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介绍一下鲍鱼的生活习性鲍鱼是一
一、鲍的生活习性
鲍为狭温狭盐性贝类,对生活海域的环境要求水质清澈,潮流通畅,海水的盐度常年保持在3‰以上,海底为岩礁底质,并且有较丰富的大型饵料藻类生长,如褐藻、绿藻和红藻等,鲍有定居的习性,在饵料丰富的岩礁带,一般不会出现大的移动。 鲍是雌雄异体,性成熟时,雄鲍性腺为奶黄色,雌鲍为浓绿色。皱纹盘鲍的繁殖适温为20℃左右,杂色鲍开始繁殖的水温为2 ℃。繁殖时,雌雄鲍将卵与精子排入水中,卵在海水中受精发育。在海水比重1。022,水温为22。 5℃的条件下,从受精开始到出现第一呼吸孔形成稚鲍、一般为45天。经过大约一年的生长,壳长达到2~3cm时,即成为可供养殖及增殖用的鲍苗。
二、鲍...全部
一、鲍的生活习性
鲍为狭温狭盐性贝类,对生活海域的环境要求水质清澈,潮流通畅,海水的盐度常年保持在3‰以上,海底为岩礁底质,并且有较丰富的大型饵料藻类生长,如褐藻、绿藻和红藻等,鲍有定居的习性,在饵料丰富的岩礁带,一般不会出现大的移动。
鲍是雌雄异体,性成熟时,雄鲍性腺为奶黄色,雌鲍为浓绿色。皱纹盘鲍的繁殖适温为20℃左右,杂色鲍开始繁殖的水温为2 ℃。繁殖时,雌雄鲍将卵与精子排入水中,卵在海水中受精发育。在海水比重1。022,水温为22。
5℃的条件下,从受精开始到出现第一呼吸孔形成稚鲍、一般为45天。经过大约一年的生长,壳长达到2~3cm时,即成为可供养殖及增殖用的鲍苗。
二、鲍的苗种生产
(一)亲鲍的选择
亲鲍应选择软体部肥满、活力强,无损伤的3~4龄个体,对于皱纹盘鲍其壳长最好在8cm左右,杂色鲍及九孔鲍最好在6~7cm左右,个体过大,有可能偏老龄化,个体过小,产卵量少,卵的质量有时也难以保证。
(二)催产
1。变温刺激法:将鲍按2∶1~3∶1的雌雄比,置于盛有过滤海水的孵化箱内,用70℃左右的海水缓缓加入,使水温提高2~3℃,约20分钟后,再输入低温海水,使水温比原来水温低2~3℃,与此同时进行充氧搅拌,只要性腺成熟度好,经变温刺激后,都可获得良好的催产效果。
2。干露和流水混合刺激法:将亲鲍放于阴湿处干露0。5~1小时,然后以3∶1的雌雄比例放入催产箱内,保持箱内海水循环流动,亲鲍受到干露和水流等变化刺激,1~2小时后,更会出现大量排放。
3。受精:鲍人工育苗时,精卵排放后要分别收集,然后再进行人工受精。受精应在精卵排出体外后尽早进行,每毫升海水中,卵的密度最好不超过100个,精子密度为10万~30万个。
受精3~5分钟后要陆续洗卵3~5次以上,每次间隔30~60分钟,受精卵经洗卵后可移到孵化池内进行孵化,孵化密度为每毫升海水中10~50个。
4。幼体培训:幼体的密度为每升水中50~300只,浮游阶段的幼体可投放单胞藻,进入匍匐期后需投放附有饵料的饵料板供其摄食。
5。匍匐幼体培育:注意水质、投饵和充气,到第一呼吸孔出现时,可投喂一些大型海藻如浒苔等,若饵料处理不好会引起大量死亡。
三、鲍的养成
1。
海上筏式养殖:养殖器以多层式养鲍笼较好,多层式养鲍笼直径45~50cm,高100~200cm,4~10层塑料盘由铁棍及塑料套管联成一体,层间距20~30cm,外包有带拉链的网衣。投饵、管理、更换网衣等均很方便,饵料以海带等海藻为主。
2。海底沉箱式养殖:养殖器材为2m×2m×0。8m钢骨架大型网箱,下沉于海底进行养殖,也有的用上侧及两端开口,中间带若干交错排列的横隔板,开口部分有带拉链的网衣的水泥槽,下沉于海底进行养殖,饵料以投喂海带等海藻为主。
这种养殖方法鲍的栖息环境比筏式养殖稳定,生长效果也好,但投饵、管理难度比较大。
3。海边围池式养殖:在潮间带选择条件适宜的地方,围堤建池、池内放置石块,水泥板,瓦片等作鲍的附着隐蔽物,向海一侧的池壁上部留有若干个通水口,作为张落潮时池内与外海水的交换通道。
落潮后应使池内海水保持1m左右的水深,饵料以海藻为主。
4。陆上人工养殖
(1)多层式水槽养殖:采用多层式长条形浅水槽,并与网筛,附着板等器材配套使用。
水槽宽0。5~0。7m,深0。3~0。4m,长度一般在1~10m间,层间距0。5m左右,饵料有的以海藻为主,有的以配合饵料为主,养殖密度3~5cm鲍每平方米200~400个,大于6cm鲍每平方米100~150个。
(2)池内塑料箱养殖养殖池面积为20~40m²,深1~1。2m的水泥池,塑料箱为长39cm,宽30cm,高12cm的专用养鲍箱,每5~7个箱上下叠为一叠并加以捆绑,各捆立放于池中并排列成排,各排间留有操作通道,日给水量不少于培育水体的3~6倍,24小时连续通气,饵料为鲜海带或干海带。
四、鲍的采收
鲍的采收规格皱纹盘鲍大多按养殖鲍5。5~7cm,自然鲍7cm以上,杂色鲍养殖鲍5~7cm,自然鲍6cm以上。
由于鲍的吸附力很强,充分吸附时很难取下,有时即使勉强取下也容易造成损伤。
大量采收养殖鲍时可用3%~4%的酒精麻醉等方法来剥离,少量采收或采捕自然鲍时则必须乘其活动时迅速铲取。
问题之二 皱纹盘鲍稚鲍剥离后大量死亡的原因及对策的研究
随着皱纹盘鲍养殖规模迅速的发展,其育苗工作普遍存在着稚鲍于剥离后15—60内天出现不同程度大量死亡的现象,死亡率高达80%以上,保苗率一般维持在3—20%之间,多数育苗场的保苗率低于10%,目前此种情况一直未能得以解决。
由于鲍苗大量死亡导致生产成本增加,许多场家不能维持正常生产,部分场家停产、转产,致使供养成的苗量锐减。特别值得重视的是:存活下来的鲍苗,无论放在海上或是陆地工厂化养殖的过程中,部分5cm以内的成鲍会瘦弱死亡,其症状与稚鲍死亡症状极其相似,因此不能排除成鲍、稚鲍的死亡属一种疾病所致的可能性。
如果该问题不解决,不仅会增加育苗成本,而且还会影响育成期的成活率,制约着养鲍业的发展。对于造成剥离稚鲍大量死亡的原因众说不一,有机械损伤之说,也有换口饵料不适之见。目前,面对稚鲍的大量死亡,多数场家处于诊断缺少科学依据、治疗无方法、检测无手段、预防无从下手的状况。
形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就是对病因缺乏认识,对两种绝然不同的两类流行传染病不能及时作出诊断。因此找出致病因子,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筛选防治药物对达到积极预防、有效控制、彻底治疗的目的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材料
1。供试皱纹盘鲍稚鲍以下简称稚鲍由山东省荣成市海珍品育苗场提供。
2。抗病毒药物由武汉大学提供;抗菌素、中药材在荣成市药材公司购买。
西药按自测的有效剂量计算;中药配伍粉碎后,每10g加海水500ml煎至400ml后浸饵喂食。
3。五日龄鸡胚购自当地养鸡场。
二、方法
1。
病症、病程的观察
1)1996、1997两年逐日对病毒性疾病病症、病程的发生与发展进行观察及统计、记录稚鲍日死亡数,用粒或毫升数表示。
2)1998、1999两年逐日对非病毒性疾病的病症、病程的发生与发展进行观察及统计、记录稚鲍日死亡数,计量方法同上。
3)观察组设平行对照,给鲍苗喂食1/2剂量的药物延长病程,以便于观察流行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2。防治药物的筛选和有效剂量的测定
1)依据病原体分离鉴定的结果,把药物筛选圈定在抗病毒(含病毒)、大环内酯和四环素类、中药四大类六种药物内进行。
2)有效剂量的计算与测定:按人的用量+Var计算出基准用量(Var由药物的扩散速度、海水相关金属离子浓度、药物实际有效含量、摄食量四个因子确定)。有效剂量在基准用量×1/2、基准用量、基准含量×2三个浓度范围内进行测定。
用死亡数变化、摄食量、生长速度和聚板等指标评估药效和副作用。
3)同时防治两种疾病的药物配制和应用实验:按测定的有效剂量称取两种药物加入抗氧剂等添加剂混匀、压片,数片或称取投喂,方法、疗程同4)。
4)根据药物的性质,按Bid或Tid摄喂。Bid在上午和下午进行;Tid在上午、下午、夜间进行。7天为一疗程,管理与常规同。
3。电镜观察、组织病理
取两种流行病罹病稚鲍,经戊二醛、锇酸双重固定,Epon812包埋制切片,超薄切片用铅、铀盐染色,在JEM100cx电镜下观察、拍照;同期取两种患病稚鲍按常规制备组织切片,观察病原体侵染的组织。
三、结果(流行病学调查、病原体的分离鉴定、超微结构和组织病理另文报告,本文只引用相关结果)
1。病症
病毒性疾病:这种疾病的病原体是一种在细胞质内复制的病毒,主要侵染神经细胞和血液循环系统。
被感染的稚鲍较易察觉的早期症状是腹足开始逐渐肿大,行动迟缓,爬行时出现“拖尾现象”。随着病程的发展,腹足继续肿大,侧视可见稚鲍附着态呈隆起状,壳与附着板间距增大,腹足出现明显的神经症状,病苗运动困难或不能爬行,施以干扰,病苗即呈欲行而腹足不听使唤的姿态,用手平行轻推,则会发现病苗附着不牢;稚鲍的排泄功能减退,粪便不能排射到正常位置,降落到壳体及出水孔;病苗体液分泌异常,体表附有一层粘液,SEM和解剖镜检查鲍体含壳粘附有饵料、微藻及粪便,同期病苗停止生长,壳边缘出现刻纹、褪色。
随病情继续恶化,到了晚期病苗基本上丧失附着力,较易脱落,脱落苗一般腹足朝上,可清楚观察到死鲍腹足肿大、僵直;脱落频死苗腹足也肿大,其腹足活动较眼和触角迟钝,不能自行翻身附着,助其翻身,仍不能重新附着。
罹病稚鲍群体则早期表现为苗无规律的分散,散苗日益增多不聚堆(以下简称散板),病程中期伴有摄食量减少。到发病高期,无附着力的稚鲍增多,稍有外界干扰病苗即脱落,严重时投饵后可见波纹板沟底有许多腹足朝上的脱落苗。
此流行病若发生在稚鲍避光期,可观察到夜间上板摄食的苗量减少,剩饵逐日增多的现象,白天滞留在板上的苗也随着病情的加重而增多,病轻的苗在板上聚堆,病重苗则表现为无规律的散板。感染试验初步测定潜伏期约5—7天,病程12—15天,见稚鲍死亡曲线图一对照组。
用抗菌素、磺胺类药治疗均无效。
非病毒性流行病;该流行病由立克次氏体所引发的。患病早期稚鲍群体的摄食量、附着力无明显的变化,较易察觉的症状是稚鲍群出现明显的区域性散板,同时白天爬网箱的苗量日渐增多,多为个体小的苗,虽用工具刷回波纹板,不久又会重新爬上来,这是与病毒性疾病早期症状不同之处。
随着病程的发展,区域散板愈来愈明显,散板面积越来越大。此时才显现摄食量减少,食欲由减退逐步发展到厌食、避食,投饵后病苗爬至波纹板的高处俗称沟顶,通水后病轻苗陆续爬回沟底。此时若能及时治疗,经三天喂药后,病苗则可治愈恢复正常;该时期若得不到治疗,病情则继续恶化,爬上沟顶的苗便不再返回沟底,常见病鲍抬头侧身,停止摄食,渐渐消瘦而死亡。
病鲍及死亡稚鲍壳色灰暗,无鲜艳感,软体消瘦、萎缩,呈壳大肉小状。随着该病的传播面的增大,池底的苗也会被感染,池底罹病苗也爬至池壁接近水面处。病理检查,肠道组织受损,消化腺肿大。]
2。
疾病防治
病毒性疾病的防治:1996年进行药物筛选,有效剂量测定结果表明,基准剂量和基准剂量×1/2在防治效果上无明显差别。施用2倍剂量的药物在一定时间内对稚鲍的食欲有些影响,但停药后即可恢复正常。
1997年对病毒性流行病防治进行应用试验。给刚剥离的稚鲍喂食两个疗程的抗病毒药物两疗程间停药3天、中药作为预防组;同期汇集相同数量的病苗做为治疗组;设同期剥离不喂食药物稚鲍作为对照组。防治应用试验结果:对照组于第11天显病,稚鲍死亡数逐日增加,18—20天进入死亡高峰期,到30天残废率达84%;喂食抗病毒药物的预防组,鲍苗始终处于稳定状态,筛选结果预防保苗率73%;喂食抗病毒药物治疗组的苗于第5天开始聚板,死亡数呈下降趋势,到第8天,苗情基本上好转,第二疗程结束时,苗情恢复正常,筛选结果保苗率55%;中药组也未发生流行病,但剥离后15天内死亡数多于西药组,20天后死亡正常。
预防组、治疗组及对照组的保苗率见表1;各试验组稚鲍死亡曲线见图一。
此时正值车间该病发生的高峰期,采用上述治疗方案对全场200池(含4池对照)苗进行治疗,苗也于用药的第三天出现聚板趋势,摄食量增加,残废数下降,经两个疗程的治疗后,185个池的苗恢复正常,开始生长。
其中有11个池的苗死亡数下降到一定水平时就不再降低,经喂食抗非病毒性疾病药物后,死亡数才恢复到正常水平。车间发病及治疗过程中稚鲍死亡变化见图二。
非病毒性疾病:1998、1999两年观察到的病症相同,属同一种非病毒性流行病(见图三)。
药物筛选结果表明该流行病对四环素类中的几种抗菌素敏感,用磺胺类抗病毒药物治疗无效,磺胺类药物施用的时机不当,反而加重病情。1998年由于对该病认识不足,出现误诊,错将非病毒性疾病按病毒性疾病治疗,未达到应有的效果。
1999年在确诊稚鲍发病类型,于剥离后立即投喂2个疗程的对症抗菌素,实验组稚鲍没有发生流行病,保苗率达71%;对照组发生大的流行病保苗率仅为9%。基准剂量和基准剂量×2都能达到预防效果,防治效果见表1。
在以上两种疾病的防治过程中,也曾出现过当使用一种对症药物防治后,多数池的苗能恢复正常,但也有小部分池的苗死亡率降低到一定程度就不再继续下降,而需喂食另一类药物死亡率才会恢复到正常水平的情形。
两种流行病的综合防治:把两种药物按有效剂量混合在一起,加入抗氧化剂等添加剂,喂食2mm稚鲍18000头,7天为一疗程,连喂2疗程中间停2天,10天后再喂第3疗程,以后每月喂一疗程;另设平行对照组,平行对照组只喂一种对症药物。
跟踪观察5个月,两种流行病在稚鲍群中都没有发生。剥离后第43天进行筛选,保苗率达76%,筛选结果见表一,死亡曲线见图四。从表一、图四可以看出平行对照组稚鲍死亡率高于综合防治组,剥离规格综合防治组好于平行对照组。
四、讨论
1。病原体的分离鉴定、生物学测定、病症观察、药物实验及电镜、组织病理结果表明目前在稚鲍群体中主要存在着病毒和立克次体两种主要流行性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和药物实验说明这两种疾病的流行在同一养殖场内有时单独发生,有时同时发生,即使在同一地区几个相邻的育苗场每年发生的流行病也不尽相同。
2。流行病并非在稚鲍剥离后才发生的,有时在采苗板上已发生流行,在采苗板饲育期间苗的单位密度小,一般疾病的传染速度较慢,流行病学调查也发现剥离前稚鲍已死亡60%以上的事例。
剥离后由于苗的密度相对增大,再加上稚鲍有群居习性,加快了病原体的传递速度和机率,形成急性发生期,造成稚鲍短期内大量死亡。鲍还存在其他疾病和天敌,但还没有发现其他对鲍的损害超过这两种流行病的报导。
3。这两种疾病在临床症状和罹病体征有许多不同之处,虽然某些临床症状有相同或相似的地方,但这些相似的症状在病程中显现的时期不相同,所以通过对病症的仔细观察,还是能把两种流行病加以区别开来,对流行病种类作出正确的诊断。
4。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对症用药可以抑制这两种疾病的蔓延流行,从提高保苗率的角度上看,预防效果比治疗效果好,试验结果也显示综合防治的效果最好。目前通过皱纹盘鲍与日本鲍或九孔鲍杂交,增强子代抗病能力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也存在稚鲍在采苗板饲育期间脱苗严重,需增大采苗量的问题。
第二在日本稚鲍也发现死亡率高达30—95%病毒病,鉴于目前缺少检疫手段,病毒的传入是否会给皱纹盘鲍稚鲍疾病防治工作带来复杂因素现时尚不能定论。所以对发生在稚鲍群体中的流行病,还是应采取积极预防、有效控制,彻底治疗的方针。
为达此目的,理想的方法是对种鲍进行检疫,治疗种鲍疾病,杜绝传染源,或者是在采苗板饲育期间就进行疾病的预防。然而当前的状况是对种鲍疾病的防治在方法上不够成熟,未进入应用阶段;在采苗板饲育期进行防治,药品用量大,成本高,此途径也不可取,因此目前比较现实可行的办法就是在剥离后立即按要求喂食能同时防治两种疾病的药物。
问题之三 浅海筏式鲍鱼养殖技术
一、海区的选择
养殖鲍鱼的海区选择:水深流畅,水质清新,无污染,附近无河流,海藻资源丰富,海水盐度比较稳定且为中盐度。
具体要求是:
1。水深:养鲍海区,海水不易过浅,最好水深能达到15—20m之间。
2。水温:鲍鱼其生存的水温范围在1~28℃,生长最适水温为14~22℃。
所以养鲍海区冬季水温不低于1℃,高温季节水温不超过28℃。
3。盐度:鲍鱼属于中盐度的海洋生物,要求海水盐度能稳定于29‰~31‰为宜,最低不低于27‰,最高不超过36‰。
4。水流:因为鲍鱼喜欢水流畅通,所以应选择正规的往返流的海区,流速应以50~60m/分为好。
5。水质理化因子:鲍鱼喜栖的海区pH值8。0~8。4,溶解氧不低于4mg/L,氨态氮不大于100mg/L,有机耗氧在0.5—1mg/L以下。
二、养鲍的物资准备
1。木橛、筏式养殖抗风浪能力关健在木橛,所以养鲍的木橛要大而坚固,要求直径为20—25cm,长度不小于80—100cm。
2。
架绳与根绳:架绳与根绳皆用25—30mm的聚乙烯绳,架绳长60—70m,根绳长30—40m,也可根据水深情况而定。
3。吊绳:用φ10—15mm聚乙烯绳,长度一般在8—10m,每吊1根。
4。坠石:养鲍所需用的坠石一是石块二是用水泥制做,每个2—2。5kg。
5。浮力:用φ30cm的塑料浮力,每台架子25个,或根据鲍鱼长势情况增加浮力。
6。橡胶棒:用橡胶制做,φ8cm,长40cm,橡胶棒在管理期间主要用于清除网笼上杂藻与一些小贝类用。
7。小铁铲:用铁制成一个长20cm宽5cm小铁铲子。
主要用清除鲍鱼壳上附着的牡蛎、藤壶等一些贝类。
三、养鲍器材的选择:
鲍鱼的养成器材合理是否,直接影响到鲍鱼的养成效果,根据多年生产实践,经过筛选,目前有三种养鲍笼效果最佳,其主要养成形式有:
1。
新式养鲍笼:
荣成生产的塑料盘规格为52cm×52cm,圆角四层组合式方盘笼,中间固定钢质螺栓,长64。5cmφ12mm,笼壁用规格2—2。5cm聚乙烯网片缝合而成,这种器材透水性、调光性、坚固性、经济性和实用性好,是目前较为理想的养鲍鱼器材。
2。改装笼,把原来养扇贝用的笼子改装为8层,中间用40cm的塑料盘,盘上布满0。8—1cm的圆孔,笼壁用1。5—2cm的聚乙烯网片缝合而成,这种器材其缺点就是投饵料不方便。
3。引进日本式拉链多层笼:φ60cm,共5层,每层高40cm,笼壁用2—2。5cm聚乙烯网片缝合而成,投饵口用拉链组合,这种养鲍笼缺点是成本高,拉链容易损伤。
四、苗种的运输
鲍鱼苗的运输方法有干运和水运两种,短距离运输时间不超过15小时,可采用干运。
长距离运输应采用水运。运苗时应将鲍鱼连同聚乙烯波纹板一起运输,以免鲍苗互相挤压,受伤死亡。也可将鲍鱼苗剥离,连同海带装入聚乙烯网袋中运输。
1。干运:运输容器可采用塑料泡沫箱或木桶,必须用干净海水充分浸泡洗刷后才能使用。
在容器底部放一层已浸泡好大叶草或鲜小海带,然后将鲍鱼苗,连同附着板,或已剥离后装小网袋,鲍鱼苗放在大叶草上,一层鲍鱼苗,一层大叶草或鲜小海带,不超过三层。这种运输方法,鲍苗分布均匀,不挤压,不受伤,又能保持湿度,运输成活率达到98%,是目前最好的运输方法。
2。水运:长距离运输时,先将鲍鱼苗剥离后装入聚乙烯网袋中,规格40×30cm的网袋可装鲍苗1000—1500粒左右,运输时将网袋放入船上的帆布桶中,每立方米可放鲍鱼苗3000~5000粒,途中用水泵抽水,每小时更换一次新鲜海水,在流水的条件下,水运100多小时鲍鱼苗成活率可达到96%,运苗时一定要选择晴朗的好天,气温应在5℃以上,并要防止阳光直射,苗运到目的地后要立即装笼下海放养,切忌过夜装笼。
五、海上养成管理:
1。养成密度:新式养鲍笼规格φ52×52cm,圆角四层组合式方盘笼,每层可放养壳长3cm以上的鲍鱼150粒左右,一笼四层,可放养600粒;规格φ40cm8层改装笼,每层可放壳长3cm以上的鲍苗80粒,一笼8层改装笼可放养640粒;日本式拉链多层笼规格φ60cm,每层可放养壳长3cm以上的鲍苗200粒,一笼五层可放养鲍苗1000粒。
2。饵料投喂:鲍鱼的饵料品种主要是海带、裙带菜、石莼,其次是马尾藻、鼠尾藻等。投喂量按鲍鱼摄食情况而定,一般按鲍鱼体重的15—20%,投喂次数3—4月份每8天投喂一次,4—6月份每5天投喂一次,6—7月份每7天投喂一次,7—9月份每10天投喂一次,9—12月份每7天投喂一次,12—3月份每15天投喂一次,投喂时首先要除去残饵,洗刷鲍笼内的浮泥和附着物,为鲍鱼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3。及时疏苗:到来年4月中旬,鲍鱼长到4。5—5cm,要及时抓紧分笼计量疏苗,新式养鲍笼每层150粒,稀疏为每层80粒,改装笼每层80粒稀疏为每层50粒;日本式拉链多层笼每层200粒,稀疏为每层120粒为宜。
4。养殖水层:养鲍水层一般为4—5m,可避开牡蛎贻贝等附着层,进入冬季水温逐渐下降,水层调到7—8m,笼距3m左右。
5。清除敌害:在日常管理中要随时清除笼壁或笼内的贝类和杂藻浮泥,特别是固着在鲍鱼壳上的牡蛎、贻贝、藤壶、海鞘、苔藓虫、海葵等。
这些敌害生物大多能固着在网笼和鲍壳上,造成鲍鱼笼透水性下降,影响鲍鱼的行动和生长,致使鲍鱼难以摄食,瘦弱而死亡。目前对这些敌害生物,主要采取以预防和人工清除为主。防就是掌握其繁殖规律的基础上避开它们的附着盛期,也可用药物涂料进行防除。
人工清除是用橡胶棒轻打鲍笼上的杂藻和贝类,橡胶棒不损伤网笼剩下打不掉的,固着鲍鱼壳上的贝类,用小铁铲清除干净,此外每次发大海后,要突击清洗笼内的浮泥,以防浮泥堵塞导致死亡。
6。
安全生产,要经常检查笼架,木橛、根绳、吊绳、浮漂、吊坠石。如发现有缠绳现象,要及时解决,特别是台风来临之前,要详细检查各种养鲍设施是否牢固,进入冬季水温逐渐下降,尽量不离开水干露,气温低于5℃不要露出水面。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