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的种植区域及主要品种是什么?
根据我国地理环境、种植制度和品种特性及播期特性,可将全 国小麦分为3大分布区域,即春播区、秋播区及秋冬播区。冬性小 麦品种主要种植在北方冬麦区,半冬性小麦品种主要分布于黄淮平 原冬麦区,春性小麦品种主要分布于北方春麦区和钱塘江以南冬麦区。 小麦温光特性的分布呈“冬性中心式”向春性扩散过渡的现象, 即以秋播麦区中的黄淮早熟冬麦区,向南冬性逐渐减弱,由冬性—弱冬性—春性;向北为冬性—强冬性—春性—强春性。由于自然温 光受纬度、海拔、地形变化的影响,所以品种温光类型的分布也具有区域间、区域内相互交叉分布的特点,特别是在区域间的过渡带 更为明显。 如强春性与春性品种,在同一区可能交叉分布,冬性...全部
根据我国地理环境、种植制度和品种特性及播期特性,可将全 国小麦分为3大分布区域,即春播区、秋播区及秋冬播区。冬性小 麦品种主要种植在北方冬麦区,半冬性小麦品种主要分布于黄淮平 原冬麦区,春性小麦品种主要分布于北方春麦区和钱塘江以南冬麦区。
小麦温光特性的分布呈“冬性中心式”向春性扩散过渡的现象, 即以秋播麦区中的黄淮早熟冬麦区,向南冬性逐渐减弱,由冬性—弱冬性—春性;向北为冬性—强冬性—春性—强春性。由于自然温 光受纬度、海拔、地形变化的影响,所以品种温光类型的分布也具有区域间、区域内相互交叉分布的特点,特别是在区域间的过渡带 更为明显。
如强春性与春性品种,在同一区可能交叉分布,冬性与 强冬性品种在同区也可能交叉分布。具体来讲,全国小麦种植区域可划分为3个主区、10个亚区和29个副区。1。 春(播)麦主区本区包括东北各省、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全部或大部,以及河北、山西及陕西各省的北 部地区。
大部分地区处于寒冷、干旱或高原地带,冬季严寒,其最 冷月月)平均气温及年极端最低气温分别在-10℃左右及-30℃ 左右,秋播小麦均不能安全越冬,因此种植春小麦。全区依据降水量、温度及地势差异划分为下列3个亚区。
(1) 东北春(播)麦亚区本区包括黑龙江、吉林两省全部, 辽宁省除南部大连、营口两市和锦州市个别县以外的大部,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的呼伦贝尔、兴安和哲里木三个盟以及赤峰市。全区 地势东、西、北部较高,中、南部属东北平原,地势平缓。
通常海 拔200米左右,山地最高1000米上下。土地资源丰富,土层深厚, 地面辽阔,适于机械化作业。全区气候南北跨越寒温和中温两个气候带,温度由北向南递增,差异较大。最冷月平均气温北部漠河为- 30。
7℃,中部哈尔滨为-19℃,南部锦州为-8。8℃,是我国气温最 低的一个麦区。本区无霜期最长达160余天,最少仅90天,大于10尤的有效积温为1600 ~3500℃,无霜期偏短且热量不足是本区的一个主要特点。
年降水量通常在600毫米,小麦生育期主要麦区降水可达300毫米 左右,为我国春麦区降水最多的地区。但地区间及年际间分布不均,沿松花江东部地区多而西部少,6月、7月及8月份降水占全年降水 量的65%以上,致使部分地区小麦播种时雨多受涝。
受热量资源不足的影响,种植制度为一年一熟,小麦适播期为4月中旬,成熟期 在7月20日前后,适宜的小麦品种类型为春性,对光照反应敏感, 灌浆期短,生育期短,多在90天左右,分蘖力和耐寒性较强,前期耐旱,后期耐湿,籽粒红皮,休眠期中等。
本区又可分为北部高寒 副区、东部湿润副区和西部干旱副区。① 北部高寒副区。该副区是我国纬度最高的麦区,全副区属寒 温带,气温偏低,冬季严寒漫长,无霜期100天左右,春旱、夏涝、 病害和倒伏是影响小麦产量的不利因素。
生产上应选用前期耐旱, 后期耐湿、耐肥、抗倒伏、不早衰及抗病的中早熟品种。② 东部湿润副区。该副区属于中温带,东北部的三江平原是主 要集中的产麦区,小麦生育期的降水量均高于相邻的两个副区。土壤瘠薄、后期雨涝、赤霉病、根腐病和叶枯病等是影响小麦产量的 不利因素。
生产上应选用耐瘠、耐湿,抗多种病害、抗倒伏,不易 落粒和不易穗发芽的品种。③ 西部干旱副区。该副区西靠大兴安岭,中为松嫩平原及松辽平原,南为丘陵或高原,属中温带。雨量少,特别是春季降水少, 风沙多,苗期干旱,中后期多雨高温,是影响小麦产量的不利因素。
生产上应选用苗期抗旱,后期耐湿、耐高温,抗病早熟,种子休眠期长,抗穗发芽和高产性好的品种。(2)北部春(播)麦亚区全区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主,包括河 北、山西、陕西三省北部地区。该区地势起伏缓和,海拔通常700 ~ 1500米,全区日照充足,年日照2700 ~3200小时,是我国光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该区最冷月平均气温-17 ~-11℃,绝对最低气温-38--27℃。降水量一般低于400毫米,不少地区在250毫米以下,小麦生育期降水量只有94〜168毫米,属半干旱及干旱区。寒冷少 雨、气候干燥、土壤贫瘠、自然条件差。
小麦播种期从东南向西北,由低海拔向高海拔,从2月中旬开始逐渐推迟到4月中旬,成熟期 由6月中旬延至8月下旬。全区受早春干旱,后期高温逼熟及干热 风危害,青枯早衰,以及灌区的土壤盐渍化是小麦生产中的主要问题。
选用抗旱优质品种,实行抗旱播种,轮作休闲,注意保墒,增 施有机肥,培肥地力,开发水源,节水灌溉,防止干热风及不合理 施用氮肥是提高本区小麦产量和改善品质的主要措施。依据降水量的差异,本区又分为北部高原干旱副区和南部丘陵平原半干旱副区。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