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人文学科 历史学

儒家思想还有活力吗?

现在为什么要推崇儒家思想,那些孔子,孟子的思想是否有些落后了?孔孟思想是不是自古以来是为统治者服务的?请问中国古代以儒家的思想统治中国好,还是以法家的思想好?为什么法家到了汉朝就没有什么代表人物了?儒家思想对现在治理国家还有什么用?那些程朱理学是不是有扼杀人的个性呢?如“饿死是小,失节是大”。儒家思想对现在社会发展是不是有消极作用?还有儒家思想是不是有伪善性质?我是一个18岁的大学理科生!

全部回答

2006-06-17

0 0
    新加坡政府资政李光耀先生在一次国际会议上,同美国的著名企业家戴尔电脑公司的创办人戴尔坐在一起。李 先生称赞戴尔年青有为,并谦虚地说自己老了,不适应新的信息科技时代了。他又说, 儒家文化尊重老人,但是信息时代需要年青人。
  老人虽有经验,却没有青年人的活力和 创意,所以儒家文化的尊老观不适应现代社会了。  这段文字可能并没有精确地反映李先 生的原话,但是这是“儒家文化过时论”争论的起源。 李先生的这段话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争论和反响是因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李 先生一直是儒家文化(亚洲东方文化价值)的捍卫者。
  他并且为此还受到西方学派的猛烈 攻击。他却没有屈服,而是在亚洲文化价值的基础上把新加坡建成了一个既有秩序,又 有活力,既有市场经济,又有强有力政府的东方模范社会。  成了传统儒家文化适应新时 代社会的典范。
  但是,这一位始终信仰儒学传统的人,突然会宣称儒家思想过时。这种 震动当然就会超过一般人对儒学的批判了。    但是,由于大众传播业向来有三人成虎的弊端,李先生的原话和真实涵义难以确 认。
  因此,也就不能匆忙地就下断定说,李先生认为儒家文化过时了。  这很可能是媒体 的误导,背离了李先生的愿意。    从事件发生的背景看,李先生只是就年青人与老年人能力比较的角度发表的意 见。
  他举出儒学中的老人观是用来说明在新时代,年青人比老年人更有能力办事情。而 不是用年龄之比来否定儒学。这就是偏和全的问题。李先生可能是说,儒学中的尊敬老 人,服从长辈这一概念,在新时代已经不完全适用。
    但这充其量只能说是儒家思想中的 某个方面需要修改。否定局部不等于否定全部。所以,网络上所传的“儒家文化过时 论”是误解误传了李先生的本意。笔者断定,李先生没有提出“儒家文化过时”这一观 点,而只是认为儒家文化中的某些观点需要修正,以适应当代社会的特点。
      从这个角度上说,李先生没有错。   儒家思想博大精深   外界如果只是因为李光耀先生提出了儒家思想中的尊老观,就断定李先生认为“儒 家思想过时了”,这是不适当的。
  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尊老思想 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不能因为某个局部出了问题,就否定全部的合理性,那就失之武 断。      什么是儒家思想呢?   总的来说,儒家思想是一种人类社会道德伦理规范的学说。
  它的最基本的理论基础 是“性善论”。正如笔者在《人性善恶论》中指出的,中国古代流行的教子歌《三字 经》当中的第一句话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也就是说,人的本性 (天性)是向善的,是好的。
    而且,这种本性是相同相近的,带有普遍性的。只因为后天 生活习惯和环境的变化,才造成了各种行为的差异,导致背离“善”的现象。这一点, 儒家并没有错。人性中本来就有善的一面,而且是主流。
     在性善论的基础上,中国儒家文化治理国家的主要思路就是德育教育。这种思想认 为,既然人的本性是好的,恶习只是后来感染的,所以治理社会就应该从道德教育入 手,劝人们放弃恶习,回到先天性的“善”的境地,社会就会安宁了。
    中国古代强调 “教化世人”,也就是教育和感化普通百姓。所以,儒家轻法制,重道德。儒家认为, 如果以道德和礼制来教导百姓,将使得他们自爱自重,心悦诚服。    儒家思想中的仁德学说非常重要。
  儒家不倚重武力,而强调仁义道德是争天下和 管理天下的不二法门。在过去的几千年里,这一思想被无数次地证明其正确性。  凡是能 够遵循这一法则的,就可以成功。凡是违背这一法则的,必然失败。
  而且这一思想不光 是可以用来治国,对任何层次的领导者都会有用。即使在现代社会也完全适用。将来也 会适用。这是人类历史几千年经验智慧积累下来的一个结晶。儒家的仁德思想理论永远 也不会过时。   儒家的伦理思想的核心是一个“礼”字。
    既然人本性都是善的,执政者就应该让民 众知道自制,回到那种彬彬有礼的社会状态中去。就是所谓的“克己复礼”。这个礼包 括了礼节,礼数,礼貌,和规章制度。所以,儒家的思想要人懂得自制,克制欲望,遵 守礼节,消除暴力,以达到一种平和的社会环境。
  正是儒家的这一“礼教”思想,使得 中国成了举世公认的礼仪之邦。  礼的思想并没有错。只是需要改变其中过于僵化的部份 而已。   儒家思想因此为社会制定了许多具体的礼节,具体表现为“三纲五常”。
  李先生讲 的尊老观就包括在这纲常伦理中。三纲五常一直是反儒学的人批评的一个靶子。从现代 社会的角度看,这些社会规范确实有很多不适应现代价值观的地方。  但是,这些纲常只 是儒家道德思想应用到社会规范中的一些表现形式而已。
  人们可以说,这些表现形式过 于刻板,不够变通;或者说某些形式已经不符合现代社会的需要。这都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必须要注意形式和内容的区别。一种思想可以影响到许许多多的方面,也会有无 数的表现形式。
    某个方面不适用,或某个形式不合理,并不代表这种思想在其他场合和 其他形式都不适用都不合理。   既然儒家思想有如此多的内容(本文列举尚不完全),人们就不能仅凭某个事件和某 个方面妄下“儒家思想过时”的断语。
   儒学继承和创新    儒家思想能够传承数千年而不衰,必然有其独到之处。  儒家经典文献里的许多概 念警句含有非常精辟的义理。过去的中国社会受益于儒学,今后的中国社会仍然会向这 一宝库中去寻求智慧。
     人类的文化知识是一种传承积累的运动。过去的知识日积月累,形成了新知识发展 的基础。古人告诉我们,要“通古知今”。这句话也可理解为,“通古才能知今”。  要 想理解今天发生的事情,就必须知道过去发生的事情。
  否认过去,也就等于否定了现 在。不了解现在,也就不能够预测将来。    像儒家思想这种中国几千年积累的思想宝库是永远不会过时的。不要说今天,以 后一代代的学子都会继续到儒学宝库中去寻求知识和智慧。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今天是冷门,明天可能会变成大热门。这种可能性可以说是绝对会发生的。    当然,儒家文化是古代的东西,与今天的社会确实会有不一致,不协调的地方。
   这是正常的,不可避免的。任何学说都有其产生的背景和条件。时代变了,观念变了, 学问也需要调整。这就是继承和创新的辩证关系。  文化要继承,但是,同时文化也需要 创新。没有继承,就无法创新。
  没有创新,知识就不会发展,社会也不会进步。所以, 说“儒家思想完全适用”现代社会是不对的,说“儒家思想过时了”也是不正确的。   正确的态度,是避免使用“儒家学说过时了”这种过于夸张、否定一切的说法,而 采用实事求是,就事论事的态度。
    当我们谈儒家文化有没有过时时,一定要精确地讨论 到底谈的是儒家文化的哪个方面,这样才能够把事情谈得清楚。要不然肯定会出现这样 的情况:为儒家辩护的人谈什么“学习的重要性”,“道德的重要性”等儒家的优点, 而反对的人就用“三纲五常”这样过时的伦理规范来反驳。
  这两派谈的是不同的方面, 所以根本就没有办法沟通。  只会争论不休。但是,采用就事论事的方法,问题就解决 了。    就拿李先生提出的儒家的尊老观来说吧,他对戴尔的年青有为感到欣赏,并由此 怀疑儒家的老人观是否适用。
  他并没有错,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确实有重老轻幼的特 征。儒家的三纲五常中有儿子服从老子的要求。这是因为老人经验丰富,年轻人没有经 验,所以应该由老人做主。  婚姻大事,也由老人包办。
  中国成语中有“老马识途”一 说。在社会生活中,也常见到老人骂儿子:“你个乳臭未干的小子,懂什么?我过的桥 比你走的路还多。”   老人与年青人相比,孰优孰劣,应该是见仁见智的,无法做一个定论。
  年青人确实 有活力和创意。但是老人的社会阅历丰富也是不争的事实。  应该是各有所长。因此,年 青人无条件服从老年人的要求就显得过于僵化。   但是,并不能据此就完全否定儒家的尊老观。
  儒家的尊老观也包含有尊敬老人,抚 养老人的意思。这可是永远也不会过时。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这是告诉人 们,子女对长辈有照顾的责任。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子女也可能因工作关系做不到, 但是这份对老人的知恩图报的孝心还是应该有的。
  比如在美国,65岁以上的老人,在任 何地方都会享有优惠和折扣。这不是同中国儒家的尊老思想相符合的吗? 。

2006-06-17

40 0
学习其陶冶情操的东西

2006-06-17

77 0
自汉代以来的儒家思想已经不是纯正的儒家思想了,被人反复篡改过。要想了解儒学,还是自己慢慢读论语,再看一下一些儒学大家对论语的解释,从中慢慢体味。 法家思想不被采纳,主要是吸取了秦国的教训。秦国大兴法家思想,严刑峻法,搞得民不聊生,仅仅支持了15年就垮了。在这种情况下,谁还敢再用法家思想呢?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历史学
出国/留学
院校信息
人文学科
职业教育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人文学科
历史学
考古学
传播学
伦理学
管理学
哲学
语言学
历史学
历史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