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羲,字太冲,余姚(今属浙江省)人。其父是明朝御史黄遵素。黄遵素与杨涟、左光斗 都属东林党人,因弹劾大宦官魏忠贤而被害死在锦衣卫监狱中,被载入明史之中。
崇祯继位后,黄宗羲进京申冤,但当他到达京师时,魏忠贤一党已被扳倒并诛杀,他便上疏 请诛杀魏忠贤的同党曹钦臣、李实。
在阉党许显纯、崔应元被审讯时,他出面对质,当堂从衣袖 中抽出铁锥将许显纯刺得遍身血流,又殴打崔应元,为祭奠父亲灵位又将他胡须拔下带回,他还 追杀牢卒叶咨、颜文仲,因为正是这二人害死了他父亲黄遵素。
当时,曹钦臣早已被牵涉进魏忠贤奸党一案中,李实上疏辩解,说原来诬告东林党人的那份 奏疏不是他自己写的,又暗地里送黄宗羲白银三千两,想让他就此罢手。 黄宗羲立刻上奏朝廷 说:“李实今天还敢公开行贿,辩解之言决不能信! ”在对质时他又用锥刺李实。
这项案子完结 后,黄宗羲与各冤家子弟一起在监狱门前祭祀死者,声震朝野,崇祯皇帝听到后叹息道:“忠臣孤 儿,令人心痛啊!”
回乡后,黄宗羲治学更加努力。他十分痛恨科举
考试禁锢人才的弊端,总想将它改变一下。
这样,他读遍了家中所有藏书,又到同乡姓钮的世学楼、姓祁的澹生堂,南中地区姓黄的千顷堂、 姓钱的绛云楼抄书,并且在南雷建起了续钞堂,以承接东发堂,继承东发先生黄震的余绪。
山阴 县的刘宗周在蕺山治学传道,黄宗羲奉父亲遗训与之交往。当时越中地区的学人继承海门周氏 学问,将儒学援引进佛学之中,将姚江派学说毁坏殆尽。 黄宗羲与其他60多人相联合,竭力反 对他们的学说。
所以,刘宗周的弟子虽然都重于名望德行,而抵抗满清的功劳却不如黄宗羲。 黄宗羲的弟弟宗炎、宗会均才气过人,他亲自教育他们,人送美誉“浙东三黄”。明朝灭亡后,黄 宗羲参与了南朝政权的抗清斗争,失败后开始隐居乡间,一心向学。
清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一些博学鸿儒开始被朝廷所征诏。翰林院掌院学士叶方蔼 写了一首诗寄给黄宗羲,其中意思就是让他赶紧应诏为朝廷效力,但被他推辞了。不久,叶方蔼 奉朝廷诏书同掌院学士徐元文一道监修《明史》,想要让他担任顾问一职,浙江总督、巡抚亲自 前来聘请,他又推辞了。
朝臣们都知道他必定坚辞不就,于是请皇上下令,浙江巡抚派人将他所 写的书中有关明朝历史的部分抄录下来,送到京师。虽然黄宗羲自己不愿效忠于清廷,但他并 不限制自己的后代,他的儿子黄百家就曾参与修史。
有一天,徐乾学在内阁当班,与康熙谈到明 末遗老的问题,他又举了黄宗羲,并说:“我弟弟徐元文曾经上疏推荐过他,可惜可惜年事已高不 能为官。 ”康熙则说:“可以将他召到京师,我不要他做事。
如果来京后不习惯想走,再派官员送 回。”乾学说他太老,并且坚决不来,康熙非常感慨,认为人才难得。
黄宗羲虽然没有赴京师修史,但文臣们修《明史》时就一些重大问题都会请教他。《明史》 中的《历志》是吴任臣编写的,《明史》总裁从千里之外写信给他,说他不审阅不敢定稿。
有人认 为《宋史》专门设置了《道学传》是元朝修史之人的错误,修《明史》时要加以改正。朱彝尊说这
话时,将黄宗羲的信拿给大家看,《明史》最终删掉了《道学传》一节。
黄宗羲死时,享年86岁。
黄宗羲的学问,也是继承了刘宗周的学风。关于诚意慎独的学说,又严密又实在。 他曾说, 明朝学者讲学,总是只抄录一些只言片语,而将《六经》丢于一边,束之高阁,不切实际的游说清 谈。
所以,要求学就必须先读完经书,读经书目的是为了付诸实践。要不像迂腐先生,就要兼读 史书。史书读少了,事物变化的道理就弄不清楚,读书虽多,但不用心思考,则只是一种庸俗学 问。 所以要对上下古今,诸子百家、天官、地志各种书籍多读,用心思考才能有所收获。
黄宗羲一生著作等身,学术著作有《易学象数论》六卷,《授书随笔》一卷,《律吕新义》二卷, 《孟子师说》二卷,文集有《南雷文案》、《诗案》,现在扛有《南雷文定》十一卷、《文约》四卷存在。 他还著有《明儒学案》六十二卷,十分详尽地叙述了明代文人讲学的流派以及分合得失,《明文 海》四百八十二卷,2000多位明人的文集收录其中,自称该书与《十朝国史》相承接,《深衣考》 一卷、《今水经》一卷、《四明山志》九卷、《历代甲子考》一卷,《二程学案》二卷,编辑《明史案》二 百四十四卷,还有《明夷待访录》一卷,里面的学问都讲究经世致用。
顾炎武是这样评价黄氏之书的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可以恢复了。”天文方面,黄宗羲则 有《大统法辨》四卷、《时宪书法解新推交食法》一卷、《圆解》一卷、《割圆八线解》一卷、《授时法 假如》一卷、《西洋法假如》一卷、《回回法假如》一卷。
后来的梅文鼎根据《周髀》讲述天文,世人感到惊奇,认为这种神秘无法解释,人们都不知 道从黄宗羲开始已经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 晚年他又编辑了《宋元学案》,与《明儒学案》合在 一
起,就是一部专门讲述700年来我国儒学门户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