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历史话题

谥号与尊号是怎么来的?

庙号、谥号与尊号是怎么来的?

全部回答

2017-06-16

0 0
    中国古代的帝王除有姓名之外,往往还 有庙号、谥号、尊号。这些称号多见于史书。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 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 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赵匡胤称 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
  也有个别朝代 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 其子朱棣称成祖。  清朝福临(顺治)称世祖, 玄烨(康熙)称圣祖。但是在隋以前,并不 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因为按照典制,只 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人庙奉祀。
  直 到唐以后,大多数皇帝才都有了庙号。谥号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 种称号,有褒贬之意。所谓“谥者,行之迹”, “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  行出于己, 名生于人。
  ”谥号有帝王之谥,由礼官议上; 有臣属之谥,由朝廷赐与。还有私谥,是门 徒弟子或是乡里、亲朋为其师友上的谥号。 帝王将相之谥在西周时即已出现。秦时曾一 度废除,汉代恢复,直至清末。私谥可能始 于东汉,或谓春秋时期已有。
  民国以后,私 谥在一段时间内仍存在。  谥法有固定用字, 如慈惠爱民曰文,克定祸乱曰武,主义行德曰元等,这是美谥;杀戮无辜曰厉,去礼远 众曰场,好祭鬼怪曰灵等,这是恶谥;还有 表示同情的哀、愍、怀等。
  一般人的谥号多 用两字,如岳飞谥曰武穆,海瑞谥曰忠介。尊号是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 成的特殊称号。    或生前所上,或死后追加。 追加者亦可视为谥号。
  尊号一般认为产生于 唐代。实际早在秦统一中国之初,李斯等人 就曾为当时的秦王政上尊号曰“秦皇”。不 过这时的尊号一词的含义与唐代以后的不甚 相同。尊号开始时,字数尚少,如唐高祖李 渊的尊号为“神光大圣大光孝皇帝”。
  越到 后来,尊号越长,如清乾隆皇帝全部称号为“高 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 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除了庙号“高宗” 二字外,其尊号竟有二十余字之多。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历史话题
民俗传统
文学
书画美术
地理
器乐/声乐
舞蹈
历史话题
历史话题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