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书画美术

赏诗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请解释此之意?讲出作者的名子?

全部回答

2006-09-27

0 0
     《绝 句》 作者:杜 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注词释义   绝句:古诗体裁中的一种。
  每首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   鸣:叫,啼叫。   含:包含,指从窗内可以看见的范围。     西岭:指岷山,岷山在成都西,岭背积雪常年不化。   千秋雪:千年不化的积雪。
  千秋,形容时间很长。   泊:停船靠岸。   东吴:今江苏、浙江两省东部地区,古代属于吴国。 古诗今译   两只黄鹂啼鸣在翠绿柳枝间,一行白鹭飞上了湛蓝的青天。  窗口远望见西岭千年的积雪,门前停泊着万里赴吴的航船。
   名句赏析——“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这是杜甫在成都草堂时一首如画的诗作。全诗一句一景,由四幅独立的景色描写构成。前两句以黄鹂和白鹭对举,描述初春景象。在翠柳和蓝天的衬托下,黄鹂婉转的鸣声和白鹭轻盈的身影,显得如此和谐而优美;句中“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色彩,和着鸟儿的声音、身影一起,形成了一种活泼、轻快的节奏和韵律,充满了动感。
    它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喜悦和欢快。后两句写积雪不化的远山和乘风待发的江船,仍然是初春的景色,但“千秋”、“万里”赋予这些景色以宏大的气势,它显示了身居斗室的诗人壮阔的胸怀,也显示了诗人对自己前途的信心,因为那顺江而下、穿三峡、过襄阳的万里东吴之途,也正是诗人日夜向往的回乡之路。
     杜甫简介: 杜甫(712-770):唐诗人。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祖藉襄阳(今 属湖北),自其曾祖时迁居巩县(今属河南)。杜审言之孙。自幼好学,知识渊博 ,颇有政治抱负。
  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天宝三载(744年)在洛 阳与李白相识。  后寓居长安(今属陕西)将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贫困,逐 渐接近人民,对当时的黑暗政治有较深的认识。
  靠献赋得始得官。及安禄山军陷长 安,乃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寻出为华州司 功参军。不久弃官往秦州、同谷。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 。  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晚 年携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一说饫死耒阳。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统治 者的罪恶作了较深的批判,对穷苦人民寄以深切同情。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 会题材,反映出当时政治的腐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愿望。
    许多优秀作品 ,显示出唐代由开元、天宝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故被称为“诗史”。在 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 的表达能力。
  继承和发展《诗经》以来的优良文学传统,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 主义高峰,起着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  《兵车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春望》、《羌村》、《北征》、《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秋兴》等诗,皆为人传诵。
  但有些作品也存在着较浓厚的“忠君”思想。有《 杜工部集》 。

2006-09-27

184 0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间鸣叫, 一行白鹭在晴晴朗的蓝天飞翔。 透过窗子望见积雪经年的西山雪岭, 门外停泊着要到东吴远行的船只。 〖点评〗 全诗四句都是工整的对偶句。一句一景,看来似乎各不相干,其实是一个 整体,犹如一幅风景优美的图画。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书画美术
民俗传统
文学
历史话题
地理
器乐/声乐
舞蹈
书画美术
书画美术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