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理工学科 农业科学

怎么防治食用菌木霉菌病?

怎么防治食用菌木霉菌病?

全部回答

2018-06-30

0 0
    木霉菌病(1) 基本特征木霉菌又叫绿霉菌,在食用菌栽培中它具有分布广、寄主多、致 病力强、危害大的特点。在食用菌不同的生产阶段,几乎都会受到木 霉菌的侵染。侵染程度较轻时,会发生局部范围少出菇或出现斑点菇 的情况;侵染严重时,会出现整床培养料毁坏或整批菌种报废的 情况。
    被感染的培养料,初期会有白色棉絮状的致密菌丝出现在菇床 上,之后向四周逐渐蔓延形成没有固定形状的菌落,从菌落中央向边 缘逐渐产生分生孢子,最后浅绿色的菌落渐渐变成深绿色粉状。
  尤其是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菌落会很快扩展,几天之内就会遍及整个 菇床,以致绝收。木霉菌能够直接危害菇体,受到危害的菌丝呈褐色,之后渐渐死 亡。  受害的子实体在柄部会有褐色水渍状病斑,慢慢扩展到菌盖,呈 褐色凹陷,菌盖表面会呈现绿色霉层,最后菇体全部腐烂。
  危害食用菌的木霉菌种类主要有两种,分别是康氏木霉和绿色木 霉。它们主要通过污染培养料与菇竞争营养、分泌毒素毒害菇的菌 丝、缠绕或切断燕的菌丝的方式来危害食用菌。  在朽木、植物残体、有机肥、空气和土壤中,都有木霉菌的存 在。
  其主要初侵染源来自带菌的工具、栽培菇房和废料等场所。其主 要以分生孢子的形式通过昆虫、水滴、气流等传播,继而开始再侵 染。病菌在高温、高湿、通气不好和偏酸环境中特别容易生长繁殖。 4~42度为菌丝生长温度,25~30度为最适生长温度。
    孢子萌发要求 相对湿度在95%以上,因此,高湿的环境特别适合菌丝生长和孢子 萌发。一般在接种时若消毒不严格、生产环境不干净较易染病,采菇 时遗留的残根也容易遭受危害。
  (1) 防治措施防治方法有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① 物理防治。a。 清洁生产场所。菌种生产场所和工具要进行消毒,周围环境 要保持清洁卫生。  在消毒的时候,甲醛不可过量,否则甲醛会变成甲 酸形成酸性环境。
  b。 由于病菌和食用菌的生长条件不同,要尽可能利用不适宜木 霉生长而有利于食用菌生长的环境条件,这样可以让食用菌发菌良 好,具有竞争优势。c。 控制空气湿度并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要选择在低温、干燥 的季节进行食用菌栽培,这样可以减少发病。
    挖瓶压块后,在菌丝愈合阶段用塑料膜覆盖。保持通气,注意降湿。后期塑料膜不可揭起过 早,防止愈合中的菌块受到侵害。在多雨季节或多雨年份需要注意菇 房的通风降湿,翻堆要勤快,加大堆垛面积和距离,以达到降低感染 的目的。
  a。 当有木霉菌污染时,要及时对病土和病株进行挖除并加以毁 灭。  此外,还需要把死菇、菇根清除干净。① 化学防治。a。 当菌种块或菌种袋局部发病时,要用0。5%多丰农、1%克霉 灵、0。
  1%咪鲜胺锰盐、2%甲醛溶液注射或0。1%异菌脲涂抹。菇床 培养料被木霉侵染后,可以通过在污染料上面撒一层石灰粉的措施, 来达到控制病情的目的。  b。 在必要的时刻,可以用咪鲜胺锰盐、多丰农、克霉灵或食用 菌专用万力拌料来进行防治。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农业科学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理工学科
农业科学
生物学
建筑学
心理学
数学
天文学
工程技术科学
化学
环境学
地球科学
生态学
物理学
农业科学
农业科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