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商业/理财 经济

如何摸清债务人境况与心理?

如何摸清债务人境况与心理

全部回答

2017-03-06

0 0
     应收的账款不能及时兑现,餐馆与客户之间就形成了债务关系。这是令 所有餐馆老板头疼的问题。怎样理顺双方关系、解决债务问题呢?首先必须 对债务人的情况有全盘的了解。 债务人包括公民和法人两种,因法人团体为单个公民所组成,所以其心 理状况一般区别不大,但其境况和心理外在表现却是不同的。
     法人作为债务人,因其是为一定的经济目的而存在,为一定的经济目的 而采取一定的法律行为——签订并履行合同,因而法人之间的债务纠纷,一 般是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对债权债务的某一方面存有争议。
   争议可因一方过错而造成,可因双方过错而造成,也可因一方认识错误 而造成。  对前两种情况,因债权债务人双方同为一定经济目的,通过摆事实, 讲道理,分清是非,一般可以解决,双方协商不成,通过调解仲裁和诉讼, 达成协议或裁决一般比较容易执行。
  处理这类债务,一定要抓紧时间,避免 损失过大,或不容易解决纠纷。 法人作为债务人,第三种情况,是由于种种原因,已无力偿还。  造成无 力偿还的原因,有自身的:如经营管理不善,拆东墙补西墙,挥霍浪费,各 种经济联合体或私营企业内部发生纠纷等;有外部的:如市场物价变化,机 构调整、计划改变,上当受骗等。
   这类债务人对债务的心态,可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两种,消极的心态是 想方设法偿还债务;消极的心态是无动于衷,漠然处之。  对于积极的债务人, 可尽可能地帮助支持,争取债务人早日清偿债务;对消极的债务人应施加压 力,尽快采取法律手段,包括提出破产申请。
   还有一些有偿还能力的客户,寻找种种借口,拖延履行义务,这就是故 意拖欠。在实践中,经常遇到的是债务人声称无履行能力,或答应履行、但 到期变卦,也有胡搅蛮缠,表示自己不但不应履行义务,权益还受到了侵害。
     故意拖欠常见的现象,就是推躲不见讨债人员。 这类债务人的心理是:能磨就磨,能拖就拖,能少还就少还。对故意 拖欠者,除了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使其感到不履行义务对自己的经营活动有 影响、对个人在声誉道德方面有损害外,请求有关部门制裁是最有效的 方法。
   存心赖账者,根据其赖账心理形成的时间不同,可分为一开始就准备赖 账、在变动过程中发现有机可乘赖账,或根据讨债者的情况赖账三种。   这三种赖账一般表现为:拒不承认其义务,或强词夺理,吹毛求疵,寻 找债权人的缺点,或干脆外逃难寻。
  一旦发现债务人赖账的动机就要引起高 度重视,即请有关部门处理,同时收集必要证据,不给债务人可乘之机。 蓄意诈骗者,是指诈骗人一开始就以骗取财物为目的。企图利用合同 纠纷等合法手段,达到非法占有的目的,对此类债务人,万不能让其抓住 债权人讨债要款心切的心理,而与之妥协,甚至为其掩盖罪行。
    这样做的 后果,非但不能达到讨回欠款的目的,反而给讨债增加难度,使犯罪分子 越发猖獗。 实际上,债务人境况和心理相当复杂,而且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在此难 以一一列举,但当债务主体是公民,或公民利用法人名义而实际债务人是公 民时,债务人躲藏外逃甚至被关押、判刑的情况屡有发生,给讨债带来了巨 大障碍,对此,讨债人员的决心和意志就对讨债起重要作用,尽早诉诸法律 有利于减少损失。
     另外,在实际中还遇到债务人死亡的情况,对债务人死亡后债务由谁承 担,继承法对此有原则性规定,一般继承人继承其财产的,同时应承担被继 承人的债务。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可以不承担被继承人的债务,但是如果债 务人生前已将他财产以各种方式交给了第三人,在可能的情况下,法律规定 应当返还债权人财产,债权人就应努力追讨。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商业/理财
经济
经济研究
股票
银行业务
外汇
创业投资
财务税务
贸易
基金
商务文书
保险
个人理财
企业管理
产业信息
证券
金融
银行
黄金
期货
商业
财政
房地产
经济
经济
政治经济
微观经济
通货膨胀
市场经济
物价上涨
经济增长
通货膨胀率
国民经济
贸易经济
市场需求
资本经济
利率政策
财政分权
经济预算
世界经济
货币贬值
经济访谈
收入分配
宏观经济
通货紧缩
经济体制
宏观政策
经济指标
p2p
经济合作
中外企业
中小企业
供不应求
财政赤字
供求关系
区域经济
国有经济
经济效益
资本运作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