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饮食习惯应怎样培养?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吃饭,可以说人人都会。民以食为天,每个人都不能不吃饭。但是,如何吃饭,也是大有学问的。注意养成吃饭的正确习惯,将对健康大有好处。
饮食六宜。宜早。人体经一夜睡眠,肠胃空虚,清晨进些饮食,精神才能振作,故早餐宜早。 宜缓。吃饭细嚼慢咽有利于消化,狼吞虎咽,会增加胃的负担。宜少。人体需要的营养虽然来自饮食,但饮食过量也会损伤胃肠等消化器官。宜淡。饮食五味不可偏亢,多吃淡味,于健康大有好处。宜暖。胃喜暖而恶寒。 饮食宜温,生冷宜少,这有利于胃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宜软。坚硬之物,最难消化,而半熟之肉,更能伤胃,尤其是胃弱年高之人,极易因此患病。所以煮饮烹食须熟烂方食...全部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吃饭,可以说人人都会。民以食为天,每个人都不能不吃饭。但是,如何吃饭,也是大有学问的。注意养成吃饭的正确习惯,将对健康大有好处。
饮食六宜。宜早。人体经一夜睡眠,肠胃空虚,清晨进些饮食,精神才能振作,故早餐宜早。
宜缓。吃饭细嚼慢咽有利于消化,狼吞虎咽,会增加胃的负担。宜少。人体需要的营养虽然来自饮食,但饮食过量也会损伤胃肠等消化器官。宜淡。饮食五味不可偏亢,多吃淡味,于健康大有好处。宜暖。胃喜暖而恶寒。
饮食宜温,生冷宜少,这有利于胃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宜软。坚硬之物,最难消化,而半熟之肉,更能伤胃,尤其是胃弱年高之人,极易因此患病。所以煮饮烹食须熟烂方食。
饭前喝汤。我国人民用餐习惯一般都是先吃饭、后喝些菜汤。
西方人的用餐习惯是先喝点汤,再吃饭(面包等)。这两种不同的用餐习惯,究竟哪一种科学、合理?从科学卫生的观点看,先喝点汤再吃饭比较好。因为人在感觉饥饿时马上吃饭对胃的刺激比较大,日久,容易发生胃病或消化不良。
如果吃饭前先喝点汤,就好象运动前做预备活动一样,可使整个消化器官活动起来,使消化腺分泌足量消化液、为进食作好准备。这样,就会减轻对空胃的刺激,对胃的保护有一定好处。
站着吃饭。医学家对世界各地不同民族的用餐姿势研究表明,站立位最科学,坐式次之,而下蹲位最不科学。
这是因为下蹲时腿部和腹部受压,血液受阻,回心血量减少,进而影响胃的血液供应。而吃饭时,恰恰是胃最需要新鲜血液的时候,某些胃病可能与下蹲式就餐姿势有关。人们吃饭时大都采用坐势,主要是因为工作劳累,而坐势最感轻松之故。
吃饭说话。传统习惯认为,吃饭时不宜说说笑笑,否则对消化吸收不利。而现在一些保健专家则认为:吃一顿午饭用30分钟左右为宜,在此时间里边吃边说,可使一起进餐者交流感情,解除烦恼,使肠胃能正常地消化食物。
其原因是:愉快的心情不仅能增进食欲,还可兴奋中枢神经,从而促进消化液大量分泌,使胃肠处于最佳消化状态。
喜吃苦食。苦味食物不仅含有无机化合物、生物碱、萜烃类,而且含有一定的糖、氨基酸等。
苦味食物中的氨基酸,是人体生长发育、健康长寿的必需物质。苦味还能调节神经系统功能,帮助人们从紧张的心理状态下松弛下来,缓解由疲劳和烦闷带来的恶劣情绪。苦瓜、咖啡、苦菜、慈姑、茶叶、巧克力、啤酒等苦味食品含维生素B17,有强大的杀伤癌细胞的能力。
营养均衡。不挑食,不偏食。水果应在两餐间食用;汤应在饭前喝;瓜类蔬菜要单独食用。三餐有别。早吃好,午吃饱,晚餐适量。草率的早中餐、丰盛的晚餐,使人患肥胖的占67%。早餐以低糖低脂肪高蛋白为佳。
午餐同样,因为午餐食用鸡或鱼等高蛋白可使血液中充满氨基酸,包括酪氨酸,酪氨酸可通过血脑屏障,在大脑中转化为使头脑清醒的化学物质;另一个能通过血脑屏障的关键营养物质是胆碱,它存在于鱼、肉、蛋黄、大豆制品、燕麦片、米、花生和山桃核中,胆碱是脑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化学前体,在记忆中起主要作用。
晚餐以高碳水化合物为佳。
心情舒畅。吃饭时情绪好,食欲增强,血液循环良好,胃肠的消化功能强,免疫力增强;如在吃饭时情绪压抑和郁闷,则会影响食欲,影响血液的正常循环,降低整个消化系统的功能,降低人的免疫力。
讲究卫生。饭前洗手,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
细嚼慢咽。细嚼可使食物磨碎成小块,并与唾液充分混合,以便吞咽。同时,嚼还能反射性地引起唾液、胃液和胰液等消化液的分泌,为食物的进一步消化提供了有利条件。
定时定量。吃饭有规律,定时定量,能使胃肠道有规律地蠕动和休息,从而增加食物的消化吸收率,使胃肠道的功能保持良好状态,减少胃肠疾病的发生。
少吃多餐。进食少,血液中的糖浓度低,身体分泌的胰岛素就少,胆固醇的水平就降低,体内脂肪也会减少;但要注意,不论吃多少餐,总热量不应超过一日三餐的总量。
节制饮食。节制饮食不仅能减轻胃肠负担,而且由于机体处于半饥饿状态,植物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受到一种良性刺激,从而调动人体本身的调节功能,内循环均衡稳定,使免疫力增强,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趋向于平衡,有利于提高人的抗病能力。
预防“饭醉”。有一部分人因吃得过饱,即使不喝酒,往往也会出现酒醉状态,即饭后思绪紊乱,昏昏欲睡。这是因为人吃进过多的碳水化合物后,其中的葡萄糖能在胃里转变为酒精(乙醇),这部分酒精被人体吸收后,就会引起一系列的症状。
要预防“饭醉”,关键在于避免暴饮暴食。
饮食的最佳温度
泡茶:用70~80℃的水泡茶泡出的茶水色香味俱佳,且茶叶中所含的维生素C、咖啡碱、鞣酸等不遭破坏。
牛奶:牛奶富含蛋白质,蛋白质在加热的情况下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在60~62℃时,呈胶体状态的蛋白质微粒出现脱水,由溶液变为凝胶状,随之会出现沉淀;当温度升高到100℃时,牛奶中的乳糖开始焦化,使牛奶呈现褐色,并逐渐分解形成乳酸,产生少量中酸,使其带有酸味,营养价值下降。
所以,牛奶不宜高温久煮,一般在60~70℃时,既可达到杀菌消毒之目的,且味道鲜美。
蜂蜜:一般用65℃以下的温开水或凉开水冲饮;过热的开水,不仅改变了蜂蜜的甜美味道,使之变酸,而且可使蜂蜜中的酶类物质变性,产生过量羟基甲糖醛,使营养成份被破坏。
味精:炒菜时不宜放入过早,一般应在菜肴快熟时或者刚出锅后加入,因为这时菜温在70~90℃左右,是味精溶解度最好的温度,鲜味也最浓,相反在高温时加用,当温度超过120℃时味精中的谷胺酸钠就会变成焦化的谷胺酸钠,焦化的谷胺酸钠既没有鲜味,还具有一定的毒性。
油条:油条、油炸大虾等,食用的最佳温度为70℃左右,尽管吃起来稍微有点烫,但味道最美。
其他:许多食品的口味不仅与加工过程及保藏有关,而且与食用食品的温度有关。科学家们经过研究比较,将食品分为喜凉型和喜热型。
喜凉型食品在10℃左右口味最好,冷食温度在0~6℃之间的口味最佳,如凉开水在12~15℃时,喝之最爽口;啤酒在夏天饮用以6~8℃最为清爽宜人,冬天则在10~12℃时最醇美;汽水在4~5℃时最好喝;冷咖啡在6℃时最适宜;果汁在8~10℃时最具天然风味;冰淇淋在6℃时食之最能生津解渴;西瓜在8℃左右风味最纯;酸食在10~14℃时味道基本上不会改变。
喜热的食品在60~65℃之间口味最好,如热茶在65℃时既好喝又解渴;热牛奶以63℃最甜润可口;冲饮蜂蜜在60℃时最爽口,且营养成份不受影响;热咖啡在70℃时品味最佳;肉类食品在70~75℃时最为香美鲜嫩;甜食在37℃时感觉最甜;咸食、苦食温度越高则味道越淡。
用餐的先后顺序
中国人一般习惯在吃完饭后才喝汤,且饭后马上食用水果,这都是不利于健康的饮食习惯。因为这样容易冲淡消化液,长期下去会造成消化不良及胃溃疡等。
根据有关专家的建议,用餐的先后顺序应该是:汤—生菜—熟食菜—五谷杂粮。
我国人民用餐习惯一般都是先吃饭、后喝些菜汤。西方人的用餐习惯是先喝点汤,再吃饭(面包等)。这两种不同的用餐习惯,究竟哪一种科学、合理?从科学卫生的观点看,先喝点汤再吃饭比较好。因为人在感觉饥饿时马上吃饭对胃的刺激比较大,日久,容易发生胃病或消化不良。
如果吃饭前先喝点汤,就好象运动前做预备活动一样,可使整个消化器官活动起来,使消化腺分泌足量消化液、为进食作好准备。这样,就会减轻对空胃的刺激,对胃的保护有一定好处。
西方人每餐必吃的生菜沙律相当符合保健原则,因为生菜的营养完全不因烹调过程而流失且富含纤维素,易为人体消化吸收;吃生菜沙律时,沙律酱不要过多,以免热量太高。
一般习惯在吃饭后吃水果,但是食物进入胃内,须经过1~2小时的消化过程,才能缓慢排出,饭后立即吃进的水果会被食物阻滞在胃内,如停留时间过长,就会引起腹胀、腹泻或便秘等症状,致使水果的养分无法充分吸收。
同时,先吃生食(水果),后吃熟食,不会出现先吃熟食白细胞增高有损人体免疫系统的现象。
饭后十三不宜
不宜立即饮茶。饭后立即饮茶,会冲淡胃液,影响食物消化。同时,茶中的单宁酸能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成不易消化的凝固物质,给胃增加负担,并影响蛋白质的吸收。
茶叶中含大量鞣酸,与食物中的铁元素结合,阻止铁在肠道的吸收;鞣酸与蛋白质结合成具有收敛作用的鞣酸蛋白质,使肠蠕动减慢,从而延长粪便在肠道内潴留的时间,不但易造成便秘,而且还增加了有毒物质和致癌物质被人体吸收的可能性,所以进餐后不可立即饮茶,特别不要立即喝浓茶。
不宜立即吸烟。饭后胃肠蠕动加强,热量增加,人体各器官处于兴奋状态,血液循环加快。此时吸烟,人体吸收烟中有毒物质的能力也最强。
不宜立即吃冷饮。老年人的肠胃对冷热十分敏感,因而饭后立即吃冷饮极有可能引起胃痉挛,导致腹痛、腹泻或消化不良。
不宜立即吃水果。水果中富含单糖类物质,他们通常在小肠吸收,但饭后他们却不易立即进入小肠而滞留于胃中;因为食物进入胃内,须经过1~2小时的消化过程,才能缓慢排出,饭后立即吃进的水果会被食物阻滞在胃内,如停留时间过长,单糖就会发酵而引起腹胀、腹泻或胃酸过多、便秘等症状。
同时,吃了鱼、虾后不宜立即食用葡萄等酸性水果,因为鱼、虾等含有高蛋白和钙等物质,与含有鞣酸的水果很快同食,容易形成不易消化的物质,引起胃肠不适。吃水果最好在饭后2~3小时或饭前1小时。如果吃了肠类熟制食品,再吃一些桔子、柠檬则有益处,因为熟食制品中有些含有亚硝酸钠作防腐剂,而桔子等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可有效抑制亚硝酸钠的合成,有利人体健康。
不宜立即刷牙。否则会使松弛的牙釉质受损。
不宜立即洗澡。洗澡会促使四肢皮肤血管扩张血液汇集身体表面,使胃肠血流量减少,消化液分泌减少,降低消化功能;若经常饭后洗澡,会引起胃肠疾病。
另外,还易导致冠心病者发生心绞痛和心肌梗塞,尤其是对高血压、高血脂者更为危险。饭后1~3个小时洗澡比较适宜。
不宜立即散步。饭后胃处于充盈状态,即使是很轻微的运动也会使胃受到震动,增加胃肠负担,影响消化功能。
饭后大量血液集中到消化道,大脑供血相对减少而出现轻微的缺血,因而有昏昏欲睡的感觉,此时散步,尤其是老年人,易出意外。饭后立即散步对患有冠心病、心肌梗塞的人可导致头昏、乏力、眩晕、肢体麻木;对患有消化道溃疡和胃下垂的病人则会加重病情。
饭后宜静坐30分钟再活动。
不宜立即运动。饭后半小时内,胃因接纳了食物而变得十分沉重。此时参加运动(即便是散步等轻微运动)会使胃饱受“动荡”之苦,使消化功能受到影响;长此下去甚至会引发胃病。
因此,老年人用餐后最好坐上半小时,然后再外出从事散步等轻量活动。
不宜马上松裤带。因为饭后立即松裤带会使腹腔内压力突然下降,消化道的支持作用减弱,致使消化器官和韧带的负荷增大,促使胃肠蠕动加剧,容易发生肠扭转,肠梗阻,以及导致胃下垂等。
不宜立即伏案工作。饭后马上伏案工作会影响人体对消化器官的供血量,不利于充分吸收营养。
不宜立即看书读报。饭后读书看报或思考问题,会使血液集中于大脑,从而导致消化系统血液量相对减少,影响食物消化。
不宜立即唱卡拉OK。首先,不论是在家吃饭或是到餐厅用餐,多数人都希望有一个静谧舒适的就餐环境,而卡拉OK所产生的强烈声音刺激以及个别不文明食客走腔跑调的嚎叫怪唱,对同时就餐的多数客人无疑造成了精神上的折磨。
其次,吃饱后人的胃容量增大,胃壁变薄,血流量增加。这时唱歌,会使隔膜下移,腹腔压力增大,轻则引起消化不良,重则引发胃肠不适及其他病症。另外,如果吃饭时饮酒者,随着酒精的刺激,人的喉头、声带自然充血,此时卡拉OK,会加重喉头、声带的充血和水肿,极易引起急性咽喉炎。
因此,饱餐后应休息一段时间再唱歌。
不宜立即上床。因为刚吃了饭,胃内充满食物,消化机能正处于运动状态,这时睡觉会影响胃的消化,不利于食物的吸收。同时,饭后脑部供血不足,如果饭后立即上床,很容易因大脑局部供血不足而导致中风。
另外,入睡后,人体新陈代谢率降低,易使摄入食物中所含热量转变为脂肪而使人发胖。
晚餐不宜过饱、过好、过迟
人们在度过繁忙的一天后,只有晚上才松弛下来,自然把晚餐做得较丰盛,饱餐一顿,时间不长就入睡,久而久之就要生病。
营养学家们告诫,晚餐吃得过饱、过好、过迟,会给身体健康带来许多恶果。
易患肥胖症。人体生物钟和代谢变化有其特定的生物节律和生理规律。试验表明,每天早上一次摄入2000卡热量的食物,对体重影响不大;而晚上摄入同样的食物,体重就会明显增加。
其机理是,夜晚人体的迷走神经兴奋性高于白天,迷走神经兴奋可促使胰岛素大量分泌,血中胰岛素的含量上升到一天中的高峰;胰岛素可使人体过剩的热量转化为脂肪,贮存在体内,使人发胖。
易患糖尿病。
热量集中在晚餐的进食方式,会降低人对糖的处理能力,进而产生糖尿病。据调查,我国一些大城市,40岁后糖尿病患病率急剧上升,与晚餐常常“酒足饭饱”的生活方式不无关系。同时,如果每天的热量摄取都集中在晚餐,还会加重胰腺负担,促使胰腺老化,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易患心脑血管疾病。由于高蛋白、高脂肪和高能量的摄入,使血液的粘稠度增加,又兼夜间睡眠时血流变慢,血压降低而使大量脂类沉积在血管壁上,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及微小血栓形成,从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同时又会刺激肝脏生成低密度和极低密度的脂蛋白,而这两种脂蛋白可促使胆固醇堆积于动脉壁上,从而促发心血管疾病。
易患尿道结石。食物中的钙,经过机体代谢之后,没有被吸收利用的部分,最终通过尿道排出。经有关人员测定,排钙的高峰期,一般在饭后4小时左右。如果晚餐吃得太迟,排钙的高峰正值睡眠时间,大量尿液长期蓄积在尿道、膀胱内,钙质就会结块、沉积;长期下去,易患尿道结石。
易导致猝死。晚饭饱餐,餐后活动少,较早入睡,充盈饱满的胃在躺卧时可压迫肝、胰、胆道,使胆管、胰管压力增加,而高脂食物可增加胆汁和胰液的分泌。这些因素均可引起胆道阻塞,导致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胆囊炎、胆石症,甚至在夜间突然休克和猝死。
总之,晚餐吃得过好、过饱,夜间身体发生意外的事件就愈多。
易诱发肠癌。人在晚上活动减少,过多摄入蛋白质不能完全消化,一些蛋白质的分解产物也不易被吸收。这些物质积聚于大肠内,在厌氧菌的作用下,会产生胺、酚、氨、吲哚等致癌物质,从而诱发癌变。
易做恶梦。过分饱胀的胃肠,可使胃、肠、肝、胆、胰活动紧张而又过重劳作,会把大量信息传入大脑,促使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疲劳,于是恶梦不断,或时睡时醒,睡眠质量下降,久而久之会引发失眠、神经衰弱等病症。
因此,晚餐不应该吃得过好、过多、过迟,热量不应超过全天总热量的35%。晚餐以吃清淡、可口、易消化、有营养的饭菜为好,尤其是新鲜蔬菜不能缺少,饭后再吃些水果。
咀嚼的防病功能
预防近视。
进食时不很好地咀嚼会造成视力下降,尤其是吃软食,咀嚼不够,是造成孩子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视力是由相当于透镜的水晶体决定的,而晶体的厚度是根据脉络膜组织活力进行调节的,并成像在视网膜上。如果眼部肌肉力量不十分发达,脉络膜组织的活力就会下降,对眼球晶体的调节就会乏力;而脉络膜组织功能的提高,有赖于面部皮肤肌肉力量的增强,但面部皮肤肌肉力量的增强,则得益于进食时的咀嚼。
医学家认为,随着食物软化倾向的出现,孩子们的下颌会不发达、牙齿排列不整齐和上下牙咀嚼咬合得不好。虽然脉络膜组织和牙齿咀嚼的运动没有直接联系,但饮食生活中长期不咀嚼、面部的皮肤肌肉力量变弱,水晶体的调节机能就不能很好地工作,令视力减弱。
解毒杀菌。咀嚼食物时,唾液中所含的溶菌酶,有解毒杀菌作用;唾液能清除口腔中的食物残渣,中和口腔中细菌所产生的酸,防止细菌生长繁殖,护牙防龋;唾液中含有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具有抗菌免疫作用。
防癌抗癌。近年来,经研究证实,将人体口腔中分泌出的唾液加入亚硝基化合物、黄曲霉素和苯并芘等强致癌物,以及烟油、肉类烧焦物、焦谷氨酸钠等可疑致癌物中,其细胞的变异原性在30秒内完全丧失。
从实验中得知,唾液含有过氧化物酶,可使致癌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所以起到防癌抗癌之作用。唾液中含有多种酶、维生素、无机盐、有机酸和激素等抗癌因子。若每口饭能做到咀嚼30次(约30秒钟),就可基本消除食物中的亚硝胺、黄曲霉素和苯并芘等致癌物质,从而有效地减少食道癌、胃癌、肝癌、肺癌、肾癌、乳腺癌、直肠癌、膀胱癌等癌症发病率。
餐桌气氛与健康
现代家庭,讲究食物的卫生和餐具的清洁,已日益为人们所重视,但餐桌上的气氛和进餐时的心理卫生却往往被人们所忽视。殊不知,科学地讲究进餐气氛,对增进食欲、促进消化很有裨益。
一般来说,餐桌上的气氛大体有5种类型:
欢快型。合家围坐,一边谈论着自己的所见所闻或令人心情欢畅的事情,一边津津有味地品尝饭菜,心情格外舒畅。
缄默不语型。默默地扒饭,静静地喝汤,谁也不说话,偶尔有人吭声,亦无人应答,在沉闷的气氛中进餐,只把吃饭当作任务来完成。
争论不休型。饭一端上桌,便开始了“餐桌上的论战”。争论的内容,或谈家务,或品人物,或讨论社会现象,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争论达到“高潮”时,偶尔也会出现摔筷撂碗而去的现象。争论导致心情不快,影响食欲,久而久之,不仅家庭关系出现裂痕,而且还会诱发消化不良症或营养缺乏症。
训斥指责型。孩子成绩不好,或做了错事,或因某种原因不想吃饭,都成了家长在吃饭时训斥、指责的“导火线”。家长一边吃饭,一边数叨,甚至罚站、罚饿、打骂,使孩子战战兢兢,声泪俱下。在发怒时进食,易造成胃肠道应激性溃疡及其它慢性病,如果口含食物,还可导致饭粒等呛入气管,出现不测。
唠叨锣嗦型。一到吃饭时,想起一些家庭琐事中不尽人意的地方,便一边吃饭,一边唠叨。此种情况,常见于中年妇女及老人。唠叨会使人食欲顿消。
吃饭十一忌
忌饭前喝水。
胃的消化功能比较复杂,但主要是消化食物中的蛋白质。胃消化蛋白质,主要靠它分泌的含有胃酸和胃蛋白酶的胃液来进行。如果饭前饮水,会使胃中有胀满感,同时会把胃酸稀释冲淡,影响食欲和消化,使杀菌能力下降,易感染肠道疾病;还会使胃蛋白酶的消化功能减弱,饮水越多,胃蛋白酶的活力越弱。
如果实在太渴,可少喝一点开水或热汤,休息片刻再进餐。
忌饭前甜食。饭前吃甜食,会使食欲下降,影响对各种食物营养的摄取。
忌吃饭看书。由于注意力分散,会食之无味,并影响消化液的分泌。
忌餐中训子。有的父母喜欢在吃饭时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不满意时往往当场加以训斥,使孩子情绪低落,食欲大减,长此以往还易形成条件反射,孩子一上餐桌就准备挨训,大大影响消化吸收功能。
忌高声说笑。
一方面高谈阔论和大笑易引起喷饭和唾液飞溅,有碍卫生;另一方面易使食物误入气管,发生危险。
忌说忧道悲。忧郁悲伤的心情会抑制食欲和影响消化液的分泌,导致消化吸收不良。
忌多喝饮料。
吃饭时不宜多喝碳酸类饮料,一方面会稀释胃液,降低胃液的杀菌能力,影响消化;同时会导致腹胀,影响食欲。
忌肉食过多。肉类摄入过量对健康不利,时间长了可能诱发心血管疾病以及肥胖症。
忌吃饭过饱。
过饱会使胃膨胀过度,蠕动缓慢,消化液分泌不足,食物得不到充分消化且会在大肠里腐败产生毒素,导致消化功能障碍,加快人体衰老。对冠心病人,过分饱食,大量血液流向胃肠道,全身循环血量减少,心排血量随之减少,造成心肌相对供血不足;饱食引起血脂升高,血液粘稠度增加,血小板粘附性增加,局部血流缓慢,引起心肌缺血缺氧,从而诱发心绞痛发作。
忌烟酒同食。首先,酒精会导致血管扩张,促使体内血液循环加快,而烟雾中的有害物质被酒精溶解后,随着扩张的血管将毒物迅速吸收再扩散到全身,使机体免疫力降低。其次,由于酒精的作用,损害了肝脏对烟雾中尼古丁等有害物质的解毒能力,加重了对身体的损害。
据报道,饮酒又吸烟的人最易患食道癌及肝、胃肠道等处疾病,而且要比不吸烟的人高出数十倍。
忌边吃边唱。首先,不论是在家吃饭或是到餐厅用餐,多数人都希望有一个静谧舒适的就餐环境,而卡拉OK所产生的强烈声音刺激以及个别不文明食客走腔跑调的嚎叫怪唱,对同时就餐的多数客人无疑造成了精神上的折磨。
其次,人在进餐时,大脑皮层的消化中枢处于兴奋状态,胃肠道有节律地蠕动,分泌大量的消化液;倘若一边就餐一边唱歌,大脑皮层的歌唱中枢往往处于兴奋状态,而消化中枢就会相对抑制,这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况且酒宴之上多油腻食物,经常如此极易导致胃部疾患。
第三,许多人用接触话筒的手再去接触餐具,很容易相互传播疾病。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