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之美从佛学的起源、发展、影响等如何体现佛学的美
存在了将近两千年的中国佛教,是拥有内容丰富绚丽多采的文化遗产。论它的典籍文化,论它的成绩经验,论它的国际影响,无论作为宗教或学术来看待,中国佛教在全人类的文化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历史中都有不容忽视的地位。 改造了无数的上至帝王下至百姓的灵魂,摒弃了无量的恶念陋习,提升了人们的精神境界,传承了中国古朴纯善的优良文化,净化了人们的心灵也净化了社会氛围与自然环境。1949年以后,中国佛教从奄奄一息的状态中得到复苏和发展,宝镜重光,法炬复燃,像设严饰,气象万千。 尤其是1979年以来,一切恢复整顿工作顺利进行,在近二十年中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巨大成绩。抚今思昔,我深为中国佛教庆,深为中国佛教徒庆。我深...全部
存在了将近两千年的中国佛教,是拥有内容丰富绚丽多采的文化遗产。论它的典籍文化,论它的成绩经验,论它的国际影响,无论作为宗教或学术来看待,中国佛教在全人类的文化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历史中都有不容忽视的地位。
改造了无数的上至帝王下至百姓的灵魂,摒弃了无量的恶念陋习,提升了人们的精神境界,传承了中国古朴纯善的优良文化,净化了人们的心灵也净化了社会氛围与自然环境。1949年以后,中国佛教从奄奄一息的状态中得到复苏和发展,宝镜重光,法炬复燃,像设严饰,气象万千。
尤其是1979年以来,一切恢复整顿工作顺利进行,在近二十年中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巨大成绩。抚今思昔,我深为中国佛教庆,深为中国佛教徒庆。我深信,作为灿烂的民族古典文化的绚丽花朵,作为悠久的东方精神文明的巍峨丰碑,中国佛教必将随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而发展,并在这一伟大事业中,为庄严国土,为利乐有情,为世界人类的和平、进步和幸福作出应有的贡献。
瞻望未来,前程似锦,春回大地,万卉争妍,佛教的前途是无限光明的。 人类发展到今天的文明时代,全在于人为万物之灵,凭聪明才智的发挥,创造了文化。在世界文化的百花园里,科学、哲学、宗教、文学、艺术、道德、伦理等,都是人类智慧与实践结合的硕果。
本组特别提出的是道德,是因为道德乃人类进步的重要因素。 依一般定义讲:道德本是依靠人们在长期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习惯、信仰、舆论来调节人和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行为规范。孟子曾说:“不依规矩,不能成方圆。
”所谓规范,就是说个人的行为必须循规蹈矩,有礼有节;推之于人与人、集体与集体之间,应该互相尊重,遵守公共秩序,维护公共利益,这样,大众安宁,生活不受到破坏。这是道德行为的基本效益。 目前,世界已进入原子能时代。
科学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明显可观的物质繁荣,但核武器的实验,唯武论者的军备竞争,给人类安宁带来极大威胁,使人心动荡不安。两次世界大战以后,有识者均主张以理性、道德控制科学,使之为人类造福。世界各地的和平组织,其中最显著的各种宗教和平组织,特别强调这一点。
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于1989年1月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召开的世界宗教和平会议第五届大会上指出:“佛教所强调的慈悲、平等的精神,对于提高人类道德的情操,促进人类和平友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呼吁和平,力争和平,反对战争,这是具有善良品德的宗教徒的共同心声。
越来越多的有识者体察到宗教对社会的效益,尤其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有一定的辅助作用。这是因为:一、宗教信仰提倡抑制私欲和贪心,可以淡化某些人一味追求钱财而忽视道德的倾向。二、宗教的自督、自责、自尊的戒律,提倡仁慈、悲悯,有助于社会的稳定,降低社会的犯罪率;三、宗教主张物我一体,普敬飞潜动植物,可以创造和谐优美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四、宗教的利他主义无我精神,可以使人们崇尚理性,从善去恶,提高道德修养,有助于社会融洽祥和。
设若人们失掉理性,道德沦丧,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秩序容易紊乱,生产发展会受到妨碍,文化素质的提高也必然会受到影响;对整个世界来说,恃强凌弱,霸权代表真理,战乱频仍,就不会实现和平。人类只有倒退到野蛮时代。
因此,人类的进步繁荣需要道德。 佛教在中国历史文化当中。源远流长。其精髓渗入我国传统。堪称我国历史性的一大伟大产物。在佛教的起源。发展及其影响中。其表现更是引人惊叹。。 存在了将近两千年的中国佛教,是拥有内容丰富绚丽多采的文化遗产的。
论它的典籍文化,论它的成绩经验,论它的国际影响,无论作为宗教或学术来看待,中国佛教在全人类的文化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历史中都有不容忽视的地位。但是另一方面,由于过去长期的衰落,中国佛教也存在着不少的缺点和局限。
如何克服历史所给予的污染和困难,积极发扬自己的优良传统,主要在于当前中国佛教徒本身的努力。如培养传灯人才,管好重点寺庙,开展学术研究和国际交流等等都是要立即抓好的大事。1949年以后,中国佛教从奄奄一息的状态中得到复苏和发展,宝镜重光,法炬复燃,像设严饰,气象万千。
尤其是1979年以来,一切恢复整顿工作顺利进行,在近二十年中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巨大成绩。抚今思昔,我深为中国佛教庆,深为中国佛教徒庆。我深信,作为灿烂的民族古典文化的绚丽花朵,作为悠久的东方精神文明的巍峨丰碑,中国佛教必将随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而发展,并在这一伟大事业中,为庄严国土,为利乐有情,为世界人类的和平、进步和幸福作出应有的贡献。
瞻望未来,前程似锦,春回大地,万卉争妍,佛教的前途是无限光明的。 佛教徒从事公益事业的面是很广泛的,也是多种多样的。如有的僧人行医施药,有的造桥修路,有的掘义井、设义学,有的植树造林,这在古人记载中是屡见不鲜的。
特别是植树造林,成就卓越。试看我国各地,凡有佛教塔寺之处,无不翠枝如黛,碧草如茵,环境清幽,景色宜人。一片郁郁葱葱之中,掩映着红墙青瓦,宝殿琼阁,为万里锦绣江山平添了无限春色。我国许多旅游胜地,其风景自然之美与寺僧的精巧建筑和植树造林显然是分不开的。
这些事实说明佛教在中国不仅其本身发扬光大开出灿烂的花朵,而且延伸到民族文化的各个领域结出丰硕的果实。我们佛教徒应该为我们的先辈的卓越成就和贡献感到光荣和自豪,他们不仅在佛教事业上,而且在人类文化事业上,人类友好事业上都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他们不仅翻译了几千卷的经论和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著作,为中国和印度及其他民族留下了宝贵的共同遗产,而且热心地相互传播了各自民族的劳动和智慧的花果,从而丰富了各自民族的文化宝藏。特别是在亚洲各国的友好合作日益恢复发展的今天,我们佛教先辈们辛勤努力所做出的许多历史业绩,不但重新显发了它的光辉,并且继续起着新的积极作用。
佛教正式传来中国是汉朝,非正式还更早,在周朝时已经陆陆续续传过来,但不是正式的,正式是国家派了使节到西域去迎请,礼请过来,这是正式的,正式来是在后汉永平十年(公元六十七年),在中国已经有一千九百多年历史,到中国来之后,因为是中国皇帝迎请他过来的,所以是以国宾的礼节来对待他,来了之后,与我们朝野人士谈的很投机,我们非常欢迎他,希望他能常住中国。
最初来的二位法师,是竺法兰和摩腾,他们二位把佛教,佛像,经典第一次正式带到中国来,为中国朝野所接受,来到中国之后,是国家招待他们,就好像现在的外交部礼宾司来接待,那时候的政治制度与现在不相同,现在的外交部都在行政院之下,从前的外交部不归宰相管理,外交直接归皇帝管辖,那时的外交部也不叫这个名称,而叫做鸿胪寺。
所以诸位要明了佛教中的寺是怎么来的?寺是汉朝的时候政府办事的机关,它并不是庙,而是帝王所辖的一级单位,直接属于皇帝督导的,皇帝下面有九个寺,寺的长官叫做卿,我们称做公卿,鸿胪寺卿相当于现在的外交部长,所以由鸿胪寺来接待,以后由于想把他们常留在中国,这样一来,鸿胪寺不能长远招待他们,因此皇帝下面再增加一个单位,也就是从九个寺增加到十个寺,这个寺就是佛寺,佛寺是从这里开始的,而最初的佛寺的名称是白马寺,当时首都在洛阳,故洛阳白马寺是中国佛教第一个寺,要知道这个寺的来源?它是皇帝下面办事的机关,它所办的事?第一点我们要认识清楚佛教它实在是教育,它不是宗教,这一点一定要明了,佛教是释迦牟尼佛的教育,跟我们中国的儒家一样,是孔老夫子的教育,过去中国人对于教育非常重视,自古以来我们即晓得教育的重要,礼记学记篇所讲‘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国家政治要能上轨道,人民要能过真正安和乐利的生活,最重要的是教育。
中国近百年来,遭受这么大的灾难,原因就是教育失败,教育政策错误了,所以才有这么大的苦难。中国过去帝王对教育非常重视,教育部在一切政治设施中列于第一,名为礼部,宰相下面六个部是以礼部为第一,把教育摆在第一,佛教也是教育,是外来的教育,但是它的教育的思想基础,跟我们中国教育的理想完全相应,中国儒家的教育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是孝亲尊师,释迦牟尼佛的教育也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这样一来,东西方的圣人就不谋而合,如中国人所谓的‘英雄所见,大略相同’。
当时的礼部负责一般的教育,替国家选拔人才。皇帝下面就增加了一个佛教教育部,白马寺实在讲就是佛教的教育部,是归皇帝管的,而不是宰相管辖的,因此中国有了二个教育部,而佛教的教育以后比儒家教育更是普及,这是由于皇帝提倡,上行下效,没有多久,佛教教育就传遍了整个国家,对于我们的生活文化思想起了融合作用,与我们中国儒道思想融成为一体,成为中国特有的文化基础。
实在讲,佛教到中国的发展,是远远超过了印度,历代修学成就之人非常之多,比印度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光荣,所以佛教教育从汉朝起一直到清朝,国家社会以及全国老百姓都非常喜爱与认真的学习,带给中国几千年来的长治久安,是个很大的稳定力量,这是我们应当要认识与不可忽视的。
当时的佛寺是佛陀教育的机关;唐朝以前佛寺的主要工作都是从事经典的翻译、经典的讲解、以及指导大众修行。 海南三亚南山佛教文化园是一座展示中国佛教传统文化。富有深刻哲理寓意。所以本组把问卷调查的重心放在南山寺。
随机性的对一些游客进行了抽样调查。 在70份的调查问卷中。喜的是游客们都给予了极高的配合。使得调查问卷一张不差的回到我们手中。通过数据得知,有75%的人对佛有着较高的热情。有20%的人热情不高,只是到此游玩。
还有5%的人来到南山寺,纯属对此的好奇。可是。75%的游客里。有30%的人是佛教圣地的常客。但是真正深入了解佛学的却只有15%的人!! 我们再把方向转到云南大理的崇圣三塔。本组组员对14名游客进行了口头调查。
14人中。却有9人对佛教有着很高的认知。相比之下。我们做的就不比外省的人好。。 我们做为文化思考者和文化研究者。到南山。总觉得除了崇敬之心外,还有一点点遗憾。 宗教圣地它需要有一种精神的启悟,有一种心灵的洗涤。
南山佛事很多,香烛很多,但是谈佛教和人生的讲堂还是少了一点。 而同时。我们还在网上以发起投票的形式。针对对佛学的态度。有360人参与了投票。有114人认为佛学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我们应该去学习并把它发扬光大。
有169人保持中立。认为佛学可有可无。还有77人觉得应把学习。事业放在首位。不需要去理会。还有83人在投票的同时还发表了对佛学各种不同的意见和见解!! 几千年来。。佛教已经渐渐融入我们!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需要去借鉴去学习的有很多。
我们要做的不是盲目的去信仰。崇拜。而是通过佛教去看人生!学佛全在心地上用功夫,不一定要朝山进香,布施财物,只要存心善良。就是在路上拾去一块西瓜皮,免得人滑跌,在车上为妇孺老弱让个座位,上船下车扶一把,听到福利事业,慈善团体在募化代作个宣传。
这些都是学佛的慈悲精神,并不是只有花费钱财才是学佛。 要象净慧法师说的:“将信仰落实于生活,将修行落实于当下,将佛法融化于世间,将个人融化于大众” 经过几个多月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佛学知识。
。与刚刚踏入佛学的门槛相比。有了不少收获。。 佛学知识是丰富多样的。。这次研究性学习。。让我们在对佛教认知淡薄的基础上。深入学习了佛学。极大地拓展了我们的知识视野。。使我们的认知能力。合作能力。
动手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佛学的博大知识。将我们带到一个奇妙的佛学世界。让我们进一步体会到佛学的无穷魅力。。。。。研究性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既包括精神的充实。情感的完善与人格的提升。
也包括亲身实践体验能力的养成。在这里。研究性学习只是给我们提供了一种资源。一个平台。我们完全不必受此局限。而应尽可能将研究性学习与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拓展视野。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去学习。运用。享受。
这样。我们的知识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这一切的一切无不体现者佛学的至善纯美!。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