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农业科学 观赏虾怎么养

养虾池塘水质调节的方法有哪些?

养虾池塘质调节的方法有哪些?

全部回答

2017-03-15

0 0
    适当注水、换水,保持水质清新。水源充足的池塘可参照透明度指标采取必要的注水和换水措施。当池水的透明度低于20cm时,可以考虑抽出1/3~1/2老水,然后注入新水。这样既可以带进丰富的氧气和营养盐类,也可以冲淡池水中的有机物,恢复池水成分的平衡。
  这是改良水质最有效的办法,但要注意三点:一是要用潜水泵抽出池塘的底层水;二是要保证注入水的质量;三是换水时温差不得超过31,否则易造成冷、热应激,导致小龙虾生病。  适时增氧,保持池水溶氧丰富。
  通常使用各种增氧机、水杲充水、气泵向水中充气等物理方法,增加空气和水的接触面,加速氧溶解于水中。这是调节改良水质最经济、最有效、也是最常用的方法。适时开动增氧设备,增加水中氧气,不仅能够提高虾类对饲料的消化利用率,而且能够促使池水中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被浮游植物所利用,还能有效地抑制厌氧细菌的繁殖,降低厌氧细菌的危害,对改良池塘水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定期施用生石灰。生石灰是水产养殖上使用得最广泛、最多的一种水质调节改良剂。施用生石灰主要是调节池水的酸碱度,使其达到良好水质标准的pH范围,同时作为钙肥可以促使浮游生物的组成维持平衡。
  一般每月施用生石灰1次,采取用水溶解释稀后全池泼洒的方法,用量为5~15kg/亩,晴天上午9点左右使用,不宜在下午使用。  定期对水体消毒和改良。在虾类生长期内,每月应施用氯制剂消毒液两次,每次使池水中氯制剂含量为0。
  5~0。6g/m3,可起灭菌杀藻作用;每月应施用底质改良剂1次,使池水中底质改良剂含量为40~50g/m3,不仅可以吸附池水中的悬浮物,更重要的是可以改良底质,从而起到改良水质的作用。  底质改良剂主要成分是络合剂、螯合剂,将这些物质洒人水中,与水中的一些物质发生络合、螯合反应,形成络合物和螯合物,一方面缓冲pH,减少营养元素(如磷)的沉淀,另一方面降低水中毒物(如重金属离子)的浓度和毒性,达到调节改良水质的作用。
  常用的络合剂、螯合剂有活性腐殖酸、黏土、膨润土等。  目前,有一种新型亚硝酸根离子去除剂--亚硝酸螯合剂(BR℃)及其盐类也可作为水产养殖土壤改良及底质活化剂,使用量为0。
  1~03g/m3。生物方法主要是施用生物制剂。生物制剂的主要种类有光合菌、芽孢杆菌、硝化菌、EM生物制剂等。在水温25丈以上时,选择日照较强的天气,每月施用生物制剂(如复合型枯草芽孢杆菌净水剂、活性酵素)1~2次,每次分别使池水中复合型枯草芽孢杆菌净水剂浓度为0。
      81g/m3,活性酵素浓度为56g/m3,每次施用后数日内水质即可好转。但施用上述生物制剂应注意两点:一是施用生物制剂时必须选择水温在25℃以上的晴天;二是在施用化学制剂(如生石灰、氯制剂等)后,不能马上施用生物制剂,应等到化学制剂药效消失后再施用。
  一般要在施用化学制剂1周后再施用生物制剂,这样才能达到较佳的水质调节效果。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农业科学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理工学科
农业科学
生物学
建筑学
心理学
数学
天文学
工程技术科学
化学
环境学
地球科学
生态学
物理学
农业科学
农业科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