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人文学科 历史学

李自成出兵山海关征讨吴三桂,为何会惨败告终

李自成起以时曾势如破竹,所向无敌,可他出兵山海关征讨吴三桂,为何会惨败告终

全部回答

2006-06-11

0 0
     原因很多的,当时的大概情况是这样: 李自成得知吴三桂重返山海关,亲率20万大军东来。当农民军迫近山海关时,吴三桂再次催促清军火速来援。多尔衮接信后,知道形势紧迫,为了防止农民军占领山海关,下令清军日夜兼程前进。
   当清军终于到达距关城10里的地方时,吴三桂已与农民军在激战中。  至5月初,据守山海关北翼的吴军向农民军投降,吴三桂的军队已呈崩溃之势,而此时清军却一直止步不前。吴三桂多次派人前去敦请进兵,但多尔衮就是按兵不动,他要迫使吴三桂亲自出马,将“借兵助剿”改为“投降清朝”。
  吴三桂只有点齐将官精骑,出关突围,一口气驰至欢喜岭。 1644年5月27日,双方达成协议,吴三桂率将返回山海关,按约定率5万余人出战,同时下令开城迎兵。  山海关的东大门洞开,清军汹涌而入。
  而李自成对这一切都浑然不知。 为了全歼关辽兵,防止吴三桂部被击败后引残部出关降清,作出用兵部署:把主力放在石河西,另外派遣部分军队包抄至关内外,进攻山海关的东罗城、西罗城、北翼城。
  吴三桂的军队也下决心与大顺军死战到底。  双方激战一昼夜,到四月二十二日上午,吴三桂军已有不支之势,据守北翼城的一支吴军向大顺军投降。 在双方激战的正酣的时候,大顺军从北山至海边排列成一字长蛇阵,多尔衮即令清军沿近海处鳞次布列,吴三桂军排列于清军的右边,采取重点突破战术。
  
  这时正值大风扬尘,能见度很低,清军得以从容布阵。  少顷,风止,多尔衮一声令下,清军呼啸出击,万马奔腾,飞矢如蝗。大顺军大喊:鞑靼兵参战了!! 大顺军虽拼死抵抗,但强弱易形,兵员同吴三桂军已鏖战一昼夜,面对以逸待劳的清军很快就被击败,阵容大乱,大将刘宗敏也负了伤。

2006-06-13

83 0
    主要是当时的形式所逼。当时清军进逼山海关,李自成不能不去抵抗。可是他的兵力有限,忘记具体数字了,当时和清军的总体战斗力应该是相差不大。 因为双方实力相当,所以当时吴三桂的军队就变得举足轻重,他投靠谁,谁的军力就占有绝对的优势,而且关宁铁骑的战斗力本就非常强。
   吴三桂先是投降李自成,所以李才会安心去应战,而且吴的家人当时全部被李扣为人质,并且从民族的角度来讲李也认为吴不会投降满清。    所以虽然后来吴投降满清的时候李先是不信,后来知道是事实后,一直在最后大战之前,一直在和吴联系,希望他可以投靠自己。
  
   当时的情况也有李自大的原因,他之前和明朝战斗一直顺利,所以虽然在当时局势非常不利的情况下,没有选择战略逃跑,而是最终还是应战了。 但当时那场战斗失败的最终的原因,还是因为吴三桂投降满清后导致的军力相差的悬殊。

2006-06-12

51 0
骄兵必败.农民起义军占领北京城建立大顺朝志得意满不能认清形势自以为天下无敌.

2006-06-11

49 0
主要是轻敌,并且对形式判断失误。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历史学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人文学科
历史学
管理学
传播学
考古学
伦理学
语言学
哲学
历史学
历史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