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人文学科 历史学

允祥何以被封亲王,且世袭罔替?

如题!

全部回答

2006-06-24

0 0

    怡贤亲王允祥 怡贤亲王允祥,圣祖康熙爷的第十三子。原名胤祥,自雍正即位后改名为允祥。 康熙晚年,诸子争立,作为十三爷的允祥也无奈的参与其中,结局可是不怎么乐观。
  由于众阿哥争立最终康熙帝也被惊动,他对于这件事十分恼火,下旨制裁众子。结果是允祥被圈禁,在不见天日的高墙中失去了自由,政治生命也自此终结了。  一年有一年的苦熬自然也会有结束的一天,允祥最后还是被放了出来,结束了那非人的生活。
  而在被圈禁的日子里所受的苦也只有他自己才能理解和承受,在那里他不再是阿哥,不再是凤子龙孙,他只是一个无名小卒,那里有非人的生活和无尽的苦楚。正是由于这些折磨,允祥的壮志雄心也一点一点的磨灭,在政治上的进取心也不再似从前了,对于皇位也没有了觊觎。
    他成了一个平凡的人,他不在是以前的十三爷了。正是以上的经历使 他不再是众人的眼中钉,同时他也失去了原本头上那耀眼的光环,就在这时一个使他的生命发生转折的人走进了他的生活,这个人就是四阿哥胤祯,他看出了允祥的实际情况,也看出他不再有野心。
  于是两人的友谊就这个开始了,一个意图当皇帝,一个只是想好好的活着。  两人有着相似的经历,性情也相近,所以他们结成了最坚固的同盟,成为了最强的组合和争立的集团,最终获得了成功。
  两人的友谊成为了当时最不可思意的一件事,而且一直持续到两人分别离世,成为了一段佳话。而允祥也得宜于那段被圈禁的故事,他自重获自由后就逐渐变的谦恭有礼,待人和善,与世无争,这样的待人处世的态度使他成为当时的老好人,所以在众皇子都担心自己成为雍正打击的雍正一朝,允祥依旧风光无限,因为他是当时真正没有野心的唯一一人。
     康熙最后还是去世了,丢下了万里大好河山,世宗雍正即位,封允祥为怡亲王。不久就命他总理户部三库。雍正元年,又任命他总理户部。十一月,下谕商议:“怡亲王于皇考时敬谨廉洁,家计空乏,举国皆知。
  朕御极以来,一心翊戴,克尽臣弟之道。从前兄弟分封, 各得钱粮二十三万两,朕援此例赐之,奏辞不已,宣谕再四,仅受十三万;复援裕亲王例,令支官物六年,王又固辞。  今不允所请,既不可;允其请,而实心为国之懿亲,转不得与诸弟兄比,朕心不安。
  ”从雍正的谕旨中可以看出,允祥不光不争赏赐,更是勤俭廉洁,与世 无争的态度依旧不变,虽然位高权重还是待人和善。经过王公大臣们的讨论过后,命允祥所兼管的佐领俱为王一等一员、二等四员、三等十二员,豹尾枪二、长杆刀二,每个佐领增亲军二名,加护军。
    这一系列的改动不光增加了允祥的依仗,同时也提高了他的地位。雍正二 年,允祥请除加色、加平等弊端,并且增设三库主事、库大使,雍正听从了允祥的建议。 雍正三年二月,三年服满。
  雍正觉的允祥总理事务谨慎忠诚,应该从优议叙,所以加封给允祥一个郡王爵位,授意允祥在诸子中找出一人承袭这个爵位。  八月,又加俸银万两,可以说是风光无限。十二月,京畿遭遇水灾,雍正命允祥前往勘查,同时任命允祥总理京畿水 利工程。
  允祥在多日的勘察和分析之后,向雍正上疏道:“直隶河与汶河合流东下。沧、景以下,春河、淀河、子牙河、永定河皆汇于天津大直沽入海,河道多浅阻,伏秋暴涨,不免溃溢。  请将沧州砖河、青县兴济河故道疏?F,筑减水坝,以泄之涨;并于白塘口入海处开直 河,使砖河、兴济河同归白塘出海;又?F东、西二淀,多开引河,使脉络相通,沟?宜拇铮蝗允枵员薄⒃芳叶谝苑莱寰觥W友篮游镢罢乃铝鳎湎掠星搴印⒓泻印⒃潞油饔诘恚丝龇肿ⅲ浩浔挤胖啤S蓝ê庸实酪唁危ψ粤逅椋χ鹉晔?F,使浊水 不能为患。
    河口引之稍北,绕王庆坨东北入淀,至三角淀,为又请于京东?础⒓弧⑻旖颍┠衔摹浴⑷吻稹⑿隆⑿壑钪菹厣栌镒ü伲寂└帧!闭庖坏雷嗾凼堑笔背⑺邮艿牡谝环莨赜谒こ探ㄉ璧淖嗾郏夥葑嗾巯晗傅牟隽说笔本╃芩媪俚氖导饰侍夂? 应对的措施,这两个方面不光合乎逻辑也十分实用。
    可见允祥的确不是图有虚名,而是实实在在的干才。雍正四年二月,允祥再度上疏要求在直隶地区兴修水利,请求将诸河川分为四局,经过吏、工等部的商议,决定以南运河与臧家桥以下之子牙河、苑家口以东之淀河为一 局,令天津道领之;苑家口以西各淀池及畿南诸河为一局,以大名道改清河道领之;又以永定河为一局,以永定分司改道领之;北运河为一局,撤分司以通永道领之:分隶专官管辖。
    之后又命分设京东、京西水利营田使各一人。三月,上疏陈述京东水利工作的事宜。五月, 又上疏陈述畿辅西南水利工作。皆由各部商议后得以实施。允祥在雍正一朝的建树颇多,不像在康熙时代的碌碌无为,而且他对于大清朝的水利建设十分关心,为了改善水道他经常实地考察,会同专家做出合适的改进方案,并且付诸实施。
    允祥的这一系列的行为,不光利国 而且利民,可见他不是只图虚名而是想为国家有所贡献。 雍正四年七月,为了表彰允祥的功绩特地赏赐亲笔御书“忠敬诚直勤慎廉明”榜,下谕表彰:“怡亲王事朕,克殚忠诚,职掌有九,而公尔忘私,视国如家,朕深知王德,觉此八字无一毫过量之词。
    在朝诸臣,于‘忠勤慎明’尚多有之,若‘敬诚直廉’,则未能轻许。 期咸砥砺,以副朕望。”雍正七年六月,允祥受命办理西北两路军机,执掌兵权的允祥更是越加得到皇帝的信任,并且在同年十月,又增设仪仗一倍。
  可惜的是允祥的寿数却没他的官运那么亨通,这年十一月,允祥得疾,而且病势沉重。  雍正八年五月,允祥病入膏肓,雍正 帝亲自前往探视,可是刚刚进允祥府邸,他已经逝世了,雍正悲恸万分,辍朝三日以示哀悼。
  第二日,雍正还亲临祭奠,亲自宣读卜文:“怡亲王薨逝,中心悲恸,饮食无味,寝卧不安。王事朕八年如一日,自古无此公忠体国之贤王,朕待王亦宜在常例之外。  今日朕素服一 月,诸臣常服,宴会俱不必行。
  ”之后,复下谕列举怡亲王的功德,而且还命其复名为“胤祥”,配享太庙,谥号曰贤,还以“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八字加于谥号上。白家甿等十三村的村民还请求为允祥建祠,雍正还特地为他拨官地三十馀顷为祭田,免租赋。
  而且还更定园 寝制度,按照常例在一定程度上增加。  又命在未出殡时,每月赐祭;小祥及殡,按照大祭礼赐祭;三年之后,每年赐祭。这些皆是皇帝的特别恩宠,不属于常例。乾隆年间,又入祀盛京贤王祠。
  命王爵世袭罔替。 允祥在雍正一朝所受的待遇可以说是空前绝后,这与他那性格是分不开的,雍正对他的信任也是无人能比。  在雍正一朝有另一个很得宠的官员叫年羹尧,他职掌兵权,位高权重,就连国舅隆科多也让他三分,他也很受雍正的宠信,甚至拿御前侍卫当仪仗队。
  他曾经眼红允祥的待遇和受皇帝宠信,为此他大肆散播谣言污蔑允祥,可是雍正连查也没查就下谕训斥他心胸狭窄。后来年羹尧和隆科多都因为权柄太大而被雍正除掉,而原来的二、八、九、十、十四这些王爷也一个个的或被杀或被圈,没有一个好下场,十四爷因为和雍正同母所以免死,可是也直到乾隆朝才获的些许自由。
    与这些人相比允祥可以说是雍正朝的不倒翁,他一路攀升,但是却不遭嫉,死后还可以用原来的名字,而他的兄弟们都没有得到过这样的待遇,有的甚至被除籍,发配边疆给披甲人为奴。允祥的一生在前期虽然是饱受打击,不过在后半生却是一路春风,一展抱负,是一个很负传奇色彩的人物。
   。  。

2006-06-24

73 0

    允祥(原名胤祥)小时候就和胤禛的关系很好。因为允祥的母亲皇贵妃章佳氏在嫁给康熙之前就有了心上人,所以在其他阿哥看来允祥是"野种",受到排挤。而且在允祥14岁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失去了保护伞。
  胤禛幼年性格不定,喜怒无常,为了这个原因受到过康熙的批评,在阿哥当中并不出众,而且在同母弟弟允禵出世之后,母亲乌雅氏对允禵偏爱有加,对胤禛冷落了许多,这样看来两兄弟是同病相怜。  所以胤禛对胤祥这个小自己8岁的幼弟是爱护有加. 成年以后,胤祥成了胤禛的得力助手,两个人一起办了很多差事.后来胤祥被陷害圈进宗人府10年.(有说法是胤祥是为了保护胤禛而做了替罪羊).康熙去世之后,又是胤祥鼎立帮助,确保了雍正的帝位.对于这一位对自己不仅有恩,而且有功的弟弟,雍正当然不能薄待. 雍正帝把胤祥的功绩和品行概括为八个字,即忠、敬、诚、直、勤、慎、廉、明。
    亲自把这八个字书写匾额赐给胤祥。胤禛还对这八个字一一作了解释:   胤祥的忠,是“公而忘私,视国事如家事,处处妥帖,能代朕劳,不烦朕心”。   胤祥的敬,是“小心兢业,无纤毫怠忽”。
     胤祥的诚,是“精白一心,无欺无伪”。   胤祥的直,是“直言无隐,表里如一”。     胤祥的勤,是“黾勉奉公,夙夜匪懈”。   胤祥的慎,是“一举未尝放逸,一语未尝宣漏”。
     胤祥的廉,是“清洁之操,一尘不染”。   胤祥的明,是“见理透彻,莅事精详,利弊周知,贤愚立辨”。 第一,说到忠,胤祥对雍正帝,可谓忠贞不贰。  胤禛即位初,朝廷内部的权力关系错综复杂,胤禛的皇位还没有坐稳。
  在这种情况下,他任命胤祥与贝勒允禩、大学士马齐、尚书隆科多四人为总理事务大臣。允禩曾是胤禛政敌,马齐曾为之声援,胤禛出于策略需要才将其置于高位。隆科多因拥戴新君受到重用,不久又被剪除。四人中,胤祥是雍正帝最倚信的大臣。
    后来,雍正帝回忆这段诡谲多变的时期,言语间相当感慨:“辅政之初,阿其那(允禩)包藏祸心,扰乱国是;隆科多作威作福,揽势招权。实赖王(怡亲王)一人挺然独立于其中,镇静刚方之气,俾奸宄不得肆其志。
  ”胤祥在长期受到压抑和冷落之余,能得到雍正帝的器重和厚待,自然感恩戴德,全力图报。     第二,说到敬,胤祥处理工作,可谓认真负责。康熙后期,官吏贪污,钱粮匮乏,国库空虚。
  雍正帝面对历年户部库银亏空的窘迫状况,把整理财政、清查赋税作为当务之急,在胤祥主持下,进行了大规模清理钱粮亏空活动。从雍正元年至三年,各地题奏历年钱粮亏空案件有100余起,累计亏空钱粮2300多万两。
    为了追补亏空,他制定了一系列措施,严令亏空官员完纳赔补。对违法的王公贵族同样严惩不贷。康熙帝第十二子履郡王允?、第十子敦郡王允均被勒令追索亏空,以致被抄家。为此,胤祥还背上了“过于苛刻”、“过于搜求”的骂名。
  由于他秉公办事,不徇私情,国家财政很快有了起色。为了制止各地官员在税收赋敛中任意加派,中饱私囊,胤祥疏请取消加色、加平等积弊,减轻了百姓的额外负担,也限制了官吏贪污受贿之风。     胤祥以出色的理财能力得到胤禛的嘉许。
  胤祥恪尽职守,同时承办了大量行政事务。雍正初年,很多谕旨都是由胤祥转达的。   当胤禛决定远征伊犁河流域厄鲁特蒙古时,于雍正七年设置军机处。此后,军机处成为清廷的中枢机构,直到清末。胤祥与汉大臣张廷玉、蒋廷锡成为最初的三位军机大臣,受命主持西北两路军机事务。
       第三,说到诚,胤祥待人接物,可谓秉持原则。他从为国举贤的大局出发,向雍正帝推荐优秀人才。康熙帝第十七子允礼,曾被胤禛视为允禩同党,命他看守陵寝,不予重用。胤祥觉得十七弟“居心端方,乃忠君亲上、深明大义之人”,奏请起用。
  雍正帝接受他的意见,晋封允礼为果郡王,后晋亲王。  允礼先后管理理藩院、工部、户部、宗人府,办理苗疆军务,均取得突出政绩。后来官至直隶总督的李卫,原只是户部郎中,皇帝对他并不了解,胤祥觉得此人“才品俱优,可当大任”,极力保举,使其脱颖而出,成为最受胤禛器重的股肱重臣。
     第四,说到直,胤祥为人坦荡,敢于直言进谏。  雍正帝用年羹尧主持青海军事,隆科多从中作梗,阻挠他成功。胤祥向雍正帝奏言:“军旅之事,既已委任年羹尧,应听其得尽专阃(kǔn) 之道,方能迅奏肤功。
  ”雍正帝听了他的话,不从中掣肘,青海迅速平定。   第五,说到勤,胤祥辅政8年,可谓勤于任事。直隶水系庞杂,水涝灾害频仍。  尤其永定河水,一经泛滥,如野马脱缰,为害最甚。
  雍正三年直隶大水后,胤禛决心防治水患,任命胤祥总理京畿水利。胤祥和大学士朱轼共同实地查勘后,提出兴水利,开引河,疏河道,浚水淀,筑减水坝,开入海直河等建议;并请设置营田水利专官,募农耕种。均奏准实行。
  直隶水利兴建后,水患有所减少。  胤祥有关京畿河务的奏疏,编为《怡贤亲王疏钞》,由吴邦庆辑录,后收入道光年间刊行的《畿辅河道水利丛书》。   雍正帝曾列举胤祥的各项工作说:“总理事务,王夙夜匪懈。
  ……至于军务机宜,度支出纳,兴修水利,督领禁军,凡宫中府中,事无巨细,皆王一人经画料理。”胤祥既是总理军政经要务的重臣,又是雍正帝的大管家和侍卫长。   第六,说到慎,胤祥不仅有功不傲,而且功越高越谨慎。
  他自幼与胤禛交往,对他的为人和秉性了如指掌。目睹胤禛坐上皇位后,对政敌报复毫不手软,也促使他对雍正帝始终保持谦抑的态度。这正是胤祥宠眷不衰、得以寿终正寝的要诀。对雍正帝赐予的各种奖赏和殊誉,他从来是能辞就辞,能推就推,实在推不掉的,谨慎接受。
    这一点,前面已经谈到。这里还有一段怡亲王“吞土”的逸事,可为他谨慎作佐证。帝后王公生前总要为自己选定建坟安葬的“吉地”,胤祥曾奉旨到泰宁山(清西陵,在今河北易县)为皇帝勘选陵址。
  雍正帝对选定的“上吉之壤”非常满意,认为胤祥立有首功,就把万年吉地附近的一块“中吉”之地赐给他。  胤祥听后却惊悚色变,惶惧固辞,说这等吉地只有大福大贵者才能受用。他又在60里以外的涞水县境内为自己选定了一块墓地,认为这才与臣下身份相配,并奏请皇帝赐给自己。
  后来胤祥生病,仍担心皇帝不收回成命,再三奏请,胤禛不得已允其请。胤祥得旨后,高兴万分,手舞足蹈。当日就遣侍卫前往取土。  数日后侍卫回来,呈看土色。因为这是皇帝赐予的吉地,胤祥竟迫不及待地取了一小块,手捧着吞到肚子里,口中还念念有词道:“这样的话,则臣心安而子孙蒙福了。
  ”此事在官修《清世宗实录》、《钦定八旗通志》以及《内务府档》中均言之凿凿,可见确有其事。   第七,说到廉,胤祥为政,可谓自奉清廉。  他主管财政,钱粮过手无数,稍有贪心,子孙就会享用不尽。
  可是他却公私分明,严于律己。胤祥平时衣食力求节俭,病危时,就身后事一一嘱咐:殡殓“只用常服,一切金玉珠宝之属,概不可用”。他亲自画出坟院图,叮嘱王妃及诸子说:“不要违背我的话,超越以往的定制。
  ” 第八,说到明,胤祥审案,堪称善辨真伪。  他主持审理大案数十次,每次审理,疑犯口供都会牵连到许多人,胤祥总是慎重从事,不轻下断语。他总结审狱的经验说:审案的原则,先观察其(疑犯的)言语表情以洞悉真伪,假设用诚心去打动他,用合理的推断去折服他,没有得不到实情的。
  如果一概刑讯逼供,刑杖之下,何求不得?但这又使冤案难以平反啊。  雍正帝命人把胤祥的这席经验之谈刻在木板上,高悬在公堂上。   胤祥辅政8年,兢兢业业,勤奋不怠,树立起贤明大臣的典范。
  有清一代的王爷,或有才无德,或有德无才,或无德无才,像他这样德才兼备,并且在身前身后得到人们公认的,的确少之又少。     乾隆帝弘历追念胤祥功,特下诏旨:“怡贤亲王公忠体国,其爵位亦应世袭罔替。
    ”在胤祥之前,清初“铁帽子王”皆因军功卓异而获此特权,胤祥则因治绩突出获此殊荣。晚清的恭亲王、醇亲王、庆亲王步其后尘,也相继获得了世袭罔替的特权。但他们的德与才各有缺失,与怡亲王相比,难以相提并论。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历史学
出国/留学
院校信息
人文学科
职业教育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人文学科
历史学
考古学
传播学
伦理学
管理学
哲学
语言学
历史学
历史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