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历史话题

为什么“圈地运动”导致了“羊吃人”的结果?

为什么“圈地运动”导致了“羊吃人”的结果?

全部回答

2018-01-29

0 0
     你听说过温驯的绵羊“吃人”吗?公元15、16世纪时的英国,竟然真的发生过“羊吃人”的事。 当时,英国、尼德兰(荷兰)等国的毛织业很繁荣,羊毛的需求量激增,导致羊毛价格不断上涨,牧羊成了很赚钱的行当。
  英国的地主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他们纷纷把自己的和公共的土地用篱笆圈起来放牧羊群,还强行圈占了农民的土地。  这种“圈地” 行为规模越来越大,形成了一股浪潮。被逐出家园的佃农、自耕农因此丧失生计,颠沛流离,沦为乞丐、流浪者。
  这就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圈地运动”。英国著名思想家莫尔强烈地批判了这种剥夺农民土地的行为,并形象地把它比做“羊吃人”。 英国的圈地运动开始于公元15世纪末,结束于公元19世纪上半叶,是一场自上而下进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土地改革。
    这种资产阶级土地革命的特殊形式,并不是用消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者的办法,而是采取剥夺农民的土地、保存大地主所有者的途径来进行,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资本主义。但这种方式极其残酷,使得农民迅速丧失生产资料,而地主和农业资本家却得以顺利地积累大量的原始资本。
   尽管在公元17世纪由于农民的反抗,圈地运动的事态有所回落,但在公元17世纪以后又开始回升。  到了公元18世纪,英国的圈地运动发展得更加迅猛。英国国会甚至以立法的方式扩大了圈地规模,整个公元18世纪共圈地近h3万平方千米。
  
  到了公元18世纪末,英国的小土地所有者已经基本被消灭殆尽。 圈地运动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典型形态。它破坏了“快乐的英格兰”固有的宁静生活。  在地主贵族逐渐向资产阶级转化的同时,背井离乡的贫苦农民成了廉价的劳动大军,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历史话题
民俗传统
文学
书画美术
地理
器乐/声乐
舞蹈
历史话题
历史话题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