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人文学科 历史学

刘备相亲的地方是甘露寺,这个寺现在还存在吗

请问光禄寺在哪里,我把这两个寺混淆了

全部回答

2007-06-11

283 0
中国人附会古迹的能力是很强的,罗贯中虚构了甘露寺招亲,后人就要建一个甘露寺.小说里有西门庆于是有人就要建西门庆文化一条街.

2007-06-10

284 0
在镇江北固山.寺里面还有块狠石,石上有道很深的痕迹,据说为当年刘备所砍.但总的来说,甘露寺里并不好玩.

2007-06-10

303 0
    东吴招亲的故事,纯属罗贯中的个人发挥,把实际的历史改得不成模样。 《三国志后妃传》中记载:“孙破虏吴夫人,吴主权母也。本吴人,徙钱唐,早失父母,与弟景居。孙坚闻其才貌,欲娶之。
  於是遂许为婚,生四男一女”。从这里面可以发现两个问题:历史上的吴夫人根本就没有小说中提到的吴国太这个妹妹,这个妹妹纯属子虚乌有,也就是说,小说中的吴夫人和吴国太应该是一个人;刘备娶的孙夫人也不是小说中孙权的同父异母妹妹,而是孙权的亲妹妹。
     孙刘联姻的时间,在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冬天。而孙权的母亲吴夫人是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去甘露寺相女婿的。因为她早在建安七年(公元202)年就去世了。 而既然联姻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军事政治联盟,孙权也就更不可能让刘备低声下气地跑到自己地头上来做“上门女婿”,他是派人将妹妹送到刘备所辖的地方完婚的,地点就在现在的荆州石首。
     所以本来就没有甘露寺这个地方,后人附会的 至于光禄寺,属于政府职能机构 是明清两朝掌管朝廷祭享、宴席及宫中膳食的机构。

2007-06-09

300 0
    甘露寺 据清道光滕县古迹志载,“龙山东有甘露寺,元二十年灵岩禅师建。” 甘露寺地处龙山主峰东,层岩秀石,峰豁万千,风景秀美。相传元朝初年,有一僧,云游至龙山。因爱山水之秀美,寓居此山。
  欲在此建庙奉佛。为了找水源,遍游龙山。饥餐渴饮,随遇而眠,备尝艰辛。正为找不到水源而烦恼发愁时,忽一夜有山灵指点:“你卧下就是甘泉。  ”晨起,僧以锡杖凿之数尺,果见甘泉涌出。
  捧之饮,甘洌沁心脾。僧欣喜若狂,遂云游四方化缘募捐,决心在龙山建庙奉佛。并宣传泉之灵应,饮可治病,祈祷可求雨。一时间,信奉者甚多。县令闻之亲往视察,见所言甚灵,对待僧人十分尊敬,以师礼相待。县令赐僧法号曰:“灵岩禅师。
  ”赐其泉名曰:“甘露泉。  ”并协助灵岩禅师化缘募捐。 甘露寺建于金湖之畔悬崖峭壁之天然洞穴之中。洞高约80米,宽、深各为30米,洞内滴泉不绝,清澄甘洌,且有防病之效,胜似甘露,因而得名。
  宋绍兴十八年(1146年)在此建寺,其建筑奇特,依次坷岩石顺势架造,外形如同一个繁写的“叶”字,墓底仅用一根粗大的木柱撑托,有上殿、唇阁、观音阁、南安阁4座殿宇,可谓“一柱扦地,重楼叠阁”,为我国古代建筑杰作踞于化城山腰定心石下,原名甘露庵,又名甘露禅林。
     灵岩禅师经十余年跋山涉水。四处募捐化缘,历尽艰辛。于元二十年庙宇建成。殿阁巍峨宏伟,飞檐斗拱。在甘露泉上建石亭,泉居其中。亭柱雕镌巨龙盘绕,像出没水中。聚僧众百余人,庙田五十顷,县令赐庙号曰:“甘露寺。
  ”自此名传四方,香火不断。 坐落在长江之滨的北固山,可说是一座“三国山”。  但它更是一座充满了英雄豪气的山。因为有孙刘联姻的故事,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登临北固,即景抒情,壮怀激烈,留下多少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不尽上江滚滚流,年少万兜,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公元1205年,南宋大诗人,辛弃疾登上北固山,观景抒怀留下的千古绝唱。
   三国时,刘备来甘露寺招亲,当他看到北固山雄峙江滨,水天开阔,风景壮美,不禁赞叹道:“此乃天下第一江山也”。 孙刘联姻往事千年,不论是人以物传世,还是物以人扬名,孙刘联姻的故事在北固山留下了浓墨重彩。
     甘露寺雄踞在北固山后峰的顶上,所以北固山有“寺冠山”之说。《三国演义》第54回,“吴国太佛寺看新郎,刘皇叔洞房续佳偶”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赤壁大战后,刘备借东吴的荆州不还,周瑜向孙权献计,以其妹孙尚香为饵,设下美人计,诱刘备来京口联姻招亲,趁机扣为人质,以讨还荆州。
    诸葛亮将计就计,使孙刘联姻弄假成真,使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京剧,“龙凤呈祥”唱的就是这段故事。 甘露寺招亲,弄假成真,刘备得了便宜卖乖,孙权是哑巴吃黄连,二人心照不宣。
  这一天,二人同游,刘备见水池中有一块巨石,便拔出配剑,仰天默祷:“我若能返回荆州,成王霸之业,剑下石裂,若死于此地,剁石不开。  ”手起剑落,石头应声开裂。孙权在旁明知故问。
  “玄德为何剑劈此石?”刘备自然口是心非。孙权也拔出宝剑,向另一块石头劈去,剑落石开,孙权这一剑问卜的是什么,刘备明知故不问。两人相视,仰天长笑,逐留下了这两块裂开的石头,后人叫它们“试剑石”。
   多景楼西侧有一石,形状似羊非羊,腹部镌有“狠石”二字,据说赤壁之战前夕,刘备来京口,孙权陪他巡览铁瓮城,在后峰的狠石旁,他们远眺江北,定下了联合抗曹之盟。  晚唐诗人罗隐有《题润州妙善前石羊》诗云:“紫髯桑盖此沉吟,狠石犹存事可寻,汗鼎未安聊把盏,楚了虽美肯同心?”这可证明唐以前北固山上孙刘联合抗曹的故事就以广为流传了。
   这条两面山崖夹峙,中通一线的小径,叫溜马涧。相传,一日孙权与刘备在甘露寺中饮酒,江风浩荡,刘备见江面上的一只小船,在波涛中行驶自如,不禁赞叹到“南人善舟,北人善骑,信有之也。  ”孙权闻言不悦,对刘备说道“谁言南人不善骑”言罢,命左右牵马,孙权离座,飞身上马,沿溜马涧向山下驰骋而去,刘备见状,也不甘落后,飞身打马朝孙权追去,这条岩间小道,因孙刘赛马逞强的故事而得名“溜马涧”。
   北固山后峰绝高处的北固亭,又名祭江亭,相传刘备西征入川后,孙权诡称母病,骗得孙尚香回吴,一日,孙夫人闻刘备兵败,死于军中,悲痛不已,望西遥哭,投江殉情,后人为纪念孙夫人,亦称北固亭为“祭江亭”。
     而光禄寺应该不是寺庙,而是一个机构部门。 光禄寺:掌宫廷宿卫及侍从,北齐以后掌膳食帐幕,唐以后始专司膳。 古代中央机构名。秦代称郎中令,汉初沿置。武帝时改称光禄勋。
  东汉末复称郎中令。为宫廷宿卫及侍从诸官之长。魏晋复设,以后废置不常,至南朝梁改名光禄卿,北齐置光禄寺,设卿及少卿,此后皆以皇室膳食为专职,与汉代执掌完全不同。  《汉书。百官公卿表上》:“郎中令,秦官,掌宫殿掖门户,有丞。
  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光禄勋。属官有大夫、郎、谒者,皆秦官。又期门、羽林皆属焉。”《晋书。职官志》:“光禄勋,统武贲中郎将、羽林郎将、冗从仆射、羽林左监、五官左右中郎将、东园将、太官、御府、守宫、黄门、掖庭、清商、华林园、暴室等令。
    ”参阅《通典。职官七。光禄卿》。 光禄寺 卿 少卿 丞 主簿各一人。卿掌祭祀、朝会、宴乡酒醴膳羞之事,修其储备而谨其出纳之政,少卿为之贰,丞参领之。凡祭祀,共五齐、三酒、牲牢、郁鬯及尊彝、笾豆、?簋、鼎俎、?登之实,前期饬有司办具牲镬,视涤濯,奉牲则告充告各,共其明水火焉。
    礼毕,进胙于天子而颁于百执事之人。分案五,置吏十。元佑三年,诏长、贰互置。政和六年二月,监察御史王桓奏:“祭祀牢醴之具掌于光禄,而寺官未尝临视,请大祠以长贰、朔祭及中祠以丞簿监视宰割,礼毕颁胙,有故及小祠,听以其属摄。
  ”从之。旧置判寺事一人,以朝官以上充。光禄卿、少,皆为寄禄。  元丰制行,始归本寺。中兴后,废并入礼部。 光禄寺一般设有:卿一人,从三品;少卿二人,从四品上;丞二人,从六品上;主簿二人,从七品上。
  掌酒醴膳羞之政,总太官、珍羞、良酝、掌醢四署。凡祭祀,省牲镬、濯溉;三公摄祭,则为终献。朝会宴享,则节其等差。录事二人。龙朔二年,改光禄寺曰司宰寺。  武后光宅元年,曰司膳寺。
  有府十一人,史二十一人,亭长六人,掌固六人。 。

2007-06-09

301 0
    甘露寺 甘露寺(Sweet Dew Temple) 1。据清道光滕县古迹志载,“龙山东有甘露寺,元二十年灵岩禅师建。” 甘露寺地处龙山主峰东,层岩秀石,峰豁万千,风景秀美。
  相传元朝初年,有一僧,云游至龙山。因爱山水之秀美,寓居此山。欲在此建庙奉佛。  为了找水源,遍游龙山。饥餐渴饮,随遇而眠,备尝艰辛。正为找不到水源而烦恼发愁时,忽一夜有山灵指点:“你卧下就是甘泉。
  ”晨起,僧以锡杖凿之数尺,果见甘泉涌出。捧之饮,甘洌沁心脾。僧欣喜若狂,遂云游四方化缘募捐,决心在龙山建庙奉佛。并宣传泉之灵应,饮可治病,祈祷可求雨。  一时间,信奉者甚多。
  县令闻之亲往视察,见所言甚灵,对待僧人十分尊敬,以师礼相待。县令赐僧法号曰:“灵岩禅师。”赐其泉名曰:“甘露泉。”并协助灵岩禅师化缘募捐。 甘露寺建于金湖之畔悬崖峭壁之天然洞穴之中。洞高约80米,宽、深各为30米,洞内滴泉不绝,清澄甘洌,且有防病之效,胜似甘露,因而得名。
    宋绍兴十八年(1146年)在此建寺,其建筑奇特,依次坷岩石顺势架造,外形如同一个繁写的“叶”字,墓底仅用一根粗大的木柱撑托,有上殿、唇阁、观音阁、南安阁4座殿宇,可谓“一柱扦地,重楼叠阁”,为我国古代建筑杰作踞于化城山腰定心石下,原名甘露庵,又名甘露禅林。
   灵岩禅师经十余年跋山涉水。  四处募捐化缘,历尽艰辛。于元二十年庙宇建成。殿阁巍峨宏伟,飞檐斗拱。在甘露泉上建石亭,泉居其中。亭柱雕镌巨龙盘绕,像出没水中。聚僧众百余人,庙田五十顷,县令赐庙号曰:“甘露寺。
  ”自此名传四方,香火不断。 坐落在长江之滨的北固山,可说是一座“三国山”。但它更是一座充满了英雄豪气的山。  因为有孙刘联姻的故事,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登临北固,即景抒情,壮怀激烈,留下多少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不尽上江滚滚流,年少万兜,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公元1205年,南宋大诗人,辛弃疾登上北固山,观景抒怀留下的千古绝唱。
     三国时,刘备来甘露寺招亲,当他看到北固山雄峙江滨,水天开阔,风景壮美,不禁赞叹道:“此乃天下第一江山也”。 孙刘联姻往事千年,不论是人以物传世,还是物以人扬名,孙刘联姻的故事在北固山留下了浓墨重彩。
   甘露寺雄踞在北固山后峰的顶上,所以北固山有“寺冠山”之说。  《三国演义》第54回,“吴国太佛寺看新郎,刘皇叔洞房续佳偶”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赤壁大战后,刘备借东吴的荆州不还,周瑜向孙权献计,以其妹孙尚香为饵,设下美人计,诱刘备来京口联姻招亲,趁机扣为人质,以讨还荆州。
  诸葛亮将计就计,使孙刘联姻弄假成真,使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京剧,“龙凤呈祥”唱的就是这段故事。   甘露寺招亲,弄假成真,刘备得了便宜卖乖,孙权是哑巴吃黄连,二人心照不宣。
  这一天,二人同游,刘备见水池中有一块巨石,便拔出配剑,仰天默祷:“我若能返回荆州,成王霸之业,剑下石裂,若死于此地,剁石不开。”手起剑落,石头应声开裂。孙权在旁明知故问。“玄德为何剑劈此石?”刘备自然口是心非。
    孙权也拔出宝剑,向另一块石头劈去,剑落石开,孙权这一剑问卜的是什么,刘备明知故不问。两人相视,仰天长笑,逐留下了这两块裂开的石头,后人叫它们“试剑石”。 多景楼西侧有一石,形状似羊非羊,腹部镌有“狠石”二字,据说赤壁之战前夕,刘备来京口,孙权陪他巡览铁瓮城,在后峰的狠石旁,他们远眺江北,定下了联合抗曹之盟。
    晚唐诗人罗隐有《题润州妙善前石羊》诗云:“紫髯桑盖此沉吟,狠石犹存事可寻,汗鼎未安聊把盏,楚了虽美肯同心?”这可证明唐以前北固山上孙刘联合抗曹的故事就以广为流传了。 这条两面山崖夹峙,中通一线的小径,叫溜马涧。
  相传,一日孙权与刘备在甘露寺中饮酒,江风浩荡,刘备见江面上的一只小船,在波涛中行驶自如,不禁赞叹到“南人善舟,北人善骑,信有之也。  ”孙权闻言不悦,对刘备说道“谁言南人不善骑”言罢,命左右牵马,孙权离座,飞身上马,沿溜马涧向山下驰骋而去,刘备见状,也不甘落后,飞身打马朝孙权追去,这条岩间小道,因孙刘赛马逞强的故事而得名“溜马涧”。
   北固山后峰绝高处的北固亭,又名祭江亭,相传刘备西征入川后,孙权诡称母病,骗得孙尚香回吴,一日,孙夫人闻刘备兵败,死于军中,悲痛不已,望西遥哭,投江殉情,后人为纪念孙夫人,亦称北固亭为“祭江亭”。
     2。 位于广东潮州潮安县彩塘镇金光村,桑浦山玉简峰下狮子岩半山腰的甘露寺,据《明一统志》所载于北宋治平年间(1064—1067)始创,而民间相传有孝子庐墓而甘露降故名,自宋就奉佛。
  明、清、民国有修建,1984年起重修。以其天然大石室冠潮汕和石壁凿造大型弥勒像之奇特壮观,而游客不绝。  1986年6月获登记开放,1987年12月1日被列为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周边兴建亭坊等配套设施,以形成大型旅游区。 全定约600平方米,分为3个部分。刚进,石刻“万历四十八年(1620)潮州知府贾口口助银所修”。立有两大金刚像,旁有韦陀菩萨立像。过之,是大雄宝殿,主奉释迦牟尼佛,两旁十八罗汉金身。
    顶部石板,刻着青色的“威灵保障”四个大字楷书。下摆着一大香炉石床。再进之,有一尊在底层原石上雕刻而成巨大的弥勒佛坐像,非常惹人注目,它高2。55米,宽4。15米,右侧卧,右手倚着布袋,左手叠放在立起的左膝盖上,它可能凿造于南宋至元初,在中国石窟的大肚弥勒造像中年代较早,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大佛前置一大石香炉,刻“天古斗”三字。炉下石床右侧刻着“福生甘露地,寿齐玉简天”,左刻着“(明)万历丙辰年(1616)冬吉旦立”。 甘露洞天,独具风骚,神奇迷人。
  是大规模的旅游风景区。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历史学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人文学科
历史学
管理学
传播学
考古学
伦理学
语言学
哲学
历史学
历史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