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治疗失眠、神经衰弱晚上没有睡
失眠症
类 别:内科
概 述:
本症指原发性失眠。表现为持续相当长时间的对睡眠的质和量不满意的状况。患者感到忧虑或恐惧、心理上恶性循环,使本症持续存在。原发性失眠症往往在青年或中年起病,很少在儿童或少年时出现。 失眠症的病程差异较大,如果是心理性或医疗性应激事件引起,病程可以是有限的几个月。最常见的情形是,最初阶段的进行性加重失眠,持续数周到数月,随之较稳定的慢性睡眠困难持续数年。有的患者虽只经历过一次发作,但在以后遇到某些生活事件会出现睡眠的明显波动。
症状表现:
(l)病前有一定心理社会因素,如过度疲劳或紧张等。但之后,相应刺激因素不存在了,患者睡眠情况没有改善。
...全部
失眠症
类 别:内科
概 述:
本症指原发性失眠。表现为持续相当长时间的对睡眠的质和量不满意的状况。患者感到忧虑或恐惧、心理上恶性循环,使本症持续存在。原发性失眠症往往在青年或中年起病,很少在儿童或少年时出现。
失眠症的病程差异较大,如果是心理性或医疗性应激事件引起,病程可以是有限的几个月。最常见的情形是,最初阶段的进行性加重失眠,持续数周到数月,随之较稳定的慢性睡眠困难持续数年。有的患者虽只经历过一次发作,但在以后遇到某些生活事件会出现睡眠的明显波动。
症状表现:
(l)病前有一定心理社会因素,如过度疲劳或紧张等。但之后,相应刺激因素不存在了,患者睡眠情况没有改善。
(2)有一定性格基础,表现为敏感,高警觉,对健康要求过高,易激惹、急躁等。
(3)睡眠障碍为主要症状,可为初级失眠(入睡困难)、中级失眠(睡眠浅,易醒)、末级失眠(早醒),亦或多梦、无睡眠感、醒后不解乏等。上述症状可能混合存在。
(4)有些患者失眠仅为主观主诉,有时旁人见其打鼾,醒后仍称没有睡。
可伴有焦虑、抑郁情况,但多继发于失眠症状,且严重程度不足以诊断焦虑症或抑郁症。
(5)希望迅速改善睡眠状况,主动求医,甚至自行服药或饮酒,以图睡眠质量提高。
(6)全身检查没有发现与之有直接关系的躯体疾病。
(7)可用睡眠脑电图等观察患者睡眠情况。有时患者失眠主诉与睡眠效果相悖。
诊断依据:
(l)诊断要点:
l)以睡眠障碍为几乎唯一的症状,其他症状均继发于失眠,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易醒、多梦、早醒、醒后不易再睡、醒后感不适、疲乏或白天困倦。
2)上述睡眠障碍每周至少3次,并维持1个月以上。
3)失眠引起显著的苦恼,或精神活动效率下降,或妨碍社会功能。
4)不是任何一种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症状的一部分。
(2)鉴别诊断:
1)继发性失眠。
引起继发性失眠的常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①任何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躯体疾病;②身体方面的痛苦或不适,如皮肤疾病的痛痒或疼痛,癌性疼痛等,常造成失眠;③酒、咖啡、菜或药物等引起的失眠;④精神疾患。大多数精神障碍患者有失眠症状,特别是焦虑症及抑郁症患者几乎均有失眠。
只要临床表现(包括病史、体检、各种检查结果)足以诊断以上疾病之一者,原发性失眠诊断不予考虑。
2)其他睡眠障碍,如夜惊、梦魇患者可有失眠,若有典型的夜惊和梦魇症状观则不考虑失眠症。
3)一过性失眠障碍。
这在日常生活中常见,不需任何治疗,身体可做自然调节,故病程不足者不诊断失眠症。
治 疗:
(1)心理治疗:
1)一般心理治疗。通过解释、指导,使患者了解有关睡眠的基本知识,减少不必要的预期性焦虑反应。
2)行为治疗。进行放松训练,教会患者入睡前进行,加快入睡速度,减轻焦虑。
(2)药物治疗:
1)苯二氮卓类。
2)抗抑郁剂。如米安色林、阿米替林、多塞平、马普替林等。
(3)其他:
l)生物反馈。可加强自我放松训练,对于减轻焦虑情绪有效。
2)体育锻炼。适当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加重躯体疲劳感,对睡眠有利,但运动量不宜过大,过度疲劳反而影响睡眠。
3)调整生活习惯,如取消或减少午睡,养成按时睡眠的习惯。
预防常识:
神经衰弱
类 别:内科
概 述:
神经衰弱(精神内科)是指大脑由于长期的情绪紧张和精神压力,从而产生精神活动能力的减弱,其主要特征是精神易兴奋和脑力易疲劳,睡眠障碍,记忆力减退,头痛等,伴有各种躯体不适等症状,病程迁延,症状时轻时重,病情波动常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
大多数病例发病于16-40岁之间,两性发病数无明显差异。从事脑力劳动者占多数。本病如处理不当可迁延达数年甚或数十年。如遇新的精神因素或休息不足,症状可重现或加剧。但经精神科或心理科医生积极、及时治疗,指导病人消除病因,正确对待疾病,本病可达缓解或治愈,预后一般良好。
症状表现:
1。易兴奋、易激惹。
2。脑力易疲乏,如看书学习稍久,则感头胀、头昏;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 3。头痛、部位不固定。
4。睡眠障碍,多为入睡困难,早醒,或醒后不易再入睡,多恶梦。
5。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可心动过速、出汗、厌食、便秘、腹泻、月经失调、早泄。
6。继发性疑病观念。
诊断依据:
1。存在导致脑功能活动过度紧张的社会心理因素。
2。具有易感素质或性格特点。
3。临床症状以易兴奋,脑力易疲乏,头痛,睡眠障碍,继发焦虑等。
4。病程至少3个月,具有反复波动或迁延的特点,病情每次波动多与精神因素有关。
5。全面体格检查,包括神经精神检查或其他必要的各项检查,确能排除其他躯体疾病或早期精神病者。
治 疗:
治疗原则
1。心理疗法为主。 2。辅以药物治疗。 3。辅以物理或其他疗法。
用药原则
1。神经衰弱治疗一般以心理治疗为主,辅以药物、物理或其他疗法。
2。
心理治疗以解释支援治疗为主,并要建立好与病人的良好关系,消除患者的疑病观念,让患者理解产生神经衰弱的过程及与心理事件的关系。
3。药物起到镇静安神作用,帮助调整机体的生理紊乱。
4。可适当合并针灸、耳针静电或交流电离子到如导入等理疗。
5。为了提高疗效应合理安排作息制度,坚持锻炼身体,适当参加文体活动。
预防常识:
神经衰弱有被过滥诊断的倾向,当一些患者被诊为神经衰弱而久治不愈时,需考虑有否将焦虑性神经症、抑郁性神经症等误诊为神经衰弱之可能。
因为象焦虑性神经症及抑郁性神经症同样具有神经衰弱的某些症状如失眠、疲劳、多梦、记忆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精力不足等。神经衰弱一般采用中西医药综合性治疗,以镇静安神及解释支援性心理治疗为主。治疗时使患者获得充分休息,是治愈的最重要要素。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