荣和词学的复 兴。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在于前朝遗民和 云间、虞山、娄东三派以及王士稹的诗歌, 清初古文大家侯方域、魏禧、汪琬等的散 文,阳羡、浙西、饮水三派的词,李玉、洪 昇、孔尚任、李渔的戏曲,小说(《聊斋志 异》《儒林外史》《红楼梦》)等。
     其次,清中叶诗文词的多元化发 展。出现了袁枚、郑燮、黄仲则等人的诗 歌,桐城派的散文以及常州派的词,小 说等。 (7) 近代文学 近代文学仍以诗歌、散文、小说和戏 曲为主,还出现了新的文学内容——翻译 文学和话剧。
  值得注意的是龚自珍、黄遵 宪、丘逢甲的诗,梁启超的文,以及晚清四 大谴责小说一《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 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教育/科学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