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管理有什么作用?在使用目标管理时应解
有一个故事:在日本的一家动物园,有位饲养员特别爱干净,对动物也特别有爱心,每天都把小动物住的小屋打扫得干干净净。结果呢,那些小动物一点也不领他的情,在干净舒适的环境里,动物们开始慢慢萎靡不振了,有的厌食消瘦,有的生病拒食,有的甚至死了。 原因是什么 后来,通过观察才发现,那些动物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性,有的喜欢闻到那混浊的骚气,有的看到自己的粪便反而感到安全等等。这个故事就说明了一个道理,有效的管理必须针对组织内个体的需求,包容个体的差异性,并在此基础上灵活应对,多元管理。 假如像故事中的饲养员那样,无视个体的差异,一味求看似完美的统一,这样的组织最终一定会因抹杀了个体的个性而导致组织的解...全部
有一个故事:在日本的一家动物园,有位饲养员特别爱干净,对动物也特别有爱心,每天都把小动物住的小屋打扫得干干净净。结果呢,那些小动物一点也不领他的情,在干净舒适的环境里,动物们开始慢慢萎靡不振了,有的厌食消瘦,有的生病拒食,有的甚至死了。
原因是什么 后来,通过观察才发现,那些动物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性,有的喜欢闻到那混浊的骚气,有的看到自己的粪便反而感到安全等等。这个故事就说明了一个道理,有效的管理必须针对组织内个体的需求,包容个体的差异性,并在此基础上灵活应对,多元管理。
假如像故事中的饲养员那样,无视个体的差异,一味求看似完美的统一,这样的组织最终一定会因抹杀了个体的个性而导致组织的解体或僵死。
作为组织的一个类型,企业就其性质而言,一方面具有经济属性,唯求其利;另一方面有具有社会属性,即企业也是由具有不同性格,不同需求,不同地位,不同生活经历和习惯的,活生生的"人"组合在一起;不可否认,社会的混合性,庸俗性,复杂性同时被包容其中,构成了这个复杂的组织环境。
可以想象,在这个环境里,祈求一个称心如意的状态,达到一个理想的完美境界,几乎是异想天开。仅举公司电话私用现象:70%的电话可能在被私人占用,你若想根除的话,可能你要被先根除。倒不如实实在在根据人们的习性和人的不同需求,因势利导,逐步改善,平和稳健,力求降低私用率罢了。
俗话说得好,水至清则无鱼。鱼缸里的水虽然清澈见底,但生长在其中的鱼长不大,活不长。江海的水虽然混浊,却能够容纳更多更大的鱼。从管理学的原理来看,组织的方方面面留有余地,互存不良,反而顺理成章,和谐有序。
当你想水清一点,不妨浑一点;想图快一点,不如慢一点;想求好一点,不如差一点,这可能就是残缺美在管理实践中的表现吧。
管理的重心则在于培育企业的自我净化能力
但是否由于组织内个体的差异性,整体的不完美性客观存在,管理者追求改善的努力就会一无"适"处了呢 其实不然。
管理的有效性恰恰体现在通过管理,使组织具备自我净化,自我改善的功能上。
记得上小学的时侯,每天都要经过一条小河。每到傍晚,那里的村民,不管男女老少都会聚在河边,洗刷物件。到了夏天的时候,河滨里更是热闹,洗的洗,刷的刷,游的游,把河里的水搞得一片欢腾。
每当人们洗刷完毕离开河边之时,河里已是混浊一片了。可奇迹总是每天在发生。当你第二天清晨再经过那里的时候,你会惊喜地发现,河水依旧是那么的宁静和清澈!那时,幼小的我产生疑问:河里的水怎么会在清晨变得清澈,透明 后来,等自己大了,学到的知识多了,就自然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河水是活的,具有多种微生物的自我净化能力。
不能因为眼前一时的混浊,而把河废掉,或者去做一些其他的无效之举。
假如把一个健康的企业组织比作这条河的话,我想,管理者的职责不在于花更多的精力清除不良因素,而是任其适当合理存在,管理的重心则在于培育企业的自我净化能力。
在这一过程中,管理者首先应该承认并学会欣赏人与人之间与生俱来的差异性。企业的功能之一,就是包容员工多样化的差异性,并将其揉合成一种向心力。比如在能力差异上,能力强的员工恰恰在能力较弱的员工那里获得自信感,而能力差的员工又以能力强的员工为荣耀,并从中获得安全感。
双方的差异性在日常工作中保持着一种彼此依赖和满足的关系。如果在一个公司全都是"武林高手"的话,那么,就可能出现相互抵销的消极现象。从管理实用的原理出发,不妨有意或者无意地制造差异性,让组织自然地进入一个有序磨合的状态。
其次,管理者还应学会巧妙利用组织成员彼此之间素质的落差性。很多管理者都希望组织内部的优秀分子,纯洁分子越多越好。"事实上,大概没有比会聚优秀人才于组织更可怕的事情。优秀人才的负面效果,往往使组织更加僵化,更倾向于争斗和本位主义。
一般认为非优秀人才能起到中和作用。"这是日本经济学家屋太一先生在《组织的盛衰》中写到的一段话。
著名漫画家郑辛遥有一幅耐人寻味的漫画,题目上写道:"若能把'绊脚石'变成'垫脚石',你就是生活中的强者。
"就公司内部来说,难免有素质不良人员,也会有难缠的人。如果把他们当成仓库里的烂苹果一样,挑出来,扔出去的话,一切都显得简单了。问题是,人的关系复杂性远远不能等同于挑出烂苹果来的那么简单,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
倒不如换一种不扔的思维,发掘"绊脚石"成员的长处,从而使其变成"垫脚石"。
也要欣赏残缺的美妙
前面曾说过,管理就是化腐朽为神奇的一门综合艺术。其实,再落后的人,也有被尊重的渴望,也有发挥自己潜能的意识。
问题在于如何找到发现他,改变他的通道。有的时候,偶然调换了一下工作岗位,或是领导给与一次恰当的赞赏,无意之中就会把那个人身上内在深处的可贵要素释放出来,变成组织中的动力元素。柳传志在谈到处理不称职人的时候,不盲目学习西方的那种简单的辞退法,而是交给人事部门,寻求其他安排渠道。
这样做,正是在承认人的差异性的基础上,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古训,并积极为其寻找和搭建发挥自我优势的平台。
管理者在认同差异的同时,也要欣赏残缺的美妙。没了月亮的阴晴圆缺,我们就不可能欣赏到那些感叹人生悲欢离合,聚散无常的或婉约,或豪放的诗句;而没了问题的存在,管理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组织也只会如一潭止水,平淡无奇,我们今天也就无从去高谈阔论那些或让人激动,或使人懒惰的管理案例了。
既然残缺是美,管理者就应学会利用其"美"。有时在组织内部故意制造一些摩擦,安插个别负面人物,目的是制造一些紧张,防止组织僵化;有的时候组织程序并不确定,然而在不确定的过程中反而容易出现生动创意和强劲动力,无怪乎创业期间的组织冲力最大,这就是残缺的互合作用。
从自然规律来看,不同的音符,才有乐章的美妙;不同的落差,才有起伏的壮观;不同的性格,才有生动的和谐;不同的所有,才有无尽的追求。
作为管理者不要被完美情结所困扰。完美是无止境的追求目标,一切都得从不完美开始,在不完美中进步。
完美无极限,在你看来是完美的东西,换一个人,换一个时间,就是不完美了。奥林匹克精神是"更快,更高,更强",如果换成"最快,最高,最强",也就失去人们为之拼搏奋斗的价值了。在管理上也是如此,过分追求完美就会陷入狭隘的陷阱。
在这点上,联想柳传志很有独到之处,他在回答凤凰电视台记者提问时说过:"在我们这种情况下,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时候,环境本身是很恶劣。我曾说,不在改革中犯错误,因为大环境是这样,我改造得了吗 改造不了。
改造不了我们不要动大环境,我们改造小环境。小环境还改造不了我不动了。我不要冒死去为了改造环境去犯别的方面的问题。我宁可等着。"他告诉我们,在管理过程中应学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容忍或宽容一些不完美现象的存在。
在管理实践中,常能听到员工抱怨公司管理不规范,运作混乱,组织架构不清晰,其实有的时侯,混乱自有混乱的好处,只要心里有章法。在特定的阶段里,只有残缺才是美,才是最合理的。难得糊涂比格外精明更重要。
古人有训: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贤。
管理的最高境界不是完美,而是残缺中的和谐
泰勒与铁锹作业
管理科学之父泰勒在贝特莱汉姆钢铁厂工作的时候,对铁锹作业的工作效率产生了兴趣。当时,有600多名工人正用铁锹铲铁矿石和煤。
泰勒想:一铁锹的重量为几磅时工人感到最省力,并能达到最佳的工作效率呢 他决定研究一下这个问题。为此他选出两名工人,通过改变一铁锹的重量来仔细观察并记录每天的实际工作量。
结果发现,当每铁锹的重量为38磅时每天的工作量是25吨,34磅时是30吨,于是,他得出作业效率随着铁锹重量的减轻越来越高的结论。
但是当铁锹的重量下降到21~22磅以下时,工作效率反而下降。
由此,他认为矿石重量较重应使用小锹,而煤较轻应使用大锹,当每铁锹的重量为21~22磅时为最好。他合理地安排了600名工人的工作量,取得了成功。
这样,费用由以前的每吨0。072美元降低到0。033美元,每年节省了8万美元的费用。
十八个管理故事
1, 曾经有个小国到中国来,进贡了三个一模一样的金人,金壁辉煌,
把皇帝高兴坏了。可是这小国不厚道,同时出一道题目:这三个
金人哪个最有价值
皇帝想了许多的办法,请来珠宝匠检查,称重量,看做工,都
是一模一样的。
怎么办 使者还等着回去汇报呢。泱泱大国,不会连
这个小事都不懂吧
最后,有一位退位的老大臣说他有办法。
皇帝将使者请到大殿,老臣胸有成足地拿着三根稻草,插入第
一个金人的耳朵里,这稻草从另一边耳朵出来了。
第二个金人的稻草
从嘴巴里直接掉出来,而第三个金人,稻草进去后掉进了肚子,什么
响动也没有。老臣说:第三个金人最有价值!使者默默无语,答案正
确。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最有价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说的人的人。
老天给我们两只耳朵一个嘴巴,本来就是让我们多听少说的。善于倾
听,才是成熟的人最基本的素质。
2,陈阿土是台湾的农民,从来没有出过远门。攒了半辈子的钱,终
于参加一个旅游团出了国。 国外的一切都是非常新鲜的,关键是,
陈阿土参加的是豪华团,一个人住一个标准间。
这让他新奇不已。
早晨,服务生来敲门送早餐时大声说道:"GOODMORNING SIR!" 陈
阿土愣住了。这是什么意思呢 在自己的家乡,一般陌生的人见面都
会问:"您贵姓 " 于是陈阿土大声叫道:"我叫陈阿土!"
如是这般,连着三天,都是那个服务生来敲门,每天都大声说
"GOODMORNING SIR!"而陈阿土亦大声回道:"我叫陈阿土!"
但他非常的生气。
这个服务生也太笨了,天天问自己叫什么,告诉
他又记不住,很烦的。终于他忍不住去问导游,"GOODMORNING SIR!"
是什么意思,导游告诉了他,天啊!!真是丢脸死了。
陈阿土反复练习"GOODMORNING SIR!"这个词,以便能体面
地应对服务生。
又一天的早晨,服务生照常来敲门,门一开陈阿土就大声叫道:
"GOODMORNING SIR!" 与此同时,服务生叫的是:"我是陈阿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与人交往,常常是意志力与意志力的较
量。
不是你影响他,就是他影响你,而我们要想成功,一定要培养自
己的影响力,只有影响力大的人才可以成为最强者。
3,有三个人要被关进监狱三年,监狱长给他们三个一人一个要求。
美国人爱抽雪茄,要了三箱雪茄。
法国人最浪漫,要一个美丽的女子相伴。
而犹太人说,他要一部与外界沟通的电话。
三年过后,第一个冲出来的是美国人,嘴里鼻孔里塞满了雪茄,
大喊道:"给我火,给我火!"原来他忘了要火了。
接着出来的是法国人。只见他手里抱着一个小孩子,美丽女子
手里牵着一个小孩子,肚子里还怀着第三个。
最后出来的是犹太人,他紧紧握住监狱长的手说:"这三年来
我每天与外界联系,我的生意不但没有停顿,反而增长了200%,为
了表示感谢,我送你一辆劳施莱斯!"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样的选择决定什么样的生活。
今天的
生活是由三年前我们的选择决定的,而今天我们的抉择将决定我们三
年后的生活。我们要选择接触最新的信息,了解最新的趋势,从而更
好的创造自己的将来。
4,去过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陀佛,笑脸迎客,而在
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
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
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
弥乐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
三拉四,没有好好的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韦陀虽然管账
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人越来越少,最后香
火断绝。
佛祖在查香火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将他们俩放在同一个
庙里,由弥乐佛负责公关,笑迎八方客,于是香火大旺。而韦陀铁面
无私, 锱珠必较,则让他负责财务,严格把关。在两人的分工合作
中,庙里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其实在用人大师的眼里,没有废人,正如武功高手,不需名贵
宝剑,摘花飞叶即可伤人,关键看如何运用。
5,一个人去买鹦鹉,看到一只鹦鹉前标:此鹦鹉会两门语言,售价
二百元。
另一只鹦鹉前则标道:此鹦鹉会四门语言,售价四百元。
该买哪只呢 两只都毛色光鲜,非常灵活可爱。这人转啊转,
拿不定主意。
结果突然发现一只老掉了牙的鹦鹉,毛色暗淡散乱,标价八百
元。
这人赶紧将老板叫来:这只鹦鹉是不是会说八门语言
店主说:不。
这人奇怪了:那为什么又老又丑,又没有能力,会值这个数呢
店主回答:因为另外两只鹦鹉叫这只鹦鹉老板。
这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领导人,不一定自己能力有多强,只
要懂信任,懂放权,懂珍惜,就能团结比自己更强的力量,从而提升
自己的身价。
相反许多能力非常强的人却因为过于完美主义,事必躬亲,什
么人都不如自己,最后只能做最好的攻关人员,销售代表,成不了优
秀的领导人。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