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出国/留学

留学的性价比怎么样?

留学的性价比怎么样?

全部回答

2017-07-04

86 0
    规划职业生涯应从三个方面入手      网友:我不了解职业生涯规划是怎么回事,我只是想知道怎样才能对自己的前途做出一个很好的判断?   白玲:从职业规划的角度来讲,做任何决策我们希望他能把住三个标准。
  第一个标准是可持续发展,就是说你所有的决策能帮助你去搞清楚你自己想要什么,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去建立真正的核心竞争力,这样才能帮助你持久的发展。     第二个是平衡发展,你的决策能够把职业、休闲和家庭生活三者平衡起来。
  我曾经碰到一个案例,有一个女士33岁,在国外做了很多年的高级护士,现在她说我要重新到国外再去拿一个文凭,这时她在国内刚谈了一个男朋友,男朋友告诉她这时你再出国,我们俩就不会有这样的关系,她就非常迷惑,说我是去还是不去。
    我认为从她目前的年龄角度来讲,已经错过了成家比较好的时机,如果这个阶段再不去顾及,我们觉得对事业发展也有问题,所以这是第二个标准。   第三,要经济地发展。很多人在考虑想怎样好的发展时,没有考虑整个发展道路上选择的是不是很经济。
  这是指第一效率高不高,第二收益大不大。  所以我们也在考虑怎样更经济的让自己去做一个比较好的决策。我看到很多留学生他们花了几十万在国外读文凭,而这个文凭在国内来讲并没有太大的价值,从他们回来以后的工资收入来讲,并没有很大的提升,从他的实力来讲也没有很大的长进。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认为他们这种选择不经济,简单地说就叫不理性。     网友:这三个标准很空,执行起来还是很难结合自己的问题。   白玲:其实职业规划本身是非常个性化的东西,很难说对所有人都要有一个普遍的原则。
  我们见到的是这样的,打个比方,第一,持续发展,我们面临的是积累核心竞争力的问题,什么是核心竞争力?它是由四个方面构成的:第一是知识,第二是技能,第三是经验,第四是职业素养,或者叫心理素质。  本来这四个方面构成了一个核心竞争力,在不同阶段的重心是不同的,但是过去国内在很缺少知识的情况下,以文凭成为知识的代表,人们就会追求高文凭,回来很容易找到工作,或者很有职位。
  有的人到国外拿MBA或者拿一些国内很少见的专业,回来他就很有位置。   后来我们就发现只有文凭是不够的,比如说你是曾经做过,而且做的还不错,这时再出国拿文凭的时候就能锦上添花。  如果你从来都没有做过的时候,回来依然面临用人单位的问题:你能做什么?你有业绩吗?在现阶段我认为持续一段时间内能不能有竞争力可能是以技能为主体,以你会干不会干为主体。
     未来我想会过渡到以经验为主体,能不能清楚这条道上的暗礁在哪里,光明大道在哪里,有没有这样的视野,有没有这样的眼光,能不能提出这样的思路。  所以有人兼具国内、国外的工作背景,我们认为这是非常有竞争力的一批人。
     还有非常有重心的我们叫心理素质,包括职业素养。你在这个职业之中很自然养成的一种习惯,你对人对事、对信息处理的特点,是不是在这个过程中,包括承受的压力,能不能很好的面对未来的竞争。我们发现,跟运动员在赛场上一样,最终他是不是能够赢得最后的胜利,很多情况下不是他会不会做什么,会不会有这方面的技能,而是说他有没有很好的心理素质。
       所以对不同的人来讲,到底积累到今天,拥有哪些东西,如果你说欠缺知识有很多渠道弥补,可以上网,可以到图书馆查资料都可以,但如果说不会操作,还要出国,我觉得这是有问题的。
        怀有出国梦想的人是一定要走的      网友:出国留学与个人增值有没有必然的联系?如果考虑到留学增值,是不是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种理性的投资?要不要留学,要不要掏这笔钱?   白玲:我们在做咨询的时候碰到这么一个现象,很多人出国是为了完成自己的梦想,是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状态。
    我们可以告诉他外面的世界没有那么精彩,也可以告诉他有很多东西国内已经具备了这种条件,但是有梦想的人是一定要走的。所以在出国这个问题上,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两个问题,第一,出国对于个人来讲到底意味着什么,第二,它才可能是很现实的跟就业有关的问题。
     比如,有的人是为了争面子,在大学里考托,都考完了,可是别人出了,他没出,这回他非得要出,怎么能落在别人的后面呢。  过去有很多人说美国很好,他觉得我要不去美国看一看,好像觉得自己白活了一趟,所以非得要出去。
  但是从我做咨询的角度讲,理性的分析,告诉他收益不成比例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只有自己去衡量,如果出国对于自己来讲是完成了人生特别大的愿望,不管它是付出多大的代价,自己都愿意去尝试的话,那你就去出国,但不要期望出国以后跟就业直接挂钩,或者回来有多高的回报,因为这个想法本身有梦想的色彩在里面。
       网友:出国的人是为了谋求职业更好的发展,出国前的专业怎么选择?他需要综合哪几个方面考虑?   白玲:首先要看学的这个专业或者这个班在国内来讲是少见的还是比较普遍的,如果你学的本身在国内来讲已经是很少见的,本身已经有竞争力了,如果经济上还不允许的话,你可以不出国学。
    如果在国内已经是很普遍的,很多人都来学这个班,要是拿文凭的话,我觉得还不如出国拿文凭,牺牲自己经济上的利益,这样好一些。   记者:留学是一种时间和金钱的投入,怎样才能够避免风险,追求留学的最大效益?   白玲:你问的是一个机会成本的问题。
  从时间上来讲,我们通常把人生划分为几个阶段,21岁以前是获取知识、经验的阶段;21~26岁期间是适应和理解社会并延续知识的阶段;26~30岁开始出业绩并搭建自己的操作平台阶段,这个阶段还要解决婚姻和建立家庭的问题。
    30岁以上是回报社会的阶段,取得相应的权力、金钱或者是在专业上发展并确立一定的位置。在相应的时间段里做相应的事情,包括留学,就会有比较好的效果。如果错过了最好的时间,就会比别人难,这是很明显的。
     从金钱上讲,不同的人对投入产出的想法是不同的。就产出而言,有的人希望留学后就可以得到收入很好的工作,尽快地收回“投资”;有的人是先要位置,可能这个位置目前不是收入很好,但有发展前景,也是可以考虑的,他们是先要位置,后考虑待遇。
    用我们的话说,是职业决策的风险模式不同。      职业规划关键是帮助你找到方向      网友:我高中毕业了,刚高考完,如何进行我的职业生涯策划?   白玲:国外的职业教育是从幼儿园开始的,每个阶段都有人在辅导他们去做规划。
  从国内的情况来讲,至少从高考选专业的时候开始。  人生有几个关键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高考选专业,第二个阶段是大学毕业的时候去就业,第三个阶段是工作两到三年时,第四个阶段大概是30岁左右和35岁左右。
  这几个关键阶段一定要做规划,而且在不同的时候,你的规划是需要进行调整的。   网友:有时人算不如天算,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太理性了其实没用,抵不过天命,您怎么看?   白玲:规划本身是很宏观的东西,很难讲到很具体的目标。
    我们现在从职业规划本身的价值来讲,会让你首先是找到一个正确的方向。第二,怎样节省资源。打个比方,原来可能有一百块钱的收益是不需要规划的,但是可能有一千万的收益是需要规划的,这里是有差异的。
  当一个人的资源越来越多的时候他是需要合理规划的。如果这时说人算不如天算,这是很可惜的事情。     网友:我是一个即将去英国留学的女孩儿,申请到的学校名不见经传,专业是MBA,很苦恼,也很担心,爸爸妈妈花这么多钱不知道是不是很值得?   白玲:从职业规划的角度来讲是这样考虑问题的,如果按职业积累的顺序来讲,积累核心竞争力,大概是知识、技能、经验、心理素质的积累,但是经常有时会发现很多机遇会让你提前积累一些可能你没看到的实际收益的东西。
    比如像出国留学,我觉得很多情况下对人的历练是非常重要的,这个历练对自己是绝好的机会。从你目前的情况来讲,如果我们不考虑一定要出国回来就有好就业的话,首先要考虑的是出国以后到底积累了什么,如果充分利用身边每一个机会,我认为它就叫成功。
  机会在哪里呢?第一个就是在国外真是学会去了解你自己,你是什么样的人,然后你怎样去适应不同的环境,怎样跟别人打交道,这个很棒。  第二,要去建立自己的人脉关系,不管是自己或者MBA,有很多同学,对你来讲很重要。
  第三,可能要了解英国那个地区本身的特点,到底是怎么发展的,有什么先进的东西可以提早获取的,这些东西可以早一点深入,有时我们在国内想去很快的把这种东西拿到也很困难。四是背景,有良好的心态和积极主动的精神,国外很能训练这种特点,但是有的人学到了,有的人训练出来了,有的人没有,这个国外留学的机会,对人来讲有很多有价值的点,自己要学会获取。
    只要把身边的机会抓住,踏踏实实的去积累,回来一定会有与众不同的竞争力。   记者:现在18岁到25岁的学生留学特别多,第一类是准备出国的学生,回来就是为了就业,怎样给他们做一个职业规划?第二,已经回来的海归,变成“海待”和“海待干”,他怎么进行职业规划?   白玲:职业规划是个性化的东西,从原则上来讲,第一首先了解你自己。
    从潜力上了解,你更愿意在哪个方向上发展。还要了解个性,你的个性适合在什么环境下发展,适合和什么样的人一起发展。   第二,了解一下现在很务实的特点,比如说你的专业,你的专业本身在社会上的竞争力够不够,如果不够的话,第一步从哪里起步,要定位。
  比如像学国际贸易,国际贸易的专业太多了,也很难定位,有一个女孩子从做房地产助理开始起步的,但是其他人都觉得学国际贸易的,都在漂着,觉得要从做贸易的起步。  要准确的找到职业,可以问业内人士这个专业本身有什么价值。
  另外学生学到的国外的知识体系,这个体系本身是不是能够帮助你去做很多事情,这是回来要打量的。有的学校可能还不错,有的学校没有太多的优势,这是很麻烦的一件事情。所以从小年龄的角度来讲,不管他出去也好还是回来以后,基本上思路全是这样。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出国/留学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出国/留学
出国/留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