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生活 生活常识

是不是跟我吃白果有关?

我最近每天吃白果数十粒,这几天我发现我的眼睛有时看东西会模糊,是不是跟我吃白果有关?

全部回答

2007-01-12

0 0
女生的话每天6粒就好,多吃对身体反而有害,因为白果性冷,你最近多喝些红枣赤豆汤吧,中和一下试试。。。

2007-01-12

201 0
    哇!你太勇敢了!白果有小毒,除含有淀粉,蛋白质,脂肪外,还含有氢氰酸,一般以绿色的胚部毒性最强。做为干果食用,白果必须熟食或制成蜜饯。入药用,熟用收歙作用强;生用清毒杀虫的作用强。
  但生食不可过多。古代医药书籍中曾记载:“稍食则可,再食令人气壅,多食令人颅胀昏闷,昔有服此过多而胀闷欲死者。  又说:“小儿多食,昏霍发惊。昔有饥者,以白果代饭食饱,次日皆死。
  ”据现代医学研究,白果中有一种类似鹰硷的物质,将它的溶液注入实验动物内,动物可出现抽搐,最后可因延 髓麻痹而死亡。目前医药界认为,儿童生吃7~15枚,即可引起中毒,炒熟后毒性降低,但一次食入量也不能过多。
    5岁以下的幼儿应禁吃白果。一般最好不要长期服用。 白果中毒,首先要有食用白果史,其潜伏期可能为几小时至十几小时。   表现的症状主要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紫绀、此外,还有明显的中枢神情系统受损的表现:头痛、极端恐惧感、惊叫、轻微的声音及刺激即能引起抽搐,意识丧失或昏迷。
    严重者,可导致呼吸麻痹而死亡、症状发展迅速,须急速抢救处理。   处理方法:急救应洗胃或洗肠导泻。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溶液,以稀释血中毒浓度及治疗脱水,并可给服蛋清、活性炭。
  同时给予对症处理:抽搐者给予镇痉剂,面紫红者给予氧气,呼吸兴奋剂,和进行人工呼吸。     中药急救:①生甘草100克,水煎服;②白果壳50克,水煎服;③白果树皮30克,水煎服;④射香0。
  3克,温水冲服。 。

2007-01-12

199 0
     食用白果好处多(一次食用不得超15粒,10粒为宜,每天一次) 日本人尊银杏为“圣果”、“长寿果”,每年大量从我国进口。日本客商多次对我国的银杏进行化验,发现银杏中的五碳多糖、精氨酸、麦脂固醇、蛋白质等5种营养成份。
  复旦大学检查,百年银杏树果有仰制癌细胞功能,世人少心脑血管疾病,老人少见老年斑。   性状 药材卵形或椭圆形,长1。5~3cm,宽1~1。8cm;表面乳白色至淡棕黄色,光滑,基部有1~2个圆点状突起,边缘有棱线。
  内种皮坚硬,种仁扁球形,淡黄绿色。味微甘、苦。 化学成分 含银杏酸(ginkgolic acid)、银杏酚(bilobol)、银杏醇(ginnol)、银杏黄素(ginkgetin)、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胡萝卜素等。
     性味 性平,味甘、苦、涩。 功能主治 敛肺定喘,止带浊,缩小便。用于痰多喘咳、带下白浊、遗尿尿频。 白果 又名银杏,营养丰富,夏天最宜食用。在酒席上有美味的白果羹、白果鸽蛋、白果水鱼。
  白果还可以做药:可化痰、止咳、利尿、补肺、通经,白果炖老鸭专治尿频。  白果糖水、白果甜粥更能止渴生津,消暑舒神。 白果滋阴润肺,因含氰氢酸,多食会中毒。 入秋,慎食白果 入秋,炒白果成为市民喜爱吃的干果食品。
  白果的果仁含有白果二酚等有毒成分,刺激胃肠黏膜,导致神经性中毒;严重者抑制心跳呼吸中枢,表现为中毒性脑炎,可引起死亡。   儿童使用白果中毒,年龄月小死亡率越高;生白果的毒性比熟白果更强。
  白果尽管营养丰富,但它也是一种药品,能止咳化痰,对带下病、高血压等病症有较好疗效。但“是药三分毒”,对于孩子来讲,白果的毒性大于营养,应尽量少食,控制在十颗以内。 由于使用白果引起的中毒症状与脑膜炎极其相似,专家提醒家长,一定要把实际情况如实告知,以便确诊。
    同时,白果壳有解毒作用;如孩子使用白果出现中毒症状,家长可用半两白果壳煮水给孩子喝并及时就医。 。

2007-01-12

203 0
    日本人有每日食用白果的习惯。西 方人圣诞节必备白果。就食用方式来看,白果主要有炒食、烤食、煮食、配菜、糕点、蜜饯、罐头、饮料和酒类。 但应注意,食用白果的用量和食法不当,会引起中毒。
  (主要指食量过大的情况) 为了预防银杏中毒,熟食、少食是其根本方法。  若生食,(去壳、膜心)成人掌握在5-7粒,小儿根据年龄体重每次2-5粒,隔4小时后可再次服。
  生食时一定去壳去红软膜、去心(胚芽)食之为佳。 若熟食,食用量,以每次20-30粒为宜,如去壳、去红软膜、去胚煮食,即使剂量大一些,也是不会发生中毒的。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生活
生活常识
服装/首饰
美容/塑身
购车养车
家电
礼节礼仪
美食/烹饪
购物
购房置业
婚嫁
家居装修
交通出行
起名
保健养生
育儿
生活常识
生活常识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