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人文学科

介绍刘邦斩蛇起义的经过?历史确有此事?

全部回答

2007-05-14

0 0
    刘邦芒砀山斩蛇起义秦朝末年,沛县泗水亭亭长刘邦奉命率500名民工前往咸阳骊山为秦始皇修筑皇陵。因是农历七月,阴雨天较多,行程很慢。到芒砀山时,又遇阴雨,连续两天不能赶路,刘邦便和民工中的小头目聚在一起喝酒。
  第三日傍晚,雨停了,喝得醉醺醺的刘邦召集民工,让民工利用凉爽的夜间赶路。   从沛县出发的民工是500人,从沛县到芒砀山仅350里的路程,若正常行程仅需4天左右的时间,但因为雨水较多,路途泥泞遍地,很难行走,却盘桓了13天。
  按秦朝律典,服劳役误了工期要杀头。一些民工怕贻误工期被杀头,在芒砀山便悄悄地逃跑了。没有逃跑的民工,边走边议论,有的咒骂苍天,有的咒骂秦朝严酷的法律,有的奚落刘邦喝酒误事。   当队伍行进到芒砀山一片开阔的地带时,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天空,将地面照得如同白昼一般,队伍前进的步伐不由得加快了。
  正行走间,一个民工小头目慌慌张张地从队伍前面跑来向刘邦报告:“亭长,前面有条大蛇横在路边挡住去路,队伍不敢前进。” 刘邦听到有蛇挡道的消息,猛一打颤,醉酒的头脑完全清醒了。  他镇静地说:“瞎嚷什么,几百人的队伍,何惧一条蛇!”边说,边向队伍前边跑去。
  刘邦跑到队伍前面,见前方十余丈远的山道上,果然有一条丈余长的白色巨大蟒蛇横卧在路上。那蛇高昂着头,张着血盆大口,口里吐着足有二尺长的信子,哧哧哧直叫,两只眼睛像两盏灯笼,放射出绿莹莹的光芒。  刘邦初见蟒蛇,心中也很害怕,但他很快便平静下来,拔出腰间的佩剑,一步步向蛇走去。
  蛇向刘邦扑来,口中的信子离刘邦的脸不足一尺。刘邦一个跳跃,躲过了蛇头的进攻,并用宝剑向蛇头刺去,但却刺偏了。刘邦倒抽一口冷气,猛然间清醒镇定起来,站稳脚跟高举宝剑,扎个马步,预防蛇的再次进攻。
    蛇见一口气没吹倒刘邦,昂起头又发起进攻,妄图把前面的人一口吞下肚去。当蛇头伸到刘邦面前时,刘邦身子一闪,宝剑一挥,只听“嗖”地一声,将蛇头削了下来。真正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没有头的蛇身,仍有剧痛感,乱蹦乱跳,血如泉涌。霎时间,蛇血染红了好大一片土地。 刘邦斩蛇后,站在围观斩蛇的民工前面,高声说:“弟兄们,去筑骊山墓,必贻误工期,误了工期是死,造反倒是死里求生的惟一出路。
    现在我决定造反,愿意随我造反的请留下,不愿意造反的可自找生路!”剩下的350多名民工中,有300多人愿意跟随刘邦造反。 刘邦树起义旗,带领民工杀回沛县。后来,刘邦的队伍越来越大,铲除了暴秦,战败了与他争雄的项羽,建立了汉朝,成为开国皇帝。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人文学科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人文学科
人文学科
管理学
传播学
考古学
伦理学
语言学
哲学
历史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