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新加坡的文字是中文的简写呢而香港
楼上说得不对!
新加坡汉字规范的回顾与前瞻
谢世涯副教授
摘 要
新加坡教育部于1969年颁行《简体字表》,新加坡从此进入使用简体字的时代。 教育部又于1976年发布《异体字表》和《新旧字形对照表》,目的在删除不必要的异体字,并规范经简化汉字的笔画。
新加坡教育部又于1980年和1983年,先后颁行《小学分级字表》和《中学华文字表》,两个表的字体,都是根据简体字、新字形和规范字颁行的,新加坡由是进入全面使用规范字的时代。 1993年新加坡国民登记局为国人重新更换新身份证之际,也为华族人士加上简体字姓名。凡此种种,足见新加坡推行简体字的决心和成就。
目前,由于香港、台湾、澳门、中国沿海特...全部
楼上说得不对!
新加坡汉字规范的回顾与前瞻
谢世涯副教授
摘 要
新加坡教育部于1969年颁行《简体字表》,新加坡从此进入使用简体字的时代。
教育部又于1976年发布《异体字表》和《新旧字形对照表》,目的在删除不必要的异体字,并规范经简化汉字的笔画。
新加坡教育部又于1980年和1983年,先后颁行《小学分级字表》和《中学华文字表》,两个表的字体,都是根据简体字、新字形和规范字颁行的,新加坡由是进入全面使用规范字的时代。
1993年新加坡国民登记局为国人重新更换新身份证之际,也为华族人士加上简体字姓名。凡此种种,足见新加坡推行简体字的决心和成就。
目前,由于香港、台湾、澳门、中国沿海特区和世界各地的华人,他们使用繁体字的情况还是很普遍,新加坡人需要和他们交往,以便沟通信息。
在商业上,新加坡人需要阅读他们的资料和函件,年青一代的新加坡人,是否有必要“用简识繁”,是得商榷的。
另一方面,当前世界各地华人使用的繁体字,其字形也往往不很一致,因此,如何规范繁体字,使世界各地的华人都能使用统一的字形,方便交流,这也是值得各有关方面共同探讨的一个课题。
本论文曾发表于“第四届国际汉字讨论会”,1997年11月26日至27日由中国文字学会、江苏教育出版社、国际汉字振兴协议会、中国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在中国苏州竹辉饭店举行。
一 引言
自1969至1983年以来,新加坡所进行的汉字规范工作,约有下列各项:推行简体字、采用新字形、规范选用字、颁行中小学字表、规范汉字横写横排和身份证加印汉字。
回顾过去,新加坡在汉字规范工作方面,的确成绩斐然。展望未来,新加坡在规范汉字和 使用汉字方面 ,应该朝怎样的方向,或应作怎样的调整;此外,从新加坡的观点出发,应如何对待繁体字和未经简化的汉字,皆为本论文所要探讨的重点。
二 新加坡的汉字规范工作
(一) 推行简体字
新加坡推行简体字,是由教育部于1969年颁行《简体字表》揭开序幕的。
新加坡较之中国于1956年推行简化字,前后相距13。《简体字表》共收录了由502个繁体字简化而成的498个简体字。这498个简体字经过五年的试验使用后,证明简体字深受各界人士的欢迎。
教育部鉴于第一批简体字推行的成功,于1974年颁行《简体字总表》,总表公布了2287个简体字,新加坡的简体字从此迈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不过,因该表收录了49个与中国相异或中国没有简化的字体,两种字体并存并用,在书写和印刷上往往造成诸多不便,教育部于1976年又颁行修订本《 简体字总表》,把与中国相异或中国没有简化的字体,全部加以删除。
新加坡的简体字从此与中国的简化字完全相同了。
(二) 采用新字形
教育部1976年颁行的《简体字总表》是采用新字形类推简化汉字的;该表并附有《新旧字形对照表》。
所谓新或旧字形,是指字形或字模在笔画或结构上的不一致,例如“花”字的草字头,原作四笔,即好像两个并列的“十”字,新字形则改作三笔的“艹”;又如“滚”字右偏旁的“衮”,中腰部分旧字形是作“口”,新字形则改作“厶”。
教育部公布《新旧字形对照表》具有规范汉字笔画笔形的作用,它不但可以作为书写和教学的标准,也可作为铸造字模和印刷出版物的标准。新加坡采用新字形,较之中国于1965年发布《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相距 11年。
(三) 规范选用字
修订本《简体字总表》另附有《异体字表》。异体字是指同义异体的汉字,例如“匹”与“疋”,把“匹”作为正体字,也就是选用字,那么“疋”就是异体字了。
又如“托”字,旧字形作“言”字旁,新字形则作提手旁(“扌”)的“托”。该表之颁布,目的在删除不必要之异体字,并且规范未经简化汉字的笔画。新加坡公布《异体字表》,较之中国1955年发布《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相距21年。
(四) 颁行中小学字表
教育部于1980年发布《小学华语分级字表》,规定小一至小六各年级须学习汉字的字数,总计第二语文1800字,第一语文(高级华文)2000字。
新加坡教育部也在同一年颁行《中学华文第二语文字表》3000字和《中学华文第一语文(高级华文)字表》3500字。这与中国中央教育部于1952年公布《常用字表》2000字,相距28年,而与中国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于1988年联合发布《现代汉语常用字表》3500字,则早了8年。
新加坡教育部于1993年随着修订华文课程标准,也对中小学字表作了某些修订,其中对语委于1986年发布恢复繁体的“叠”、“覆”、“瞭”、“像”和新简化字“?钡茸郑蚕嘤Φ淖髁说髡娑ㄖ行⊙胙暗暮鹤肿质疵挥懈谋洹?
(五) 规范汉字横写横排
教育部于1974年规定教科书须横排印刷,由左到右;剑桥会考华文考试,也从1974年开始改为横写。
政府的公函、通告、招贴、表格等,率先横排横写,接着各报章、杂志和其他出版物也相率横排横写。新加坡较之中国于1955年推行横写横排,相距19年。
(六) 身份证加印汉字姓名
新加坡华人的姓名,一向是根据不同籍贯的方言拼写的,例如“陈”这个姓,约有Tan(闽南、潮州)、Chan(广东)、Chin(客家)、Tang(福州)、Ding(福清)、Teng(闽北)、Chen(中国)、Chern(台湾)等不同的方言拼写方式。
教育部于1973年推行汉语拼音后,建议在籍学生或婴孩出生时,采用汉语拼音拼写英文姓名。但有些家长认为,们过去所有的证件,其姓名都是以方言拼写的,改用汉语拼音,将引起混淆或造成法律纠纷。有的则认为把方言拼音改为汉语拼音,例如把姓Tan改为姓Chen ,等于把他们祖宗的姓也改掉了。
有鉴于此,新加坡国民登记局于1993年趁全国更换新身份证之际,规定加印汉字姓名。这是个好办法,有了汉字姓名,即使有不同的方言读音,但汉字的字形字义不变,而英文姓名要用方言或汉语拼音拼写拼读,就不是一个什么问题了。
三 推行简体字之成效
总计上述六项汉字规范的工作中,最有成效的当然首推简体字。可从以下七方面见出新加坡推行简体字成效卓著。
(一)新加坡自颁行简体字以来,政府部门、官方机构或半官方机构所发出的文字,如公函、招贴、告示、表格等,全都采用简体字。
(二)官方、半官方或民间的出版物,包括教科书、报章、杂志、图书和电视台字幕等,都用简体字。
(三)由小学、中学而至于大学,全采用简体字教学与考试,剑桥会考所有华文媒体的试卷,全用简体字命题。
(四)商家或厂家的宣传媒体,如广告、产品说明书或保证书等,多用简体字。民间交往的 媒体,如日常应用的文件,也多用简体字。
(五)书画艺术原有最大的空间,书法繁简由人,但新加坡的书画家,也大都偏爱书写简体字。
(六)新加坡自1969年推行简体字,前后近30年,目前的学生、青年和中辈的人,都能掌握简体字。
(七)正因为大多数新加坡人掌握了简体字,他们到中国经商贸易或旅游观光,与中国人交往,可以无往而不利。
四 繁体字盛行与应变之计
然而,正当新加坡推行简体字而取得卓著成绩之时,环顾其他地区,繁体字却仍然大行其道,从以下各点,足见繁体字盛行的一斑。
(一)台湾是传统使用繁体字的地区,而且可以预见台湾将会继续使用繁体字。
(二)香港和澳门也是长期以来使用繁体字的地区,随着两地的回归中国,在一国两制之下,看来会继续使用繁体字。
(三)近年来中国在沿海新设的经济特区,大量吸引了港、澳、台和世界各地的华人前往投资,他们因为长期用惯了繁体字,所以当他们带入资金的同时,也带入了繁体字,形成在特区里的海外华人有用繁体字的现象,但可喜的是特区里的官方机构,一直是坚持使用简体字的。
(四)中国有好些地方从事商业、贸易和金融的人士或个体户,为了顺应香港、澳门、台湾和海外华人的习惯,也偶尔会使用繁体字,最明显的是他们的名片,往往是用繁体字印刷的。
(五)中国各地的剧团,如京剧、越剧、 粤剧、 潮剧、琼剧、豫剧、川剧、昆曲、黄梅戏和龙江戏等剧团,他们到新加坡演出,所有的字幕说明,全用繁体字。
(六)香港的地方剧团,如潮州戏和广东戏,台湾的话剧团,他们到新加坡演出,所有的宣传资料和字幕说明,全用繁体字。
(七)港台行销到新加坡的图书报纸和期刊杂志,以及录音带、录像带、光碟和产品包装的说明文字等,都用繁体字。
(八)世界各地如欧美和东南亚地区的华人,也还习惯使用繁体字,包括用繁体字印刷报纸、杂志、产品说明书、广告和宣传品等。
(九)在新加坡的港台商人和来自世界其他地区的华人,他们有的仍然偏爱使用繁体字。
(十)新加坡电缆电视(SCV)宽频视界所提供的港、台频道,例如凤凰卫视台、中天频道、MTV中文台、翡翠卫星台、TVB8频道、无线卫星电视台、娱家戏剧台、娱家都会台和JET TV 中文精选频道组合等,所提供的字幕,都是繁体字。
新加坡长期以来一直就是世界著名的商贸城市,也是远东的金融中心,新加坡人需要和世界各地人士和海外华人打交道。当港、澳、台还盛行繁体字之时,当海外华人继续使用繁体字之际,年青的一代不谙或不会辨认繁体字,吃亏的是他们自己。
新加坡的领导层一再号召和鼓励年青人到海外打天下,创造国际企业,要他们多长一对翅膀,学会各种技能,包括华文华语,当然也得学会辨认繁体字。否则当港、澳、台和其他海外华人拿出名片时,当中或有人姓毕、邓、范、龚、关、刘、龙、卢、麦、苏、卫、严、邹、叶或姓庄时,年青的新加坡人无法认读而不知如何称呼他,那是既尴尬又失礼的。
因为这些简化后的姓氏字形,与原来的繁体字形,是有很大的不同的。
随着港、澳的回归中国,在一国两制之下,看来繁体字还会继续使用,台湾亦然,而中辈和老一辈的海外华人也会继续使用繁体字,因此年青的新加坡人要和上述地区的人士交往,也许应有应变之计。
当然,要新加坡新一代的学生既学简体又学繁体,既不实际也没有必要,但是,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学会辨认繁体字的应变之计,也许是可以尝试的。其办法是在华文教材里,在每篇华文课文之后,附录简繁字体对照表,同时又在每册华文课本之后,附录该册所出现的简繁字体对照表。
教师不必特意教导学生书写繁体字,只要帮助他们辨认即可。这不是推行繁体字,而是为了适应环境的需要的权宜之计:用简识繁。正如新加坡传统上是使用英式英语,但习惯上我们也学会分辨美式英语。其实,使用简体字是新加坡既定的政策,是不会改变的,而任何妨害这个政策的措施都会被排除的。
五 结论
新加坡在进行汉字规范工作方面,前后历达近30年,总计完成了推行简体字、新字形、选用字、中小学字表、汉字横写横排和身份证加印汉字等六项工作。
其中最有成效的当推简体字,在1974年教育部颁行《简体字总表》之后,即完成了全面使用简体字的工作。新加坡推行简体字的成效,除了中国以外,看来没有第二个国家或地区比得上的。
然而,为了方便与使用繁体字地区的人士交往,也为了方便与惯用繁体字的世界各地华人交往,新加坡的年青人须有应变之计:用简识繁,要有辨认繁体字的能力。
新加坡人掌握了简体字,需要识繁,其他惯用繁体字地区的,如香港、澳门、台湾,是否可以反其道而行之:用繁识简,在华语华文的教科书上,附录简体字。中国是简体字发源地的国家,人口近13亿,学会辨认简体字,当更能直接和快捷地与中国人交往,确实百利而无一弊。
要学会辨认或使用简体字,当然以中国的简化字为依归,因为简化字是中国和联合国的法定文字,而且也只有一种简化字。
但在繁体字与未经简化汉字方面,中国与港台地区,以及和日本、韩国等国的汉字,在字形、笔画、或结构方面,往往有或多或少的出入,如何规范这些意义相同而形体有异的字体,各有关方面是否可以成立一个委员会,共同来研究、探讨与交流意见,进而促进繁体字与未经简化汉字的规范工作,当是值得进行的一项工作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