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几本古典小说比如隋唐演义之类
《说岳全传》
中国清代小说。全称《精忠演义说本岳王全传》。20卷80回。作者钱彩、金丰,生卒年代均不详。此书成书前就有不少写岳飞故事的小说流传,一种是脱离正史的虚构,一种是一一对照正史的复述。 《说岳全传》虚实兼而有之,它吸收了许多民间传说汲取了过去岳传中的精华,其成就和影响都超过了前两种小说,这也是它能广为流传的原因。岳飞是一个不顾个人安危、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有胆有识的军事统帅,是一位民族英雄。 他广收各地起义的绿林好汉,训练了一支纪律森严、武艺高强的队伍,为民族的兴亡与敌人作殊死的斗争。《说岳全传》实际上描写的是在岳飞率领之下的人民抗战,这是它不同于其他写岳飞的书的明显区别和主要...全部
《说岳全传》
中国清代小说。全称《精忠演义说本岳王全传》。20卷80回。作者钱彩、金丰,生卒年代均不详。此书成书前就有不少写岳飞故事的小说流传,一种是脱离正史的虚构,一种是一一对照正史的复述。
《说岳全传》虚实兼而有之,它吸收了许多民间传说汲取了过去岳传中的精华,其成就和影响都超过了前两种小说,这也是它能广为流传的原因。岳飞是一个不顾个人安危、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有胆有识的军事统帅,是一位民族英雄。
他广收各地起义的绿林好汉,训练了一支纪律森严、武艺高强的队伍,为民族的兴亡与敌人作殊死的斗争。《说岳全传》实际上描写的是在岳飞率领之下的人民抗战,这是它不同于其他写岳飞的书的明显区别和主要特点。
但作者在小说中对岳飞形象赋予过多的封建伦理色彩,为要表现他的忠孝仁义,有时竟违背常情。另外,将岳飞与秦桧的矛盾说成是前世冤孽所致,忽视了历史悲剧的社会原因。小说粗线条描写多,常用口语,情节描写也多有重复,明显地保留着民间话本的痕迹。
《东周列国志》写的是西周结束(公元前789年),至秦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包括春秋、战国五百多年间的历史故事,内容相当丰富复杂。 《东周列国志》所叙述的历史,正是这样一个时代,所有的故事,都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展开的。
其中叙写的事实,取材于《战国策》、《左传》、《国语》、《史记》四部史书,将分散的历史故事和人物传记按照时间顺序穿插编排,冶为一炉,成为一部结构完整的历史演义。秦汉前的一些史家为了某种原则立场,对历史事件的叙述和评价,有时会隐而不言,把意思深藏在记述的文字中,没有一定见地的人,很难发觉,更谈不上理解了。
这部书的通俗之处,正是将那暗礁一样的文字弄得水落石出,大家一看便心知眼明,种种是非善恶,忠好智愚,毕露于光天化日之下。这是作者编写此书的用意,也是他们对后人的贡献。 《东周列国志》与其他史书一样,以国家的兴亡成败为主题,致力探讨气运盛衰、人事成败之间转化变迁的因果关系。
作者通过人物命运的沉浮,形象地告诉人们,能否注重道义,任用贤能是判断一个国家前途命运的最根本的依据。得民心者得天下。道义是对无意的阐发,天意就是民心。民心存,其政举,民心亡,其政息。这种人本主义的观点,是有进步意义的。
《东周列国志》所叙述的五百多年之间,英雄辈出,群星灿烂,千百年后,虽不乏其人,但这一时期的人和事,在历史上最突出,最典型,它几乎是后世是非成败的理论源头,更是后人行事为人的标准和榜样。小说通过丰富而生动的故事情节,赞扬了从善人流、赏罚严明、胸怀大度的王侯和忠贞、有勇有谋的将相,也赞扬了那些见义勇为、机智果敢的豪侠。
与这些正面人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小说也塑造了一些昏聩、残暴、荒淫无耻的帝王、诸侯等统治者,和贪婪、奸诈。阴险的佞臣小人。作者对他们揭露与鞭挞的态度自然而然地融入情节的进展之中。
中国明、清时期小说。
作者为明代嘉靖、隆庆年间的余邵鱼,明末冯梦龙加以改编;清代乾隆年间蔡元放以作了一番改编。小说从西周末年写到秦始皇统一中国,描写了春秋战国时代列国故事,内容宏富、复杂,书中的人物、情节均从《史记》、《左传》、《国语》、《战国策》等书中汲取而来。
这样就把分散的人物传记、历史故事按史实发生的先后串联起来,融为一体,成为一部结构完整的历史演义。小说描写了周幽王凶残无道,周平王东迁,诸侯国争霸,士大夫势力日益壮大,最终形成七雄对峙局面;批判了昏庸愚昧的昏君暴君,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歌颂了赏罚分明的王侯和有胆识的将相勇夫。
小说的布局谋篇主次分明,错落有致。每一故事既可独立成篇,又可贯穿一体。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故事描写引人入胜。但此书中也宣扬了愚忠愚孝等封建伦理观念,有其局限性。
清代小说。
描写春秋战国时代“列国”故事。关于“列国”故事的平话,最早产生在元代。明代嘉靖、隆庆年间,余邵鱼(字畏斋)撰《列国志传》,以武王伐纣的故事开篇,分节不分回,每节随事立题。明末冯梦龙加以改编,凡余邵鱼疏忽或遗漏的地方,都根据史书作了订正,艺术上也有显著的提高,改名为《新列国志》,共108回。
清代乾隆年间,秣陵(今江苏南京)蔡元放(名□,号七都梦夫、野云主人)又作了一番修改,并加了序、读法、详细的评语和简要的注释,改名为《东周列国志》,23卷,108回。195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根据冯梦龙的《新列国志》对蔡氏的改本作了某些校正,取消了评、注、读法、序和分卷,重新出版,书名仍为《东周列国志》,题为“冯梦龙、蔡元放编”。
《东周列国志》从西周末年宣王三十九年(公元前789)写起,到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统一全国结束,包括春秋、战国500多年的历史,内容极其丰富复杂。所有的情节、人物都是从《左传》、《国语》、《战国策》、《史记》等书中汲取来的。
它将分散的历史故事、人物传记,按照时间的先后串联起来,冶为一炉,成为一部结构完整的历史演义。
小说描写了幽王残暴无道,引起西戎之乱。平王东迁,从此周王室逐渐衰弱,诸侯国互相兼并,互相争霸。
在诸侯国内部,大夫的势力也越来越大,他们之间也互相兼并,致使有的诸侯国为大夫所瓜分,接着出现了七雄并峙的局面。频繁的兼并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和痛苦。
小说谴责和揭露了那些昏聩、残暴、荒淫、愚昧的帝王、诸侯以及贪婪、□诈、阴险的佞臣。
小说赞扬了从善如流、赏罚严明、胸怀大度的王侯和忠贞、勇敢、有才干的将相,也颂扬了那些见义勇为、机智果敢的豪侠。
小说结构布局主次分明、繁简得当。虽然头绪纷繁,矛盾错综复杂,但来龙去脉交代清楚,不仅整个历史时代的发展变化得到如实的反映,各诸侯国的发展、变化,各国之间的关系,都写得条分缕析。
小说故事性强,每个故事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是全书的一部分。许多故事描述得娓娓动听,引人入胜。如“卫懿公好鹤亡国”、“西门豹乔送河伯妇”、“伍子胥微服过昭关”,等等。由于小说反映了五、六百年的历史,不可能有贯串始终的人物形象,但在不少篇章里,人物形象描绘得还相当生动,如管夷吾的博学奇才、齐小白的王霸之度、鲍叔牙的苦心荐贤等等,又如晋重耳、伍子胥、介子推、孙膑、庞涓、廉颇、蔺相如、文种、范蠡等等都写得个性鲜明。
小说用语简洁、通畅,但因汲取了多种史书的内容,文字繁简也有不一致的地方。
《东周列国志》中也宣扬了愚忠,愚孝等封建伦理观念,是其局恨性。
《英烈传》【明】徐渭著
受《三国志通俗演义》的影响,明代中期就产生了大量的历史小说,大都是根据有关史料“演义”而成,是书商为了迎合市民阶层了解历史知识的需要草率编写而成的。
它们沿袭《三国演义》的方式,依托历史,结合民间传说,按照“七真三假”的方式演绎故事。演绎前代历史有《列国志传》、《北宋志传》、《南宋志传》、《杨家府演义》等,演绎本朝历史则首推《英烈传》、《续英烈传》。
本书是明代两部历史小说《英烈传》、《续英烈传》的合集。《英烈传》,一名《皇明开运英武传》、《皇明英烈传》、《云合奇踪》,此书不题撰人。据明代沈德符《野获编沁,此书为嘉靖时武定候郭勋所撰,旨在为其祖郭英冒功,郭英功绩在《英烈传》中主要指鄱阳湖大战中郭英一箭射死陈友谅,太祖称赞郭英一箭胜百万甲兵,后郭英被封为武定侯。
郭勋是他的五世玄孙,后因挟宠专权,下狱致死。 又有题“稽山徐渭文长甫编”者,徐文长为明朝中叶著名的文学家和书画家。两种说法皆不可信。 《英烈传》以元末农民起义战争为时代背景,描写朱元璋及其“开明武烈”兴兵灭元、平定天下、建立大明王朝的事迹。
故事从元顺帝荒淫失政、天下大乱开始写起。元代末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韩山童、刘福通、方国珍、徐寿辉、张士诚等十四路人马相继兴兵造反,元丞相脱脱镇压各路义军有功,反被奸臣陷害,饮鸩而亡。朱元璋乃玉皇大帝身边金童下凡,自幼工于心计,有帝王之志。
父母双亡后出家为僧,后往滁州投靠娘舅郭光卿,途中邂逅邓愈、汤和、郭英等好汉。因见朱元璋常有异象,众人立意拜从朱元璋。到滁州后,他鼓动郭光卿自立为滁阳王,同时招揽英雄,礼贤下士,先后有丁德兴、李善长。
徐达、常遇春、胡大海等众多英雄来投。滁阳王死,立其子为和阳王,朱元璋自任兵马大元帅。率众引兵四万,以常遇春为先锋直取金陵,沿途大败元将蛮子海牙,勇夺采石矶,诛杀陈也先,占据金陵,和阳王奉朱元璋为吴国公,主持军务,同时又得宋濂、刘基(即刘伯温)辅佐,乘势计擒张士德,大败张士信,收降元将朱亮祖,奠定了朱元璋在江南的基矗和阳王病死,众人议立朱元璋为帝,未从。
陈友谅杀徐寿辉,自立为汉帝,与张士诚合谋,率精兵三十万水陆并进取金陵。在采石矶,守将花云力战不利,城破死节。陈友谅中康茂才诈降之计,大败而归。之后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被困马家渡口,幸亏韩成舍身取火,假扮朱元璋投水身死,使朱元璋得以逃脱。
最后用刘伯温之计火攻陈友谅,混战中郭英一箭将他射死。徐达、常遇春与张士诚大战湖州城,常遇春派人潜入张营地,放火攻杀,张军大败,张士诚乘乱逃走,徐达率众直追至苏州城下,城破,张士诚被擒不降,自缢而死。
朱元璋见大势已定,筑坛受禅,国号大明,改元洪武,自称太祖。此后,太祖令徐达北伐元廷,同时派汤和伐陈友家,派李文忠攻方国珍,派邓愈取两广,借以平定南方。陈友定、方国珍先后兵败归降,后被杀。徐达一路定山东、取汁梁、攻河北,连败元将扩廓木儿、普颜不花、脱因帖木儿、丞相也速,直逼燕京。
顺帝见大势已去,弃城逃走。徐达平定燕京后,又在太原、咸阳大败元军残部,居庸城下场遇春一枪刺死丞相也速。顺帝伤亡,太子逃脱。太祖平定天下后猜忌功臣,宋濂、朱亮祖被贬,刘伯温避祸乞归。太祖封诸子为王,镇守各地。
《杨家将》
在山西省代县城里,有一座颇有气概的钟鼓楼。在它的正面和背面分别悬挂着“威震三关”、“声闻四达”两块巨大的题匾。传说这是人们为纪念杨家将不朽功勋,而流传到今天的一处珍贵遗迹。
提起杨家将,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杨业。历史上,这位名震千里的一代名将,弱冠之年便入事太原的北汉政权,受到北汉皇帝的信任,任侍卫新军都虞侯。当时,宋太祖赵匡胤已经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大宋王朝,全国统一大局已定。
杨业向北汉皇帝刘继元提出了“奉国归宋”的建议,遭到反对。但他深感刘氏厚遇之恩,并未变心投宋,而是舍命保卫北汉政权。后来,北汉战败,杨业却仍在城南与宋军苦战。宋太宗早就听说杨业是一员勇将,便派北汉亡国皇帝刘继元的亲信前去劝降。
见到刘继元派来的劝降使者,杨业悲愤地大哭了一场,投降了宋朝。宋太宗因他“老于边事,洞晓边情”,任命他为左领军卫大将军,知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部署,与河东三交口都部署潘仁美共同担负起了山西防御契丹的重任。
实际上,潘仁美只是挂了个虚衔,重担全部压在代州前线杨业的身上。
杨业从小就擅长骑射,爱好打猎,武艺也高,每次打猎,收获总比别人多一倍。他对同伴说:“我将来带兵打仗,也如同猎鹰追逐野兔一般。
”
杨业不负宋太宗的重托,在契丹军出入的各个要道口,连续修建了阳武寨、崞寨、西陉塞、茹越寨、胡谷寨、大石寨(均在今代县、繁峙境内)6 个兵寨。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公元 980年)三月,契丹十万军马来攻雁门,杨业率部用堵截和奇袭办法,大败契丹军,杀死他们的节度使、驸马、侍中肖咄李,活捉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海。
从此,敌兵一见“杨”字大旗,便吓得心惊胆战而不战自退,称杨业为“杨无敌”。朝廷由此提升他为云州观察使,仍知代州。杨业驻守雁门关八年之久,契丹军始终不敢侵入一步。
杨业的显赫战功,使得一些心胸狭窄的同僚妒火中烧。
一些人给宋太宗写匿名信,诋毁杨业。宋太宗没有轻信,而是把这些谤书封好交给杨业,表示了对他的信任。
雍熙三年(公元 986年)正月,宋太宗为了彻底解决契丹对边境的骚扰,执意全面进攻契丹,下诏分兵三路进行北伐:东路由大将曹彬、崔彦进率主力从雄州出发北攻幽州;中路由田重进统率,由定州攻飞狐;西路由潘美、杨业统率,出雁门关,攻朔(今山西朔县)、寰(今山西朔县东)、云(今山西大同)、应(今山西应县)等四州,最终目标是三路大军会师幽州,与契丹进行决战。
三路大军同时前进,东路军刚出击就遇到契丹主力的迎击,大败于歧沟关;中路军闻听东路败北,也就不战而溃;只有潘美、杨业的西路军,出师仅两个月,便战果累累,收复了朔、寰、云、应四州之地,兵锋直抵桑乾河。
但是,由于东、中两路守军的溃败,他们却成了孤军深入。契丹在打败东路和中路两路宋军后,调集十万精锐,全力向潘、杨部占领的寰州压来。朝廷命令潘、杨率军护送朔、寰、云、应四州百姓立即迁回代州。在当时大兵压境的时刻,要完成这一任务非常艰巨。
杨业经过周密思考,提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先派人密告云、朔等州守将,等我军离代州北上时,令云州民众先出,我军到达应州时,契丹必定会派兵迎战,这时,命令朔州民众再出城,同时派骑兵接迎,另派1000弓箭手守住谷口,这样百姓就可安全内迁。
对于杨业这个切实可行的方案,监军王诜和主帅潘美却坚决反对。他们为了争功,硬要杨业率兵去打寰州。王先说:“你有几万精兵为什么还这样胆怯?应当直接出雁门关北上!”杨业说:“不行,这样做,只有失败。
”王先阴险地说:“你不是号称‘杨无敌’吗,为什么不敢与敌人正面交锋,难道你还有不可告人的打算?”杨业气忿地说:“我这样做不是怕死,而是要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完成好皇上交付的使命。你既然这样责问我,那好吧,我现在就遵命前往。
”出发时,杨业流着眼泪对潘美说:“这次出兵,必定失利,我是北汉降将,蒙皇上大恩,我愿以死报国。”他又用手指着陈家谷(今山西朔县南)说:“你们务必在两翼布置强有力的弓箭手,我转战到这里,你们就出兵夹击,不然我们将会全军覆没。
”说罢,杨业就率兵出发了。经过两场恶战,因寡不敌众,杨业战败。退到陈家谷时,王先、潘美却率军早已离开了谷口,杨业得不到接应,陷入重围。虽然他奋不顾身,英勇作战,终因寡不敌众,身负重伤,坠马被俘,最后不屈绝食而死。
史书上记载,杨业的儿子除延玉外,还有延朗、延浦、延训、延环、延贵和延彬。
杨延朗后改名延昭,人们称他为“杨六郎”。他智勇善战,号令严明,也是北宋王朝的名将。杨延昭儿童时代受到父亲的熏陶,十分爱做军事游戏。
杨业常对人说:“这个孩子最像我。”每次打仗总要带他上阵。战争中,杨延昭很快锻炼成为一名骁勇善战的大将。雍熙三年(公元 986年),杨业率军北伐应、朔,派杨延昭任先锋,与契丹军在朔州城下激战。延昭被乱箭射穿了手臂,但他毫不介意,更加讲命地与敌人厮杀。
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 999年)冬天,契丹军又一次向宋朝发动大规模军事进攻,宋军节节失利。这时,杨延昭正守卫遂城(今河北徐水县西)。在契丹围攻之下,遂城城小无备,人人危惧。杨延昭泰然自若,率士兵登城固守,毫不慌乱。
他让士兵在城墙上浇水成冰,使城墙变得又坚固又光滑。契丹军攻城不下,只好绕道去攻打别处。在杨业死后,杨延昭守卫北方20多年,屡败契丹军队,继承和发扬了杨家“忠心报国”的优良家风。
杨家将的第三代是杨宗宝,他是杨延昭的儿子,也是宋代一名边防名将。
在宋仁宗时期,他先后在河北、陕西边境做过镇守将军。他镇守陕西时,主要是防务西夏国对中原地区的骚扰。
杨家将正是这样一代接一代地为保卫祖国恪尽职守。他们的事迹不断走入传说、故事、戏曲舞台和影视剧创作。
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称赞杨业、杨延昭“父子皆名将,其智勇号称无敌,至今天下之士至于里儿野竖,皆能道之。”宋元之际,民间艺人把杨家将的故事编成戏曲,搬上舞台。到了明代,民间文学家又把他们的故事编成《杨家将演义》、《杨家将传》,用小说评书的形式在社会民间广泛传播。
这些传说和故事,把杨家将英勇战斗、牺牲的过程,叙述得十分详细和感人。他们还把宋代功臣潘仁美描绘成大奸臣做陪衬,使杨家将的英雄形象和崇高家风更加高大和完美。七郎八虎闯幽州、血战金沙滩、穆桂英挂帅、杨门女将、十二寡妇征西、佘太君百岁挂帅、杨排风……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爱国者形象,在世间广为流传,家喻户晓,尽人皆知,以至分不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演义和传说。
对于杨家将忠心报国世代相传的优良家风,对于一个家族前赴后继捍卫祖国既忠又勇的行为,人们传诵他们,缅怀他们,热爱他们,崇敬他们,以各种形式,为他们竖起一座座丰碑。
雁门关下,有一个以杨家祠堂而闻名的鹿蹄涧村,村里1000多口人,其中一多半都是杨家后代。
杨家祠堂始建于元代,是国内现存最完整的一座杨家祠宇。因杨业死后被追赠为“太尉”,谥号“忠武”,他的后代以此题祠名为“杨忠武祠”,俗称“杨家祠堂”。
祠堂大殿前,有一块鹿蹄石,形状奇特,雕刻秀美。
传说是杨业十四世孙杨友,镇守代州时一日外出打猎,射中一只梅花鹿。这只鹿带箭逃走,杨友紧追不放,追到现在的鹿蹄涧村,梅花鹿突然钻入地下。杨友命人挖掘,挖出奇异的一方石头,上面雕刻着梅花鹿带箭图案,并有明显的鹿蹄印。
后来,人们将这块奇异的石头搬回祠中存放,鹿蹄涧村由此得名。
多少年以来,为缅怀先祖精忠报国的高尚情怀,鹿蹄涧村年年都举行村祭,年年村祭必定唱戏,唱戏必唱杨家将戏。
“血战金沙滩”是杨家将传说故事中,杨家将打得最悲壮、最惨烈的一仗。
在这场恶战中,杨家将的七郎八虎中,大郎、二郎、三郎、七郎战死,四郎、八郎被俘,五郎出家,整个一个杨家战死一大半。戏曲《金沙滩》演的就是这件英勇悲壮的事迹。但鹿跨涧村民什么戏都看,唯独不看《金沙滩》这出戏。
据说,有一年的春天,村里正唱戏,点戏人就点了《金沙滩》。说也怪,开戏前,天气晴朗,风尘不动。戏开后,契丹兵向杨家将猛烈进攻,这时突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黄尘滚滚,搅得天昏地暗,台上台下,顿时乱作一团,台上的“契丹兵”也只好鸣金收兵。
风沙过后,观众稍稍坐定,台上又紧锣密鼓敲打起来,杨老令公披挂上阵,领兵迎敌。演到二郎、三郎惨死疆场时,突然从西北方向滚过一团乌云,刹那间,风云过后,就是电闪雷鸣,瓢泼大雨铺天盖地从天而降,整个场子里成了风雨世界。
风雨过后,人们说:这是祖宗对咱们的报应,老祖宗不想让咱们再提那些伤心的事。咱们闹红火,别让他们不高兴,好吧,从今往后,演杨家喜庆的戏,咱再不演《金沙滩》了。后来换了别的戏,说也奇怪,一连几天全是风和日丽。
当然,这只不过是一个民间传说,人们也没有必要追究它的真实性。不过鹿蹄涧村人从来不看《金沙滩》这出戏倒是真的。因为他们不愿回忆祖先悲伤的往事,更不愿让这惨烈的场面再去搅扰祖先的在天之灵。他们期望的是没有侵略,没有战争,只有和平与安宁的世界。
凝聚在杨家将传说故事中的前仆后继、忠心报国的伟大精神,是千百年来中国人面对外族侵扰和西方列强欺凌,反抗侵略、保家卫国、追求和平美好希望的一种寄托。为了追求这种希望,杨老令公战死了,杨六郎、杨宗宝、杨文广(宗宝之子)继承遗志继续战斗;男人牺牲了,佘太君、穆桂英等女人继承遗志继续战斗;主人战死了,杨排风等家丁、丫环也要继承遗志继续战斗。
在中国历史上,凝聚着这种忠烈家风的事例绝非杨家将一家。仅在山西,还有薛仁贵、薛丁山、樊梨花的薛家将和呼延赞、呼延灼的呼家将。这些家将的传说和故事,相互辉映,充满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闪耀着璀璨的理想主义光芒。
雁门关外杨家将征战过的那个叫做金沙滩的古战场,昔日的刀光剑影。硝烟烽火,早已随着历史前进的车轮而荡然无存。今日的金沙滩,放眼望去,满滩皆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成为十里飘香的果园。
当我们乘坐北同蒲的火车经过这里时,列车播音员或其他知晓这个地方的人,总要手指窗外,说:“快看,这就是杨家将战斗过的金沙滩。
”听者无不转头注目车外,看着这片早已面目全非的旧地,想起有关杨家将的事迹,心中升起崇敬之情。
杨家将在小说家的演义下,诞生了许多的人物和故事,直到今天还在延续,把这些真实和演义加到一起,有多少人:杨业,七郎八虎,八姐九妹。
杨宗宝,宗勉,宗英,杨文广,杨怀玉,杨金花。梁山好汉杨志也是杨家将的后代,同呼延灼一样,报国却屡遭陷害。梁山散将之后仅几年,金兵入侵,岳飞的军中大将杨再兴据说就是杨家将的后人。
今天,金庸先生把杨家将的故事写进了他的小说。
《射雕英雄传》的杨铁心,郭啸天分别是杨再兴和梁山好汉“赛仁贵”郭盛之后。郭靖和杨康的名字,可能也是最早被大多数人知道的金庸人物。而后,《神雕侠侣》的杨过又感动了一代人。在《倚天屠龙记》中,有终南山下活死人墓的杨姓姑娘使用《九阴真经》的一段。
杨家将以及薛家将、呼家将已远远走出历史的范畴,而升华为一种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鼓舞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励精图治,振兴中华。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