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历史话题

司马相如生平有什么事迹?

相如生平有什么事迹?

全部回答

2016-07-19

104 0
    前179年出生于蜀郡成都(今属四川)。前165年左右(少年时代),曾读书学剑。文帝、景帝之交,蜀郡太守文翁大兴教化,起学官于成都市中,相如与蜀中青年10余人被派遣赴长安学 习。
  前156年左右(景帝初),以家境殷实,捐得武骑常侍。因梁孝王来京, 相如称病辞官,投奔梁园,与邹阳、枚乘等著名文士交往,作《子虚赋》。  前144年(中元六年),梁孝王死,相如回成都,因家道衰微,依临邛令 王吉。
  因王吉而得卓王孙宴请,与卓王孙新寡的女儿卓文君恋爱,并自由结 合。前140年左右(武帝初),相如因《子虚赋》得武帝赞赏,及做狗监的同 乡杨得意之荐举,得到召见,作《天子游猎赋》(即《上林赋》),大得武 帝欢心,被任用为郎官。
    前130年(元光五年),武帝因开发西南事受阻,相如被派遣为特使,首 度奉使西南,作《喻巴蜀檄》。前129年(元光六年),拜中郎将,再度奉使 西南。前118年(元狩五年),相如因长期患糖尿病,不治而卒。
  历史影响司马相如的主要成就有两个方面,一是文学创作,一是从政活动。  在文学创作方面,相如是赋史上最重要的作家。辞赋是中国古代的重要 文体。在西汉鼎盛时期,武帝提倡通过写作辞赋来“润色鸿业”,司马相如 在作赋理论上提出了“合綦组以成文,列锦绣而为质”、“包括宇宙,总览 人物”的主张。
  所作《子虚赋》、《上林赋》标志着汉代大赋的成熟。  从屈 原为代表的楚辞到司马相如为代表的汉赋,完成了一个由诗到非诗,即辞体 散文化的过程。大赋多设为问答,铺陈都邑的繁华、宫苑的富丽、物产的丰饶以及天 子的声色犬马之乐,对大一统的汉朝予以颂扬,对封建统治者则略寓规谏, 史称“劝百讽一”。
  大赋往往辞藻华丽、手法夸张、韵散结合,有图案化倾 向。  大赋而外,司马相如影响较大的作品还有一篇抒情为主的《长门赋》, 此赋相传是汉武帝金屋藏娇的陈皇后失宠后,为唤回汉武帝的宠爱而以千金 求相如所作,它写出了封建时代后宫女性共同的可悲遭遇,及其痛苦的心 情,有一定典型意义,对后世“宫怨”题材的诗歌创作有深远的影响。
  在从政活动方面,相如曾两度奉使西南,为汉代的西南开发作出了有益 的贡献◦建元年间(前135左右),武帝置夜郎为犍为郡,并调遣巴蜀的兵 卒参与筑路工程,开辟了一条从今四川宜宾直通云南的道路。  这次开发过程中,由于征调劳力等举措失当,在巴蜀民众中引起惊恐和不安。
  为了安抚民 心,武帝于元光五年(前128)派司马相如为特使,回故乡去处理事件。相如 专门撰写了一篇文告,即著名的《喻巴蜀檄》,对巴蜀民众进行了安抚。文 告通过巴蜀二郡太守,下发到县乡,平息了事端,促进了对西南的开发。
    尔后西南各部首长都想效法夜郎与汉交通,武帝为此咨询了司马相如, 相如从历史沿革和地理位置上加以分析,认为这些地方与蜀郡靠近,道路容 易沟通,在秦又曾设置郡县,恢复起来比较容易,应该优先考虑。
  武帝接 受了相如的意见,拜相如为中郎将,于元光六年(前129)再度持节奉使西 南。  由于当时蜀地的长老多认为沟通西南夷没有多大意义,相如经过反复考 虑,又写了一篇劝蜀父老的文章,一方面向朝廷转述蜀父老的意见,另一方 面又用使者的口气,申说通西南夷,是为建“非常之功”的“非常之事”, 虽然于百姓有劳,却是德化四方,安定天下的大业。
  这次相如乘着驷马,经 过蜀郡,受到太守的远迎,县令肩荷弩矢开道,成都人都觉得脸上有光。  相 传相如初入长安,于成都城北升仙桥送客观题字曰:“不乘高测马,不过汝 下。”这次奉旨出使西南,实现了他毕生的夙愿。
  北宋时重修此桥,遂改名 “驷马桥”,沿称至今。生平小传司马相如在文、景时代相当落寞。景帝时虽曾捐得一个郎官,任武骑常 侍,但他并不长于武艺,而长于辞赋。  不巧的是,景帝对辞赋缺乏兴趣,就 这样相如一直得不到赏识。
  梁孝王却是一个文学爱好者,他创建梁园,招徕 文士。梁孝王到长安,随行如邹阳、枚乘、庄忌都是一批著名文士,与相如 非常投机。因为这个原因,他毅然辞去武骑常侍的职务,投奔梁园,参与文 会,并写下了著名的《子虚赋》。
    可惜好景不长,梁孝王一死,相如再次回到成都,已是家徒四壁,一贫 如洗,不得不依托故人临邛令王吉,暂时住进了这个小县城墙下的一个小亭 子里。临邛县的财主很多,卓王孙为首富。
  看在县令王吉分上,卓王孙邀请相 如出席盛宴。席间王吉请相如弹琴,没想到司马相如竟与卓王孙的女儿卓文 君一见钟情。  他们骑马私奔到成都,文君初到相如家里,看到的却是四壁空空。
  卓王孙恼羞成怒,不给经济上的任何援助。相如和文君手头拮据,在 他们最为困窘的时候,竟典当了卓文君的衣物,合计开店,经营餐饮。杜甫 《醉时歌》中“相如逸才亲涤器”,说的就是此事。欣托居《相如》其一,咏其事道:“一女当垆锦里秋,千金难赎富翁羞。
    莫笑相如亲涤器,日前典 得肃鸟霜鸟裘。”司马相如和卓文君,是正式载入史册的我国历史上第一对自由恋爱的夫 妇,因为他们的知名度高,所以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据《史记》记载,临邛富豪卓王孙请县令王吉和司马相如赴宴,酒酣 饭饱,王吉亲自将一张琴送到相如面前,道:“听说长卿精于此道,请奏一 曲助兴如何?”相如嘴上推辞,手上技痒,就拨弄了一两支曲子。
    加之他听 说卓家有个漂亮的女儿叫文君,刚死了丈夫,对弹琴也很在行,所以借着与 县令的交情,暗中是想挑逗她那寂寞的芳心。文君呢,这时早已躲在窗下偷 看,对相如发生好感,惟恐与他失之交臂。
  宴罢,相如用重金买通文君的侍 者,传达了倾慕的心意。于是文君不顾一切,当夜就和相如一道私奔了。  据晋人葛洪《西京杂记》记载,相如与文君不顾物议,回到成都,却并 不是终日里琴棋书画,卿卿我我。
  原因很简单,他们手头拮据,囊中羞涩。 由于没钱打酒,竟典当了文君心爱的时装肃鸟霜鸟裘(用一种绿色水鸟毛羽 织就的毛衣),小两口还抱头痛哭一场。没奈何,他们就合谋算计,开一爿 夫妻店,一个轻拢云鬓、当垆卖酒,一个穿了围腰、跑堂涤器,全不顾斯文 扫地。
    他们这些行为羞得卓王孙赶紧给女儿送银子,免得他们再在外面丢人 现眼。其实文人穿围腰,夫人站柜台,自食其力,在当时很有勇气,兹事因 而传为千古佳话。汉武帝时代,司马相如才时来运转。
  一是因为武帝爱好辞赋,读《子虚 赋》后大加赞赏道:“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 ”二是因为武帝身边的狗监 杨得意,恰是相如的四川同乡,武帝听他讲,才知道自己喜爱的辞赋作者, 原来是一个大活人,相如也才得到召见,并作《大人赋》,大得武帝的欢 心,认为飘飘然有凌云之气。
    从此相如改变了贫困的处境,登上政治舞台, 并在政治上有了大的发展。可见在成功的途中,机遇对一个人的重要性。欣托居《相如》其一咏其事道:“梁苑归来正苦贫,一篇子虚气凌云。
   辞章纵令惊天子,犹幸狗监是故人。”。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历史话题
民俗传统
文学
书画美术
地理
器乐/声乐
舞蹈
历史话题
历史话题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