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中医不科学,那么什么是科学
科普作家:不相信中药有疗效 科学性被怀疑
北京科技报: 杨猛 2005年04月06日
中医药有没有科学性之一 疗效
近日,本报刊发了科普作家方舟子的文章《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中药》。 在文章中,方舟子对传统中医中药的疗效直接提出了质疑。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重型炸弹”在读者和一批关注中医中药的学者中引起了广泛关注与讨论。
我们究竟应该以怎么样的态度审视传统的中医中药?中医中药应该如何辨证的发扬继承?方舟子的观点是“哗众取宠”还是过于偏激?他的观点有没有让我们值得思考的地方?就相关问题记者对他进行了采访。
专访方舟子:
“我们切不可因为某种东西流传了千百年,就认为它必...全部
科普作家:不相信中药有疗效 科学性被怀疑
北京科技报: 杨猛 2005年04月06日
中医药有没有科学性之一 疗效
近日,本报刊发了科普作家方舟子的文章《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中药》。
在文章中,方舟子对传统中医中药的疗效直接提出了质疑。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重型炸弹”在读者和一批关注中医中药的学者中引起了广泛关注与讨论。
我们究竟应该以怎么样的态度审视传统的中医中药?中医中药应该如何辨证的发扬继承?方舟子的观点是“哗众取宠”还是过于偏激?他的观点有没有让我们值得思考的地方?就相关问题记者对他进行了采访。
专访方舟子:
“我们切不可因为某种东西流传了千百年,就认为它必定有效。”“我认为某些中药可能有疗效,但是这必须经过现代医学方法的检测才能确定。”
记者:如何看待中药千百年来的流传?难道这么多年的传统没有一点疗效?
方舟子:我们切不可因为某种东西流传了千百年,就认为它必定有效。
风水、算命、巫术同样流传了千百年。不过我们对传统医术不妨宽容一些。我并不全盘否定所有这些药物的疗效,有的可能有效,但是更多的则是以讹传讹。在长期摸索中人们有时会真的发现有效的药物,但是是否真正有效、有效成分是什么、有什么样的毒副作用,都必须经过现代医学方法的检测才能确定。
记者:你认为所有的中药都没有疗效,还是只是认为部分中药没有疗效?
方舟子:如上所述,我认为某些中药可能有疗效,但是这必须经过现代医学方法的检测才能确定,在这么做之前,我本人不相信任何中药的疗效,不会为了治病或健身而去服用任何中药。
“患者吃了某种中药片剂后感到有用,虽然不能完全排除某些中药的确含有有效成分,但是更可能是心理暗示的结果,或者是添加的西药成分在起作用。”
记者:举个简单的例子,我吃了银翘这些中药片剂,感到的确起到了作用,这个在你看来是什么原因?
方舟子:患者吃了某种中药片剂后感到有用,虽然不能完全排除某些中药的确含有有效成分,但是更可能是心理暗示的结果,或者是添加的西药成分在起作用。
就拿银翘片来说,目前市场上的银翘片大多添加了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扑尔敏(马来酸氯苯那敏)等解热镇痛的西药,你感冒后吃银翘片,觉得症状缓解,实际上是这些西药在起作用。对银翘片中添加的西药成分,有的厂商会在成分中标明(例如通化金马药业集团出产的维C银翘片),更多的则没有标明,例如广州众胜药厂出产的维C银翘片,被台湾卫生署药物食品检验局检测出含有未标明的西药成分(对乙酰氨基酚)。
顺便说一下,北京同仁堂出产的银翘解毒片被台湾卫生署药物食品检验局查出砷的含量偏高,长期服用有引起重金属中毒的危险。
记者:心理暗示作用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怎么能证明有些人吃中药不管用而是“心理暗示”的结果?
方舟子:医学界公认,对许多疾病来说,给患者吃不含有药性成分的“安慰剂”(一般用淀粉制作),但是让他误以为是药物,那么,相当一部分患者也会因此痊愈,这是心理暗示的作用。
前些年很流行的发功治病、特异功能治病,其实也是利用心理暗示的作用。要证明某种药物是否有效还是心理暗示的结果,需要做一个有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将同类病人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服药物,一组服安慰剂,最后统计治愈(或好转)的比例,如果药物组的治愈比例明显高于安慰剂组,我们才能确定该药物有疗效。
“中医的某些疗法,例如针灸,有其价值,但是没有那么神,可以作为某种辅助治疗方法。例如可以镇痛。这方面国外生物医学界有不少的研究。”
记者:中医中药被称为国粹,现在其他国家也有涉及。
据你了解,国外比如美国对中医药的疗效问题持什么态度?
方舟子:中医药在其他国家主要也是在华人中间流行。国内那些中医药如何扬威海外的报道,都是自吹自擂。美国医学界对中医药的疗效持否定、怀疑态度。
中医药和其他不被医学界承认的民间医术,作为民间“另类医学”的一部分而存在。
有一些研究人员试图从中草药中发现新药,但是美国食物药品管理局(FDA)迄今没有批准任何中药上市。在美国销售的中药都是作为膳食补充剂出售的,如果宣称对什么病有疗效,属于虚假宣传,会受到处罚。
记者:你在文章中也写道:“但是否认中医理论的科学性,并不等于全盘否定中药。中医的某些疗法就像其他民族的传统疗法一样,可能有其价值,值得用现代医学方法进行挖掘、研究。”我想请教,如何客观地评价中医中药的疗效?
方舟子:中医的某些疗法,例如针灸,有其价值,但是没有那么神,可以作为某种辅助治疗方法。
例如可以镇痛。这方面国外生物医学界有不少的研究。国外研究者发明了模拟针灸的“安慰针”,能够对针灸进行盲法测试,所以可以确定它对某些疾病有一些治疗效果,而不是完全依赖心理暗示。对针灸作用机理也有一定的了解,例如针灸能镇痛,是因为刺激某些穴位能促使神经系统分泌有镇痛效果的神经递质。
这和什么“经络”没有任何关系。实际上,国外对针灸机理的研究结果表明,它不符合“经络”的预测。
至于中药,我不知道有哪一个处方已通过了三期临床试验(上千人参与、有安慰剂对照的双盲测试),只听说有个别的处方在做二期临床试验,所以对其疗效都只能存疑。
如果以“个体化治疗”为借口自欺欺人,拒绝临床试验,那就没什么可说的了。
“由于中药的疗效、毒副作用不明,那么对待它就要像对待新药开发一样,进行药理、毒理研究,通过体外实验、动物实验、一到三期临床试验、流行病学调查这些阶段,遵循世界医学界公认的安慰剂对照原则、随机化原则、盲法试验原则,确定其疗效和毒副作用,才有可能获得承认。
”
记者:中医药的一大特点就是“经验医学”,而现代医学比如西医,一个显著的特点却是“量化”,比如药片的成分精确到很小的剂量,还有毒副作用也有标示,你认为中医药要达到这一步,还需要做什么?
方舟子:由于中药的疗效、毒副作用不明,那么对待它就要像对待新药开发一样,进行药理、毒理研究,通过体外实验、动物实验、一到三期临床试验、流行病学调查这些阶段,遵循世界医学界公认的安慰剂对照原则、随机化原则、盲法试验原则,确定其疗效和毒副作用,才有可能获得承认。
真正要做到量化,则必须把有效成分提取出来,例如从麻黄提取的麻黄碱、从青蒿提取的青蒿素,是极少数已被公认的成功例子。抗疟疾良药青蒿素一直被当成开发中药的范例,其实它的研发只和中药沾了点边。
它是从晋葛洪《肘后方》有关绞取青蒿汁可治疗疟疾的记载获得的研究思路,但是中医用于治疗疟疾的传统方剂青蒿鳖甲煎却对疟疾无效,因为煎煮破坏了青蒿素的化学结构,失去了药效。几十年的研究才得到这么一种药物,说明从中草药发现新药虽然有一定的价值,但是价值不大。
有一段时间世界各大药厂很热衷于从草药中开发新药,但是也由于效率太低、获益不大,目前已渐渐冷却。在分子水平上进行药物设计和筛选是新药开发的趋势。
顺便说一下,我不同意把现代医学称为西医。
西医应该用于指现代医学诞生之前流行于西方国家的医术。现代医学虽然是从西医发展来的,但是作为现代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已成为人类的共同财富,包括了世界各国包括中国人的贡献。既然我们不再把科学成为西学,就不应该把现代医学称为西医。
专家简介
方舟子,科普作家
中医理论有没有科学精神
北京科技报: 童光来 董毅然 2005年04月06日
中医药有没有科学性之二 理论
有些人认为中医是一种黑箱理论,问题在于,不是阴阳理论说不清,而是其作用的具体过程说不清。
中医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在记者所接触的所有中医学研究者当中,他们对中医学的评价几乎无一逃脱“博大精深”四个字。
“有关中医知识的来源,经验所得固然是一个方面,但是另一方面却是用先验的理论模式来构造它。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所副所长廖育群研究员说。
专家能举出足够多的例子,分析中医“神”到让众多人“痴迷并膜拜之”的理由。
据了解,人如果尿不出来,古人会类比到自然界中车轴运转的不灵活,根据“以滑养窍”的理论,寻找东西来治疗。
1973年,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医书中记载,小便不通用米汤治疗,就是这种思想的体现。不过后来发现米汤治疗无效,再后来发现将滑石磨成粉后服用,效果很好。
先验的神妙之处居然得到现代医学证实。
西医后来发现,摄入滑石粉,符合化学上溶质分子渗透利尿原理,滑石粉提高了肾循环时的渗透压。
“如果我们仅仅是实践,我们绝对不会想到说试试滑石粉,而中医通过类比的思维方式,在漫长的历史阶段通过各种方式来寻找药物来实践,没有效的就被淘汰了,有效的就被留下了,不能简单地用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就是从实践中来的,这种类比就是它的理论之一。
”廖育群研究员说。
“中医理论化”是个迟到者
今人始终在探讨中医的理论状态。“我们要了解传统中医,才能把握它嬗变的秘密。”九三学社社员、中国中医药研究院教授史大卓告诉记者,“但传统中医并不是指古代中医。
”
传统的中医学理论包含了哪些内容?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黄启福教授试着做简洁的概述:中医学的理论以“阴阳五行学说”当作方法论,把“证候”作为研究对象,形成了以“藏象经络”、病因机理为核心,包括诊法、治则及方剂、药物理论在内的独特、完整的理论体系。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博古通今的传统医学,它的系统的理论化过程却是从上个世纪中期姗姗起步的。据廖育群研究员介绍,中医理论系统化是1958年大跃进时期才正式开始,那时刚成立了中医学院,将其纳入学院教育,中央委托南京中医学院编制第一版教材,才对中医理论进行了一次系统化的整理。
据说,古时以师徒传授为主要模式,对理论不太看重。“作为一个具体行医的医生你可以不学习黄帝内经,伤寒论,依然可以行医治病。”廖育群说。
传统中医是应当姓“中”,还是姓“西”
“中医理论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脏腑经络、四肢百骸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黄启福教授说。相对很多人而言,这似乎与现代医学(西医)显得“格格不入”,因为现代西医学常常是将治疗疾病的重点放在如何解决局部病理改变上。
九三学社社员、中国中医研究院史大卓教授是一位多年奋战在中西医结合一线的专家。
通过比较研究,史教授认为:中医的理论体系,是传统人文、哲学和医疗实践结合的产物,处处体现了矛盾、辨证、整体的思想,如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等。中医的整体观具体体现在事物的相互矛盾、联系上,显然,这样的认识方法符合辨证主义的观点。
看不见的“脏腑经络”
那么,怎样去理解中医学理论呢?如果要把几千年的理论总结吃透,并非易事,在此不妨以管窥豹,着重探讨其中的核心内容。
黄启福教授介绍,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便是“脏腑经络”。
脏腑,初次接触这类概念的人,无不将其视作解剖学意义上的称谓。它是否是我们体内的五脏六腑呢?答案是否定的!
“要是你没有认真研究中医理论,你就没法搞清楚中医所指称的对象。”北京大学医学部从事生理研究的范少光教授对记者说。
“中医学里的脏腑,虽然与现代医学的脏器名称大多相同,但其概念、功能却不完全一致,所以不能把两者等同起来,例如,中医所说的肾,不是指解剖学里所说的可见的实实在在的肾。”
有些人认为中医是一种黑箱理论
有些人认为中医是一种黑箱理论,问题在于,不是阴阳理论说不清,而是其作用的具体过程说不清。
譬如说,先用红外线拍一张人体照片,体温高的地方呈红色,体温低的地方呈蓝色。在人的颌骨上扎一根针,再用红外线拍片观察会发现,人脸部的温度升高了,血液循环得到了改善,这用现代医学解释不了。
而这就是中医所说的“经络学说”的体现。
廖育群教授指出,阴阳五行理论提供了一个理论模式,它给你一个思维工具,告诉你内脏功能之间是有联系的。“中医会在那个适合用的地方,用那个理论支持其的说法,而对其中不存在或者不支持你的地方,就略而不谈了。
”
针对外界的质疑,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田金洲说,中医中可能有很多学说属于科学假说,它只是有待进一步证明而已,不能说它不科学,绝大部分都是科学理论,少部分是科学假说。中医和世界其他传统医学唯一一点区别在于它有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不是纯粹的经验主义。
中医理论对太多现象的解释显得力不从心
按照中医研究者的说法,中医的许多治疗方法的确能治好很多疾病。但是中医不能解释这些病不是自愈,而是通过中医治好的,除此之外,有太多的现象需要它解释“为什么”。
譬如以中药性质性味理论为例。中药从性质性味理论上来讲,有道是,“寒热温良平”,“辛甘酸苦咸”。
廖育群教授说,其中要数“辛甘酸苦咸”的问题最大。
据了解,芍药甘草汤可以缓急止痛,现代药理学已经搞清楚它的治疗机制,但你不能解释当时的中医怎样获得这个经验。
“按照中医的理论芍药是酸,甘草是甘,酸甘化阴,可是同样酸甘,换成糖醋排骨就不行,这就是其最值得怀疑的地方,药理是值得怀疑的,但是药能治病,这样的现象很多很多,你可以说都是劳动人民创造的,但是后人为什么就没能创造,你解释不了。
”
与此同时,有太多的东西不知道来源。例如,“经络学说和药物性味学说都不知道怎么来的,这种所谓经验来源完全不知道,诞生年代越久远就越说不清楚。”廖育群说。
存在缺陷是不争的事实
九三学社社员中国中医研究院教授史大卓并不避谈传统中医的软肋和缺陷。
“我们得承认的现状是,在反复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中医体系,目前许多方面还不能完全用现代医学的观点阐释。例如,传统中医主要依靠“望、闻、问、切”收集患者的症状、体征,而后归纳出中医的“证”,根据证的不同去遣方用药治疗。
和现代西医学相比,这些整体宏观推测演译诊察疾病的方法在病理诊断、微观诊断方面显得模糊,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但这种宏观认识疾病的方法和现代西医学的病理微观定性定量诊断在一定程度上却可相互补充。医学的目的是防病治病,无论中医、西医,只要有利于防病治病,拿来主义还是需要的。
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传统中医认识疾病的整体归纳方法不可能是完全正确的,某些方面甚至带有唯心的嫌疑。但这不应该成为中医的现代研究发展、临床应用的障碍。面对传统中医学几千年的临床实践的文化和经验积淀,目前需要做的是如何曲径通幽、古藏见宝,加以发展提高,古为今用。
史教授反对对待中医“完全排斥”的观点,他认为传统中医蕴藏着丰富的科学内涵。目前无法完全用现代科学阐释清楚的中医理论及治疗疾病方法的作用机理,要审慎评价,不可武断的定义为唯心的,不科学的。
科学有时间、空间的限制,一时不能解释清楚的事物,并不意味着是非科学的。
■专家简介
史大卓,医学博士,中国中医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廖育群,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副所长,研究员
中医疗法是否科学
北京科技报: 罗中云 2005年04月06日
中医药有没有科学性之四 方法
“扎一针,病痛就减轻了;看一眼面色,就知道内脏出了什么毛病……”凡此种种,让我们对中医既感觉好奇,更产生了一个巨大的问号:说它有效,它为何有效,它的治疗方法是如何达到功效的?
中医有传统的所谓望、闻、问、切的四种基本的诊断病情的方法,还有如针灸等治疗方法,我们如何来理解呢?这种方法还能有发展吗,在西医的眼里,它们具有科学性吗?
望闻问切,重整体不重细节。
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王东坡博士对中医的一些传统诊断方法进行了介绍与分析。他认为,这些方法能到现在还有应用,至少说明它还是有发展空间的。
所谓望,是医生运用视觉来观察病人全身或局部的神、色、形、态的变化,以判断病情的一种方法。
通常望又包括对外部特征进行观察和对舌苔的观察,从这些部位的各种变化来察知体内病情。单纯从观察外部特征的望来看,最主要的就是看人的神、色、形、态。神就是指人的精神状况,通过望神可以对病人的病情和预后做一个估计,做到心中有数。
察色主要观察面部的颜色和光泽,根据不同的色泽可以看出气血盛衰和疾病发展变化。形,指人的外部的形体,包括高矮胖瘦,胖人多痰,通常容易出现血脂高,易患动脉硬化、冠心病等。而瘦人多火,阴虚火旺,脾气急躁。
态,主要指行动的姿势,如果人走起来精神抖擞,则说明很健康;而弯腰曲背,多半是肺部有毛病;总是一副腰酸腿软的样子,则可能是肾虚。
所谓闻,包括听声音和闻气味两方面,如果人说话声音洪亮,铿锵有力,那么说明这个人精气十足,精力充沛。
相反,如果病人语声低弱,有气无力,甚至不想说话,多为虚证,多半是气虚等一系列的病。还有就是闻气味,包括分泌物气味、口气、体气等。比如说闻到人身上有烂苹果味,是糖尿病酮酸中毒;有尿骚味,说明有尿毒症之类的,肾脏功能有问题;如果小便尿骚味特别重,那说明有火,火重,是热证。
所谓切,实际包括切脉和按诊两个部分,是切按病人的脉搏和触按病人的皮肤、手、腹部、四肢及其他部位以诊断疾病的方法。脉搏的波动可以反映人的一些内在的生命信息,因此可以通过这个“窗口”观察到人体内部一些病情。
脉分很多种,各自反映的生命信息也不同。通过诊脉,有经验的中医医生就能从脉搏反映来判断患病的性质和部位,比如说一个人情绪不好,烦躁,即所谓肝气郁结,它能通过一种叫弦脉的脉象反映出来,这种脉象琴弦,很硬,很直,绷得很紧,医生就能根据这种脉象特征查知病情。
所谓问,就是向病人询问他的感受,哪些地方不舒服,另外也从别的途径了解病情,包括问一般情况,问生活史,问家族病史和既往病史,问起病时间,问现在症状。这种办法因为最能直接获取一些病情信息,所以在中医和西医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中医诊疗手段也是需要发展的。中医要发展也需要不断地吸取新的科技成果,包括诊断方式方法。王东坡也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一些诊疗科技手段,也是中医诊断方法的一个延伸,是中医现代化的内容之一。
比如现在的一些医学影像检查,包括X光、B超等,毕竟,如果仅凭传统的望闻问切,还是无法完全把握人体内在的疾病,比如说肝功能,从体外看,可能症状没有了,但实际上肝功能可能还是存在异常的,有些不是从外面体表就能看得到的。
而现在,中医也要进行一些必要的实验与检测,对一些药物或疗法进行更科学的研究。无论什么疗法,疗效才是最重要的对于中医的这些诊断方法,是否有科学依据呢?原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范少光从西医的角度进行了分析。
他认为,从中医的角度看,望闻问切是它的诊断手段,在西医里边,跟这个有点类似的主要是物理诊断、化学诊断、影像诊断等等,物理诊断有望触扣听,望就是看一看他的血压、他的精神状态。触,就是拿手去摸。扣,就是拿手去扣一扣。
听,就是拿听诊器去听。中医的望闻问切和西医有类似的地方,理论体系不一样。从中医来讲,它的效果是有的。西医望触扣听,首先当然是问诊,相当于问当中的一种吧,西医当然首先要问病史,过去得什么病,现在是什么感觉,然后还要进行化验,进行影像检测等等,再做出诊断,直接指出这是什么病,叫什么名称,比如是呼吸系统的疾病,像肺炎,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侵入造成的,讲得都很具体。
中医的诊断则讲寒热重证,讲的是一组症状的统称,不是指具体哪个脏器有什么病。西医与中医关于脏器的认识也是不一样的,中医主要就指五脏六腑,而西医所指的脏器就远比这个多多了。西医说到肝脾,就一定指身体里那个位置的一个器官,而中医常是将肝与肾与胃等合起来指称,在概念上要大很多,它们所指的病情也是多个系统,多种症状的集合体。
不管中医西医,最终都要落实到疗效上来,如果确实有效,那就说明是可用的。
但是疗效有时很难准确界定,西医是要求量化,要搞清楚到底是什么东西起了作用,具体是哪种成分在起作用,它有什么副作用,会不会对其他脏器造成损害,这些都要求有个标准。
比如说一种药物,如黄芪,在西医里边要想做成药,它就会问你这种药是哪里的,用的是它的根还是它的叶,具体是哪种成分在起作用。
对于一种病的治疗效果到底怎样,也需要做到量化,这其中就包括是哪种药物的哪种成分起了作用,是否是药物的作用,还是有心理暗示作用,又或是病人自己就痊愈了。
实际上,目前大多数病都是能自己好的,不然的话,人类也不太可能延续这么久了。范少光认为,中医讲究整体,无论是药物还是其他方法进行治疗,都不太注重具体细节的东西,所以也很难去分析,这也是当前中西医结合的难点。
不过,做为一门医学,还是应该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严密的、科学的程序会比较好一些,更让人信服。
相关链接
经络与针灸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人体联络、运输和传导的体系。
经,有路径的含义,经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是经络系统中的主干;络,有网络的含义,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灵枢•脉度》说:“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
”
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一种理论,多少年来一直指导着中医各科的诊断与治疗,其与针灸学科关系尤为密切。
针灸疗法是祖国医学遗产的一部分,也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族医疗方法。
千百年来,对保卫健康、繁衍民族,有过卓越的贡献,直到现在,仍然担当着这个任务,为广大群众所信仰。据古代文献《山海经》和《内经》,有用“石篯”刺破痈肿的记载,以及《盂子》“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说法,再根据近年在我国各地所挖出的历史文物来考证,“针灸疗法”的起源,可能就在石器时代。
专家简介
王东坡:医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会副秘书长。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20余年。擅长治疗男性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及妇科疾病等,现从事中医体质学及临床应用研究。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