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人文学科 历史学

历史上的唐伯虎是怎样的人

同上

全部回答

2006-07-01

0 0
    唐伯虎即“明四大家”之一唐寅,被誉为明中叶江南第一才子。他博学多能,吟诗作曲,能书善画,经历坎坷。是我国绘画史上杰出的大画家。   唐寅字伯虎,更字子畏,号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史,南京解元,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等。
  晚年信佛,有六如居士等别号。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生于明宪宗成化六年(1470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二年(1523年)。 唐寅出身于商人家庭,地位比较低下,在当世“显亲扬名”主导下,刻苦学习,11岁就文才极好,并写得一手好字。
  16岁中秀才,29岁参加南京应天乡试,获中第一名“解元”。次年赴京汇考,“功名富贵”指日可待。   与他同路赶考的江阴大地主徐经,暗中贿赂了主考官的家僮,事先得到试题。事情败露,唐寅也受牵连下狱,遭受刑拷凌辱。
  自此才高自负的唐寅对官场的“逆道”产生了强烈的反感。性格、行为流于放浪不羁。 唐寅与同乡“狂生”张灵交友,纵酒不视诸生业,后在好友祝允明规劝下,才发奋读书,决心以诗文书画终其一生。   唐寅性格狂放不羁,在绘画中则独树一帜,自成一路。
  他行笔秀润缜密,具潇洒 清逸的韵度。他的山水画大多表现雄伟险峻的重山复岭,楼阁溪桥,四时朝暮的江山胜景,有的描写亭榭园林,文人逸士优闲的生活。山水人物画,大幅气势磅礴,小幅清隽潇洒,题材面貌丰富多样。
  人物画多描写古今仕女生活和历史故事。   唐寅在诗词中有其独创的成就,其诗真切平易,不拘成法,大量采用口语,意境 警拔清新,对人生、社会常常怀着岸傲不平之气。如《把酒对月歌》中:“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枝桃花月满天。
  ”又如诗云:“万事由天莫强求,何需苦苦用机谋;饱三餐饭常知足, 得一帆风便可收。  生事事生何时了,害人人害几时休;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反映出消极宿命论的情绪。
   唐寅书法出自赵孟(斧)一体,俊迈轶群,很有功力。除诗文外,也能作曲,多采用民歌形式。由于唐寅多方面深厚的文学艺术修养,经历坎坷,见闻广博,对人生、社会的理解较深,并具有高度的描绘客观事物的能力及熟练的表达主观思想情感的技 巧,作品雅俗共赏,声名远播。
     。

2006-06-29

50 0
    说起唐伯虎,可谓妇孺皆知。“唐伯虎点秋香” 、“三笑”、“三约牡丹亭”在民间广为流传,然而人们更多知道他的是“风流才子”的一面。 唐伯虎是姑苏趋里人,生于明成化6年庚寅年(1470年),故名唐寅,因排行老大,又称唐伯虎。
  史书记载,他出身于一个小商人家庭,父亲唐广德因家道中落在姑苏吴趋坊皋桥开酒店,当时文徵明父亲文林去酒店喝酒,见唐寅才学过人,决定让唐寅与文徵明一起拜吴门画派创始人沈周为师。  从此唐寅的绘画天赋得到了充分展现。
  后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合称为明四家,与文徵明、祝枝山、徐祯卿合称为吴中四杰。他的画风纤柔委婉、清隽生动, 尤擅长山水仕女画,而且兼善书法,诗文俱佳。唐寅家住今苏州城北桃花坞,故自称桃花坞主,曾作《桃花庵歌》,自比采花仙人。
    他自幼性格不羁,称已为“江南第一风流才子”。29岁时中乡试第一,人称唐解元。会试时因牵涉科场舞弊案而被革黜,就此唐寅绝意仕途,游历名山大川,致力绘画。正德9年(1514年)他被明宗室宁王以重金征聘到南昌,后发现身陷宁王政治阴谋之中,遂佯装疯癫,脱身回归故里,直到嘉靖3年(1524年)去世,死后葬在桃花坞北。
    嘉靖26年迁葬到横塘镇王家村。1955年重新作了整修。动乱期间墓地遭毁坏,后又修复。 尽管当年唐家在皋桥开的酒店已不复存在,唐寅故居也仅存遗址,但与唐伯虎有关的地名,在今天苏州地图上还能找到不少,如桃花坞大街、桃花坞桥弄、唐寅坟巷等,唐寅墓和唐寅读书处----准堤庵更是列为苏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纳入苏州市旅游路线。
    唐寅墓是一规模较大的园林建筑群,包括闲来草堂、六如堂、梦墨堂、墓区、神道、牌坊。整个墓地错落有致,恬静中透出几分风雅。墓碑上刻有“唐解元之墓”。闲来草堂后辟为茶室。唐寅一生爱茶,与茶结下不解之缘,曾写过不少茶诗,留下《琴士图》、《品茶图》、《事茗图》等茶画佳作。
    他的茶画意境优美,在描绘世外桃源、水中蓬莱景色的同时,给人带来自然生机和文化希冀。梦墨堂陈列唐寅的生平事迹。关于“梦墨”两字还有一段故事,一晚,唐寅梦见武夷山九鲤祠仙女赠其宝墨万锭,从此感到下笔有神助,于是在桃花坞建了梦墨亭。
  六如堂取自唐寅晚年佛名六如。唐寅读书处即昔日桃花坞旧址,修复后成为一处充满江南才子书卷气的景观。  因此,在饱鉴苏州园林名胜之余,去唐寅墓和唐寅读书处一游,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006-06-29

54 0
    在旧时的读书人中,唐伯虎的知名度可数是很高的,他的趣事逸闻至今还流传民间,被人们津津乐道。提到唐伯虎,人们都道他是个风流才子,尤其是他那“三笑”和“唐伯虎点秋香”的风流韵事,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
  旧时的一部《四杰传》风靡于民间,评弹“三笑姻缘”更是遍传于大江南北的茶楼酒肆,唐伯虎的风流荒唐形象正是通过这些曲艺的流传而形成的。   其实历史上的唐伯虎完全不是这个样子,真正的唐伯虎,他的私生活是严肃的,并没有那么多的妻妾,而是奉行着一夫一妻过日子的。
   唐伯虎一生坎坷潦倒,并非如稗官野史中所说的那样过着豪华阔绰的生活。他出生于明朝成化年间的苏州阊门,是个商业繁华之地。  父亲唐广德是在阊门皋桥开小酒食店的商人。
  那正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所写的“最后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唐伯虎生长在这样一个“红尘富贵”之地,对其后来的诗歌与绘画艺术不无影响,赋予了他一个得天独厚的创作诗画的环境。 早年的唐伯虎也同所有的读书人一样,曾经热衷于功名。
    他熟读四书五经,又才华横溢,少年时曾初露头角,高中了第一名案首,誉为“童髫中科第一”,唐伯虎成了全城读书人议论赞叹的中心人物。继而赴南京乡试,高中第一名解元,这是他一生中获得功名的最高峰。
  但后来就迭遭不幸,一件是会试冤案,被诬为科场舞弊而遭囚禁。第二件遭遇是应南昌宁王朱宸濠之职去了宁王府。  他原望此去在仕途上能东山再起,获得建功立业的机会,好施展自己的才能,不料不但没有得到重用,却差一点遭到谋反的株连,幸而以装疯骗过了宁王才得以脱身,躲过了这场大祸。
   经此两次打击,唐伯虎心灰意懒,已不对仕途再抱什么希望了。但是他毕竟是有才华有抱负的,不甘庸碌地了此一生,因此心情是沉重而痛苦的。   历史上的唐伯虎确实有一些狂放不羁的行为,如酗酒、狎妓、倨傲、玩世不恭,他的自暴自弃实际上反映着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这正如徐文长的狷介被人们曲解视为“狂生”一样,那都是封建社会科举制度扼杀了人才,是在人格上的一种变态反应。 其实在读书人中这样的例子又何止唐伯虎、徐文长两个,只是在唐伯虎身上比较集中典型地具备了这些品格素材。
    这些素材恰好为通俗小说所用,并加以渲染附会,从而在民间广泛流传。这里不免有许多低级庸俗,迎合民间趣味的东西。 数百年来唐伯虎就是以这样一个优游于山水、闲情于风月的玩世不恭的形象出现的,把唐伯虎的真实形象极大地歪曲了。
   历史上的唐伯虎尽管才华出众,有理想抱负,是位天才的画家,但他那愤世嫉俗的狂傲性格不容于这个社会。  他一生坎坷,最后潦倒而死,年仅55岁。 唐伯虎的悲剧,实际上是封建社会有抱负不甘心沦落的读书人共同的悲剧。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历史学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人文学科
历史学
管理学
传播学
考古学
伦理学
语言学
哲学
历史学
历史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