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人文学科 哲学

这句话如何理解?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书上讲:“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坚持这一点就是坚持了认识论中的辩证法”,这句话如何理解?

全部回答

2006-09-21

0 0
我是这样理解的: 哲学上一旦说坚持了唯物论就是坚持事物的物质性,例如认识论中,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就是把理性认识看成是意识类的,而把感性认识看成是无之类的。这就是其唯物性。 而坚持辩证法就是坚持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只要是与运动变化发展中某一个沾边都是辩证法。 也许这样的说法不是很准确,但是这样的理解是没有错的。

2006-09-10

64 0
    哲学的认识论里有个体性的认识主体和群体性的认识主体两类不同的主体。个体性主体的认识模式就是人们熟知的“实践-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的不断循环过程;而群体性主体的认识模式可以表述为“个体性意识阶段发展到群体性意识阶段,有些认识再发展到社会性意识阶段”,这样一种有别于个体主体的认识历程。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又是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的。首先,两者相互依赖,一方面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以感性认识为基础,离开了直接的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成了主观任意的东西了,其正确性无法保障。
   如果考察群体性主体的认识发展,对这个群体主体从整体上可以划分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阶段;但是群体内部的个体成员却不一定都非要经历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全部历程,许多人可以是而且也确实是直接地学习、接受了理论,形成未经过感性认识阶段的理性认识。
    当这个群体的大多数成员都普遍接受了某一种新的理论,这个群体主体的认识状态就进步到了新的认识水平。而对于大多数通过学习直接接受理论,没有感性认识阶段的群体内的个体成员来说,他们的理性认识并不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哲学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人文学科
哲学
管理学
传播学
考古学
伦理学
语言学
历史学
哲学
哲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