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体现的哲学道理
(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针对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解决我国发展中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
(2)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强调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与国际发展,是两点论的具体应用,也体现了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统筹全局;强调发展是第一要义,中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在发展,要一心一意谋发展,用发展来解决发展中的所有问题,是坚持抓主要矛盾、坚持重点论。
(3)按规律办事。从传统发展观到科学发展观的转变,反映了人们对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体现了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自觉遵循。
(4)认识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发展。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从传统发展观到科学发...全部
(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针对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解决我国发展中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
(2)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强调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与国际发展,是两点论的具体应用,也体现了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统筹全局;强调发展是第一要义,中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在发展,要一心一意谋发展,用发展来解决发展中的所有问题,是坚持抓主要矛盾、坚持重点论。
(3)按规律办事。从传统发展观到科学发展观的转变,反映了人们对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体现了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自觉遵循。
(4)认识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发展。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从传统发展观到科学发展观的转变,反映了人们对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5)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是以人为本。
一、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哲学依据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是两者的结合体。
所以人既有自然需求,又有社会需求。从人的自然需求来看,为了延续生命,人们首先必须满足吃、喝、住、穿等需要。从人的社会需求来看,不仅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的需要,还包括归属、认同和尊重的需要等等。
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要求的。唯物史观的一个基本观点是: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既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主体,又是社会变革的主导力量,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主体。
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以人为本首先必须贯彻执政为民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坚定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关心群众、为了群众,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奋斗的最高目标。
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努力使各项方针政策更好地体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得为民所谋”。
人越全面发展,就越能为社会创造更多更好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有效的改善;反过来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生活水平越高,就越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社会主义社会应是民本社会,社会主义经济应是民本经济,广大人民群众应是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所有者和享受者。
其次坚持以人为本,还必须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把关心人、尊重人、解放人、发展人作为发展的第一要义和根本目的。这根本不同于我国古代的民本民贵思想。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剥削阶级的生活离不开老百姓,他们讲爱民同爱牛差不多,为的是用牛耕田,从牛身上挤牛奶。
这也根本不同于资本主义的人本理论,因为其目的主要是为了调动雇佣劳动者的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为资本家创造更多的财富。因此从这些理论出发而提出的“泰罗制”、“福特制”等所谓的科学管理方法,虽然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但是把人变成了会说话的工具。
而我们强调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管理中以人为本,则不仅仅是为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为了解放人、发展人。正如马克思所说的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从必然王国进到自由王国。
二、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哲学依据
改革开放特别是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以来,我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一个大台阶,但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仍然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矛盾,加入世贸组织后又面临种种新的挑战。
为此,必须重新审视我们的发展观,克服片面追求发展速度,唯GDP是举的不良倾向,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所谓的“全面发展”,就是要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看成一个系统工程,着眼于对经济、政治、社会的全面思考,着眼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全面建设。
所谓“协调发展”,是指经济、政治、文化相互协作、相互推动,实现速度与结构、质量与效益的有机统一。从而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备、速度相宜和效益质量兼顾的社会发展形态,它是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
为此必须坚持五个统筹的发展思路: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考虑环境、资源、生态的承受能力,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而不是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来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转变传统的“人是大自然的主人”可以随意支配自然,征服自然,转变为“人是自然的成员”。一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二要继续实施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三是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各种自然资源,四是要加强环境保护。
三、“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同唯物辩证法基本要求相符的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不是事物的一般的运动状态,而是特指事物前进上升的运动变化,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即事物辩证的运动过程。
科学发展观就是以辩证发展观为哲学基础的,这具体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第一、辩证的发展观就是矛盾的发展观。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具有普遍性,辩证的发展观就是要用矛盾的原理和方法论去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矛盾。
第二、辩证的发展观就是全面的发展观。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系统的发展过程,系统的各个因素在发展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系统的整体发展。辩证的发展观是把社会看成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发展过程中要全面兼顾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
第三、辩证的发展观就是协调的发展观。必须系统、全面、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只有经济发展,忽视其他发展,最终是其他社会发展要拖经济发展的后腿,整体发展还是上不去;只有城市发展,不解决农村发展,农村拖住城市后腿,最终整体发展还是上不去;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只有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不大力推进中西部发展,也没有整体的健康发展。
第四、辩证的发展观就是可持续的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观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物质资源的可持续性。二是人文资源包括知识、信息、文化资源等发展。三是政治资源,包括民主政治、法律体系、政治格局、领导核心等发展。
。收起