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疫苗的发明有着怎样的意义?

疫苗的发明有着怎样的意义?

全部回答

2016-07-21

76 0
    在我国,每个公民都有接种很多疫苗的义务。疫苗即是为了提高人体特定免疫力,预防感染病而用于接种的生物制剂。疫苗包括口服类疫苗和注射类疫苗。注射类疫苗俗称“预防针”。提起疫苗,一般人不会立即联想到其重要性;但只要提起流感、霍乱、鼠疫、脊髓灰质炎、肝炎、狂犬病、白喉、麻疹、腮腺炎、天花、SARS、病牛病、口蹄疫之类的感染性疾病,想必大家就会意识到疫苗对于人类健康原来是那么重要。
    公元6世纪,地中海沿岸鼠疫大爆发,前后持续了约50多年,全球因此而死亡的人数总计超过1亿人。公元14世纪,俗称为“黑死病”的鼠疫大爆发,仅在欧洲死亡人数就超过2500万人。
  18世纪,天花在欧洲爆发,全球死亡人数超过1。5亿。20世纪初,流感夺去了全球超过5000万人的生命。  有人说,人类与感染性疾病之间展开的是一场永不停息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虽然我们目前已彻底消灭了天花,也让脊髓灰质炎、麻风病遭到了重创;但感染 性疾病并没有被人类彻底消灭,2003年出现了“SARS”和2009年出现“甲型H1N1 流感”就是最典型的例证。
  疫苗的发明,对人类抵御特定感染性疾病具有非常重要 的意义,对于治疗那些具有很强传染性的感染性疾病更是功不可没。  中国古代医 学家对疫苗的发明作出了可贵的贡献。公元3世纪,天花传入中国。
  此后,中国古代医学家在面对这一可怕传染病时 发明了疫苗。据清代医学家朱纯嘏在1713年刊发的《痘疹定论》一书中记载,宋真 宗时期,四川蛾眉山有一神医能种痘,他被请到开封府为当时宰相王旦的儿子王素 种痘后取得成功。
    清代医学家俞茂鲲在《痘科金镜赋集解》中则写道:“种疸法起 于明隆庆年间,宁国府太平县,姓氏失考,得之异人丹徒之家,由此蔓延天下,至今 种花者,宁国人居多,清代医学家张琰在1741年刊发《种痘新书》中则详细介绍 了痘疹发病规律及诊治方法,其中就有人痘接种法。
  人痘接种法是世界上第一种人工免疫的方法。  在我国宋朝和明朝就已经出 现,自1681年起得到了康熙皇帝的大力推广。康熙在其《庭训格言》中写道:“国 初,人多畏出痘,至朕得种痘方,诸子女、尔等子女,皆以种痘得无恙。
  今边外四十 九旗及喀尔喀诸蕃,倶命种痘,凡所种皆得善愈。尝记初种痘时,年老人尚以为怪, 朕坚惫为之,遂全此千万人之生者,岂偶然耶。  ”康熙热爱医学事业,曾亲自调研寻 找接种人痘的专业人才,并由朝廷设立了“种痘局”,在民间张榜公布了《力劝普种 痘花法》。
  这些措施为百姓所欢迎,也获得了其他国家的关注。1688年,俄罗斯率 先派医师来中国学习种痘的技术。此后,土耳其也向中国学习了种痘的技术。当 时英国驻土耳其公使玛丽•蒙塔古在获知这一方法后,于1717年请医师为自己的 子女接种人痘预防天花。
    1721年,玛丽•蒙塔古将这一技术传到英国并推广,此 后又传到欧洲其他国家。尽管这种方法起初在欧洲推广时,在一些国家遭到很多 人的反对,但后来终于获得了当时欧洲学术界的一致认可。
  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 泰曾在其《哲学通讯》中的《谈种痘》的一封信中写道:“我听说一百年来,中国人一 直就有这种习惯,这是被认为全世界最聪明最讲礼貌的一个民族的伟大先例和榜 样。  ”德国科学史学家恩斯特•博伊姆勒在其《药物简史》一书,则高度评价了玛丽 •蒙塔古对欧洲免疫学所作出的伟大贡献。
  英国医生爱德华•詹纳是一位接受过人疸接种的医生,他在推广人痘接种时 听一位牛奶场女工提及,牛奶场的女工从不得天花,爱德华•詹纳很快联想到牛痘 也可能会成为一种疫苗。  他经过反复实验,于1796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支牛痘疫 苗。
  19世纪下半叶,路易斯•巴斯德在研究微生物和人体传染病的关系时,提出 了将灭活微生物注射进人体内以进行人工免疫的方法。此后,形形色色的疫苗不 断从实验室走向医院造福百姓。目前,世界上应用的疫苗有数百种,各种主要的感 染性疾病都已经出现了相应的疫苗。
    为了预防“甲型HIM流感” ,2009年全球共 生产出了逾30亿支甲型H1N1流感疫苗,以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教育/科学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