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烦恼 校园生活

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恶那?

全部回答

2006-06-24

0 0

研究人性有三种视角: 1、生理学视角:“生之谓性”,“食色人性”, 2、心理学视角:“知”、“情”、“意”。 3、伦理学视角:“人性本善”,“人性本恶”。 从伦理学视角争论了几千年。但争论者都忽视了:孤立地用伦理是解决不了“人之初性善、性恶”问题的。必须联系人类实践和社会历史条件等才能加以解决。总的来说,人之善、恶,是出生以后由社会实践和社会环境所逐步形成的。

2006-07-09

57 0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主张人性本恶的是荀子。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时期赵国人,比孟子小70多岁。孟子死时,荀子才10多岁,还是个儿童呢。 荀子论述“人性本恶”,相对孟子的“人性本善”,是一个进步。
  既有逻辑,不像孟子信口雌黄;又有论证,不像孟子胡搅蛮缠。与孟子明显不同的是,他对人性下了定义:“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  ”就是说:性,是天赋的、与生俱来的原始质朴的自然属性,是不待后天学习而成的自然本能。
  与“性”相对的是“伪”。“伪”是人为、后天加工的意思。比如,仁义礼智信就是“伪”,是人为教化的结果。他认为:“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  性伪合,然后成圣人之名,一天下之功于是就也。
  ”荀子明确把人性限定为人的自然属性:“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而把仁义礼智信归结为“伪”,是人的社会属性。 他认为:性是恶的,伪是善的。
  如何使人由恶变善呢?荀子认为要通过后天的礼仪教化来“化性起伪”:“人之性恶,其性者伪也。  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仁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
  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化之化,礼仪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  由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他认为:凡人都是好色好利、憎丑恨恶的,这些都是人性本恶的表现,如顺其自然发展,社会就会充满争夺、残暴、淫乱。
  因此,必须用师法教化、礼仪规范来使人向善,但善不是“性”,而是“伪”。 荀子对孟子的“性善论”给予了批判:“孟子曰:‘人之学者,其性善。  ’曰:是不然!是不及知人之性,而不察乎人之性伪之分者也。
  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礼义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性伪之分也。”在荀子看来,孟子的性善论和不学而能、不虑而知的良知良能说,是不了解性和伪的区别。
     在人性问题上,孟子主张本善,荀子主张本恶。在人性向善的方法上,孟子主张通过教化,扶植和培养善的萌芽,使善性得以发扬光大;荀子主张通过教化,限制恶的趋势,使人性之恶向善转化。
   。

2006-07-07

24 0

你要相信是恶的...从小孩身上都可以看出来 古人只是骗人安慰自己罢了

2006-07-03

27 0

古人良训:人之初,性本善

2006-07-02

55 0

  觉得是恶。 看看我们身边的现状,就拿网络说吧,我感觉网络就是一个体现人类本性的地方,人类的本性是恶的,所以网络的性质就是趋与恶的。坏网站的点击率总比好网站的点击率高。 为什么社会需要警察? 为什么考试需要监考老师? 为什么我们发明了锁头? 为什么我们买东西需要用钱? 好象有两个学校间的辩论就是关于这个的。
  正方说小孩子做善事一教就会,反方说小孩子做恶事不用教就会。初看时觉得很好笑,过后想想又很有道理。 。

2006-06-29

26 0

这个问题对你有什么重要么?做你认为该做的事情,做你觉得是正确的事情.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烦恼
校园生活
交友技巧
青春期
夫妻
家庭关系
两性问题
情感情绪
恋爱
校园生活
校园生活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