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文学

钱中书[围城]典型情节与评价.

全部回答

2007-03-24

125 0
    《围城》是钱钟书1944年动笔1946年完成的。读过《围城》的人,无不为作者幽默诙谐的描写和充满讽刺的议论而拍手叫好,无不为该书中人物的滑稽而捧腹大笑。幽默、滑稽和讽刺是《围城》最大的特点和魅力。
     《围城》以方鸿渐的行动为线索,大致出现了三大矛盾冲突;一是情场冲突,二是学校冲突,三是家庭冲突。  情场冲突中第一次涉及的人物有方鸿渐、赵辛楣、苏文纨、唐晓芙、曹元朗、鲍小姐等人,他们彼此之间展开了一场颇为滑稽的爱情游戏;第二次则是方鸿渐与孙柔嘉、刘小姐之间,以及赵辛楣与范小姐、汪太太之间的情感纠葛。
  学校冲突比较复杂,从方鸿渐等人动身去三闾大学到方鸿渐与孙柔嘉离开三闾大学,其中涉及的人物颇多,主要是三闾大学的教员,他们勾心斗角、丑态百出。  作者通过描写这些大大小小的明争暗斗,充分暴露了人性中的弱点,无情地嘲讽了当时那些所谓为人师表的知识分子,揭露了当时的教育界乃至社会的混乱与腐朽。
  至于家庭冲突,书中先后有两次描写。方鸿渐结婚前主要表现为方鸿渐与家里其他成员之间,以及方鸿渐与记名岳父家的矛盾;方鸿渐结婚后,则变为孙柔嘉与两个弟媳之间,以及孙家与方家之间的矛盾。     作者以这三大矛盾冲突将各个人物有机地联系起来,而幽默、滑稽和讽刺也在其中得到了充分发挥。
  幽默与滑稽增强了作品的趣味性,而隐含于其中的讽刺则增强了作品的思想性。《围城》中隐含着许多哲理,这些哲理,作者并没有直接说出来,而是隐含于幽默、滑稽和讽刺之中,让读者笑过之后才品出味来,这就更加含蓄,更有深度了。
       先说幽默。《围城》中幽默的表现形式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是运用新颖、调谑而生动传神的比喻。《围城》的成功离不开大量妙趣横生、联篇缤至的新鲜比喻的创造和运用。
  作者常常涉笔成趣,让那些机智隽永的巧喻脱口而出。例如:他写行人雨天在泥泞的路上鞋底上厚厚的泥巴,就逗趣说那“抵得贪官刮地皮”;说旅店里卖不出的变色变质的半生红烧肉,“像红人倒运,又冷又黑”,锋利而贴切,逗人发噱。
    又如:说“鲍小姐那类女人”是不“伤春”的,“一切衣服在她身上像只软木塞之于酒瓶口,不需要酒的时候才需要瓶塞”,一个生动的比喻就能使读者对鲍小姐的生活作风了然于胸。还有方鸿渐在本县省立中学作报告时大谈鸦片、梅毒,“令那纪录的女生涨红了脸停笔不写,仿佛听了方鸿渐最后的一句,处女的耳朵已经当众失去了贞操”,形象而又俏皮,耐人寻味。
    又如描写一个丑孩子时写道:“塌鼻子,眼睛两条斜缝,眉毛高高在上,跟眼睛远隔得彼此要害相思病。”将苏文纨那种孤芳自赏、落落寡欢的神情比喻为:“大宴会上没人敷衍的来宾或喜酒席上过时未嫁的少女所常有的神情。
  ”而把张太太夹有土音的上海话比喻为:“仿佛罩褂太小,遮不了里面的袍子。  ”此类比喻,在《围城》中随处可见。 二是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和心里活动来表现。如对于苏文纨与曹元朗订婚的事,赵辛楣说:“这样最好。
  他们志同道合,都是研究诗的。”方鸿渐则认为:“同行最不宜结婚,因为彼此是行家,谁也哄不倒谁,丈夫不会莫测高深地崇拜太太,太太也不会盲目地崇拜丈夫,婚姻的基础就不牢固。  ”再看赵辛楣对异性间借书的看法:“这是男女人恋爱必然的初步,一借书,问题就大了。
  ”书中人物有许多类似这样的言论。读者看了,自然能明白其中的荒谬,但仔细一想,生活中也确实存在他们所说的问题,于是发出会心的微笑。 《围城》丰富的比喻,风趣幽默,大大增强了作品的讽刺艺术效果。
    比如作者在嘲讽李梅亭时说他“脸上少了那副黑眼镜,两只大眼睛像剥开壳的煮熟鸡蛋”。又挖苦他“本来像冬蛰的冷血动物,给顾先生当众恭维得春气入耳,蠕蠕欲活”。暴露出李梅亭贪图虚荣,一顶‘高帽’就使其飘飘然。
  在描写假哲学家褚慎明时:“褚哲学家害眼馋痨地看着苏小姐,大眼珠仿佛哲学家谢林的‘绝对观念’像‘手枪里的弹出的子弹’,险的突出眼眶,迸碎眼镜。  ” 生动地勾勒出褚慎明卑鄙下流的丑相,揭示出其肮脏的灵魂。
  在描写以嫖娼与赚‘外快’为其能事的‘侯营长’的长相时则形容他“他有个桔皮鼻子,鼻子上附带一张脸,脸上应尽应有,并未给鼻子挤去眉眼,鼻尖生几个酒刺,像未熟的草莓。”尖酸刻薄地讽刺侯营长那丑陋的嘴脸……诸如此类显示出作者丰沛联想力的巧妙而生动的比喻,仿佛一枚枚辣味十足的野山椒、俯拾即是地散布在作品的情节、肖像、人物心理、细节、性格以及自然景物等各类描写中,令人目不暇接。
    既大大地提高了作品的讽喻性,又增强了读者的阅读趣味,对于绘声绘色地刻画人情物态,常能收到画龙点睛之效。 再说滑稽。《围城》中的人物充满了痴气,所以各种滑稽的行为便接踵而来,简直让人笑得喘不过气来。
  如方鸿渐在演讲《西洋文化在中国历史上之影响及其检讨》时,居然对中学生大谈鸦片与梅毒,让人啼笑皆非。  更妙的是作者还在描写中穿插了许多精彩的细节:那记录的女生开始是“含着笑,走笔如飞”,到后来是“涨红脸停笔不写,仿佛处女的耳朵已经当众丧失贞操”;那开始一面扇扇子一面摇着头的“像教国文的老头子”,后来连秃顶也被镇住不敢摇动了;而吕校长则一直在背后含有警示地咳嗽,到方鸿渐讲完,“这时候嗓子都咳破了”。
    滑稽的效果就是引人发笑。滑稽就是要为人们展示社会上那些丑陋和荒诞的现象,使人们在嘲讽和否认这些现象的同时,唤起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围城》中没有真正代表美的正面角色,但这个角色却通过“笑”留在了读者心中。
   至于讽刺,可以从《围城》中人物的言行和作者的议论来看。  如前面提到的方赵两人的言论,虽然显得偏激,却从某个角度揭示了人性中的弱点和社会上的丑态。又如作者对方鸿渐出国留学的论述:“事实上,惟在学中国文学的人非到外国留学不可。
  因为一切其他科目像数学、物理、哲学、心理、经济、法律等等都是从外国灌输进来的,早已洋气扑鼻;只有国文是国货土产,还需要外国招牌,方可维持地位,正好像中国官吏、商人在本国剥削来的钱要换外汇,才能保持国币的原来价值。
    ”这段话运用了反语,很有鲁讯先生的那股辛辣味,虽然不骂一个字,却把那些崇洋媚外的人说得无地自容。一个“正好像”,顺便又给那些贪官和奸商敲了一锤,而且也揭示了当时国币价值不稳定的混乱现状,真可谓一石三鸟。
  再如作者对方鸿渐向爱尔兰人买博士文凭的评论:“这是中国外交史上第一次取得的胜利。  ”作者把“中国人同外国人的私人交涉”与“中国政府同外国政府的外交活动”两个互不相干的概念,在读者意识中互相交叉,既讥讽了方鸿渐的荒诞行为,又揭露了旧中国外交无能的可悲历史。
  又如在调侃鲍小姐“只穿绯霞色抹胸,海蓝色贴肉短裤,漏空白皮鞋里露出涂红的指甲”时,说她是“熟食铺子”,因为只有熟食店会把那许多颜色暖热的肉公开列陈;又有人叫她“真理”,因为据说“真理是赤裸裸的”,鲍小姐并未一丝不挂,所以他们修正为“局部真理”。
    写出了鲍小姐的行为放荡,惹得“那些男学生满腔邪火,伤害及中国国体”。  在《围城》中,幽默、滑稽和讽刺是互相联系、互相纠结的。作者以幽默的笔调描写小说中滑稽的人物及其言行,使读者在觉得可笑的同时,又感到了辛辣的讽刺。
  幽默、滑稽和讽刺共同构成了《围城》的鲜明风格,从始至终贯穿于作品之中。  这一风格突出表现在对人物的刻划和对人物之间矛盾冲突的描写之中。《围城》中的人物以知识分子为主,其中多数是归国的留学生,如方鸿渐、赵辛楣、苏文纨、曹元朗、褚慎明、董斜川、高松年、韩学愈等人;也有没留过学却有老资格的,如李梅亭、顾尔谦、汪处厚等人。
  在他们身上,集中、典型地表现了那个社会里的种种丑态。   在人物的展示过程的同时,作者对与之有关联的官场腐败、政府无能、学术虚伪、社会落后等都不失时机的进行嘲弄讽刺。
   钱钟书的笔触及了那十里洋场的政界、银行界、新闻界、和工商界的丑陋,描写了寓公们可笑可鄙的生活;作品也涉及了江南小县和由浙江到湖南一路上的污浊破败,表现了旅途的艰难,抗战中的混乱;揭露了所谓自由区国立大学内的种种黑幕,学校条件差,教学质量低,学生意识落后,教育界的败类、投机政客、伪君子充斥了校园,写出了"为人师表"们逐利倾轧、蝇营狗苟的肮行径与灵魂,“学校的图书馆倒像个惜字的老式慈善机关”,“馆里通共不上一千本书,老的、糟的、破旧的中文教科书居其大半,都是因战事而停办的学校的遗产”。
    所有这些反映的社会生活是相当广阔的。从整篇看,文章并未对社会与人物有很多教条式的评价,而是通过情节的发展,自然把矛头指向了一类人的性格弱点,指向那种文化环境和社会政治环境。
   《围城》的讽刺幽默大胆借鉴西方心理描写的技巧,对人物的心理进行细腻的观察和分析,深层次地进行艺术开掘。  如《围城》对少女唐晓芙初恋的心理,老处女范懿装腔作势的心态以及对汪处厚太太内心世界的刻划,就十分的传神精微而深刻。
   其次,他还善于透视人物言行举止的心理基础,挑开蒙在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温文尔雅的面纱,探索人物的内心世界,揭示出讽刺对象灵魂的丑陋,戳穿和嘲笑对象在言行举止上的虚假性。  李梅亭在赴三闾大学就职的路途上所表现出的吝啬心理就很有讽刺意味。
  启程时,他抢着买低等船票,明明是为了自己省钱,却偏要撒谎骗取别人的好感。路途中,他因为舍不得用自己的新雨衣,便找借口用别人的伞,他带了一木箱药品,准备在内地的学校卖个好价钱,却不愿意给一些仁丹于身体不适的孙柔嘉服用。
    因为一包仁丹开封后就卖不到好价钱。但不给药,又显得过于小气。左思右想,忽然灵机一动,记得前些天已打开一瓶鱼肝油丸。虽然鱼肝油丸比仁丹贵,但已开封的药“好像嫁过的女人减了市价”。
  于是拿鱼肝油丸,给孙柔嘉服下,弄得她又一次呕吐。李梅亭这种吝啬鬼式的怪诞心理就这样在一次次的吝啬心理活动中暴露出来,给人们以厌恶之感,其正人君子的假面具也就被一层层撕下来。  这样的讽刺,不同于疾言厉色的抨击,而是通过客观地揭示真想来达到幽默的效果。
  可谓于平淡中寓谐趣,至拙而又至妙,不失讽刺意味。 另外,钱钟书还善于把作品中各种人物的心绪交织在同一场合,形成微妙而又激烈的心理冲突。《围城》中写到一次青年知识分子的聚会,便是一场不期而遇的心理战。
    这次聚会由赵辛楣请客。有苏文纨、褚慎明,董斜川,方鸿渐等人参加。赵辛楣请方鸿渐的本意是为了使方鸿渐喝醉,在苏文纨面前出丑,以发泄妒嫉之情。结果让方鸿渐喝醉酒的目的达到了,但苏文纨却当着大家的面给予方鸿渐关心爱护,这使赵辛楣感到一种胜利后的失望;褚慎明与方鸿渐在席间互相鄙视,唇枪舌弹,各不相让;董斜川以会作旧体诗,懂“同光体”而自傲,又遭到赵辛楣、褚慎明的嘲弄讥讽;更有趣的是褚慎明因为美貌的苏文纨跟他讲“心”,竟激动过分,把夹鼻眼镜都掉进牛奶杯子里了。
    他拾起眼镜又不肯戴上,“怕看清大家脸上逗留的笑”。后来方鸿渐酒醉呕吐,褚慎明掩鼻表示鄙厌。“可是心上高兴,觉得自己泼出的牛奶,给方鸿渐的呕吐在同席者的记忆里冲掉了。”对褚慎明这种阴暗心理的讽刺,触及了某些知识分子最敏感之处——面子。
  这种把讽刺形象的丑陋心灵,由隐到显,由暗到明,通过心理战而昭然若揭,猛然外化的手法,显示出钱钟书讽刺幽默的高超、犀利。    杨绛所言《围城》的主要内涵是:“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
  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那么《围城》如果不是一部小说,至少也是一幅栩栩如生的世井百态图。钱钟书先生将自己的语言天才并入极其渊博的知识,添加上一些讽刺主义的幽默调料。  以一书而定江山。
  人生的酸甜苦辣千般滋味,均在《围城》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苍茫数十载匆匆而过,今天读《围城》,应从文字间那些让人哭也不是,笑也不是的人生表象后,看出无奈与淡然。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文学
民俗传统
历史话题
书画美术
地理
器乐/声乐
舞蹈
文学
文学
小说
散文
诗歌
戏剧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