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主导消费品板块?
基金主导消费品板块
上证综指自4月7日摸高1783点至今,跌幅已经高达23%以上。其间,基金重仓股轮番跳水,尤其是基金二季度大幅增仓的煤电油运等重仓股在近期出现大幅下跌,不仅对市场的信心构成严重打击,也使得上证综指连下台阶。 但与此同时,基金重仓的消费品板块却表现得非常坚挺。
消费品股票走势坚挺
统计数据显示,在大盘4个多月的持续调整过程中,沪深两市保持"金身不败"的股票只有30只。而在这30只出现上涨的股票中,属于消费品的个股有14只之多。 而在另外16只上涨的股票中,还有几只是因为著名庄股的高度控盘所致。
统计显示,14只上涨的消费品个股分别是海立股份、鲁泰A、苏宁电器、美的电器、...全部
基金主导消费品板块
上证综指自4月7日摸高1783点至今,跌幅已经高达23%以上。其间,基金重仓股轮番跳水,尤其是基金二季度大幅增仓的煤电油运等重仓股在近期出现大幅下跌,不仅对市场的信心构成严重打击,也使得上证综指连下台阶。
但与此同时,基金重仓的消费品板块却表现得非常坚挺。
消费品股票走势坚挺
统计数据显示,在大盘4个多月的持续调整过程中,沪深两市保持"金身不败"的股票只有30只。而在这30只出现上涨的股票中,属于消费品的个股有14只之多。
而在另外16只上涨的股票中,还有几只是因为著名庄股的高度控盘所致。
统计显示,14只上涨的消费品个股分别是海立股份、鲁泰A、苏宁电器、美的电器、宁波富达、格力电器、云南白药、东阿阿胶、红豆股份、张裕A、超声电子、贵州茅台、海正药业、康缘药业。
海立股份、鲁泰A、苏宁电器、美的电器、宁波富达、格力电器的涨幅在30只股票中处于前10名,而云南白药和东阿阿胶在涨幅榜上分别是11名和14名。
将14只消费品股票进行简单的归类,可以发现它们分别属于电器类、医药类、食品饮料类和电子类等行业。
具体来讲,电器类中有海立股份、美的电器、宁波富达、格力电器等,医药类中有云南白药、东阿阿胶、康缘药业等,食品饮料类中有张裕A、贵州茅台等,电子类中有超声电子等。
消费品板块频现基金
海立股份的涨幅,在30只股票中排名第二。
由于海立股份A股的流通盘非常的袖珍,它的10大流通股东名单中全部是B股股东。因此,很难看出谁在主导它的上涨。而从排名第三的鲁泰A10大流通股东名单中可以看出,基金是主导这只消费品股票上扬的最大力量。
在鲁泰A10大流通股东名单中,有6家基金重仓进驻。这6家基金是兴华、嘉实增长、华夏成长、华夏回报、海富通收益增长和金泰,它们分别占据了1、3、4、5、9、10的位置。而华夏基金公司旗下的兴华、华夏成长、华夏回报等3只基金,竟然合计持有2004万股。
如果不是有3家B股的股东,鲁泰A10大流通股东名单中能够见到的基金面孔可能还要多。
事实上,包括美的电器、格力电器、贵州茅台等个股在内的10大流通股名单中,就全部为基金和由基金操盘的社保基金所把持。
作为我国首只专门以消费品股票为投资对象的基金,华宝兴业基金公司旗下的宝康消费品基金更是在消费品股票中极其活跃。虽然相关法律规定对基金持股有"双十"的规定,但实际上单只基金高度持有一家公司股票的现象相当少见。
而从宝康消费品基金二季度报告中可以发现,其持有的贵州茅台市值已经占基金净值的9%了。贵州茅台的公告显示,宝康消费品基金是在半年时间中大幅买入贵州茅台的。
宝康消费品基金经理栾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如果不是法规的限制,他当初肯定还会加大对贵州茅台的增持。
消费品打破行业周期怪圈
从目前已经公布半年报的上市公司10大流通股东名单中,可以发现贵州茅台很受新基金青睐。在北京首证的分析师季凌云看来,这其实代表着市场投资思路的悄然转变,消费升级概念已被基金作为一个重要的投资方向。
从4月份绵延至今的弱市行情来看,似乎与基金重仓股的反复下跌关系密切。但反观造成这些重仓股持续下跌的重要原因,莫过于是受到行业周期性影响所致。虽然基金二季度新增的煤电油运等重仓股全部算得上是优质资产,但近期的暴跌原因同样是受制于行业周期怪圈。
中证资讯的分析师徐辉认为,对比H股而言,A股多数煤电油运股的质地差强人意。在只有少数煤电油运股值得关注的情况下,基金仅以瓶颈因素显著增持高景气行业股票的做法值得商榷。
栾杰在谈及何以设计专门投资消费品股票的宝康消费品基金时说:"消费品属于稳健增长型的品种,不像一些周期性行业景气波动比较大。
去年底,宝康消费品基金业绩没有像一些以周期性行业为主的基金那么好,但其今年的收益率在不少基金倒退的情况下却出现了稳步增长。正是这个道理,巴菲特投资的都是消费品,而从不投资周期性行业。随着新一轮投资周期逐渐接近尾声,许多资本密集型产业将随着产能的释放开始进入利润水平下滑周期,未来利润增长将会越来越集中到个别仍处于需求高速增长阶段的消费品和消费服务行业。
目前,我国大部分龙头消费品公司具有持续盈利和持续增长的潜力,其中还有不少公司已经或正在形成以品牌为核心的寡头垄断格局,而市场并没有给出合理的品牌溢价,因此具有较大的投资价值。" (记者陈建军)
(上海证券报) 2004-08-24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