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九品中正制是怎样的官吏制度?

九品中正制是怎样的官吏制度

全部回答

2017-07-04

0 0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种官吏 选拔制度,最早由三国时期的曹魏政权所创。 三国时期,一方面由于乱世之中的士人大多流 离失所,主要凭借宗族乡党评价的汉代举孝廉 制度在操作手段上已经不太现实;另一方面, 曹•操为加强政府对人才选拔的控制力,采取了 下派专门官员到各处评定选拔人才的方法。
    后 来曹丕为拉拢士族,将这种办法定为制度,即 九品中正制。其具体操作方法是由政府在各 州郡派驻名为中正的官员,中正依据家世、道 德、才能三个角度评议各州郡中人物,具体分 为九品,分别是:上上、上中、上下、中上、 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中正将评议 结果汇报中央,中央则根据中正的评议结果来 对这些人才分别委以官职。  九品中正制初行时 非常有效,为曹魏政权有效地遴选了大量的人 才,当初曹操帐下之所以人才济济与此制度不无关系,这也是魏国最终得以统一三国的重要 制度保障(晋实际上是魏的继续)。
  但到魏国 晚期及晋朝,由于门阀政治的兴起,中正们评 议人才逐渐忽略才德,而仅以家世为标准,所 选人才基本为世家大族,以至于出现“上品无 寒门,下品无庶族”的局面,九品中正制仅是 世族统治的工具。
    到南北朝之际,由于北方政 权多为胡族建立,九品中正制更趋衰微。到隋 朝科举制度建立,九品中正制遂废。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文化/艺术
民俗传统
文学
历史话题
书画美术
地理
器乐/声乐
舞蹈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