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联邦运动会指的是那些地区。什么
【成立经过】由英帝国演变而成。1926年“帝国会议”的帝国内部关系委员会提出,英国和已经由殖民地成为自治领的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非是“自由结合的英联邦的成员”,“地位平等,在内政和外交的任何方面互不隶属,惟依靠对英王的共同效忠精神统一在一起”。 1931年威斯敏斯特法案从法律上对此予以确认,英联邦遂正式形成。1947年印度、巴基斯坦各自成为独立的国家并加入英联邦;1949年印度成为共和国,选出了自己的国家元首,从此英联邦成员由需对英王效忠的原则演变为英联邦成员“接受英王为独立成员国自由联合体的象征,因而是英联邦的元首”。 现英国不再是英联邦的主宰。英联邦内部的联系也越来越不稳定...全部
【成立经过】由英帝国演变而成。1926年“帝国会议”的帝国内部关系委员会提出,英国和已经由殖民地成为自治领的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非是“自由结合的英联邦的成员”,“地位平等,在内政和外交的任何方面互不隶属,惟依靠对英王的共同效忠精神统一在一起”。
1931年威斯敏斯特法案从法律上对此予以确认,英联邦遂正式形成。1947年印度、巴基斯坦各自成为独立的国家并加入英联邦;1949年印度成为共和国,选出了自己的国家元首,从此英联邦成员由需对英王效忠的原则演变为英联邦成员“接受英王为独立成员国自由联合体的象征,因而是英联邦的元首”。
现英国不再是英联邦的主宰。英联邦内部的联系也越来越不稳定,成为一个松散的、相互进行政治、经济磋商和合作的组织。英国和各成员国互派高级专员,代表大使级外交关系。
【成员】由英国及其自治领和其他已独立的前殖民地、附属国组成。
成员共54个(1998年):安提瓜和巴布达*(*表示该国由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担任国家元首,其职能由女王任命的总督行使)、澳大利亚*、巴巴多斯*、巴布亚新几内亚*、巴哈马*、伯利兹*、博茨瓦纳、多米尼克、冈比亚、格林纳达*、圭亚那、基里巴斯、加拿大*、加纳、津巴布韦、肯尼亚、莱索托、马尔代夫、马耳他、马拉维、马来西亚、毛里求斯*、孟加拉国、瑙鲁#(#表示该国为特别成员国,不出席英联邦政府首脑会议)、尼日利亚、塞拉里昂、塞浦路斯、塞舌尔、圣基茨和尼维斯*、圣卢西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斯里兰卡、斯威士兰、所罗门群岛*、坦桑尼亚、汤加、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图瓦卢*#、瓦努阿图、文莱、乌干达、西萨摩亚、新加坡、新西兰*、牙买加*、印度、英国、赞比亚、巴基斯坦、纳米比亚、南非、喀麦隆(1995年9月加入)、莫桑比克(1995年11月加入)。
斐济于1987年退出英联邦,1997年9月24日重新加入。原为成员国的爱尔兰于1949年退出英联邦。
【主要负责人】秘书长埃梅卡·安约库(Emek Anyaoku,尼日利亚人),1989年11月18日当选,1990年7月1日接任。
【总部】各常设机构均在伦敦。
【网址】 e
【出版物】《今日英联邦》(The Commonwealth Today),《英联邦手册》(The Commonwealth Factbook)。
【组织机构】(1)英联邦政府首脑会议:前身为帝国会议,1944年易名为英联邦总理会议,1975年改现名。通常两年举行一次,以前一直在伦敦举行,1966年起轮流在成员国举行,由东道国政府首脑主持。
会议不通过决议,会议发表的总原则对与会国无约束力。(2)亚太地区英联邦政府首脑会议:1978年起每两年举行一次,讨论共同关心的地区性问题。(3)英联邦部长会议:每年举行一次的有教育部长会议、卫生部长会议、司法部长会议和电讯部长会议;不定期举行的有贸易和经济会议、青年会议、工业合作会议、农业会议等。
(4)英联邦秘书处:1965年成立,负责组织成员国间的协商和合作、交流情况、组织会议等。秘书长每五年改选一次,可连任。(5)英联邦基金会及其他组织:英联邦基金会成立于1966年,1983年改组成一个国际基金组织,资金由成员国政府提供,用于推动英联邦内专业及其他非政府间的更密切的合作。
英联邦研究所主要靠英政府资助,通过举办展览、讲座、放映电影、开放图书馆等活动促进人们对英联邦的了解。此外,还有一些专业性组织,如英联邦议会协会、英联邦新闻联盟、英联邦广播协会、英联邦青年交流理事会、英联邦体育运动联合全和英联邦艺术协会等。
【主要活动】90年代以来,英联邦政府首脑会议召开过四次,第28、29、30、31届英联邦政府首脑会议分别在津巴布韦的哈拉雷(1991。10)、塞浦路斯的利马索尔(1993。10)、新西兰的奥克兰(1995。
11)和英国的爱丁堡(1997。10)举行。
1997年2月26~27日,由英联邦秘书处发起的非洲英联邦首脑会议在博茨瓦纳召开,进行了题为“非洲民主与善政”的圆桌会议。博茨瓦纳、冈比亚、津巴布韦、喀麦隆、肯尼亚、马拉维、莫桑比克、南非、赞比亚等16个国家出席,博总统马西雷和英联邦秘书长安约库作为主席主持了会议。
会议回顾了非洲民主化进程,讨论了面临的难题及解决的办法。发表了大会声明,重申要致力于“哈拉雷英联邦宣言”的原则,促进和维护民主。声明指出这次会议是交流看法和推广民主化经验的大好机会,希望这样的会议能再次召开。
这是英联邦首次召开民主化专题会议,是英联邦致力于在非洲建立多党民主制所作的努力的一部分。
英联邦运动会
英联邦运动会(Commonwealth Games)原名为英帝国运动会(British Empire Games),始办于1930年,每四年举行一届,与奥林匹克运动会相间举行,限英联邦成员国或其附属国及地区运动员参加的大型综合性运动会。
英联邦运动会的组织和领导机构为英联邦运动会联合会(Commonwealth Games Federation),由爱德华王子出任主席,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为资助人。根据协议,运动会应轮流选择在不同的英联邦国家举行。
1966年,独立四年后的牙买加成为第一个举办该运动会的发展中国家。截至1998年9月,英联邦运动会联合会共有71个成员协会。英联邦运动会的举办,对维系英联邦成员国以及英联邦运动会联合会各成员协会之间的松散关系起了一定的作用。
英联邦运动会至今已有70年历史。早在1891年,英国人J·A·库珀就曾在《泰晤士报》上撰文,提议将宗主国和各自治领地之间的运动会固定下来,成为有组织的竞赛活动。该建议后来受到重视。从1911年起,英国宫廷开始为获胜队颁发帝国杯,使运动会初具英帝国运动会的雏形。
1926年,各自治领地的全权地位得到明确,为英帝国运动会的举办奠定了政治基础。1928年,在阿姆斯特丹会议上,担任加拿大奥运会代表团田径队官员的M·M·鲁宾逊提出举办英帝国运动会的建议得以通过。
1930年,首届英帝国运动会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哈密尔顿市举行。来自澳大利亚、百慕大群岛、英属几内亚、加拿大、英格兰、爱尔兰、纽芬兰、新西兰、苏格兰、南非和威尔士的400多名运动员,参加了田径、滚木球、拳击、赛艇、游泳(含跳水)和摔跤6个项目的比赛。
第二届英帝国运动会于1934年在英国伦敦举行,印度、罗得西亚和牙买加首次参赛。自本届起,女子项目被列入运动会。 运动会自创办以来,除1942年和1946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停办外,一直每四年一届如期举行。
但运动会的名称几经变动:前四届(1930~1950年)称为英帝国运动会(British Empire Games);第五至八届(1954~1966年)称为英帝国及联邦运动会(British Empire and Commonwealth Games);从1970年第九届起更名为英联邦运动会(British Commonwealth Games);1990年又将英文名称改为现在的Commonwealth Games。
运动会的规定比赛项目最初只有6项,1938年增加了自行车,1958年又增加了击剑和举重。按照协议,东道国有权在规定项目之外再选择两个比赛项目。从那以后,几十年中又经过了多次项目增删。1985年,英联邦运动会联合会作出决定:仅设田径和游泳为规定比赛项目,其余8项可由东道国从射箭、羽毛球、滚木球、拳击、皮划艇、自行车、击剑、体操、柔道、赛艇、射击、乒乓球、网球、举重、摔跤和帆船等16个项目中任选。
1991和1993年,英联邦运动会联合会又两次召开代表大会,大幅度修改了项目设置方案。
第15届英联邦运动会于1994年8月18日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维多利亚市举行。67个英联邦运动会联合会的成员协会派运动员参加了游泳、田径、羽毛球、拳击、体操(含艺术体操)、兜网球、草地滚木球、自行车、射击、举重、摔跤等11个项目的比赛。
参与报道本届运动会的新闻和传播媒体人员有2500多名,全世界的电视观众达3亿之多。 比赛结果:澳大利亚获得87枚金牌、52枚银牌和43枚铜牌,高居金牌榜首位;东道主加拿大以40枚金牌、42枚银牌和46枚铜牌名列第二;英国获得31枚金牌、45枚银牌和49枚铜牌,排位第三。
1998年9月11日,为期10天的第十六届英联邦运动会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出席了开幕式。代表英联邦运动会联合会所属71个成员协会的5000多名运动员,参加了田径、羽毛球、拳击、板球、自行车、体操、曲棍球、草地滚木球、无板篮球、橄榄球、射击、壁球、游泳(含跳水)、保龄球和举重等15个项目的比赛。
获得金牌总数前三名的国家是:澳大利亚(80枚)、英国(36枚)、加拿大(30枚)。东道主马来西亚以获10枚金牌的成绩排在第四位。
这届运动会不仅是英联邦运动会创办68年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还记录下了两个"第一":第一次在亚洲举行、第一次设立团体比赛项目。
2002年的第十七届英联邦运动会将在英国的曼彻斯特举行。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