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升学入学

入学年龄早晚利弊?

小孩去年上了小小班,按照年龄还要上小小班.但我想让小孩提前1岁(7岁)报小学,这样今年上小班.听到一些关于提前上学的一些报道,拿不准.因此我想请教高人指点,男孩入学年龄早一年会有哪些利弊.哪些孩子适宜早入学?家长有哪些方面要注意的和可以做的?

全部回答

2006-09-12

226 0
  7岁上小学在我这边是很普遍的事情!其实7岁上小学很正常的,我是广东中山的,我这边7岁就可以上小学了。
  在我们这边8岁上小学就晚了!你想想:12岁小学毕业,15岁初中毕业,18高中毕业,22大学毕业,可以的话还可以陈年轻再考研、考硕士什么的! 很多家长担心过早让小孩上小学怕他接受能力跟不上,但我觉得:就算是早了一年,那你还是可以让小孩重读一年一年级的,那他的基础就巩固很多了!对不?。

2006-09-04

222 0
我认为男孩子最好是迟一点上学。一是男孩子醒事比较晚,大多数男孩子小学期间在学习上都不如女孩子,加上小学期间女老师多,男孩子比较顽皮,不很讨好老师,,因此,一旦有什么问题,太小的孩子往往不知所措。再则,现在升学竞争激烈,男孩子过早上学,在小学毕业时年龄太小,不利于沉重的学业负担。

2006-08-30

219 0
    我们这里7岁(虚岁)8月31日前都要报名上小学!还有6虚岁读小学的,这种一般是早慧儿童! 所以7虚岁(6周岁)读小学应该没有问题!我儿子6岁零8个月,后天开学就读二年级了! 我觉得在入学前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习惯能让孩子终生受益! 从小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孩子的智力发展无疑是重要的,但孩子良好品德及习惯的培养同样不能忽视,可惜,目前不少年轻的父母只关注前者而不重视后者。
    有专家曾研究几个家庭,他们的孩子都挺聪明,但满口脏话,没大没小,蛮横粗野,使人“望而生畏”。人家批评了,为父为母的却说:孩子还小,以后慢慢会好的。其实不然,心理学研究表明,习惯的形成就像播种应该及时一样,也有一个最佳期。
  譬如,学者们通过调查研究认为,5岁是儿童形成使用筷子习惯的最佳期;3岁是对儿童进行解扣纽扣训练的最佳期等。  因此,作为父母,应根据幼儿成熟的机能适时进行某种品德或某个习惯的培养和训练,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好雨知时节”。
     幼儿时期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的教育培养对于人的一生是致关重要的。道德行为习惯优秀的孩子顺其性情培养则很有可能在伦理学、民俗学、社会学和公共关系学等方面取得较大成绩。  具有良好交际行为特征的孩子,其德商与情商都很高,他们十分注重自己的行为对现实生活的影响或受现实生活行为规范的左右,这样的孩子在将来有可能发展成为政治家,群体领导人、社会活动家,因其个人形象好,社会口碑好,其交际能力十分出众。
     3-6岁幼儿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对照表   有幼教专家根据多年研究成果制定了“3-6岁幼儿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对照表”,根据这个对照表可以考察分析自己孩子的具体行为活动是否具有良好品德行为特征,是否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特征,进而推测出孩子德商的优劣及其未来成才发展趋向。
       小班(三至四岁)   1、尊敬日常接近的成人。在成人的提醒下会问“早”,问“好”,学会说“再见”。   2、要别人帮助时,会说“请”;接受别人的帮助后,会说“谢谢”。
     3、不怕生人,会在成人的提醒下热情而礼貌地欢迎客人。   4、逐步养成过集体生活的习惯,积极参加各项集体活动。     5、遵守幼儿园的一些规则,如按时入园、离园、按时吃饭、下课、参加游戏等。
     6、遵守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常规。在成人周围活动,不离开成人独自乱跑。   中班(四至五岁)   1、对长辈会称呼“您”。能注意倾听对方的谈话,不打岔,能有礼貌地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
       2、个人活动不影响别人。当别人碰撞了自己时会说“没关系”、“不要紧”,当自己碰撞了别人时会说“对不起”等。   3、不说粗鲁话,不说谎话,做错了事能大胆承认,认真改正。
     4、能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并较自觉地遵守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常规,在家的生活有规律。     5、在成人的提醒下,在公共场所知道遵守秩序,不乱跑、乱喊。过马路小心,听民警的话逐渐知道遵守交通规则。
     大班(五至六岁)   1、能逐步较熟练地使用一般的文明礼貌用语,主动、热情、大方、自然地接待客人。别人讲话时不插嘴;和别人交往时态度和气,举止文雅。  不喊成人的名字,不给别人取外号。
  不嘲笑别人的缺点和生理缺陷。   2、能自觉主动地遵守生活常规,遵守上课、游戏及其他活动的各项规则。知道要严格要求自己不苛求别人。   3、成人委托的事情能认真做,不偷懒,不争论,听话,并能按顺序争取较好地完成任务。
  有集体荣誉感。     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一、从孩子的日常生活抓起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长期的生活里逐渐形成的,它贯穿于孩子一日生活的各个方面。
  父母应善于抓住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譬如,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在他饮食、起居等活动中逐渐养成的,文明礼貌习惯是孩子在待人接物的过程中培养的,爱学习的习惯往往是在游戏中形成的,爱劳动的习惯是在自我服务和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培育的。
    正如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当然,作为父母应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出表率。如要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父母先要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这样对于善于模仿的孩子来说必然受益匪浅。
     二、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   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把孩子本来不自觉的行为,转化为有意识的自觉行动。  这就要求父母要细微地观察孩子,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根据孩子的特点确定培养目标,并善于抓住教育时机,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
  使孩子尽快地从“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化。有以下几点,提供父母注意:   第一,要持之以恒,不要半途而废。   两岁半的萌萌喜欢自己拿勺吃饭,虽然吃的很慢,桌上、地上、衣服上常有菜汤、饭粒,但妈妈却不急不躁。
    她坚持每顿饭都让萌萌自己吃,并一边鼓励、一边教孩子进步方法。还常常夸孩子“真棒”、“真好”、“有进步”使萌萌非常开心。不久,萌萌不仅学会了自己吃饭,还学会了自己穿脱衣服。
  入幼儿园后成了班上小朋友学习的榜样。良好的习惯要经过不断的重复。反复地实践才能养成。只要父母坚持要求,日积月累孩子的大脑神经活动才能形成“定型”。  这时孩子做起来会感到轻松、自然、舒服、愉快,主动地去做,慢慢形成了习惯。
  反之,他会感到紧张、压抑、难受不愿意去做,自然很难形成习惯。   第二,要统一要求,不要各行其是。   一天我和朋友聊天,他的小孩子元元在一旁画画。边画边说:“爸爸坐的飞机来了。
    ”他奶奶对我说:“他爸爸今晚回来,看把他高兴的。”这时,门外传来小孩子的喊声“元元,我去骑车,你去不去?”元元对奶奶说“我和牛牛在院里骑会儿车行吗?”奶奶说:“行,但是你要把画笔和纸收拾好了再去。
  ”元元答应着,开始收拾桌上的文具。这位奶奶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虽然孩子生活在奶奶家,但奶奶和妈妈对孩子的要求却是一致的。  这就意味着相同的信息重复地转入孩子的大脑,容易使孩子形成神经联系,良好的习惯就容易养成。
  如果爸爸妈妈对孩子要求严格而爷爷奶奶放纵,或者施教者今天严格,明天放松。幼儿园培养孩子好的习惯父母不坚持,都是难以形成良好的习惯的。   第三.要注意方式方法,切忌简单粗暴。     在咨询会上,一位父母指着站在远处的孩子对我说:“这孩子要把我气死了,天天都有父母向我告状。
  ”接着这位父母向我讲述了孩子怎么和小朋友打架,用积木把别人砍伤,用嘴把同伴咬出血印……。这位父母苦恼地说:“我都怕去幼儿园接孩子,真怕哪位父母来找我,打他,骂他,可怎么他就不改呀?”这位父母的苦恼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纠正不良行为习惯要比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难得多。父母应从改变对孩子的态度开始。对幼儿来说,情绪是行动的动力。孩子喜欢受人鼓励、夸奖,如果总是换来批评、受指责,他情感上接受不了,会产生逆反心理。
  加上父母的冷眼、厌恶、甚至是打骂会更加激起不良情绪,产生“破罐子破摔”甚至做出新的不良行为。  但这样的孩子有时受了环境的影响也有想改正的愿望,希望得到父母的表扬,但做起来要费很大的力气。
  因为不良的行为往往会不自觉地表现出来,而好的行为则要十分自觉,必须克制自己的需求,这种抑制力要经过自身的努力才能实现。这时孩子往往表现的不会那么自然、轻松。如果父母理解孩子的心理和需求,对他的想法给以鼓励、支持再加以耐心的诱导和启发并坚持下去,良好的行为就会逐渐养成。
       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愿每位父母都能把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当成一件关系孩子健康成长和社会进步、振兴民族的大事来抓。
     好孩子育儿网采编整理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升学入学
院校信息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升学入学
升学入学
考研
小学教育
中考
高考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