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孩子哭闹不上幼儿园怎么办?孩
理解哭泣:哭是因为分离焦虑
宝宝为什么哭?因为分离焦虑,因为离开了父母,离开了家。
宝宝的分离焦虑是不断发生变化的。最小的时候,只要妈妈一离开,宝宝就会哭。再大一些,只要爸爸在身边,他就基本可以不哭了。 再大一些,其他亲人也可以安慰他了。再大一些,幼儿园的老师就可以安慰他……最后,他可以离开任何人,而不再产生严重的分离焦虑并为之哭泣。
这个过程是怎么一回事呢?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分不清自己与其他物体的界限。 譬如,他分不清自己与床的分别,把床当作自己的一部分,又可能把脚趾头当作外物。但是,脚趾头碰到了床,脚趾头会疼,而床没有感觉。通过这样的探索过程,婴儿...全部
理解哭泣:哭是因为分离焦虑
宝宝为什么哭?因为分离焦虑,因为离开了父母,离开了家。
宝宝的分离焦虑是不断发生变化的。最小的时候,只要妈妈一离开,宝宝就会哭。再大一些,只要爸爸在身边,他就基本可以不哭了。
再大一些,其他亲人也可以安慰他了。再大一些,幼儿园的老师就可以安慰他……最后,他可以离开任何人,而不再产生严重的分离焦虑并为之哭泣。
这个过程是怎么一回事呢?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分不清自己与其他物体的界限。
譬如,他分不清自己与床的分别,把床当作自己的一部分,又可能把脚趾头当作外物。但是,脚趾头碰到了床,脚趾头会疼,而床没有感觉。通过这样的探索过程,婴儿渐渐分清了自己与外物的客观界限。
不过,知道自己与外物的客观界限,只是自我意识成长的第一步。
更重要的是,孩子要最终认识到自己与其他人之间的心理界限,以及自己与其他人的心理联系。在正常的家庭中,妈妈的哺育与爱是帮助孩子形成这些意识的最重要桥梁。
因为哺育,婴儿一开始将妈妈的乳房乃至妈妈当作自己的一部分。
慢慢地,他知道了其中的客观界限,但从心理上,他仍将妈妈和自己视为一体,离开妈妈,就像是失去自己的一部分,所以会产生强烈的焦虑感。
但随着心理的发育,他渐渐发现自己与别人也能建立强烈的心理联系,譬如爸爸、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
这时,他们就像是“妈妈的替身”,如果妈妈不在身边,他们在也可以。
在这个心理发展过程中,妈妈无条件的爱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与别人建立关系时会受到大大小小的挫折和伤害,但如果妈妈无条件地爱他,他就会形成深厚的安全感,他知道,遇到什么问题没有关系,只要再回到妈妈的身边,他就一定是安全的。
这种安全感就仿佛是一个安全岛。如果在浅滩上,孩子的焦虑感就不会太强。但如果一下子将孩子放到远海里,孩子的焦虑感一定会非常强烈,不哭才怪。
这正是上托班和小班的幼儿心理。
在很多情况下,幼儿园的老师是陌生人,小伙伴也不认识,幼儿园的环境也完全陌生。这种情境对幼儿来说,就仿佛是身在远海。
减少哭泣:事先说好,愉快告别
怎样减少孩子的焦虑感呢?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幼儿园从“远海”变回“浅滩”。
开学前,最好先陪孩子去熟悉学校,认识幼儿园的老师,认识幼儿园的环境。有了这种熟悉感,离开家进入幼儿园,对孩子来说,就像是从安全岛走到浅滩,而不是从安全岛一下子被扔进远海。
具体的方法如下:
1。
事先访问。在把孩子送到幼儿园之前,要先带他去做一两次访问,熟悉一下环境,让他和幼儿园的老师认识,最好一起玩一下。如果这一步没做到,也没关系。
2。告诉幼儿园老师,你孩子的喜好、个性和习惯。
3。给孩子找个伴。帮助孩子结识一个小伙伴,他们就可以形成一个小小的团体,一起适应幼儿园的环境。
4。给孩子好好谈一谈,告诉他,在幼儿园会碰到哪些情况,他在那里会看到什么,应该怎么做。
最重要的一点是,父母,尤其是妈妈不要因为自己的分离焦虑而表现得非常不安,甚至和孩子一起哭泣。这就相当于,妈妈的安全岛摇摇晃晃,孩子会更恐慌。
具体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事先说好。开学的前几天,在去幼儿园前,要认真地告诉孩子,父母要几点钟送他去学校,什么时候去接他。并且,一定不要迟到,否则这对孩子来讲会是一场心理灾难。
2。愉快告别。离开孩子时,不要因为担心、内疚而忧郁,要快乐而坚决地对孩子说再见。
尽量使他相信,这是一次短暂的告别,“到了晚上妈妈又和你在一起了”。一定要坚决,不要让孩子觉得你离不离开是一件可以商量的事情,让他觉得只要哭闹得够厉害,你就会改变主意留下来陪他。
3。
安慰,但不迁就。如果孩子一想到你离开就心神不定,就要和孩子好好谈一谈,告诉他你理解他同情他,但你必须走。
4。一定不要偷着跑掉。一些父母自己太难过,所以不向孩子告别而偷偷跑掉,把问题留给老师来处理。
这种方法很不好,会让孩子有强烈的被遗弃感。有时孩子自己发明了分手程序,譬如郑重其事地拥抱和亲吻,那么,就按照这个程序和他告别。这样,他就觉得不是你离开他,而是他要离开你,痛苦相对会少一些。
有些时候,孩子前两天在幼儿园没怎么哭泣,但接下来却不愿意离开家了,这并不一定是他在那里过得不愉快,可能仅仅是他意识到又要离开妈妈了。
但如果每次你都很自信地同他告别,并按照承诺准时去接他,他的感觉会好起来。
接受哭泣:哭是成长的代价
看到孩子哭,一些妈妈受不了,干脆决定让孩子晚一年再去上学。如果孩子的年龄比幼儿园里的孩子平均年龄小,这种方法可以接受。
但如果孩子的年龄和其他孩子一样,最好不要这样做。因为,孩子不能一直待在安全岛上,他必须先去浅滩戏水,学习本领,然后再去远海。其实,很多情形下,妈妈的分离焦虑比孩子可能还要严重。一些妈妈总是担心孩子离开自己会出事,忍受不了分离焦虑,而去溺爱孩子,时刻守在孩子身边。
这种做法会让孩子形成“怕水”心理,长大后也少了独立的勇气。
不过,对于2岁~4岁的孩子,不能粗暴地赶他“下海”。这时是孩子形成安全感的重要时期,父母和亲人要给予他充分的爱。等有了充分的安全感,他再在大海里游泳的时候,会格外有勇气。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